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新纪元1912最新章节!
第368章摇扇军师(求月票!)
“你知道了吗?梁卓如去连云了!”
放下茶杯,段祺瑞看一眼徐树铮,过去几个月,徐树铮一直在天津练他的第一军,现在的他已经从陆军次长一职上卸任,出任陆军第一军军司令官,对此袁世凯到也没有反对,反正在他看来,这第一军迟早是要派到欧洲前线打仗去的。
“不知道。”
虽说有些惊讶,但徐树铮还是淡淡地笑道:
“这与你我关系不大。”
接着徐树铮又说道,
“不论是不是“刺李”案是不是袁项城干的,这件事对李连云只会有利,而不会有害,过去,袁项城还可以随便拿几个部给国务院,现在他想这么干,李连云就可以称伤不去京城,他一天不去京城,袁项城幕后真凶的帽子就摘不下,他一天摘不下帽子,无论是官员还是老百姓都不答应。西南几省对此反应不可不谓之激烈,革命党更是蠢蠢欲动,意欲若是李连云身亡,即挥师讨袁。到时,为保自身,只怕会全国响应,到那时袁项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所以,袁世凯必定会向李连云作出让步,到时国务院怕就不属虚设了!”
“若是这样,那关系怎么不大?”
段祺瑞把手一摆,说:
“关系大得很呀!”
徐树铮有点迷惑:袁项城想设国务院,国人无不赞同。就为此事,段祺瑞也是表白再三,给予支持,之所以如此原因非常简单,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李连云岂会甘于人下,届时府院一乱,这派兵欧洲之事自然也就耽搁下来了。
如今袁世凯做出让步,李连云可能会在伤愈后往京任职,这应该是大好事。为什么对我们“关系大得很”呢?难道段祺瑞又动摇了正常信念?因而,徐树铮还是平静地等段祺瑞说出个“关系”。段祺瑞见徐树铮不开口,心里有点着急。他喜欢开门见山,肚里藏不得“事情”。于是,便明白地说:
“袁世凯或许非真心想和李连云携手,过去,他或许只是想给李连云几个虚部,现在,他这一让步,不知道会让出什么部,若是让出几个实权部门,这京城的池水可就更混了!”
“实权部门?再让,也让不出陆军部,顶多,他会再让一个海军部!”
徐树铮随口问了一句。
“若是再加上一个财政部呢?”
段祺瑞随口便是一说。
“梁卓如之所以去了连云,他带去的是内务、财政、教育、工商、农林五个部,这五个部是给国务院的,也就是李连云的。袁项城是答应了,可他却知道,这件事怕没那么简单,就是开价,没这个开价,他李连云是不会来连云港的,陆军部,袁项城肯定是不会交出来的,这一点,李连云也知道,可这个讨价还价在什么地方?就为这件事。袁项城才把我喊过去,给我透了个底,以表示对咱们真诚,现在袁项城手里头,值得让李连云一争的,也就是海军部。”
说到这里,段祺瑞不再往下说,他眨一眨浓大而有些疲惫的眼睛,想从徐树铮面上窥视出一点什么。
老总的话却让徐树铮沉默着,一语不发的面对墙壁,只是在那静坐着。
见他这副模样,段祺瑞焦急着:
“又铮,难题摆在面前,何去何从?你还得拿出主意啊!虽说李连云人是不错,可咱们北洋一系是打断骨头连着筋,李连云若是掌了中央大权,到时……”
徐树铮依然沉默着--袁世凯让权,袁氏不甘心。袁世凯不让权,李连云不来京,他不来京,不为大总统正名,国人也是不会答应的。这是徐树铮预料中事。
现在“刺李案”弄的全国风起云涌,徐树铮心中也明白;他还预测到由于袁世凯不得人心,这件事,即便不是袁世凯干的,革命党、各方势力也会想到他,然后把帽子扣给他,而李连云的人为什么在第一时间把刺客带到连云,保护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保密调查结果,用此事谋求利益。
现在,袁世凯感到形势严峻了,他不得不向李连云“暗送秋波”,可这个“秋波”眼瞧着可能会多了起来,这一点,徐树铮还真没想到。
在李连云遇刺受伤的消息传到徐树铮耳中,他有过认真的思索,对江苏陆军战斗力有充分体会的他立即断定。李连云纵有壮志雄心,掌二十万强军,但中国之大不是二十万之军可夺,这次只恐空悲切一场。但徐树铮也看到了江苏陆军这股潮流势不可挡!将以摧枯拉朽之势,冲垮一切阻挡于前的军队。
人打不过大炮、打不过飞机!
