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往事

太乙大叔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华夏入侵之猛将来袭最新章节!

    张荣口沫横飞,时而喜、时而悲、时而笑、时而哭,两个时辰以后,方才完,其中赵明只是听着,一言不发。倒是范增、贾诩时常打断,提出几个问题,都非常尖锐,张荣也耐心一一作答。

    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简而言之:,老爸年轻时候武艺高强,挑战天下时救下了受人欺辱的张荣,寒门学子,文不成,武不就,张荣感恩,愿弃文从武跟随老爸学武,老爸倒也爽朗,直接收下了,不止尽心教导张荣武艺,还派遣随行幕僚继续教导他学文,这才造就了张荣文武全才。

    可惜张荣遇上老爸已晚,错过了学武的最佳年龄,武艺并未大成。

    十三年前胡人联军百万犯边,军中几位大将不敌。那时老爸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封武王,挂帅大战羌胡,大数十战,阵斩胡将上百,大败胡军,军中威望一时无两。

    朝议:乘胜追击,北征。

    太子,也就是老爸的大皇兄(老爸排行第三)自告奋勇,挂帅北征。

    此时有些事已可见端倪,老爸军中威望太高,又败尽天下高手,民间江湖威望更高,太子坐不住了。

    听到此,赵明暗叹:败尽天下高手,老爸你究竟有多能打啊?比之前世的李元霸、高宠、薛仁贵、吕奉先如何?可惜自己这个天下第一高手的老爸走得太早,若此时还在,恐怕会对自己手里这些即将出世的高手非常感兴趣吧。

    一大憾事啊!想到此,赵明平填了一股对太子的恨意。

    太子北征,此事却出了大乱。太子出征不久,二皇子琅琊王赵仁起兵乱政,从封地一路杀入洛阳,几无抵抗,直入洛阳。

    琅琊王赵仁与太子一母同胞的双胞胎,只是太子早出世一刻。

    老爸曾对张荣等心腹评价过他的几位兄弟:太子与二皇兄治政之能,不在我的武略之下。老四(四皇子襄阳王赵麟)却是我们兄弟中最全面的,上马治军,下马治民。

    其他还有十几个兄弟,要么当时年龄太,要么能力平庸未得老爸的评价。

    比太子只一刻钟的琅琊王赵仁,从便不服太子。一样的天纵奇才,治政能力奇高,却几乎是完全相反的方向。最大的分歧是太子倚重世家、琅琊王赵仁却重用寒门,坚定地认为世家大族乃皇家大敌。

    政见方面,老爸是旗帜鲜明地站在琅琊王赵仁这边的,同样认为世家权柄过重。而太子认为,只要运筹协调得当,皇权与世家可以共存,一味打压才是取祸之道。

    琅琊王赵仁造反,本邀约了老爸。被老爸拒绝了,本着两不相帮的原则回避了。

    琅琊王赵仁一路无阻杀入洛阳,却受到了洛阳世家大族的激烈抵抗,强攻皇城未果,世家大族又集体杀来,本来兵就不多的琅琊王赵仁败出洛阳,又被北征大军的骑兵拦住,死于乱战之中。

    太子放弃北征,自此不敢再出京城。

    严令东、西两都的几十万禁军不许出京半步。没办法,几个兄弟太牛,第一次出京想刷军功,没走出几步,最亲的二弟就反了。

    最令人心寒的是从徐州一路杀来,竟无抵抗?一路的地方大员都看戏似的看着皇家杀来打去,一场内乱,皇家颜面尽失。

    太子痛定思痛,东宫十几年来的政治目的都是削减外放官员手中的权柄,任用了母族大量外戚掌权。

    老爸又一次挂帅,替太子北征,大捷。

    还京后与太子长谈一夜,二日上表请求封地陇西,誓守边关,而后再未踏入两都一步。

    七年前南越作乱,屡征不利,文武大臣一致举荐老爸挂帅。

    老爸出征前似乎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以往每次都带的张荣,却被老爸留在了封地掌管兵权,嘱托道:若我身死,护着王妃、世子,决不能离开封地,尤其不能入京。

    南征大败,老爸军中精锐、骨干全军覆没。

    回封地待罪养伤,数日后京中来人传旨,免了老爸除了封地以外的所有兵权。来人中有一人与老爸长谈一番。

    数日后老爸决定送世子入京,张荣随行,临行嘱托道:教世子做人就好,我的儿子,平庸才是福。

    此后六年,虽洛阳王府与陇西之间通信不断,但互相之间都只话家常,再无其他。

    数日前,武王病逝。

    ……

    张荣完,众人沉默良久,赵明却率先问张荣道:“不知先生何以教我?”

    张荣正色道:“先虚以为蛇,等圣旨继承王位,返回封地,厉兵秣马,等待时机,直取长安,下潼关。长安之富,不下于洛阳,招兵买马,不需数年,号召天下英雄共伐洛阳,杀贼!”

    赵明又问:“郡王之位,可养兵两万,陇西边关,可多一万,三万兵马如何直取长安?”

