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2.第552章 朝廷的应对之策

红色可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明末行最新章节!

    整个大明只有神木的《关中时报》对此时大幅的报道,经过半年多的发酵,《关中时报》已经从神木开始慢慢向东方渗透,并发展到了江南一带,由于《关中时报》的亲民和包容性,使得越来越多的百姓和那些不如意的读书人都开始喜欢上了它,虽然不少东林党极力抵制这款报纸,但在强大的银弹攻势下。它还是缓慢而坚定的朝着大明各地蔓延。

    因此,虽然大明官场上下都对李栋的这场大胜仗闭口不谈,但这个消息还是很快传到了大明各个阶层和百姓的耳中。

    “大明要变天了!”

    这些日子一来,京城里到处都在谈论着这个消息。京城乃天下中心,百姓们历来就有谈论时政的传统,它又是大明读书人的汇聚之地,一旦有什么消息便会立刻传遍全城。

    在一个茶楼上。一名身着青衫的读书人愤怒的说道:“奸臣当道,藩镇横行,李栋身为大明臣子。不听朝廷号令不奉皇上圣旨,擅自出兵西域,其罪当诛!”

    “秦兄此言差异!”旁边一名读书人反驳道:“护国公乃国之栋梁,他能毅然率兵与敌酋决战这已经说明他对朝廷的忠诚,而反观吾朝诸公虽然一个个妙笔生花,文章做得也是花团锦秀,但与国与民却无半点益处,反观护国公虽然顶着藩镇之名,但其收拢流民安抚百姓,上缴朝廷赋税,练兵杀敌样样精通,试问天下还有谁做得比他好!”

    今年正值三年一次的秋闱会试,虽然只是五月,但提前进京的各地举子已然纷纷汇聚京城,在得到了这个消息后,无数举子都对这个消息议论纷纷,而在众多的举子当中,有一名来自江南的举子却是对李栋大肆抨击,这名举子的名字叫李景隆。

    说起李景隆对李栋的恨意可是很深的,原本李景隆对李栋虽然只是不满,但也只是仅此而已,但随着李栋在神木创办了《关中时报》后,对东林党进行了大肆抨击,面对李栋利用报刊对自己大肆抨击的做法东林党也不是无动于衷,他们也办了一个《明报》开始对李栋还以颜色,但由于《明报》格式僵化死板,其内容也太过脱离实际,因此即便有东林党人的大力支持,但在《关中时报》的强大攻势下还是节节败退。李景隆身为东林党的坚定骨干份子,士绅商贾阶层的代表,对李栋自然也是恨之入骨,因此在听到了李栋大败奥斯曼的消息后他依旧还是对李栋的行为进行批评。

    此时,看到不少举子为李栋说话,李景隆心中的妒火更是按耐不住了,冷笑道:“这正是李栋的狡猾之处,此人一向以伪善著称,他虽然名义上收拢流民安抚百姓,也向朝廷上缴了一些赋税,但试问此次李栋出兵可有兵部公文?可有皇上圣旨?此种行为往轻里说是不听号令,往重里说是形同叛乱,一个不听朝廷号令的武将即便是再能打与国又有何益?诸位难道忘了唐时的藩镇之祸吗?一个偌大的盛唐就是这么硬生生的被安禄山这些狼子野心的武将给毁了,若非出了个郭子仪,恐怕大唐偌大的江山就要落入小人之手!”

    听了李景隆的话,茶楼里寂静无声,即便是心里向着李栋的读书人此时也不敢在为李栋说话,这无关对错,而是阶级立场的问题。

    李栋是武将、是藩镇,而在场的人全都是读书人,对于读书人来说不管他们有什么过节仇恨,但在对付武将的立场上却是高度一致的,而这种立场也不是一两天就有,而是历经了一百多年的时间慢慢形成的,如果有哪个读书人背叛了这个立场他便是文管集团的敌人,也会遭到所有读书人的唾骂。因此李景隆将武将和藩镇这顶大帽子一祭出后,茶楼里顿时就沉默了,即便是心里对李景隆的话不赞同的举子也没有在反驳。

    就在李景隆环视了一举子后脸上浮现出得意的神情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秦兄,你开口闭口便是将武将藩镇的帽子扣在护国公的头上,却不知护国公是抢了你的媳妇还是烧了你家的房子,以至于让你如此恨他?”

