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百一十五章 阁下,这是今天的报纸!

汉风雄烈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我要当球长最新章节!

    南京的英国驻华大使詹姆斯·科沃尔收到了上海领事馆领事大卫·麦克沃伊发来的急报,他们在上海的长江口处看到了一条非常奇特的蒸汽船,这艘船没有风帆,也没有两侧的明轮,用的应该是螺旋桨,可是它的航速比起英国曾经制造的螺旋桨船来高出的不是一丁半点,那完全是轮船的‘正常’航速。也就是说,中国人在螺旋桨的研究上已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而且更让科沃尔震惊的是,大卫·麦克沃伊说那艘船的外表全都闪耀着金属的光泽。

    中国人并不是用铜把船身和甲板彻底包裹了一片,就像英国的一些战舰那样,这艘船的外表刷的还有油漆,所以不太可能是铜,那更应该是铁。

    铜的密度虽然比铁要高,但这并不意味着铜就比铁要硬,海军铜更多是为了防腐蚀。而以中国人的财力,他们不可能连这点铜都拿不出来。大卫·麦克沃伊更倾向于那是一艘铁壳船,或者说是铁甲舰。

    在英国本土,已经有人提出过这个理念,在舰船外表包上一层铁甲,这必然对火箭弹和炮弹都能起到良好的防御作用。可如此一来舰船的航速就太慢太慢了。就算是强大的一级风帆战列舰,披上哪怕厚度仅仅是一公分的铁甲,整个工程下来,舰船上的负重也将增加二百多吨。而且这铁甲不是说挂上去就算完事儿的,除了铁甲外,船体还要加装内衬木板啊。如果装甲厚度是一公分的话,内衬木板的厚度就至少是三公分,甚至是四公分、五公分。当然,最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这铁甲既然已经装了,那怎么可能只一公分厚度呢?

    一公分厚度的装甲是能防得住火箭弹啊,还是能防得住炮弹啊?

    六角炮的穿透力是很强大的。

    所以,船只如果真的要上铁甲的话,那必然是吃水线以下部位减弱,用以增强吃水线以上部分,尤其是船舷位置的带甲厚度。

    而船舷位置的装甲厚度如果增加,这就会影响到最上层炮位的使用了。舰船么,不能犯头重脚轻的错误,英国人讨论的结果是撤掉上层甲板的火炮。所以铁甲船在英国内部的争议很大!

    赞同党和反对派的都各有很多的支持者。

    铁甲舰在英国还是一个讨论中的话题,难道中国人就已经搞出来了吗?

    再说了,中国人用螺旋桨代替了明轮,这对蒸汽船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推动。而英国人对此还有着长远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距离。这就是差距啊。

    科沃尔知道,自己今后的情报重心需要转移到那个方面了,与其对中国人的财政数字孜孜不倦,还不如多放点心在这艘铁壳船上呢。

    “啪啪。”敲门声响起。

    “进来。”科沃尔把手里的情报丢在了桌面上,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脸面,在中国搞情报谈何容易啊。来人是他的秘书布鲁姆,一个很帅气的英格兰小伙。

    布鲁姆的声音也响了起来。“阁下,这是今天的报纸。”

    科沃尔并没有把手从脸上拿开,他现在内心很无奈。

    布鲁姆也没有转身离开,而是说道:“阁下,我认为您很有必要立刻看一看今天的报纸。”

    不管是《中原日报》还是《军报》,都大篇幅的报道了“承天号”的消息,这可是一艘全铁质的螺旋桨式蒸汽船啊,全世界都是第一艘。

    科沃尔心里头如是挨了一拳,他刚才还去想着怎么窥视螺旋桨式蒸汽船的秘密,现在中国人就自己公布开了。排水量一千五百吨,满载四千二百吨,载货量比同吨位木船超出20%,造价与同吨位木船相当,但航速高达9节,扛灾难性比之木船明显超出,这是全铁质的蒸汽船……

    这意味着中国人的技术已经真正成熟了。他们不藏着掖着的原因是因为这种船舶,他们要彻底的推广到明面上来了。

    “阁下,《中原日报》的第五版,您也需要看一下……”

    布鲁姆再一次做着提醒,中国人的招数真的是一环扣一环啊。这边刚刚公布了铁船的消息,那边就大力鼓吹起钢铁冶金产业的新专利发明了。

    虽然谁都清楚,铁船一出,必然会刺激到钢铁业的大发展。但英国人没有想到中方的力度会这么大。

    中国的钢铁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其产量自然也居世界之首。

    早在四百年前的明永乐年间,中国全国课税记录,铁产量就搞达一千九百五十七万余斤,合九千七百余吨,嘉靖时,单广东一省铁产量已达三千余吨,出口日本、柬埔寨、缅甸、爪哇、吕宋、交趾多国。

