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思之如狂VS淡然于心

吾心大悦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盛世慈光(重生)最新章节!

    第二天一下朝,天授帝又来报到。明明被冷淡得近乎惨烈地拒绝,天授帝居然更加留恋,抓心挠肝就想接近九郎。

    也许人人都是有逆反心理,不论多大年纪。

    不仅卫终、李康两人侧目,天授帝自己都觉得自己有毛病,可是某种“思之如狂”的情绪,一旦开始,就像荒烟蔓草一样在他的心头疯狂滋长……

    他还又把奏章带去了重华宫,明晃晃的讨好意味。

    这事不好叫太多人知道,天授帝就再点了李康随侍。

    李康:“……”

    欲盖弥彰啊,您以为皇宫是个有秘密的地方么?就算是牟渔继续压阵,心腹羽林卫封锁消息,短时间内不曝光,可迟早……

    ……

    王又伦继续每日一时辰的教习,其实就是辅助沐慈看书,解答他的疑问。天授帝坐在自己的龙案边,没心思处理政务,目光贪恋又复杂盯着小儿子专注的侧脸,一直怔怔出神。

    李康默默整理奏章——这病犯的,比昨天还严重。

    王又廷和李康关系还不错,听李康昨天含糊其辞,虽没把沐慈看过奏折的情形说出来,但意思想让王又伦劝着点小外甥。

    王又伦当然是不明白要劝什么的,但心里存了事,又有天授帝比昨天还灼热的目光,不免有些提心吊胆。好在沐慈一脸云淡风轻……这种大气沉稳的态度,影响到王又伦,也渐渐心安。再说,他一个四五十岁的代理丞相,总不能比少年人更沉不住气。

    这个年代,是极好的年代,因大祖的遗训,大幸朝是一个对治下臣民极其温柔的朝代,皇帝尊重每个人特别是文武臣子的人权、物权、生命权。绝不会像某些朝代,动不动去找借口去臣子家抢劫,杀头抄家。

    就算天授帝有兵又强硬,当年整治一个卫家,也成了他此生一个极大的污点,现在的史官已重重给他记了一笔,只等后人了解真相给他千古骂名。

    所以并没有臣子怕皇帝怕得要死那么严重,有些大臣连皇帝亲笔盖章下的圣旨,如果觉得不合理也能当面封还,拒不遵守的。

    大臣只是尊重皇帝,而不是奴性的畏惧,当然遇到天授帝这个打破了一点规矩的,大臣会更小心谨慎,生怕他黑化。

    ……

    古代学文化,有一项必学的东西——书法!

    王又伦觉得沐慈看书会意的确无碍,除了不太擅长断句之外。于是今天的课程是——习字!

    和顺在一旁准备笔墨纸砚,他没读过书,对写字存在一种天然的敬畏,更加诚惶诚恐,手忙脚乱,连镇纸放哪个位置都不知道。卫终看不过去,他伺候惯了皇帝,这些事是做熟的,就拍开和顺,也不叫他走开,让他站一旁学。

    卫终摆好纸,开始磨墨。

    王又廷取了一份字帖,翻到一个“永”字,指着这个字说:“殿下先习这个字,这字具备楷书的八法……”想到沐慈根本没基础,就算说了也听不懂,就指着上面的一“丶”,说,“殿下先习这个笔画。”

    然后王又伦取笔沾墨,亲手写了一笔“丶”,一边像教自家三岁小孙子那样,耐心地解释如何起笔,如何落笔,如何收笔。

    卫终将蘸好墨的毛笔,恭敬递给长乐王。

    沐慈:“……”

    你知道么,叫一个理科精英男天天抓着软不拉几的毛笔写字,就像叫举重运动员来跳个芭蕾舞一样,是很不人道的。

    沐慈抓了笔,研究了一下,在纸上试了一下,看着一团晕开的不成形状的墨迹,果断问:“姨父,有没有硬笔?”

    “啊?”

    “这种叫软笔,我用不惯。”沐慈道。虽然他能很快掌握软笔书法的要诀,写得不会差,但这种笔,缺乏效率,沐慈不想使用。

    可问题是,这个时代只有毛笔是唯一的主流,王又伦没硬笔的概念,试探问:“初学的蒙童,有些家境不好的,会用竹枝加沙盘……算硬笔吗?”

    沐慈:“……”

    “毛笔挺好……”王又廷从书法的起源开始,一路讲到了前前朝书法大家欧阳牧,又讲到了前朝的书法世家唐氏四文杰,又讲到……

    沐慈提醒:“一个时辰快到了。”

    王又伦:“……”他只好总结,“书法是我华夏族最为璀璨的艺术明珠,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所以,学好书法,是很有必要的。”

    “嗯,说得很精彩。”沐慈表示赞同,看着自己写出的一团墨迹,把毛笔搁置在笔架上,问,“有硬笔吗?我还是习惯用硬笔写字。”

    王又伦和偷偷关注的众人:“……”

    合着刚刚一大堆话白说了啊摔。

    王又伦苦劝沐慈用毛笔,无果!几乎要撞墙,读书认字那么快,一目一页,过目不忘的良才美玉,为什么拒绝练习书法呢?