    此言一出,茶楼皆静,众人纷纷循声望去,却看到一名穿着长衫的高个瘦子坐在不远处的一张桌子上正冷笑的看着李景隆。

    李景隆一看来人,不由气得笑了起来,此人李景隆也是认识,当初李景隆、秦无涯、李信等十多人路径陕西,看到陕西与大明各处截然不同的景象后,很多人都选择留下来,这秦无涯就是其中一位。

    看到秦无涯突然出现在这里,李景隆心中就是咯噔一声,随即冷笑道:“秦兄,你不是已经放弃了功名决意投靠了那李栋吗,怎么也来到京城了?莫非你忽然醒悟决意与那李栋分道扬镳了吗?我可是听说,你在陕西做了李栋的钱袋子,十几万人的物资,从天而降,打的托里斯丢盔弃甲,恐怕你的功劳不小吧,据说当时陕西调动民夫五十余万,去前线运送物资,而这些民夫的调动所消耗的金钱和物资,全都是你与山西商人运作的,不知道我说的对也不对,想当年的小个籍籍无名的秀才,做到坐拥陕西财政大权,我搞不明白,你为什么会离开。”

    ”

    “非也非也!”秦无涯笑嘻嘻的说道:“秦某不才,如今被公爷委任为陕西银行行长,此次来此乃是为了向朝廷纳税的,看到秦兄正在慷慨激昂痛斥公爷,是以忍不住好奇发问罢了。”

    “银行?”李景隆眼中露出一丝讶色,随即冷笑道:“没听说过,秦兄以前好歹也是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如今却整日与阿堵之物为伍,你就不怕身上的铜臭味太难闻吗?”

    “阿堵之物?铜臭?”秦无涯先是一愣,随即开始笑了起来,他的笑声越来越响亮,后来干脆整个人都笑得直不起腰来,最后更是整个人都笑得伏在了桌上。

    只是秦无涯固然是笑得很开心,但李景隆的脸色却是愈发的难看。最后等到秦无涯的声音渐渐低下来时李景隆才阴沉着连说道:“秦兄,李某不知刚才哪里说错,竟惹得你如此好笑,莫非秦兄对李某的话不认同吗?”

    秦无涯止住了笑声,将挺拔的身子坐直望着李景隆喘息了几口后大笑道:“秦兄啊,原本我只是以为你这个只是有些固执,可没想到原来我错了。你不是固执,你是虚伪啊!”

    “虚伪!”李景隆脸色顿时变得铁青,如今这个茶楼上的人大多都是来自各地的举子,若是任由秦无涯这么说下去,他的名声就完了。在这个以“德”来要求各地官员的时代来说,一名举子若是被打上了“虚伪”的名声就几乎意味着他的名声要完了,而他的仕途之路恐怕还没开始也要断了,没有人会喜欢和一个虚伪的人共事。

    后方呀几乎是用咬牙切齿的语气森然道:“秦无涯,你竟敢毁我名声,今日你若是不说出一个所以然来。我李景隆势必不和你善罢甘休!”

    “怎么……你还不服啊!”秦无涯晒然道:“那好,就让我来说说你的虚伪。”

    说罢,秦无涯站了起来,挺拔的身子走到了李景隆的面前面带讥笑道:“秦兄,我说你虚伪你还不信,好吧,现在我就来说说虚伪在何处。我问你,你既然是读书人,想必礼义廉耻这四个字应该是知道的吧。”

    “你够了!”李景隆怒吼了一声站了起来用几乎是吃人的眼光瞪着秦无涯。大吼道:“秦无涯你这是在侮辱我么?你先是说我虚伪,现在又说我不识礼义廉耻,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不想干什么。”秦无涯依旧是一脸讥笑的问道:“你知道急了吧?那我问你,护国公身为皇上钦封的公爷。乃堂堂大明超一品大员身份尊贵,以他之身份即便是六部尚书乃至阁老也见了他也得先行施礼,你李景隆何德何能竟敢直呼其名?还有,这些年四邻不断叩边。

