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埃兰最新章节!
谈判完毕,那么就是开工。
如果是一般的钢铁厂,作为高等权力机关,又有**oss级别的技术人员存在,这一套实际上没有任何难度。选址,施工,采购,安装,都是一套成熟的流水作业。
但是做塑钢,这个就得另说了,一切等于从零开始,用蒋辰阳的话说,“辛苦学习几十年,一朝回到大学前!”
一般的钢铁生产流程,大概是这样的,铁矿石——烧结球——高炉炼铁——转炉炼钢——连铸——连轧——贸易。
炼铁现在基本上都是高炉,因为经济性的原因,很少有其它的方式了。
炼钢方式到很多,因为需求不同,转炉、电炉、感应炉等等都在用,有些地方甚至还在用淘汰的平炉。转炉、电炉多是普通钢,感应炉基本都比较小,应用于特种钢冶炼。
出钢水,从前是模铸,也就是一个个模子并排,然后龙门吊吊起钢水包,浇筑出一个个钢锭,现在则基本都是连铸,用水冷结晶器,凝成一个硬壳,然后从结晶器器下方连续拉出,形成长长的连铸钢锭,刚出来时硬壳内都是液态钢水,然后等钢水全部冷却,就切成胚料,送轧机轧制成所需型材,方棒,圆棒,厚板等。
如果是轧制薄板,就没这么麻烦,连铸连轧是在一起的,连铸机拉出的连铸钢锭,直接送到连轧机上,最后出来就是成型板材。
基本上,一般的钢铁冶炼都是这么个流程,**不离十,相当的普适。
但冶炼塑钢,这个流程就彻底费了,塑钢流程起来很简单,只有三步,材料粉碎,金属熔炼,模具浇筑。
但就这三步,洪森魏槐,伙同越来越多,快有上百人的专家整整的封闭研究了近半个月,才大致的搞定初步方向。
首先是原料,塑钢对原料要求相当苛刻。
任何材料,都一定有杂质,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实,但塑钢要求材料有相当的纯度,而且成份要非常均匀。
这一点,让负责原理解析的华科院金属研究院支援来的那些个研究员深恶痛绝,认为这家伙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爷,没有之一。
这点魏槐深表赞同,感触颇深,实验室里也只有0%的合格率,这可不是白说的,有时候控制再精细正确,也保不齐产品不合格,原因就是原料的纯净度,尤其是几个关键点,偏一点就是废料。
这并不奇怪,绝对的精确,铸就绝对的品质,想一下塑钢的那些参数,没有足够的精确性,凭什么用那些挺普通的材料,制造出吓死人的效果,真以为掺杂点钛锰铜锌之类的,这铁就能比钻石硬?
扯淡,一切在于精密控制之后,在金属材料中形成的奇特微结构,就像石墨超软,金刚石超硬一样,都是碳元素,但晶格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就跨越了两个极端。
塑钢也是如此,内部结构异常的复杂,各种金属原子构成一层层的渗透键,彼此嵌套,互相支撑,所以才得以形成吓死人的外在特性。
一般来说,越是精密的,越是容错率不高,就像一斤米里有一粒砂子,饭还能吃,但一斤米里掺半斤砂子,这饭除了磨牙没别的用处。
塑钢说了,你敢不精细,我就敢出废品。
如果能用吹塑机制造,倒也简单,金属离子直接塑形,一切杂质都是纸老虎。
可惜,一来吹塑机根本没法大批制造,唯一一台还是埃兰带回来的组件,二来,这东西流出去,绝对会对科学发展造成巨大冲击,直接让很多应该出现并储备下来的技术胎死腹中,三来,没人打算当小白鼠,这东西拿出去怎么解释啊?!第四,不用第四了,这三条一列,四人就一致pass了。
所幸,现在有个叫粉末冶金的东西,把金属用各种方法制成~000微米的粉末,然后加入石蜡、油脂等增塑剂,再用高速冲压,或者爆炸成型之类的手段压制成形,最后烧结成所需的器件。
相当不错,但跟塑钢没关系!