    清朝时期,铁产量有了进一步发展,但这挡不住欧洲人的飞速进步,在上个世纪中叶,不仅英俄法的铁产量超出了中国,就是普鲁士、奥地利、瑞典等国的铁产量也一点点把中国抛在了身后。

    截止到西历的1800年,英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了二十万吨,这一产量虽然及补上后世一个乡镇小厂的产量,但却远远超过了原时空这一时间的中国,在这个年代却是一个相当辉煌的数字。英国自己的钢铁产量比整个欧洲大陆各国的钢铁产量总和都要高,而整个欧洲的钢铁产量加在一块也比不上中国的一半。

    现在距离1800年已经又过去了十余年,英国人的钢铁产量从二十万吨增长到了三十万吨出头,可中国的钢铁产量却从接近一百万吨增长到了超越一百五十万吨。

    可以说,中国的钢铁产量占据了全球的三分之二。

    如此产量在如今这个时代,可以说已经完全能满足中国自身的需求了,还能大幅度出口给印度和个个属国。甚至于前些年中国的钢铁价格还有了大幅度下滑,要不是战争开启,要不是铁道的修建,中国的钢铁产业现在不可能有一百五十万吨的辉煌。

    可现在铁船一出,钢铁供应的平衡就又被打破了。

    中国航海业是很发达的,尤其是日后整个美洲大陆的开发,那速度直接就在于中美之间的运输联系有多么的紧密性。可想而知今后大铁船会对原来的造船业产生多么巨大的冲击了。

    就算国家一时半会儿的不会放开螺旋桨船,机帆混合动力的大铁船也是可以有的。以现今中国的市场需求,想都不用想,那一艘艘大铁船必然会跟那下饺子一样不停的下水。

    所以,一百五十万吨的钢铁产量看似很巨大,相对于中国自身的需求来讲却是远远不足的。陈鸣心理面觉得,未来十年里,中国的钢铁产量至少要达到500万吨才勉强够用。

    别以为这是个虚头,要知道铁路的修建不仅仅只是在中国,日本、暹罗、七汗国他们也需要铁路,美洲的那些藩国和属国也需要铁路。

    这一条条铁路就像是人身体里的一根根筋脉,当铁路贯通东西南北了,那也就等于人体内贯通了任督二脉,那会是一个质的进步。可以让各国的经济发展走向高速,也能让各国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达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但350万吨的钢铁产量差距不是一年时间就能完全弥补的。

    陈鸣他们回到南京之后,在皇帝的建议下,内阁制定了一个五年发展计划,从下一任内阁开始,中国的钢铁产量需要步步高升,稳步高层。从现在的150万吨/年,到初步的200万吨/年,从200万吨/年到未来的300万吨/年、500万吨/年。

    而除了钢铁产量外,这个计划还附带了国内的蒸汽机数量,新增公路长度,新增铁路长度,新增煤炭吨位,新增船舶制造吨位等等。

    这是一个庞大的计划。而这个计划所有目标的载体就是中国的钢铁产量。

    要完成这个五年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关键就在于钢铁产业的发展,没有钢铁,船舶、铁路、蒸汽机的建造都无法完成。而五年的时间里将钢铁产量至少翻增一倍,对于内阁来说压力也不算小了。

    中国的钢铁产业不比英国,后者的总体量小,而前者却有高达150万吨的产业值。这要从150翻增到300,也不知道要有多少大中小型钢铁厂要被淘汰。

    陈鸣作出这份计划的时候并不觉得自己多么的激进,这个数值可不算离谱,英国人的钢铁产量从1800年的20万吨出头增至到1840的80万吨/年用了四十年时间,可英国人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中国可还有一个强力的政府呢。而且英国人1840年的80万吨钢铁产量到了1850年,就飙升到了256万吨。十年时间增加三倍多,而到了1870年更进一步增加到600多万吨。

    这是因为什么?

    完全是技术的进步。

    原时空英国钢铁产量增长如此之快全是因为技术。这方面中国的条件要远远好于英国。这么多年专利法案的事实已经维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次内阁就趁机对外公布了几项研究所的新发明,其中就包括吹氧和吹碱的转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