如果说岚山之战给徐树铮留下了什么印象,恐怕也就是这个印象了,一回到北京,他立即命令德县兵工厂仿制迫击炮,又往南苑飞机场派出更多的人员去学习飞行,同时还同连云港方面商量购买飞机。
可即便如此,如果对手是江苏陆军,他还是没有多少信心,对在战场上依靠师属火力一分钟向战场上倾倒一万五千发炮弹的对手,任何人都没什么信心,尽管那些炮弹大都是60毫米、82毫米迫击炮弹,但却足以摧毁绝大多数军队的抵抗意志。
“如其别人扛起大旗推翻袁世凯,自己先下手,岂不更好。”
也正因如此,他才想去动员段祺瑞,这个大旗由段祺瑞来扛。将来,他和段祺瑞都会成为“反独裁的英雄。”徐树铮毕竟是顺着段祺瑞、袁世凯这条“竿”爬上来的。反袁等于反对他的“祖宗”,反对祖宗是中国人不愿做的事;或者说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愿做的事。
也正因如此,徐树铮一直以静观着局势,同时枕戈待旦的等待着李连云出兵,一但李连云出兵,在江苏陆军渡过黄河的时候,驻于天津、保定一带的第一军就会立即倒戈,以“独裁、乱政”为由转向北京,逼袁世凯下野,随后,李连云失去了讨伐的理由之后,老总即可掌握中央大权,当然这中央大权中也有他徐树铮的一份。
可这么等下去,也不是办法,在一方面关注李连云伤势的消息时,他同样也关注着全国的舆论,以此来决定是否应该首先反袁,就在徐树铮犹豫不决的时候,段祺瑞上门来了,带来的是袁世凯要作出让步的消息,并且不惜让出财政部,那一关键部门,而且那还只是开价。
徐树铮忽然间觉得袁世凯那么可怜。他这么一让,等于将中央权力分割为二,袁一、李一。这却让徐树铮感到为难了:是可怜袁世凯,感激他的往日提携和今日的真诚,再助他一臂之力?还是顺着潮流起来反对他,打倒他?
希望太渺小了,在岚山前后,徐树铮曾于李连云有过多次谈话,两人谈了很多,李连云对内战的态度极为厌恶,甚至可以说厌恶到极点,那是一种本能的抵触。或许,正因如此,李连云才会甘愿,以至以放弃军队作为代价,来京任那个国务总理。
如果没有现在的“刺李案”恐怕他都已经抵京了。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他徐树铮主动讨袁的话,李连云一旦伤愈势必会以“维护法统”为由讨伐他徐树铮,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他徐树铮“开以武力决争端之河”,二是他徐树铮“叛乱”,大总统有罪,自应由国会罢免之,以李连云的为人,他会这么干!
如果助袁呢?
这场府院分权,到最后究竟会在中结出怎样一个结果?万一成功了,这华夏之沉浮又由谁来主?这仍是一个谜。何去何从?这个被人称之为“怪杰”式的人物,一时也六神无主了。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混战中是最能显现英雄本色的。而所有的“乱世英雄”。几乎都有一本内容共同的“真经”,那就是发展自己。壮大自己,凭拳头去独霸天下!
徐树铮自命是中国“英雄中的英雄”,他要像张良一样助主公,一统天下。从他有机会抓住第一军的那天起,他就开始盘算扩大自己的势力,硬化自己的拳头。他像一个精明的钓翁,时刻窥视着水面上巨巨细细的波纹,他在等待挑起钓竿。
天津。不是他久居之地。“天津只有灯红酒绿,天津只有巨贾大亨。天津不是帝王之邦!”
徐树铮身在天津心却在北京。按说,段祺瑞的到来,带来了袁世凯的让步,都给徐树铮带来一个全新的消息。
无论是助袁还是反袁,段棋瑞都会“唯命是从”的--段祺瑞相信徐树铮。段祺瑞常把徐树铮看成是“天赐的人才”,苍天怜他“忧国忧民”心切,为他差派能人。可是,这一次,徐树铮却反常得很,他既不想助袁,也不想反袁。
在沉默良久之后,徐树铮缓缓开口说道:
“在目前,我们还是抱定自己的原则,掌握第一军,状大老总在军队的直接力量。现在不能表态。表什么态?怎样表态?如何表态?走下去,不,稳下去再说吧。”
段祺瑞沉默了,他自言自语又似自忧自怨地说:
“不表态吗?这是不是有些儿落井下石吗?如果李连云在京中真的同大总统争了起来……”
徐树铮摇头,笑了。
“只管稳坐钓鱼台,死不了袁项城,他李连云也不会马上成功。”
略加沉吟,段祺瑞说道:
“你说的也有道理。只是……”
可以说,打从大总统设那个将军府开始,段祺瑞对袁世凯便牢骚满腹,也正因如此,他才会同意徐树铮主持第一军,趁机建立属于自己的力量的建议,而徐树铮也没让他失望,不到一年的功夫,他就把的第一军编成了一只强军。
别的不说,第一军所属军炮兵师,150毫米榴弹炮便有36门之多,加上105毫米榴弹炮全旅装备火炮多达72门,当然,这是连云港的功劳,若不是岚山战役时第一军补充了大量火炮,第一军根本无法装备如此多的火炮,这其中的半数皆为连云港补充,而最让人佩服的战役结束后,李连云根本就没提归还火炮之事。
虽说佩服李连云的大方,但袁世凯危难之时,派人去请他,并语意真诚的告诉他,他准备作出让步,除了陆军部,还有掌握部分财权的交通部之外,其它几个部,让李连云挑其中之五!
