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战隋最新章节!
李密稍作迟疑后,旋即向李丹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齐王对东征的预测十分悲观,认为有机可乘,遂与李风云达成秘密约定,那么其目的就不仅是利用李风云逃出东都,还试图拥兵自重拓张实力,如此一来,当齐王为了夺取皇统,不惜与圣主决裂,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时,山东人会不会倾力支持?”
李丹沉吟良久,答道,“以某看,汉王杨谅的教训丨太过深刻,那场兵变实际上没有胜利者,皇族自相残杀,兄弟阋墙,关陇人和山东人死伤惨重,而更严重的是,生灵涂炭,中土饱受伤害。所以,圣主和齐王也好,关陇人和山东人也好,都不敢在皇统之争中轻易动用武力,毕竟现在国内外的局势都不好,危机四伏,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此次东征便有缓解国内外危机之目的,一旦东征受挫,圣主的意图未能实现,危机会更严重,那时若内有叛乱、外有北虏入侵,中土腹背受敌,则后果不堪设想。”
李密沉思不语。实际上他考虑的不是齐王,而是杨玄感。齐王明年是否会以武力胁迫圣主在皇统上做出妥协,李密无从估猜,不过正如李丹所分析,这种可能非常小,不论是齐王还是韦氏,不到绝望之刻都不会动用武力,而圣主从大局考虑,也不会把他们逼上绝路。但杨玄感肯定要动手了,明年东征若继续进行,对杨玄感来说是发动军事政变的最好机会,这种好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也就没有了。
然而,齐王现在举动异常,他不但在外领兵戡乱,还有拥兵自重的迹象,可以想像,一旦杨玄感在东都举兵造反,那么齐王必然要倾力剿杀,这对齐王来说可是一次千载难逢的以护卫国祚之功来冲击储君的机会。只是,两人若想赢得胜利,不但需要赢得关陇人的支持,还需要赢得山东人的支持,缺一不可,而杨玄感和齐王的背后都有庞大的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所以能否赢得山东人的支持就成为关键。关键时刻,谁能赢得山东人的支持,谁的胜算就最大。
李密不得不思考,那一刻山东人会支持谁?李风云又会选择谁?是支持小越国公杨玄感,还是支持齐王杨喃?
李丹的回答有些模糊,从言辞上来看,他认为山东人会吸取汉王杨谅兵变失败的教训丨在局势没有明朗之前,不会支持两者中的任何一个。
这可以理解,对山东人来说,杨玄感和齐王杨喃都是关陇人,河洛贵族集团和关陇本土贵族集团也都属于关陇贵族集团,关陇人自相残杀,山东人当然高兴,当然要坐山观虎斗,甚至暗中推波助澜,以便渔翁得利。
李风云就是个明显的例子。他自芒砀举旗以来的一举一动,如果仔细推敲,无一不在蓄意恶化国内局势,尤其西进中原劫掠通济渠之举,更是让东都政局急骤恶化。那么,李风云的所作所为,与大河南北此起彼伏的起义大潮,是不是可以归结为,这是山东人在恶意地破坏中土的和平统一大业?李风云和山东各路义军是实施这一谋划的急先锋?既然如此,杨玄感在东都的军事政变,岂不正好符合山东人的需要?
李密的心中情不自禁地又冒出了李风云在临别前的那句话。李风云到底是什么意思?他在暗示什么?他显然知道一些相关机密,但肯定没有确切证据,就如他知道中枢有内奸一样,就目前从行宫传来的消息来看,那个人稳若泰山,隐藏得非常好,没人能抓到他叛国证据,所以裴世矩也只能是猜测,而李风云显然在试探自己,或者,他在向自己传递某种善意的讯息?
李密权衡再三,毅然决定向叔父李丹透露一些机密,看看能否凭借叔父丰富的政治经验,推测出李风云为什么要说出那句蕴藏着无穷玄机的话。
“临别前,李风云曾向某提到东都有一股阴谋推翻变革的黑暗势力,预测这股势力可能在明年东征的关键时刻下黑手,以断绝通济渠来摧毁东征,给圣主和中枢以致命一击。”
李丹诧异地看了李密一眼,不以为然的摇摇头,“不论是先帝时期还是圣主登基之后,这种谣传始终不绝于耳,充斥于朝堂之上,而事实上这就是公开的秘密,但凡因变革而利益受损的豪门世家乃至普通贵族,只要是思想顽固者,不知适者生存者,不愿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者,都有推翻变革的意愿。”李丹指了指自己的胸口,“所谓黑暗势力,不存在于阳光之下,只存在于内心方寸之间,成不了气候,对变革亦难以构成威胁,除非乌云遮蔽了阳光,黑暗主宰了东都,否则这存在于众多贵族心中的反对力量始终不会形成一股庞大的反对势力。”
“如果预言成真呢?”李密追问道。
李丹笑了起来,“随着东征的延续,国内外局势的紧张,圣主和中枢必然要想方设法稳定东都政局,为此必然实施一系列措施以防止这种恶劣局面的出现,所以某可以肯定,白发贼的预言不可能成真。”
“假如……”李密笑道,“假如东都乱了,国内局势将如何变化?”
