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舌尖上的大宋最新章节!
这样花钱方式听起来很败家,好像也很傻,但杨怀仁却因为做了这些别人眼中的傻事,却得到了最大的依仗。
这一点杨怀仁自己是心知肚明的。
杨怀仁能在外领兵,赵煦也对他一直的纵容,朝堂上并没有多少攻击杨怀仁的声音,这是为什么?
杨怀仁不会傻到真的觉得自己了不得了,别人全都害怕他,不敢惹他。
实际上知道现在,朝堂上像郎舍人一样的自负清高,却迂腐固执的文官还有不少。
他们这样的读书人,是不会在意你杨怀仁是什么地位的,只要你行为不端,或者犯了什么错,他们一定会上书皇帝弹劾的。
可这些年来,实际上真正弹劾杨怀仁的奏本根本不算很多,偶尔有一些,甚至没到皇帝手里,就被几位相公给拦了下来。
那几位相公是明白其中的道理的,杨怀仁有些时候做的很多事情确实有错,但这种错是皇帝默许的,更没有打算追究的。
所以即便那些谏官有些不满,皇帝也不会理会,这是圣眷的一方面。
而另一方面,那些指谪杨怀仁的文官,只看到了杨怀仁做过的错事,却没看见杨怀仁做过的好事。
他们谏议杨怀仁的过失,目的也许是单纯的,无非是一种谏官的职业操守而已,但他们骨子里太执拗,看不到事情的本质,所以谏议杨怀仁的提议,其实是一个错误。
那几位相公把他们的奏本拦下来,不仅仅是表面上看上去的那样在包庇杨怀仁,同时也是保护了他们。
原因很简单,正是因为杨怀仁在地方上做了很多修桥补路、大兴学堂的好事。
捐钱修桥补路是方便了百姓,兴办大量的学堂更是为读书人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如果那些谏官只是因为杨怀仁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错就去编排他,老百姓会怎么看他们?
老百姓的想法可没有那么复杂,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目的,他们考虑的只会是自身的利益,还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在他们眼里杨怀仁修桥补路和兴办学堂等等,是实打实让他们得到了实惠的,百姓们受惠,自然打心底里觉得杨怀仁是个好人。
哪怕听了杨怀仁败家子的事迹也会私底下嘲笑一番,不过内心里还是盼着杨怀仁最好能更败家一点才好,大宋像杨怀仁这样的败家子越多越好。
而那些编排杨怀仁的谏官,在百姓中的名声可就毁了,他们的做法也许并不是针对百姓,但结果显然是损害了百姓的利益的。
百姓背地里骂娘,那肯定是难免的,有些情绪激进的,甚至会连带着那些谏官的父母家人甚至祖宗一起骂。
朝中那么多谏官,总是那几个谏官在针对杨怀仁,也不是没有其中的猫腻。
杨怀仁明白怎么回事,只是不愿意去理会罢了,那几位自负清高的谏官,大多也是被人当了枪使而不自觉罢了。
朝堂上的相公们看的清楚,所以一直以来都是极力劝说他们不要抓着杨怀仁不放,只不过是这老几位性子太轴,脑筋转不过来罢了。
其实大多数人是明白的,连章惇这种内心里对杨怀仁非常忌惮的人,一直以来没有冒然去触杨怀仁的霉头。
直到后来杨怀仁进京,他感觉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受到威胁,才不得已和杨怀仁站在了对立面罢了。
类似这样的提醒,李老头还有很多,杨怀仁也仔细听着,谦虚地做出受教的样子来。
那些道理也许他也并不是一点儿都意识不到,只是没有一位长者不断的提醒他,他还是容易忽略掉。
人的成长并不是只读书就行了的,必要的经历,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顺利或者挫折,都是我们性格逐渐形成,并逐渐成熟的重要部分。
同时长辈的提醒和教导,同样是不可缺失的,否则似乎会少了重要的一环。
杨怀仁就是少了长辈的提醒,所以才在年轻的时候犯了不少错,也许那些错并没有对他造成严重的影响,但现在杨怀仁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的。
长者的道理,年轻人总会有种错觉,好像他们那些很老的道理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了,但实际上道理的本质是从来不会过时的,只是年轻人听了那些逆耳的话语,没有通过自己的的大脑进行深入的思考罢了。
杨怀仁现在学会了,不论从家里庄户上的老人,还是老和尚等人的教导,他感觉似乎弥补了他老爹一直在做的那些事情一样。
想起老爹来,杨怀仁感到一丝伤感,曾经他是多么对老爹好像从来不会停下来的唠叨感到无奈。
可现在回想起来,他能有今天,其实很大程度上是老爹那些唠叨里隐藏的道理,在潜移默化和类似疲劳轰炸的方式里,让他骨子里成为一个有生存的技能、善良的性格和有担当的人。
所以他现在听到李老头的唠叨,就觉得很顺耳了,他也愿意这样的唠叨,他能多听一些。
后世有句俗话叫人红是非多,放到古代的话,类似的话应该叫人有了权力和财富是非就多。
杨怀仁就是这样的人,也许他现在拥有足够的能力和势力保护自己,可将来呢?
当他百年之后,他的子孙后代要如何自处?依靠祖宗的庇荫,那可能只是很少一部分嫡传的子孙能享受得到,其他的呢?
这都是杨怀仁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败家子的道路,他还要继续走下去,也要让自己的子孙将来继续败家。
败家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大不了是付出一些钱财而已,只要子孙们守住这份家业,败的永远不如赚的多就行。
但因为败家得到的这张巨大的保护伞,却可以一直传承下去,哪怕将来改朝换代,也不会受到影响。
连皇帝都必须依靠百姓才能坐稳了皇帝的宝座,就更不用说杨怀仁了,一个家族的兴盛其实不难,难得还是传承下去,并绵延不息。
杨怀仁也打算把自己悟到的这些道理,将来写进自家的家训里传承下去,这必然会成为杨家绵延不绝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