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节 重新装瓶

吹牛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临高启明最新章节!

    “……现在大陆上的文化市场,就是撒哈拉沙漠,渴望着文艺的漂泊大雨!”

    文娱生活的匮乏,这是所有深入过土著百姓生活元老都有的感触。年龄稍长一些的元老,如果出身在农村或者偏僻的县城小镇,自身也体会过精神文化生活上的严重匮乏。

    农闲的时候聚在一起侃大山,赌钱,赶集……农村的娱乐生活大致就是这些了。流动电影队来放电影或者红白事主家请艺人来演出就算是一件重大文艺活动了。到镇上或者县城看一回不知道第几轮的电影,也是一年才有一二次的事情。至于买书买杂志甚至买报纸都得去镇上或者县城。

    这种匮乏犹如是久旱的大地,你投入的任何文艺作品,只要没有超出他们的理解范围之外,全部会给你良莠不分的吸收下去,效果特别明显。

    放到17世纪,情况也是差不多的。当然,对于动荡不安,社会秩序紊乱的北方和中原地区来说,求生的需求更大一些。不过,大明毕竟还是有不少太平地方的。这些地区社会秩序较为稳定,百姓的日子也算能过得下去,他们对精神生活生活还是有一定的需求的。

    连续剧模式制造的文化产品,可以经常性的更新,语言类艺术,几乎是可以贴着时事走。潜移默化中为元老院鸣锣开道。丁丁给政务院画出了这么一个大饼。在大明的城市茶楼戏馆中,在乡镇集市的说书摊子,成千上万的底层艺人,用各种曲艺形式讲述一两个月前元老院批准宣传的文艺作品。

    这个大饼确实很美,一下子把大佬们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文化产品的特殊性,就是具备自发的传播性,只要在一个地区达到一定的覆盖率,它就会自发的传播起来,挡也挡不住。

    丁丁看到画饼成功,不由得士气大振,连忙又添了一把火。在内容方面:“宣传澳宋幸福生活,映射大明黑暗统治”的两条原则,又被细分为多个主题连续剧。《髡人拍案惊奇》是以一系列刑侦案件侦破的故事,通过故事来体现澳宋司法、刑侦和审判方面先进性,诱导听众观众产生这在大明又是一起冤案的共鸣,以及澳宋才是光明公正世界的幻想。《美洋村故事》则是反应农村生活的喜剧,走的是乡村爱情替代才子佳人的路子,但各种细节透露出澳宋农村的不一样,比如每天三顿大米饭管够,水稻亩产上千斤,田赋公平合理,公共牛车出门便利等等,为了增强可信度,一些没有落实起来较为简单的新型农业技术也出现在剧情中,只要有人好奇试试看,保证他对内容深信不疑。

    丁丁一口气介绍完了几个案例,看到大佬们各个神游天外,不禁迷惑我这演说难道自带催眠属性。实际上这回的确有很多人陷入了久远的回忆,沉浸在当年看《成长的烦恼》等美剧时的遐想中。…。。

    文化的影响力远大于科学,这是不争的事实。

    啪啪啪,会场中有人鼓起掌来,丁丁眼泪差点掉下来,懂我者……司凯德?这事跟他有什么关系?

    司凯德先给丁丁带上了一顶现代文艺开拓者的高帽子,一边诚恳的表示,殖民贸易部在天津、杭州、山东、后金的工作站,将尽可能地为大陆文化渗透战略搜集人才,提供文艺作品传播的支持工作。然后在丁丁热泪盈眶的感谢声中,委婉的提出了建议:“连续剧里应该有反应澳宋商业活动的内容,人家都说我们髨贼善百工擅经商,我们就得让他们看看到底是个怎么擅长法,不但我们擅长赚钱,而且来跟我们做生意的人都能赚钱。这样一来,肯定有人带着商品来贸易,干脆把我们需要的商品也加入到剧本里,哈哈哈……”

    我擦,司凯德你这个奸商,一众元老心里千万头羊驼狂奔。不过骂归骂,一场轰轰烈烈的广告植入活动,从此揭开了序幕。

    马千瞩从厕所回来,甩着手走进会议室,发现轰轰烈烈的讨论还没有结束,《美洋村故事》已经发展成《我爱喜洋镇》了。马千瞩赶快拍了拍萧子山的肩膀,小声地说了点什么,然后两个人都开心的笑了起来。