李丹的神色渐渐凝重,眼神很严肃,“你是否对某隐瞒了什么?你为何关注白发贼这句话,并认为内含玄机?”
李密急忙摇手,“某对山东人前赴后继的叛乱十分不解,尤其此次齐王出京戡乱与李风云又有直接关系,某就疑惑了,试想东征胜利,圣主和远征军归来后,这些叛逆还能生存?叛乱平息了,齐王也就失去了居外戡乱的借口,他哪来的机会拥兵自重?若局势如此发展,山东人必遭惨痛打击,而齐王亦将退出皇统之争,后果非常严重,但他们为何视若不见,一意孤行?某认为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他们认定东征必败。东征败了,圣主和中枢失去权威,失去对朝政的绝对控制,他们也就有了翻天覆地的机会。既然如此,某就不得不问一句,东征为何必败?唯有一个可能,粮草不继,而导致粮草不继的原因只有一个,运河水道断绝。所以,某认为,白发贼这句话不但内含玄机,而且隐有所知。”
李丹这才重视起来,想到齐王不计后果的“逃”出东都,而韦氏等关陇本土豪门不但不予以阻止,反而给予帮助,这本身就说明东都政局危机四伏,杀机重重,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齐王的生命安全和已经严重危及到了韦氏等关陇本土豪门的切身利益。
山东人前赴后继的叛乱,当然不是为了送死,而是要达到某种目的,为此他们的确有可能联合东都的激进势力,在东征的关键时刻断绝通济渠,控制东都,甚至更迭皇统,另外拥立一个皇帝,如此一来内战爆发,而山东人的叛乱者却摇身一变,成了新皇帝的拥护者,有了合法的身份。若能再进一步,推翻圣主,那么东都的激进势力就能如愿以偿的推翻改革,而山东人亦能借此机会大量进入朝堂,东山再起。
如果中土局势如此发展,赵郡李氏在关键时刻的决策至关重要,若能掌握先机,则能影响甚至决定赵郡李氏的未来。李风云内含玄机的这句话,是不是就是提醒和告诫李密所属的辽东房子弟,提前做好准备,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中土乱局?
李丹反反复复推演,仔仔细细权衡,良久,他叹了口气,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九月之后,若东征失利,某将引咎请辞,离开梁郡,离开通济渠,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李密愣然,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一番试探,不但没有从叔父李丹的嘴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答案,反而让叔父李丹做出了离开通济渠的决策,这与他的初衷背道而驰,而更重要的是,叔父李丹的离去,将破坏杨玄感的兵变谋划。当初李丹调任梁郡太守,杨玄感可是从中出了大力,目的就是想关键时刻利用一下赵郡李氏这个山东豪门的影响力,以最大程度的赢得山东人的支持。
李密面无表情,心里却乱了,急切间茫然无措。
李丹继续说道,“这次你悄悄赶来通济渠,主动与白发贼建立了联系,不但利用颖汝人的力量暗中帮助某度过了危机,还从白发贼那里获悉了众多机密。而白发贼的身份与我们的猜测估计相差不会太大,这从你临别前,他给你的告诫中可以有所窥探,若没有非同寻常的关系,他决不会向你透露此等机密。
“叔父的意思是……”
“正如你所说,中土局势的日益恶化,与山东人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而今日局势的恶化,很可能是为明日局势的颠覆做准备,山东人即便不是这个颠覆阴谋的制造者,也肯定是知情者,否则山东人绝无可能不计后果、不惜代价、前赴后继、此起彼伏的举兵叛乱。对某来说,眼前这个危机不但没有化解,反而更严重了,因为眼前这个危机实际上是未来更大危机的开始。某不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家族,都必须以最快速度离开通济渠。”
李密迟疑了片刻,问道,“在叔父看来,明日那个更大危机一旦爆发,山东人是否会参与其中?或者给予支持?”
