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3章 莫使金樽空对月

木婉清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妃常妖娆:上品香妃最新章节!

    想当年,李吉与薛太傅之流的出现,着实给死气沉沉的朝廷里带来了,不小的生机。

    因是位居当年诗词会第一第二的人物,所以想法新鲜,颇具才气,最难能可贵的就是他们身上竟半点年轻气盛的陋习都不曾有过,能与左右大臣打好关系,更擅权谋之术,叫人挑不出半点毛病。

    这二人文采斐然,而薛太傅在冷隆在位期间积极推行新政,使得处于上升期的大夏朝,稳固了根基并蒸蒸日上。

    而相比起薛太傅一当上大学士就能在朝中发挥如此之大的作用不同的,却是李吉的厚积薄发。

    李吉被薛太傅举荐,去修篡史书,当上的虽不是什么要职,但其文采丝毫不在薛太傅之下,且经他修篡政后的各类史籍,无一不是一丝不苟,文辞优美,亦在自己所擅长的方画面获得了天子的亲睐并与之以重任。

    放眼一看,如今的才子纵使一样胸怀大志,且有些本事,但从他们给的答卷中便能窥出这些人中,未必能出得了一个两个,如当年的李吉、薛太傅那样的人才。

    冷寂做为陪审问卷的其中一员,因身份特殊原本只需寥寥扫过几眼,装个样子即可。

    但他却本着认真的态度,将递到手边的文卷一一阅完。

    这倒令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些文卷里虽然不乏文采出众,工丽精巧的,但内容大都为歌功颂德的奉承文字,少了些年轻才子该具有的态度和才情。

    他看了会儿便以为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谁知接着看下去时,倒还不如首批看的好了,至少那些人里还有几个是可以因为文才入眼的,莫说是一般抨击世俗的诗词,连最基本的坦言天下世道,并做到言之有物的都没有一个。

    “九王爷如何看得叹气不止呢?难道这些行文中少有令王爷觉得满意的么?”

    一旁同样是在翻阅文卷的李吉,漫不经心的问了他一句。

    “也不尽然都是如此,不过……其中稍好些的,却也未必能拿得出手同李大人当年的文章相比一番,乏善可陈之中少有经得起推敲的文思,多半都是华而不实的东西。”

    李吉听到这里,面色稍稍有些变化,怕是不知道自己竟然会得冷寂一番夸赞,惊讶之余,心里便更是对他不屑起来。

    这就好比,一只猴子说人聪明一样,

    即便是公认的事实,当听到时也会觉得心里不快,而不是因这点赞美而得意。

    “九王爷或许是对这些后生要求太高了些,固然能够有几个敢说实话又有才能的,便是最好。不过今时不同于往日,臣当年经历过的大夏正在走上坡路,所以在那时,给每个有本事的人一个机会确实重要得很。

    但如今的年轻人,皆是少经历磨难的一辈,若要要求他们能同九王爷这样,自幼就高瞻远瞩,有大远见大抱负,恐怕是难了些,毕竟眼下的确也没有什么不太平的事情发生,即无事可说好好的题目他们也只用借景抒情就足够了。

    天下见哪来那么多悲苦不平只是可诉的,不过都是一帮没事做的文人墨客,为了体现他们的特别而冥思苦想出来的罢了,真要论起来,还能有什么比百姓安居乐业,民间无苦可诉还重要的呢?”

    李吉不愧是当年大夏数一数二的才子,说话能由表及里由深入浅,让人即便不同意他的观点,也无法说出他所言的有何处不对。

    但让冷寂愕然的是,怎么说他刚才抨击的文人墨客里头,也涵盖年轻时候的他自己,难道说他当初可引以为豪的事情,最后却不知不觉成为了他鄙视别人的资本?