袁世凯的话让段祺瑞动摇了:他毕竟是受过袁世凯恩典的,有过一段荣辱与共、兴衰同当的旧情。他想还得对袁相扶到底。徐树铮一番话,又勾起他“保存实力”之念:
“不错,鹿死谁手,尚无定局,还是坐待时机为好。”
“不表态倒是可以。”
段祺瑞说:
“怎么去见项城,对他说什么呢?”
“你不是有病么,”
徐树铮随口说道:
“闭门养病,见他干什么。”
“不见固佳,但不能养病到底呀!再说,这底……”
徐树铮也觉得这底难测,突如其来拒不相见,也无道理。何况段祺瑞还顶着“陆军部总长”的头衔,总得有个名正言顺的退策。徐树铮思索良久,便说:
“你也不必为难,袁项城要你表态,虽属形势所迫,却也只是趁机向外界表态,老总您桃李满天下,可以说在中央陆军中,威望最高的也就是您,如果老总您站在袁项城这边,估计,李连云也就会消了渗透陆军的事情。我思虑着,我们不防做做小动作,先称项城之心,然后再派兵欧洲的事情上,做点动作,让李连云知道咱们的善意,这样岂不两全了。
“什么动作?”
段祺瑞不相信有什么动作可以应酬这件事。
“这一边让项城满意,一边让李连云意会,这事可就难了。”
“容易!”
徐树铮微微一笑,然后说道:
“大总统为何自信满满,认为能不费一枪一弹拿下李连云?”
“李子诚,此子待人以诚!那小子,这几年,若说别的没有,这个名声,他算是捞足了,逢灾少则数十万,多则百万捐款,陇海一带无饿殍,无寒丐,名声这东西是好,可好足了,也就成负累了,若是没有刺李案为借口,他李连云除非当真是伤重,否则,除非他自毁其名,要不然,就只能来京任职,这人那……”
摇着头,段祺瑞却又继续说道。
“李连云负天下之名年余,这回算那三枪啊……”
三枪之利!
现在举国上下谁人不知,袁世凯要恨,也只能恨那开枪的人为啥不朝头上开枪了,若非当时当真有人死伤,恐怕段祺瑞还真怀疑,他是不是中枪了,那刺客是不是真的刺客。
“算是帮了他的大忙,这一下子,那怕就是项城再不愿意,也只能把权让一部分给李连云,这一下,那连云怕是要变成国务了!”
连云港,现在中国最出名的城市,而那座城却是因李子诚而建,而李子诚又因其而成,人们自然而然的称李子诚为李连云,这个称呼还没喊开,没准李国务又出现于世人面前,而这却是得益于“三枪之利!”
“管他李连云也好,李国务也罢,都是可作之事!”
冷不防的徐树铮便哼了一声。
“我们派人在梁士诒、杨度等人面前去造舆论,就说只要连云愿见项城,项城便可答应连云的一切要求。到时候,项城的一切人事、财务、决策都归连云了。这些人都是项城的心腹,如项城大让于连云,他们必然从中作梗,阻挠项城与连云会谈,至少可以为李连云添一些阻力,我们不是可以坐观其变了么!”
“好!”
段祺瑞又拍起了桌子。
“好极了!我们就看他鹬蚌相争吧!”
“啊!”
徐树铮一反沉默,坚定地说:
“不仅不见他,还得对他主动进攻!”
“进攻?”
他的话到是让段祺瑞莫名其妙了。
“是的。是进攻!”
抬眼看着段祺瑞,徐树铮进一步解释道。
“项城为何愿意大让连云,无非是借此抽连云之兵,这派兵欧洲看样子是挡不住了,他李连云忠于国事是不假!”
提到忠于国事时,徐树铮却未露任何嘲讽之意,无论如何,至少在这方面,一直以来李子诚所做却是让人无可挑剔。
“可再忠于国事,他总会想留些自保之力,在这方面,咱们到是要和李连云配合一下!”
这时,徐树铮却是为了自己打算,准确的来说是为了第一军考虑,他知道袁世凯对他的偏见以及对段祺瑞的防范之心。
“固然,项城想借派兵欧洲,尽调江苏之兵,可他又岂没动咱们的第一军的心思,咱们要在这方面和李连云保持一致,江苏调一个师,咱们出一个旅,全国再抽三旅,至于新建军那边,也要调走至两个师,这样一样,他李连云也就留下了自保之力,自然也就会明白老总的意思,至于项城那边……”
接下来,徐树铮却是没有继续说下去,项城那边会怎么样?调不走那些军队,他袁项城想收军权为已有的算盘自然也就没影了,到那时,再加上项城身边人的添油加醋,一切自然……
冷笑着,徐树铮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而只是静静的看着窗外,在心中哼起了小调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