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军制改革·交锋

吾心大悦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盛世慈光(重生)最新章节!

    这问题问得好,大幸皇家银号是什么?

    楚王对广陵王一点头,广陵王取出怀中奏本:“臣有本奏!”

    李海还捏着小绢布呢,德光帝示意另一个内侍去拿,立即打开看。

    “微臣这些年各地通商,观我朝物业发达,国富民安,实乃主君有德,盛世气象。”广陵王小拍了一下龙屁,继续道,“因商务发达,金、银、钱兑换流通业务所需极大,又有民间小有资财的百姓需要储蓄,微臣便开了一间天宝银号。还有经营借贷业务的质库;替人寄存、保管财物的柜坊。因陛下圣德,体民心尊民意,并不强涉此务,致使民间多有银号、质库等开设。但是……”

    广陵王瞥一眼德光帝。

    德光帝在登基前也有商队,对这些银号、质库也是知道的。便问:“王叔但说无妨。”

    “民间银号良莠不齐,或因主家无德,或因亏损破产,常有关张倒闭者,致使商人百姓平白蒙受损失,民怨沸腾……”

    “有这种事?”德光帝威严蹙眉。

    “因关张的银号规模都不算大,受损者少且在外地,所以未及上达天听,陛下不知也不奇怪。”广陵王道,天京城敢开的能开银号的必须实力雄厚,倒闭不容易。

    “嗯,”德光帝点头,“就算是外地,受损不多,也并非什么好事。”他扫视一眼众文臣,然后看向卢定国,“卢爱卿还是着人查一查此事为好。”

    卢定国出列,躬身应“是!”

    广陵王继续道:“若盛世长续,商务会更发达,是以臣奏请陛下,以国家朝廷之名,开设大幸皇家银号,规范业务,以正风气。”

    立即有御史大夫孟志出列:“不可!”

    大家都看向孟志。

    德光帝示意:“御史出言,可有什么不妥?”

    “自古士农工商,商为贱业,我泱泱华夏,煌煌大幸,怎能以国体、以皇尊从事贱业?”孟志昂然道。

    是哦,大家看广陵王,也有看向楚王的。

    楚王已经坐回了软绵绵的王椅,歪靠在椅背上撑着额头闭目养神。

    “若银号、质库这一行没个规矩行事,将来所涉范围越大,就越容易出问题……”广陵王道。

    孟志却是冷笑一声,对德光帝道:“关闭天下银号质库,便无此忧了。”

    两片嘴皮子一碰,说起来容易,可朝政不是一拍脑门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在朝的文武大臣,包括德光帝都知道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十分不妥。

    苏砚作为御史中丞,立即出列道:“微臣以为万万不可,民间有所需才有所设,若因一二不利就盲目关闭,使民有不便,亦非朝廷所愿。”

    朝臣各有意见,一时难以决断,德光帝就看向沐慈。

    沐慈已经睁开眼睛,目光微凉,道:“不能以国体从事商业,那银号便由我和广陵王叔私人出资筹建,由户部监管。”

    卫终欲言又止,私人筹建又何必监管,把脖子伸给人家套着呢?

    沐慈对德光帝道:“为杜绝广陵王叔所言之事,我建议户部成立银贷业监督管理司,管理天下银贷业务,规范制度,肃正风气。”

    文武大臣都十分吃惊,楚王这是把脉门送给德光帝掐着啊?这会儿大家都不懂规范银行业的意义,所以十分不理解。中间派静观其变,亲楚王一派不知楚王打算不敢乱说话,而保皇派虽想不通楚王为何如此,但明显德光帝有好处,便也没开口。

    沐慈在朝堂没办法细细解释,只道:“此事干系不小,若一时无法议决也无碍,咱们继续讨论军改一事。”示意李海继续念小绢布。

    众人屏气凝神,静待下文。

    楚王可是有备而来哒哦,亲们。

    第二张绢布是建议兵部改革军饷发放,申请提高禁军待遇,定下分级奖励标准。同时军功与战利品上缴都记成功绩点,功绩点可兑换奖励。

    具体分为几个大块——按军衔等级、入伍年资梯增的基本军饷,训练津贴,寒暑补贴,战时补贴,特殊兵种补贴,伤残死亡抚恤金数额及功绩点兑换奖金。

    各种发饷的名目有十多种,简单来说便是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原先兵部一刀切的军饷标准在楚王军改的对照下,都蠢哭了。

    楚王表示他列的只是今年的计算标准,将来还会按国库收入及大幸百姓生活水准,酌情增减。

    增加的几率更大,大幸的经济一直在发展不是么?

