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天启风云最新章节!
这侍郎姓傅因为是官宦人家,所以有点管他说得说不得张嘴就来的纨绔风范,他的话一问出来立即就引来了不少不满的目光,大家虽然瞪着他没说话,但所有人的目光都在无声地质问他,你的意思是每个人天天生病你才高兴吗?
说都注重养生生病的就少,生病少医院的生意就不好,这只是个普通的逻辑推理,从经营角度来考虑是对的但从人性上来想就错了,因为没有人喜欢生病。≥ 站在朝堂上的大小官员不管内心怎么想,但至少表面上都是把黎民百姓的生命安危挂在嘴上的,在大家看来这个问题就有些重金钱轻生命的味道。
天启也知道这个傅侍郎的问题本身并没有错,他只是在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地点提出了一个并不一定错误的问题。医学研究是一个长期且需要巨大投入的工程,病人少了就赚不到银子医生只能养家糊口,搞医学研究就无从谈起。不过任何人都不能说为了赚钱专门让人去生病,或者是把没有病说成有病,当然某些无良医生除外,听说他们会为了多赚两个银子有意不给病人把病医好。
天启想了想说:“你的问题并不讨人喜欢,但朕却并不讨厌你反而觉得你的想法有深度,你愿意去医学院吗?”
傅侍郎一听肠子都悔青了,因为嘴欠没忍住问了句话,惹得大家不高兴不说还把自己问到医学院去了,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眼前报,来得快”?不过他也很有急智,说道:“臣虽然对医学有兴趣但并没有什么基础,加上年纪大了恐怕也学不到什么,不过臣有个侄儿今年刚刚二十正是年轻力壮还对医学有兴趣,如果皇上允许臣可以劝他去。”
他这话一说出来武之望不干了,你以为医学院是任何人想来就能来的吗?瞪了一眼傅侍郎说:“要送就送亲儿子嘛,送侄儿算什么回事?再说光有兴趣怎么能成?他的基础要比一般人好很多才能进医学院。”
傅侍郎苦笑道:“武大人别生气,下官没儿子只有四个女儿都出嫁了,不过下官的侄儿真的有两下子,下官几次有病都是他给瞧好的。”
一听此人如此倒霉连生四个女儿,武之望心里平衡了些,说道:“既然你侄儿有能耐,如果皇上同意可以让他来。”
天启摇了摇头说:“你侄儿的事要先征求他的意见,他有兴趣可以去医学院试一试,不过朕看上的是你。”
一听天启讹上自己了傅侍郎心中暗暗叫苦,不过又听天启说:“说起这话题朕想起了一件事,说有个老医生过年贴对联,家里人贴的是‘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他觉得不妥改成了‘但愿世上人无病,哪怕架上药生尘’,这让左邻右舍非常感动。不过朕在想如果他家真的是药生尘了,他该如何生活?他的医术又如何进步?朕并非要勉强你去医学院,只是要你回家去好好想一想你开始的问题,怎么让医院既赚到钱又能让生病的人越来越少。”
见傅侍郎苦着脸答应了天启暗暗好笑,这个问题应该是暂时无解的,让你去想只是让你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
转头看了看博学院的徐光启,笑着问道:“朕看徐大人几次欲言又忍,是不是有什么疑难之事?”
徐光启主持博学院快半年却没见他们有什么动静,一群人整天在里面忙忙碌碌的只见花钱没见产出,这难免引起了很多人在背后议论纷纷。更让人看不顺眼的是他还找了些高鼻子外国人在里面吃闲饭,而且听人说这些外国人好像还是些外国和尚只是没剃度,有事没事就劝人相信他们那个绑在一个架子上的什么主。大明的庙里不管是道教的三清像还是佛教的佛祖观音像哪个不是高高大大光彩夺目的?你一个被绑在架子的小人连自己都不能解救下来还能保佑谁?
见天启问徐光启上前说:“回皇上的话,臣本来不想说的因为臣的东西都还没有见到成效,不过要是不说说臣怕诸位大人以为臣和博学院是光拿银子不办事的,再加上今天听到各部都有令人满意的成果,如果臣不说一说恐怕今后跟户部要银子都张不开嘴了。”
天启哈哈一笑说:“徐大人多虑了,就算你们什么都没做出来至少三年内朕是一心一意支持你的,当然三年后你们还没见动静朕就要来看看究竟了。”
徐光启说:“那臣更该说一说了,前一阵跟军务院的倪元璐倪大人商议大炮方面的事,他的意思是要把一般的炮弹换成他做的炮弹,这个因为条件不成熟所以没做出来。不过却做出了另外一种东西,具体是什么倪大人让绝对保密所以臣今天就不在这里说了,皇上可以去问问倪大人。臣要说的是臣等正在研究三门新食物,正在试验但需要的时间长现在还没有多大推广价值,不过博学院中的人已经有了些新思路,应该不会过皇上的三年期限就能研究出来。”
天启一听笑了笑说:“搞研究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太浮躁的人是出不了什么成果的,徐大人不妨把你的研究给大家说一说,说不准进了诸位大臣的法眼以后给博学院拨银子会拨得快些。”
徐光启说:“臣等最先栽种的是甘薯和玉米,说起来这两种东西还是从南方广东和福建两省开始栽种的,后来在南方各省传播开。这两种东西的不好之处是产量低不稳定,而且甘薯还不好保存容易烂,但它们的好处是耐旱。臣的意思是如果能够增加甘薯和玉米的产量,那我大明的饥荒问题就不是什么问题,皇上也没有必要花银子移民了。”
有一个从河南回京述职报告移民情况的巡抚问徐光启道:“徐大人说这两种东西耐旱不过产量低,耐旱是好事北方的旱情这几年是一年比一年重,但产量低就不好了,不知道低到什么程度?能不能跟小麦持平?”
徐光启摇了摇头说:“甘薯要好些但不易保存,玉米产量最多有小麦产量的一半,而且它们的口感都比不上小麦和大米。”
河南巡抚听了也摇了摇头说:“这就没有什么推广价值了,不要到时候小麦没栽上,甘薯和玉米百姓吃不饱或者根本不爱吃那就麻烦了。”其他人一听也惋惜地摇了摇头。
就在大家都不看好甘薯和玉米时,户部和工部的几位尚书和侍郎的眼睛亮了,户部尚书左光斗先问:“徐大人,你说甘薯和玉米耐旱,水稻我们不说只说在用水量上比起小麦来少多少?”
徐光启说:“具体的没仔细测算过,但至少省水一般以上,基本上可以栽下浇完水就不用管,当然连续几月一颗雨不下也不行。”
左光斗这时转身对天启说:“皇上,臣有个想法,这北方各省天旱不假但并不是全省各地都旱,挨着河流的地方还是可以用人力或者水车提水的。臣的意思是离河近的栽种小麦,稍微远的就栽种甘薯和玉米,产量少总比颗粒无收好,口感差总比饿肚子强。而且还有个好处就是这样一来可以暂时停止移民,至少能节约一百万两银子。”
天启想了想说:“这个想法有点冒险也有点疯狂不过可以赌一赌,银子恐怕省不了,一半买粮食防止万一另一半用来准备甘薯和玉米的种子吧,你们想赌一把朕就陪你们疯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