    全赖公爷率领大明将士东征西讨,这才保得大明百姓平安,而今更是击毙了贼酋塞万提斯。

    更令得其伪帝托里斯丧命军中,称其为滔天大功也不为过。可是如此功劳到了你嘴里不但无功,反倒成了藩镇的依据,天理何在?道义何在?而你李景隆不过一区区举子,竟敢妄议国事,诋毁大明亲贵,你又该当何罪,我问你……你的礼在哪里?义在哪里?廉耻又在哪里?古人尚且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说,可你呢,公爷一次次的为国立此大功,你不思回报也就罢了,反倒在此信口雌黄大肆污蔑公爷恩将仇报,这样的人猪狗不如……你枉为一个读书人!”

    秦无涯的声音在茶楼上回荡着,楼上的数百名读书人听得清清楚楚,不少人的面上带着温怒之色,但却没有一个人能反驳他的话,因为不管他们怎么不愿意承认,可秦无涯说的话却如同刀子一般戳在他们的心里,因为这是事实。李栋再嚣张跋扈他也是皇帝钦封,内阁的首辅和几位阁老签字同意了的大明朝公爷,抡起地位要比他们这些书生更是高了十万八千里,虽然他们可以骄傲的昂着头说我是读书人,可以议论天下事,可却依旧改变不了李栋为国立下大功这个事实。

    李景隆的脸色更是由青转白,又由白转红,最后才黑着脸喝道:“秦无涯,我不与你狡辩,总之李栋未遵朝廷旨意,擅自出兵这是不争的事实,李某人说其有藩镇之象并无过错。”

    楼上的众举子一听,同时在心中暗暗摇头,这个李景隆已经是强词夺理了。如今的天下不听朝廷招呼的武将又何止李栋一个人,辽东的祖大寿、吴襄、中州的左良玉这些人哪个不是自恃手握大军不断和朝廷讨价还价要加官进爵的,为什么你李景隆对这些人只字不提,这不是明摆着针对李栋吗。

    果不其然,秦无涯冷笑道:“看来秦兄对我们家公爷还真是关心啊,估计在秦兄眼里,只有那些看到吾等文人便卑躬屈膝自称为门下走狗的武将才值得秦兄敬佩了是吧?”

    “你胡说,李某可没有这么说过!”李景隆可不能任凭秦无涯这么说他,读书人心里怎么藐视武将是一回事,可这种事是万万不可宣诸于口的,否则就是得罪了天下所有的武官阶层了,他李景隆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承认的,这个后果他承担不起。

    “哈哈哈……”秦无涯大笑着站了起来,仰天大笑了一阵后便朝门口走去,只见他边走还边说:“以往在陕西时公爷就曾说过,如今大明的读书人除了能把文章做得花团锦秀之外便再无是处。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至于治国定天下更是想都别想,除此之外唯一所长着只有靠着一张嘴杀人了!”

    当秦无涯的身影消失后,他的声音仿佛还回荡在茶楼当中,而茶楼里的一众举子还呆坐着,脑海里还回味着刚才的话。

    京城里的消息传播速度是最快的,时间只是过了一天,秦无涯的话便在众多赴京赶考的举子当中流传着。

    对于秦无涯的话,众举子赞同者有之不屑者有之,众人议论纷纷。不过不管他们怎么议论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李栋确实挟着大胜的余威回来了,而大胜了奥斯曼的李栋威望也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就不得不让某些人感到恐慌了。

    依旧是熟悉的紫禁城,依旧是那座熟悉的宫殿,崇祯端坐在龙椅上整个的状态很是奇怪,似笑非笑似恼非恼,而在他的前面两边则坐着十多位大臣,凛然还是首辅周延儒、次辅杨嗣昌以及各部位阁老和各部的尚书。从在场的人数和份量来看,这里完全可以开一场小型的廷议了。

    在崇祯的面前放着一张捷报,捷报的内容正是今日在大明朝野传得沸沸扬扬的李栋一事,按理说大明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身为皇帝的崇祯应该兴高采烈的昭告天下并跑到帝王庙里向各位祖宗报喜才是,可此时的崇祯却丝毫没有这种心情。

    良久,崇祯抬起了眼皮有气无力的说道:“诸位爱卿,这报捷的奏报你们都看了吧。不知你们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啊?”

