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战略选择

边隅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三国之坐断东南最新章节!

    无论历史对孙吴政权怎么评价,有一点是无可争议的,在先天上,孙吴政权就有不足。

    首先是人口不足,相对于中原来说,江东的人口太过稀少,这就导致后备力量不足。三国是战乱时期,对人口尤其是青壮的消耗非常大,孙吴政权建立以前,只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对这里进行了初步的开发,一向被人视作披发左衽的蛮荒之地,在很多年以后,这里也是贬谪官员的流放之所,自发性移民几不可见,而长江也还不是后世所谓的母亲河。但是想要维持政权,就必须有充足的军队,人口不足,青壮稀少,就只能牺牲民生来维持强大的军事实力。

    大量青壮被抽调,就造成了另一种缺陷——粮食不足。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代,劳作最主要的还是靠人工,尤其是青壮。而青壮被征募前去作战,就造成劳动力不足,导致耕作数量减少、质量降低,从而影响粮食产量。粮食产量减少,但赋税却不会减少,这就造成农民生存不下去的恶果。自陈胜吴广之后,活不下去的农民就有了另外的一种选择,那就是造反,这种结果就导致政权内部的不稳定,孙吴政权的内部,造反尤其多,而为了镇压叛乱,又要再次扩大军队数量,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还有就是,孙吴政权是孙策以屠杀的形式强行建立的,原本内部就不稳定,后来为了维持稳定,孙策被迫向世家大族妥协。但毕竟已经结下仇怨,即便江东士族为了家族的繁衍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也不能消弭内部存在隐患,就连孙策之死,也和内部不稳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当曹操南征的时候,江东几乎出现了一边倒的投降之声。

    从孙策开始,江东就出现了问题,孙吴政权的兵制,是父死子承,兄终弟及,每个将领的部曲都是自己的私兵,这肯定是不利于中央集权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士族的实力逐渐增强,后来的江南门阀势力,就是在六朝时期形成的,而孙吴政权正是起始。

    坐拥江南,江东的水军天下最强,尤其是赤壁之战后。但三国时代,水军注定了只能用来防御,向外扩张还是要依靠陆军。但江南陆军的战力,很明显不及北方,此外,东吴境内还有无处不再的山越,也牵制了孙吴政权大量的兵力。

    ……

    种种原因,导致孙吴政权相对于北方的曹魏政权,只能处于弱势。而三国之中的蜀国,相比之下,更是不如,所以最先灭亡。

    刘风和自己的部下所商议的,却是历史上东吴政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西进还是北上?

    这是路线问题,也是利益之争。

    从汉末动乱诸侯割据开始,有志之士就致力于国家统一,比如曹操,南征北战数十年,就是为了消灭地方诸侯。作为江东的奠基者,孙策自然也有这样的野心,他的进攻性非常强。官渡之战时,就有心趁着曹操后方无人,北击许都,迎回汉帝,让曹操对其十分忌惮。但可惜关键时候,孙策被刺客杀死。

    孙策身死,继承者孙权年轻,威望不足,立时江东就陷入动荡之中,庐江太守没多久就叛乱,北伐之事不了了之。至此以后,东吴政权虽也有北上之举,但目标却已经变化,不再是为了统一全国,而是扩张势力,割据江东。

    淮泗集团,在历史上的东吴政权内部占据重要的地位,二张、步骘、鲁肃、吕范、蒋钦、周泰等一大批重臣,都是江北人士,因战乱或其他原因避居江东,然后出仕,最大的梦想就是打下徐州以及淮南,风光返回自己的老家。

    但梦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孙策还在时,曾派孙权统兵攻打徐州,在广陵遇见了陈登,碰了个头破血流;孙权时有数次北上,最重要的一次,是合肥大战时,被张辽七千破十万,葬送了太史慈(小说),在逍遥津成就了张辽“江东止哭”的威名。

    同意西进的人,目的也各不相同。

    孙策时代的志向,是集荆、扬之力北伐,但到了孙权时期,华夏的格局已经变了,曹操据有北方大势,无可撼动,从鲁肃的进言中就可明了,这个时期的孙吴集团,是要西征刘表,占据荆州,进而继续进攻益州,极尽长江天险,建号帝王以图天下。这个时候,孙吴政权还有孙策、周瑜曾经的志向。所以鲁肃虽然属于淮泗集团,但却是赞成西征的。

    但当曹操统一北方,碾压而来时,孙吴集团就有人慌了,自己的力量无法独立对抗曹操,所以选择联合刘备。最终荆州南部三郡被刘备占据,南郡又被刘备“借”去,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初步成功,鲁肃的战略半途夭折。

    再之后,随着刘备入主益州,西征荆、益划江而治已经成为不可能,三国鼎立的趋势越发明显,这个时候,曹操势大,孙刘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对抗曹操。在北上进攻被曹魏终止之后,立功心切的将士就又打起了荆州的主意,借口刘备据不还荆州一事,怂恿孙权西征。这个时候,西征的目的就已经变了,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个人利益,而孙权也因为利益,放弃了大局,同意了这一军事计划。然后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吕蒙白衣渡江,关羽败走麦城,孙刘联盟瞬间瓦解,直到数年之后才又恢复。

    建安三年,在闲暇之余,刘风就和荀攸、白建、周瑜等人一起,商议下一步的作战计划,对北上和西进之举进行详细的分析。

    北上有北上的好处,毕竟袁术就是活靶子,只要不去帝号,根本就不用其他的理由。相比起来,西方的刘表就强的多,毕竟刘表周围没有其他敌人。益州忙着自己打自己,张济在南阳一心守城,若是西征,刘表可以集中力量对付江东。

    但北上也有个坏处,袁术不是个按常理出牌的人,若是没有其他诸侯的配合,若是袁术犯二,不顾一切和江东来个生死大战,对刚刚恢复的江东来说,有很大的麻烦。

    这让刘风一直摇摆不定。

    建安四年春,已经修整了一年的江东,再次行动起来,而首当其冲的,则是沿江、大海以及内陆大泽。

    埋头训练一年的周瑜,决定试试初步成军的水军锋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