李丹摇摇头,“千万不要低估圣主的智慧,更不要低估那些对圣主忠心耿耿的臣僚们,他们之所以能主掌朝政、口含天宪、为所欲为,正是因为圣主的存在,所以,任何危及到圣主权威的人和事,都将遭到他们的疯狂打击,为了保护圣主和他们的权利,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尤其这种关键时刻,东征正在进行,北虏虎视眈眈,南北大战随时都会爆发,中土命运攸关,任何危及圣主的举动,实际上都等同于背叛国祚,背叛中土,必会遭到圣主毁灭性的打击。这一刻,他们已疯狂,中土没有任何人、任何力量可以击败他们,所以某没有选择,某将毫不犹豫的离开通济渠,逃离风暴的中心。毋庸置疑,某的选择就是李氏的选择,也是大多数山东豪门世家的选择。”
李丹的家族就属于赵郡李氏辽东房,是山东豪门世家之一,而李丹在这次通济渠危机中,就充当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与李风云的秘密约定,在保持通济渠畅通的同时,保障联盟义军劫掠通济渠。而面对未来可能存在的巨大危机,李丹的选择是“逃避”。“逃避”的目的名义上是保护自己,实际上就是坐山观虎斗,任由关陇人之间杀得尸横遍野。
李密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但这个答案让他非常失望。李丹在家族中有相当大的话语权,而李密一个戴着“太子党”帽子早已绝于仕途的家族小字辈,在关系到家族命运的决策中,基本上没有话语权。李密有些懊悔,早知如此,他就不来宋城向叔父告别,并以透露机密来试探叔父对未来东都军事政变的态度,然而事已至此,木已成舟,懊悔都来不及了。
李丹轻轻挥手,眼神冷漠,隐含丝丝杀气,“我们乐于见到关陇人自相残杀,但决不会重蹈汉王杨谅之覆辙,参与这场厮杀,给关陇人陪葬。我们的主旨很简单,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机会,摧毁关陇人,埋葬关陇人。等到关陇人衰落了,自然就轮到我们山东人主掌朝政,掌控中土的未来。”
“你马上返回东都,把此行经过,事无巨细的告诉家中长者。某的书信将比你早一步抵达家中,估计家中长者会马上开始应对部署。不出意外的话,当东征失利的消息传回东都后,家族将陆续赶赴西京,而你必须去西京。”
李密脸色稍变,刚想争辩,却被李丹阻止了,“如果你不回西京,那就去河北,去找李百药,查清李风云的身份。”
李密更不愿意了。李丹的目的不是让他去找李百药,去查李风云,而是不要他回东都。家族中的长者对他的想法和行踪还是有所了解,知道他是东都激进势力中的一员,对他始终抱着警惕之心,担心他头脑一热做出冲动之事,给家族带来祸端。
李密无意违背李丹的意愿,他决定先回东都,至于自己要做的事,谁也阻止不了,而家族即便因此受到了连累,但凭借李家的地位、权势以及与皇族的姻亲关系,只要在政治利益上向圣主做出较大妥协,肯定相安无事。
在离开宋城前,李密秘密约见了韩相国。
在这场危机中,韩相国做为通济渠黑道势力的“大佬”,不但从通济渠上掳掠了惊人的利益,还与义军联盟里的很多将领建立了密切关系,甚至通过一些联盟留守总管韩曜的老部下,与联盟总营都有来往。据韩相国获得的最新消息,以翟让为总管的瓦岗军与联盟一起东撤齐鲁了,并没有像河南人估猜的那样留下来。
李密也认为翟让和瓦岗军会留在河南,但瓦岗人的选择却让他大感意外。之所以认为瓦岗人会留下来,是因为现在瓦岗军的主要力量都来自济水一战的俘虏,而这些俘虏都是河南地方的乡团宗团,而这些乡团宗团的团主、佐史均是河南地方的贵族豪望,都是荥阳郑氏的附庸,对荥阳郑氏言听计从。这些人如果要离开瓦岗军,翟让不会强行挽留,瓦岗人根本就不敢得罪荥阳郑氏。
当初李风云之所以把这些俘虏全部交给瓦岗军,同样是不愿意得罪荥阳郑氏。济水一战本来就是双方之间的默契,联盟获得了大量武器,如果还把人扣下,那就不知进退了,所以李风云把人都交给了翟让,你怎么处置都行,全部放了都行。
但这些人全部留在了瓦岗军,瓦岗军一夜壮大,这显然是荥阳郑氏的意思,荥阳郑氏需要这股势力的存在,以方便他们更好的操控河南局势。从这一目的出发,当李风云和义军联盟撤离通济渠时,瓦岗军肯定要留下来,退一步说,就算翟让等瓦岗人愿意继续追随李风云,但那些忠诚于荥阳郑氏的义军首领会脱离瓦岗军,继续为荥阳郑氏效命。然而根据韩相国得到的消息,瓦岗军整体东撤了,一个人都没有留下,所有大小首领都愿意继续追随李风云。
荥阳郑氏为何要放弃这股河南地方势力?目的何在?
李密不能不恶意地揣测荥阳郑氏的用心。这次荥阳郑氏得到了颖汝贵族的帮助,未来颖汝贵族还将兑现承诺,任由河南灾民返回家园,只要他们愿意回家,就绝不强留,而荥阳郑氏的回报是什么?李密知道杨玄感的用意,那就是在关键时刻,需要荥阳郑氏的绝对支持。很明显,荥阳郑氏已经看到了未来危机,但他们受制于对手,应对手段很少,为未雨绸缪,毅然舍弃了瓦岗军。瓦岗军对荥阳郑氏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自己用称心如意,但给别人用就危险了,十有八九会杀了自己。
李密心情忧郁的乘舟北上,沿着畅通无阻的通济渠返回东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