    众人依旧一片沉默,他们能说什么呢?如果跟崇祯说这是天大的喜事,应该由朝廷诏告天下。那在驿报上应该怎么说?对李栋大肆表彰,还是对他进行嘉奖?如今的李栋已经成了崇祯的一块心病了,李栋越是强大崇祯就越是睡不着,李栋的兵马越是能打仗崇祯对他就越是忌惮。

    按这个逻辑来说朝廷对此事应该是淡化处理才是,可问题是这件事已经不是朝廷想淡化就能够淡化得了的,李栋旗下的《关中时报》已经将这个消息传得满天下都知道了,如果朝廷再缩起头来当鸵鸟只会惹人耻笑,至少崇祯和满朝诸公一个赏罚不明怠慢功臣的名声是跑不掉了。

    好吧,文官们可以不要脸面,毕竟如今大明的文官节操什么的早已被他们扔到了不知哪条水沟里了。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他们要考虑李栋一旦班师回到陕西,朝廷就要面临一个最大的问题,那就是李栋肯定要找一个算账,那个人就是如今的五省总督、领兵部尚书衔的洪承畴。

    上次洪承畴趁李栋不在想对他来个釜底抽薪,并对李栋手下的大将李卫进行了暗杀,暗杀行动失败了,虽然没有留下活口,但这件事就连傻子都知道是洪承畴捣的鬼。

    这还不止,洪承畴还派出了自己的亲信大将贺疯子带领督标营准备偷袭潼关,但却人识破了,秦军的张大狗和胡永杰两位大将立刻派出了铁骑对督标营进行了突袭,最后连贺疯子也战死,几万督标营士卒被俘,这件事洪承畴是想赖也赖不掉的。

    按理说发生了这么恶劣的事情潼关那边肯定要大脑一番,可人家却一声不吭,权当这是没发生过,只是那边没有吭声不代表人家不在乎,人家现在不吭声那是因为当家的还没回来,人家这是在告诉朝廷,这事没完,咱们以后再算账,现在李栋回来了,当他知道这件事后会有什么反映呢?这事谁也不知道,大臣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洪承畴要倒霉了。

    周延儒轻叹了口气站了出来,这件事他身为首辅不发表意见是不行的。

    只见他上前一步朗声道:“皇上,护国公大胜归来,本为喜事,朝廷应该予以褒奖才是,但其不听号令擅自出兵,此却有违朝廷制度,因此臣以为应先对其训斥,然后好言安慰一番即可。”

    周延儒的话刚说完,坐在他身旁的杨嗣昌就翻了个白眼,心中鄙视之心跃然与脸上,崇祯的眉头也是心中一挑,这个周延儒果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啊?说了跟没说一个样。要是李栋这么好打发他也就不是李栋了。

    果不其然,很快一名身穿朱红色官袍的中年人就站了出来朗声道:“皇上,臣以为首辅此言不妥,微臣虽未见过李栋,但也知此人素来桀骜不驯,洪大人前次所作所为确实有些过了,臣并不认为他回到陕西后能轻易放过洪大人,朝廷需得早作准备才是。”

    说话的这个人是刚升任吏部尚书的田维嘉,不过这位只是挂个吏部尚书衔而已,户部的真正主事人依旧是谢升。只是这位田维嘉先生为了在老板面前唰存在感,不惜朝我们这位温首辅开炮了。

    果不其然,崇祯还真饶有兴致的将目光投向了他问道:“那你以为朝廷应该如何做才好呢?”