魏槐只是借鉴了粉末冶金的第一步,金属原料粉末化,这样成本很高,但粉末化后,金属成份就变得均匀了很多,配比会相对容易,先成功,以后再说改进的事情。
原料问题暂时解决了,然后就是最让人挠头的事情了——“复杂到蛋疼的工艺”,这是金属研究院那些家伙的原话。
这就是第二点,炉子问题。
塑钢,虽然是借鉴产物,但归根结底,还是埃兰产品,埃兰的科技基础是磁,而不是电,所幸的电磁一般不分家,两者的转化还没到无法沾边的地步。
洪森第二次去埃兰带回来的那个学生笔记,里面纪录的那种金属材料,也就是塑钢的前身,冶炼使用的是一种磁流体涡流冶炼炉,当然,名字是洪森给起的。
这种冶炼炉,用的是埃兰特有的磁流体科技,磁流体超高速回旋,爆发出强烈的磁力线不断搅动炉体内金属材料,从而产生匀质的高温,融化金属,这种原理,跟地球上一种电磁感应炉基本一致。
这也是为什么根据这种配方来试验的原因,不是自暴其短,其它的还记录了不少东西,但是根本不懂,搞不明白说的是什么。
像一个压力震荡熔炼法,说是用x力场的力场线匀质穿越,然后调频起振,使金属产生同频物理震荡,自我摩擦达到调节金属成份的目的。首先x力场是什么东西,洪森就没搞明白,后面的匀质穿越啦,调频起振啦,物理震荡啦,都什么东西更不明白了,反正了,就只能舍弃。
所以说,那么多的资料,只能拿出四个成品,不是没理由的——by洪森。
言归正传,洪森和魏槐用魏槐舅舅工厂里的一台老式中频感应炉,改造成了山寨版的磁流体涡流熔炼炉,把埃兰的磁能,改成了地球的电能,虽然起来复杂了很多,但反正是弄出来了。
钢水包加了亚真空环境,防止氧化污染,并加装双层壳体,添加了环式注射入料口和内嵌式原料包,可以一次性冶炼,无须多次开炉入料。
加料时间,钢水温度,成份解析,一切都使用自动化控制,无须人工干涉,实际上也不能干涉,很多时候,反应就在瞬间,人可没电脑快。
原本恒定的交变电磁场频率,改成了二百赫兹到二十万赫兹可调,顺应内部不同的融化区间变幻,并调整电磁搅拌涡流结构,让钢水旋转更加均匀,加热速度更加快速。
…………
等等等等,改造后的中频感应炉,除了电线还是原装的,其它都是新的,补丁摞补丁,还能不能算中频感应炉都两说,应该是不算。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没这么自动化,人工操作占了大部分,成品率也低的可怜,直到第三次洪森去埃兰,专门找依莲把改造方案再次优化,回来后,再次对那套中频感应炉大肆改造,才让成品率稳定到了八成上下,当然,前提是操作够熟练,原料够纯净,够均匀,否则……
现在这套冶炼炉,基本上已经成熟,除非打算拿出更高的技术,否则改进余地不算大。一套成本算下来大概在20万左右,够买原本那套中频感应炉五台还多。不过,跟塑钢的性能比起来,还不算贵。
唯一有问题的是,这套冶炼炉的产量实在不高,一炉大约只能出钢水500公斤,一次熔炼需要5个小时左右,也就是说一天最多4炉,产量只有2吨左右。
原本无妨,毕竟最早的打算,是把这东西雪藏的,后来又从依莲那里拿回了大批的金属配方,塑钢也就不怎么起眼了,之所以改进,完全是因为自家宝宝自己喜欢的心态,毕竟是辛苦研究出来的东西,所以洪森只打算自己用用,根本没想过要制造更大产量的炉子。
但现在阴差阳错,塑钢拿了出来,进行工业化,一期完成40万吨的指标,一个炉子一天两吨,这算下来就得550台炉子,算上维修检修的冗余,一期工程起码得建造00台感应炉,才能完成指标。
00台,就是4亿的投资,按照一期预计投资50亿来计算,并不多。
但是,这个词总是让人火大,金属研究所的人那么大牢骚的原因就在于此。
知道塑钢冶炼多么复杂嘛,这一切几乎都体现在炉子上了。
钱是付得起,时间可付不起!