    沐慈又拿出了四张计算纸,分别给了常山王,兵部尚书杨业,白霖和站在武将中间的从三品御前六军左统领。四张纸分别列了元帅级,兵部尚书等同的大都督级,大将军级,从三品级的军饷、补贴、抚恤及功绩点计算方法。

    沐慈道:“大家传着看看,这只是举例作为参考,具体数额还需户部、兵部核算。”

    武将们吟诗作对,咬文嚼字不怎么样,术算是极好的,因为打仗用术算的机会很多。

    大家很快把这个账目算清了……

    几个三四品的中层武将算出端倪来了——自己的军饷所得和潜规则所得却是差不离的,潜规则明里损害基层兵士的利益,暗里损了国库与国家实力,肥的仅仅只有金字塔顶几个人的私人利益。中层只能拿小头,大头都送到上头,相当于一个运输机+专业背黑锅的存在,所得利益其实并不算多。

    另外,还有两点比较大的改革。

    一是军功计算,将领不仅有战役战斗胜败奖惩,还有所带下属功绩越多,将领能加的功绩点也越多。

    二是战利品上缴也可得功绩点,能直接兑换银钱。大幸的战利品是必须全部交公的,被发现私藏就是死罪啊死罪。上缴后却只象征性发一点赏赐,与战利品的价值相比少太多,奖金再被潜规则一下……大家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禁军中私藏战利品现象很严重,杀头也禁不住。

    楚王提出的什么功绩点折算银钱,不管能折多少吧,一定会比原先多。

    中层武将明显心动了——能正大光明,靠真本事有正当收入,谁愿意冒风险背黑锅去欺压下头,只肥了上头?况且军改后,升迁任免要参考功绩点数额的,不比潜规则只得两个死钱好么?

    ……

    元帅,都督和大将军却神色凝重,虽军饷数额惊人,可和他们的灰色收入相比少了许多好吗?

    最不能忍是楚王给中层武将的优厚待遇,直接釜底抽薪——一个军队能形成战斗力,仰赖中层武将听上令,对下执行。潜规则能实行,也必须靠中层武将帮着上下支应。譬如一个吃空饷,就得中层在皇帝派的特使点人头的时候耍手段支应下来,不能让潜在水底的一些事被人看在明处,否则就麻烦了。

    真让楚王这样军改,那潜规则真会完蛋。武将中以朱熙、杨业为首的几个大佬相互使眼色,开始用各种理由攻击军改。当然大家还有一点理智,不敢人身攻击。

    但不管什么理由,沐慈都不为所动。

    驳斥者说到底还是因私人利益受损,真的很难找出好理由来反驳。有人拿祖宗成法说事,沐慈就以时代变迁反驳,立即有亲楚的大臣从古华古夏一直例举到前朝,永和帝还改了大祖定的《大幸律典》嘞,谁敢说不好?

    ——明眼人一看,都知道楚王这样改革,是更合理,对国家更有利的,能有效遏制禁军腐败,提高战斗力。

    禁军脑袋别裤腰带上是为啥?还不是为了升职,为了几个血汗钱?就算讲民族大义,忠诚效死,也要养活父母妻儿的。自己在边防拼死,功劳被侵占,卖命钱还要被私吞,谁不心中有怨?还怎么肯出全力抗敌?

    所以文官集团更倾向于同意军改,只是文不涉武,他们不能提武将决定,只能用三寸不烂之舌开始劝说。文官这个开心啊,见着楚王把军中潜规则推倒,都纷纷来踩一脚,算一报之前武祠文庙一事,武将给他们受的恶气。

    赵咎为帝师,拜为左丞相,刚来就被德光帝叮嘱过多看少言,并不说话。

    德光帝其实倾向于答应,因为沐慈立了“军人誓约”忠国忠君,提高军队战斗力是为国为民,德光帝不用怕自己皇位不稳而私心反对。

    常山王一直没表态,面色冷厉地沉默着,坐姿笔挺如松,犹如军人雕像——这位,人生的唯一目标就是打胜仗,其他一概要为此让道,想要他反对明显能提高战斗力的军改,简直是不可能。他不出言支持已经算给大家面子。

    而御前六军四个大将军早被叮嘱过保持观望,便也没开口。中层将领心中天平已经向新军改倾斜,所以火力不太猛。

    朱熙本性就是个和稀泥的老好人,说两句说不过就退一边了。只剩杨业独木难支,处于下风,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

    杨业正着急,他的困境却是户部卢定国给缓解的。

    卢定国为人最是认真,把各种计算纸拿到手里,一直在掐指头算,恨不能把脚趾头都用上,算了半天才算出个大概,出列问道:“楚王殿下如此改制,国库的军费支出可要超额了。”