    田维嘉精神一震,立即打起精神说道:“启禀皇上,臣以为李栋虽大败奥斯曼,但终究是不听朝廷号令而擅自出兵,此风不可长,因此臣以为应该下旨让其进京,随后命缇骑将其捉拿。交由大理寺、都察院和刑部联合审讯,最后再由皇上圣裁,是死是活全凭圣上发落。若是圣心仁厚则可消其爵位将其囚禁京城,若是皇上不喜则可将其斩首以正国法。一如当年袁崇焕一般,则……”

    “够了!”

    田维嘉还想继续说下去,却被不耐烦的崇祯给打断了。望着这位尚心存幻想的田维嘉,崇祯心中失望之情跃然与脸上。崇祯非常想不明白,如今的朝廷是怎么了,堂堂的吏部尚书竟然会提出这么一个荒唐的想法。还将李栋诓骗入京城。然后抓起来三司会审,他是戏文看多了吧?

    其实不止是崇祯不爽,一旁的杨嗣昌也看不下去了。他站了出来冷着脸训斥道:“田大人,此处乃御前,并非你家中,不可信口开河,还不与我退下!”

    杨嗣昌身为次辅,自然是有权利训斥田维嘉。只是田维嘉一心想要搏皇帝眼球,怎肯就这么轻易被退下呢,他为了出头适才连周延儒都敢炮轰,更何况杨嗣昌这个次辅呢?只见他脸色一沉,冷笑道:“杨大人莫非想要仰仗权势逼迫本官不成,要知道这里可是圣上跟前,容不得你放肆!”

    “嘿……”杨嗣昌差点被这货的话给气乐了,看在他刚才有胆子炮轰周延儒的份上自己给他找了个台阶下,谁知道人家却不领情,还想连自己也一块轰。得……老子不管你了!

    杨嗣昌从不跟一个即将倒霉的人计较,淡淡一笑就退了下去。果不其然,崇祯发话了,他一拍桌子喝道:“够了,田爱卿,你不嫌丢人朕还嫌丢人呢,你真以为那李栋象你那么傻,朕一纸公文他就会乖乖的跑来领死,你是把他当成傻子呢还是把朕看成傻子,朕就奇怪了,朝廷怎么就养了你这个废物,还不赶紧退下!”

    崇祯果然发火了,原本他已经为李栋的事搞得焦头烂额,想询问一下众人的意见,可众人的回答却一个比一个离谱,这个田维嘉更是天真得几近愚蠢,崇祯已经决定,自己回头就把这个家伙踢回老家去,让他有多远滚多远。

    最后,崇祯还是将目光投在了杨嗣昌身上。经过这些年的观察,杨嗣昌在崇祯心中的份量是越来越重,而周延儒也渐渐失去了崇祯的信任,此时崇祯甚至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杨嗣昌能把这件事办好,那么他就把周延儒撤下去,将杨嗣昌扶上首辅的宝座。

    看到崇祯信任的目光,杨嗣昌沉吟了半响,这个回答太艰难了,他想了想才缓缓说道:“皇上,臣以为不管李栋是否奉诏出兵,可他大胜西域却是不争的事实,朝廷若不对其褒奖必然会导致民间议论,百姓南面谁说朝廷赏罚不明,连歼灭敌酋之功朝廷都不褒奖,那今后还有谁人敢为朝廷效力,天下的武人就更有理由懈怠朝廷命令了。因此臣以为不但要赏,而且还要大大的赏!”

    一旁的周延儒冷冷的问道:“敢问杨大人,你说要大大的赏,请问你要怎么赏?如何赏?总不能封他为王爵吧?”

    近段时间崇祯对周延儒的态度愈发冷淡,周延儒自然不会察觉不出来,崇祯中意杨嗣昌他自然也看得出来,周延儒对呀陛下重用自己,还是有一些不满的。

    面对周延儒的反击,杨嗣昌只是看着崇祯一字一句的说道:“皇上,首先臣以为朝廷应该立即将洪承畴大人调到湖广一带剿匪,再将卢象升调回山西担任宣大总督!”

    “什么?”

    杨嗣昌此言一出众人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