    好可惜啊。

    但沐慈身体不好,一张稚嫩绝艳的小脸太具欺骗性,大家都不好强逼他……主要也是怕太过强硬,又惹毛沐慈启动“淡漠模式”无差别攻击。而且这节课时间也快到了,最后折衷,按照沐慈的吩咐,叫宫里的匠作坊去制备银霜炭的细炭条加木板绑扎的“硬笔”。

    ……

    王又伦郁闷结束教习后,沐慈照旧去净室,出来后就看天授帝对他招手,示意让他去龙案旁边坐。旁边已经加了一个椅子,铺得十分柔软。

    沐慈看那个苍老黄瘦的老人,没有端着皇帝的威仪,只做着似招财猫的动作,褶子脸上满是温和的笑容与期待。沐慈漠然的神色有了一丝松动,缓缓走过去,在那一看就是特地给他加的椅子上坐了。

    天授帝把一本红色封皮的奏折递沐慈手里:“看看!”

    沐慈侧头打量天授帝,一语双关问:“你觉得我可以看吗?”

    “可以的,”天授帝语气也十分温柔,“父皇年纪大了,眼神不是太好,你帮父皇看看嘛。”带了点撒……呃,是哄小孩的腔调。

    李康:“……”真有种日夜颠倒,瀑布倒悬的错觉——儿子奴,这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沐慈:“……”我也想知道。

    他默默翻开了奏章……

    沐慈刚翻开,天授帝忍不住问:“这本多少字?”

    “三百三十八!”

    天授帝看了一下背面的一个小纸签——三百三十八。

    天授帝笑了。

    李康眼睛都睁大了……陛下,你这是什么奏本新玩法?

    原来昨天天授帝注意到沐慈报出的奏本字数,没吃饱也觉得撑得慌,叫卫终把那本七百多字的奏本数了,果然字数相合。又极其无聊的叫卫终把今天几本红色的奏本字数都数了,过来问沐慈。

    竟然也一个数值都不差。而且,还只是看一眼,瞬间就数清楚了,这是什么级别的智商?

    “九郎,要不要父皇再请个术算老师教你?”天授帝讨好般问,好天赋浪费可惜。

    沐慈换了一本,头也不抬反问:“他教我,还是我教他?”

    “……”

    这回答太不谦虚了,可听到的所有人都觉得——简直再正常不过。

    沐慈翻过了几本,指着封面的颜色,却是问李康:“红封面代表什么?”

    “二品以上官员使用。”

    “紫色?”

    “二品以上勋贵使用。”

    “所以,金色属于王族,黄色是皇族使用?”

    “是的。”李康回答。

    “颜色只是为了在礼法上区分尊卑等级?”

    “是。”

    沐慈便不再说话,默默摸了一本青色的,这种颜色的数量极少,是低品级的人使用的。

    天授帝凑上来刷存在感:“九郎,颜色有什么不对的?”

    “没有,颜色的使用是你们的风俗,也是社会的礼法规则,本身并没有对错。”沐慈说完又沉默下来。

    天授帝总觉得沐慈应该还有话说的,再接再厉:“九郎,对父皇没什么不能说的,想说什么就说啊。”十足诱哄小盆友的语气,连李康都想掩面了。

    沐慈平静道:“我刚开始以为,颜色是区分奏本陈事的种类。后来我看这位大臣分拣奏折,每一本都翻开看看才能确定归类,且每一摞颜色都有好几种,才知道不是。分拣奏本这道手续,可以免掉的。”

    “哦?”天授帝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鼓励道,“是不是不用颜色定品级,用来区分种类?九郎,你说说看!”

    “已经形成社会制度的颜色使用,没有必要更改,随意更改会造成大家认知上的混乱,”沐慈道,“但你们可以尝试在封面上贴标签。”

    具体什么标签,怎么做,沐慈并不觉得古人会蠢到什么都要教。有时候,欠缺的,只是微微的那一下闪光。

    且他只是建言,不能越俎代庖。

    天授帝和李康对一眼,李康沉吟一会儿,才微微点头。

    沐慈翻到一本黑色封皮的,问:“黑色代表什么……上面列了两百四十三个名字,是……秋决?”再看看,疑惑,“秋天处决的人员名单?”

    天授帝看看,点头:“对。”

    “皇帝还管刑案?”

    “不管细务,但全国刑案中被判死罪者,都要御笔勾红,才能在秋日处决。”

    “皇帝不勾不能行刑?”

    “是的。”

    “挺慎重哈。”沐慈指着一摞黑色的奏本,“这十五本也是?”

    “是,全国*洲,共十六本。”天授帝嘴角忍不住微扬,刚刚小九郎是不是……夸咱了?

    沐慈对天授帝期待的灼灼目光视而不见,手指在黑色的奏本上划过,沉吟一下,道:“你们理你们的政务,我不能事事询问你们耽误你们处理国家大事的时间。关于秋决,谁比较熟悉,叫他来和我讲一讲。”

    牟渔刚好拿了几份夜行卫的密档走进来,便见那绝色少年又一次悠然坐在龙案边,侧头与天授帝说话,神色平静。

    其实少有人敢正视天授帝这个杀伐果断,手段强硬的天子那一双仿佛洞悉人性,威仪无双的眼睛。可沐慈从来都是抬起头来,平等的,直视天授帝的眼睛。

    每一次正视,不卑不亢,目光从未游移、犹豫过,那一双漂亮的剪眸,似轻轻拂去灰尘,露出了清澈而微凝的,犹如黑色水晶般的明亮与质感。

    无喜无惧,无求无欲,只是单纯地,平静地,注视着……

    这是内心修炼到了无可撼动,无坚不摧,才从骨子里流泻而出一种从容、优雅的姿态。

    淡然于心,自在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