    杨业眼睛一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国库拿不出钱支持军改,楚王就是想施行也施行不了。

    沐慈却不在意,道:“我再三核算过,这只是军官饷银,禁军几十万兵士的饷银数额变化不大,基础饷银也是根据国库总收入定下数额的,所以总额不会超过国库承受范围。且这只是预算,具体还得两部核算,陛下用印才能确数。”

    卢定国点点头,退下了。

    又有孟志出列,例举了前朝的几次无疾而终甚至有害的改革,道:“陛下,五十万禁军,牵一发动全身,不可不慎重啊。”

    这也是正理,历朝历代不是没改革过,可有时候上命是好的,下面执行出差错,反而坏事。五十万禁军干系国家稳定,的确不能妄动。

    沐慈不以为意,点头承认:“这顾虑是有道理的。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国家要发展,改革是必须的。我也不能保证我所提的改革一定是好的,需要实践来印证效果,所以我一直只是说在侍卫六军中改制,这样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及时修正,不会牵连过大。请陛下批准。”

    哎呀哎呀,是啊,楚王提交的一直是《侍卫六军军制改革预案》,在侍卫六军中,且还是预案。

    但是……

    侍卫六军一旦军改,中层和下层禁军绝对能尝到甜头,其他各军……还怎么弹压得住几十万兵士的民意沸腾?

    场面几乎一边倒,忽然一个正四品武将廖悟出列,也不待德光帝首肯,直接炮轰开了:“我们不同意!楚王殿下如此行事,就是不信任吾等,可要寒了吾等将士的心。”

    寒心了就要反目了,这是威胁!

    这个级别,在一二品到处走的朝堂上都排不上号,显然是被人推出来做炮灰的,还不用沐慈亲自回答。

    卫终出列,反击回去:“信不信的,不是嘴上说了管用的,还得看怎么做。若心中无愧,为何不敢应下改革军制?”

    廖悟愤然说:“大幸立国百年,将士们保境安民,战死沙场,没有什么不妥当的,何须改制?这就是不信任吾等,吾等问心无愧,楚王殿下莫欺人太甚。”

    牟渔立即往前站一步,冷道:“你身为戍边八军之一,忠毅军右将军,还指不到侍卫六军大都督头上。”在楚王表示只在侍卫六军试行之后,还这么指责就过界了。

    但是,楚王虽没动其他三军,不过……

    呵呵……

    陆续又有几个武将想理由反对,种种扯皮就不一一细说了。

    德光帝为人温厚,这样的性格,临事也少有决断,他想要表态,但临到开口有总有一丝犹豫。

    最后沐慈看时间不多,慢慢地站起身……所有视线便立即汇集过来。他只抬手轻轻一压,朝堂顿时鸦雀无声,刚刚还吵得热闹的人都闭了嘴。

    沐慈目光平淡,轻描淡写问兵部:“杨尚书,如果我不问兵部,不问朝廷,以我侍卫六军大都督身份直接在侍卫六军行新规新法,实施军改,可有任何违规处?”

    杨业的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

    说实话是没有的,一个军队怎么带兵,怎么作战,名义上都归大都督节制。而大都督归皇帝节制……想当然的,德光帝没有任何能力节制楚王。

    德光帝手下没有一个明确依附他的将领。

    楚王却有牟渔,有侍卫六军,有先帝身边最看重的三千前御林军,有常山王隐约的倾向,有朝阳的奉圣军支持,又救了定王——今天定王下属的御前六军大将军们一句话都没说过,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德光帝唯一能掐着的,只有饷银、武器……可人家楚王有钱啊,听说德光帝已经答应他开设武器私坊了,简直……

    “杨尚书,我不怕告诉你,”沐慈声调没半丝高扬,平缓沉稳,却字字有着咄咄逼人的气势,“我有权在侍卫六军中直接进行军改,完全可以绕过兵部,甚至不用知会谁一声。我也有钱,可以一并绕过户部,不用国库拨一分银子……”

    沐慈环视众人,做了一个微妙的停顿,让所有人都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才举重若轻道:“侍卫六军那点粮饷,我绝对有能力从私人腰包掏钱,发个十年二十年。不过……真到那时候,这十几万人,就只知我楚王,再不知有君,不知有朝廷了。”

    “砰!”德光帝一巴掌拍在御前的龙上,这触及了底线,直接威胁到皇权的威严,而且沐慈绝对有能力做到,德光帝没办法不失态。

    杨业倒退两步,一瞬间冷汗浸湿衣背!

    廖悟那点威胁算啥?这才是真威胁啊,赤果果,强有力,血淋淋的巨大威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