    “等待时机。”

    “何谓时机?”

    “陛下归天。”

    “何解?”

    “入京之前,大王曾:陛下归天之日,襄阳王造反之时。荣不明所以,问大王,大王答:太子容不下襄阳王。多年来,荣一直不明大王何以告知此事,近日方才明白,大王是多给了荣一条路,大王肱骨之臣,如今只剩荣而已,太子早晚对荣起杀心,是故方才试探世子,大王之仇,不能不报,世子若容不得荣,请放荣归去,他日大仇得报,荣自上王府请罪。”

    赵明一笑,暗道:这张荣是把仇看得比恩更重啊。报仇,杀太子。报恩,辅佐予我。若我不愿起兵报仇,他便要离去助襄阳王。思虑至此,赵明问道:“襄阳王反与直取长安有何关系?”

    “襄阳王赵麟,大才。能治政,深受襄阳士族百姓爱戴,襄阳之富,不弱于两都;能治军,当年大王北征,襄阳王赵麟自愿入军做一卒,数年间杀敌无算,立下大功无数,升任军中大将,用兵之能,荣不及也。这些年襄阳王赵麟早已将襄阳经营得铁桶一般,不止如此,江夏、江陵等地都隐隐以襄阳王马首是瞻,甚至宛城附近也在向襄阳王靠拢,襄阳王不臣之心早已路人皆知。若襄阳王反,必抢武关,武关若失,两都动荡。长安之兵必救武关,这----就是时机。”

    赵明心中一笑,三万兵马下长安,取潼关。长安光禁军就不止十万,各大士族家奴私兵何止数万,即便取了也守不住,这张荣为了鼓励我造反,尽捡好听的,天方夜谭,还当我14岁的孩啊。

    心中这么想,脸上却不动声色,又问道:“先生如此,子可否以为父王其实早以知道太子害他?”

    “然。”

    “父王即已明之,何以南征大败?何以甘愿六年卧榻病死于陇西?何以……狠心食言将某送入洛阳为质?”到最后一句,情真意切,赵明大哭一声。

    一个记忆的片段霎时间在赵明脑中浮现出来:七年前的某一天深夜,自己的母妃马氏抱着年仅7岁的自己坐在父王的病榻之前。夜很深,自己一边打瞌睡一边迷迷糊糊地听到父王道:“父皇已经答应我,无论如何保明儿一世富贵,他已逼迫太子在宗祠前立誓,只要明儿不反他,他便不能害明儿。”

    罢,对着赵明的脑后一拍,赵明眼前一黑,霎时间天翻地覆,几欲昏厥,只迷迷糊糊听到父王道:“明儿已被我用秘法封住后脑,必练武不成,入京后,至少不会让太子疑他。我对不起你们母子,无论如何,我不能反他,太子救我一命,父皇养育之恩,不得不报,我以命还太子,守护天下,征战四方以报父皇……”

    那一夜的事,第二天赵明便几乎忘得干干净净,只是从那日之后,崇拜父王的赵明练武之时,总是掌握不好平衡,一旦激烈运动不是摔倒便是跑偏。偏偏赵明一直以为自己天资愚钝,不及父王之万一,更加用功,六年如一日,练武不辍。

    回忆起那些练武的日子,赵明对自己的前任佩服万分,扎枪一次不中,百次千次万次地扎,一股子倔劲儿,标准的武痴。

    那夜几乎已经忘记的片段,如今却如此清晰的浮现出来。

    果然是太子么?

    好,好得很!

    此时张荣也悲怆大哭道:“大王幼时不幸落水,不通水性,太子相救,大王念恩,忠心无二,时常必以身死一报君恩,二报救命之恩,即便明知太子害他,依然义无反顾……”

    赵明情动,也跟着大哭数声方止,整理了一会儿心情,才对众人道:“亚父,老师,几位先生以为如何?”

    又一阵沉默后,范增才正色道:“敢问世子之志?”

    赵明一震才反应过来,是啊!现在应该是我表态的时候,要不要报仇?要不要造反?帮襄阳王造反还是自己造反当皇帝?自己不表态,这些大神们如何献策献计?

    赵明面色一正,拿出了王世子的风范,王霸之气一抖……

    又一抖......

    再一抖......

    这才对张荣问道:“先生跟随父王戎马十数年,以先生看,子比父王如何?”

    张荣立刻口若悬河,叽叽喳喳了半天,那个意思嘛,大家都知道,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一个天下无敌,一个骑马坠马,扎枪不中,射箭脱靶……就差没你丫到底是不是我家大王亲生的了。

    张荣俨然就是老爸的头号粉丝啊。为了突出偶像的伟大,居然连偶像儿子都毫不留情攻击到体无完肤。

    只听得房内其他几位赵明的死忠大神们怒从心底起,恶向胆边生,仿佛只等赵明一声令下,立马可以表演手撕活人。再不济也是我等的主子,你丫再敢难听秒秒钟灭了你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