    马千瞩笑着走回自己的位置:“都打住,具体文艺创作问题,请大家下去和丁丁单独讨论,或者在BBS上开个新帖,别在这里占用大家的时间。”这种大家都能掺合几句的议题,需要不断地维持讨论方向,否则开上几天都没有结果。

    随后他话锋一转,带着质疑的口吻对丁丁说:“作为一个战略方向,我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主要工作都是在文化产品内容上,这也不是本次会议要审议的东西。但是,作为一个方案,你这个里面好像没有预算啊。”

    “刚才我只讲了第一个战略方向,文化载体投送,具体大家有什么宝贵建议可以私聊。”意气风发状态下的丁丁,仍然忍不住再给自己打了个广告,才转过身来,右手在空中一挥,重重的按在了桌上,“我这份方案,不要预算只要政策!”

    这个动作是列宁在1917中的经典镜头,丁丁在心里已经演绎了成千上万次,本来想讲完整个故事,再用这个帅气的动作和掷地有声“不要钱”三个字来结尾,赢得一片惊叹。结果被督公这个不按套路出牌的问题,提前给逼了出来,气势感觉少了一半。

    简单说,就是在文化产品的投送过程中,采用商业运营的手段来赚钱,补贴上游那些搜集整理加工的环节。等丁丁介绍完成本和收入的匡算,几位有点财务概念的大佬,眼睛都有点直了。倾销一下图书能赚钱,这个大家可以理解,曲艺和戏剧怎么赚钱?难道向演员和戏班子收版权税?

    知识产权在旧时空也常被人忽视,更别说几乎没这个意识的17世纪了。国内许多“百年老字号”的多胞胎现象已经充分说明了这点。至于说“偷艺”,那更是可以传为“美谈”的。…。。

    宣传口辛辛苦苦编出来的脚本,就算开始能卖个好价钱,等开了头大概率会被人广泛盗版,丁丁也就别想拿到什么收入了。

    马千瞩看了看邬德,又看了看程栋,他们两个人脸上写满的疑惑,也说明他们不太相信丁丁的方案。两个人的沉默,也说明财务和企划都不想去得罪人,不知道丁丁事前做了什么工作,或者是他们觉得这事根本就无所谓。

    程栋此时的想法确实如同马千瞩想的一样,如果从预算合理性的角度戳破丁丁的计划不难,但是有什么必要性呢?丁丁找不到钱这个计划做不下去,财务省也没有什么损失,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拿出来当作个筹码用用。

    就在马千瞩目光游移的时候,邬德其实也在看听众们的表情,财务和马督公同时的沉默,难道是事前做过了什么肮脏的PY交易?反正这事情成不成都和邬德关系不大,动用不了什么物资,让宣传口去忙活就好了。

    对于在座的握有实权的诸位大佬来说,丁丁的提案基本上是务虚性质的,别说他主动要求不要经费,就算要,也花不了多少预算,对整个财政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说成绩,既然没有预算也牵扯不到绩效评估。再者关于文化渗透的东西,这些年来各个渠道多多少少一直在做,这个提案虽说是从战略层面上做了整合,又提出来一些全新的运营模式,但就本质来说多少有炒冷饭之嫌。

    前景固然十分诱人,也有足够的可操作性,但就本质来说似乎并无太多讨论的必要。

    丁丁略微尴尬的看着寂静无声的会场,预先准备的各种慷慨说辞全都没机会发挥了,只好咽了下口水继续介绍。在没有通讯工具的时代,除了纸面的小说等载体可以远程投送,其他所有信息的交流,都需要依赖人员的流动。因此促进人员交流方面,丁丁一口气开出了十多个计划。

    “……建立吸引大陆青年的留学生体系,包括选材、预科、学习、就业、返回共5个步骤,让大明的年轻人可以亲身体验澳宋生活……”

    “……扩大澳宋邮政的经营范围,在天津、上海等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邮局,促进大明和澳宋的民间交流……”

    “……在驻外站建立短期文艺培训班,将澳宋文化产品不断地再传授给传统艺人……”

    听着听着,马千瞩微笑了起来。这段内容听起来很多,实际上新鲜的不多,大部分都是本来就在其他工作计划内的,比如邮政,李运兴的邮政局已经开办了高雄和济州岛的分支机构,目前正在和起威合作明国和东亚其他各国的邮政代办业务。也不知道丁丁是和这些部门合谋过了,还只是把工作简报上别人的计划拿来抄了一下。

    (本章完)

    393143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