这种电炉制造相当废时间,一没有成熟生产线可用,二又有太多的冗余部件,特殊部件得特殊加工,平均制造一台下来起码就得半个月,丫的,00台得生产到哪辈子去?
尤其这玩意还算是工艺保密产品,不能随便拉几个厂家来做,就更蘑菇了。
这点是洪森没有考虑到的,原打算分包出去,现在一,算是扯了咸蛋了。
有心把单台产量加大,但想想就直接放弃,当初优化的场景还在眼前呢,那海量的计算,足以让任何人眼晕,这不是简单把钢水包加大就行的,短时间别想解决。
不得以,透过孔楠跟上面一通沟通之后,把数量降到200台,一期工程缩减到年产0万吨,然后立项5吨,0吨,5吨,0吨的大型熔炼炉研发,剩余的资金,全部投入到研究中去,争取早日成型。
于是,金属研究院的哥们们,大爷们,痛苦并快乐着!
最后一点,第三点,成型问题,这也是最要命的一点。
塑钢最大的特点就是硬,硬到离谱,这直接决定了,你别想后加工,至少在蒋辰阳把头发挠光,把洪森要求的高能激光表面处理机弄出来之前,想后加工是件很没谱的事情。
这是跟普通钢材最大的区别。
所以,塑钢没法像普通钢材一样制成方钢、圆钢、板材、棒材等胚料,留待后用,熔炼好就得马上用掉,一次成型,所以塑钢生产线最后匹配了大量的模具车间。
塑钢模具跟普通模具差不多,砂范还是那个砂范,但有一点不同,塑钢模具必须加装一套磁场发生器,塑钢必须在特殊的磁场中缓慢冷却,才能得到稳定的结构,否则得到的百分百是废料。
但如何获得这个磁场,如何让磁场稳定均匀,洪森把问题交给了工程物理研究院来的几个电气专家,原因很简单,这个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术业有专攻,他们足以解决。
当然,孔楠拿出来的那摞子资料也是直接原因,那是预计要生产的各种器件资料……的目录,厚厚的有半米高,洪森一就直接绕着他走了。
…………
半个月,天南海北来的上百个各个级别的研究员,聚集于此,这里是军营,安全,地方也够广阔,方便。
由于目前还都是纸头、笔头和嘴头的交流,主要是对图纸和技术的解析和沟通,还涉及不到具体的实物,这里足够了。
来人中涵盖了老中青三代人,入目到处都是乱窜的白大褂,乍还以为军营变成了研究院。
这半个月,洪森过的很“充实”,跟大群的技术人员交流,互通有无,对技术狂来说是很快乐的事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说脑袋里有了埃兰技术,就天下无敌了。心中了了,手下无能可不行,不能转变为现实应用,脑袋里东西再多也跟垃圾一个等级,即便是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埃兰人,也要不断的与其它文明交流才能成长,何况现在连半吊子都算不上的洪森。
当然,如果不是一个问题要说n遍,洪森会更高兴。
总之,沸腾了半个月,该交待的交待好了,该说明的说明完了,就等着各种设备,和制造各种设备的设备,从嘴头走上纸头,从知识变成图纸,最后再变成实物,工厂就可以开工建设了。
洪森闲下来了,但刚喘了口气,就被林子明还有余丰鸣拽了过去,那该死的“通路”,见鬼的扭曲思路,简直让人欲仙欲死。
“悲摧啊!”
“节哀,顺变,我去市区转一圈,放心,会给你带两桶冰激凌回来的!”
“要烤鸭不?”
沐佑仁信誓旦旦,魏槐落井下石,印衬出洪森的悲剧人生。
正所谓,有对比,才有快乐嘛!
————————————————
这一章4000字,是这两个月写的最痛苦的一章,没有之一,还以为今天空闲,能有时间存上一章呢,结果本章都码到吐血,删减下来的足有上万字,见鬼。
佩服一下那些科技流的大神们,想写的有根有据,顺理成章,实在不容易,谁写谁知道。
抱歉,晚了,而且我也知道写的实在够烂,无奈笔力不足,加上知识面也不够丰富啊,将就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