    只怕并非是李吉说的话未经过深思所致,且看他在言语间时不时夹带几句对冷寂看似赞扬实则轻蔑的态度,就知道他肯定一心想着打击冷寂,反而来不及想起当年他亦是那些人中的一个的事实。

    “未知王爷可曾有所耳闻,几年前新帝登基时,仍有一批不死心的逆臣贼子想要凭空捏造出莫须有的罪名,来玷污皇上的一世清誉。

    他们中就有个与臣当年一同参加诗词会的故友,后来却因为造反时写的那篇阐述陛下罪责的文章被公之于众,加上此人文采简直好得叫人拍案叫绝,所以陛下当即就下旨要对他格杀勿论,末了,好好的一个才子就因为文章写的太好,却没有用到征途中去,所以白白丧了性命,却也不得不说是他咎由自取。”

    经李吉一番提醒冷寂才想起,几年前确有此事发生,那时冷镜宣了大批工匠入宫来给他修建那座无名殿。

    却偏偏赶在了南方瘟疫横行之时,工匠们多半都是从各地来的,算的上是极好的手艺人,他们中有不少更是早在瘟疫蔓延之前就被昭入宫中。

    起先倒也没什么想法,只是随着南方疫症的愈发恶劣,死的人越来越多的消息也屡屡被传入了宫内。

    这些工匠见不到自己有可能处于生死攸关局面的家人不说,冷镜为了防止疫症在往外扩散,封锁了疫症源头的运输,他们甚至连书信都无法传达。

    为了完成使命,这些人常常是夜里偷偷饮泣,白日里还需不辞辛劳的忙活。

    那位后来投奔了端凝公主生父的才子,当初就是因为在得知此事后,立即给冷镜上书。

    更因为心内愤懑,所以言辞激烈的指责了冷镜,说他是玩物丧志,因为一个死人而害了一个国家,甚至连那些被女子迷惑而导致亡国的昏君都不如,还说倘若冷镜再不及时住手,只怕就会遭天谴。

    想起此事当初在边关的冷寂也是有所耳闻的,只不过今日再听到时,反而没了当初那种无奈的心境。

    说到底此人会被冷镜诛九族,大概并非因着后来的讨伐书所致,而是在之前关于无名殿的这件事上,就已经戳到了他的痛处。

    不过这么想着,这些才子之所以不敢如前辈么那样锋芒毕露,在文章里直抒胸臆,冷镜当年的做为恐怕才是其中的直接原因,毕竟有个前车之鉴摆在那里,谁还敢毫不犹豫的下笔。

    只是,早听到李吉大言不惭的的说,那些试图把冷镜从皇位上拉下来的人都是乱臣贼子。难道他真就可以这么坦然的将冷镜弑父的这件事当作从未发生过么?

    岂不知那些被称作是逆贼的人里面,有的是儿时亲昵称之为叔父的人,更有的还是他的血缘至亲。

    他们一个个都是皇室中的一员,虽免不了其中有的人是居心叵测想要借助那次的造反之举而谋求什么客观的利益,但是更多的人则是因为冷镜的大逆不道所以才会想要代替上天除掉他,只可惜如此英勇之举,却被几个害群之马给弄的一拜涂地,最后带头起事的那几个人里没有谁获得了好下场,不是五马分尸鞭尸株连九族,连同为他们求情的人都被冷镜视为乱党。

    如此替天行道的义举最后却落得这样的下场,而身为旁观者却于此事关系最为密切的冷寂,现在能做的也只是默默点头附会,装作自己很同意李吉说法的样子。

    这不得不说,也是种莫大的悲哀。

    因为有需要他保护的人,譬如他的生母余太妃……冷镜找他回来远不是为了让他一尽孝心,而是为了让这个潜在着巨大威胁的敌人明明白白的或在距离自己脚下几里地的京城中,这样,即便是冷寂准备图谋不轨,冷镜也可以很快察觉到,并名正言顺的将他除掉。

    重新投入到文卷的翻阅中去时,冷寂忽然看到了一篇名为《叹雪赋》的文章,因这一次的题目就是简单一个观雪景,并没有什么好让他们额外发挥才华的地方。

    只在看到这偏赋的题目时,冷寂就已经隐约感觉到有些不妙。

    紧跟着赋中所述往下看时,冷寂的预感就已经被证明是无比正确了的。

    里面用洋洋洒洒的字迹和抨击的口吻详细的写出了冷镜这个性格不适合做天子的诸多理由。

    并且还不断提到在处理陆七夕这件事上,冷镜的犹豫给他的帝王形象带来多大的损害,也让朝臣和百姓都渐渐与他疏远了。

    虽此文章在提到陆七夕时,用了民间女一次予以代替,但其行文中所述的诸如,以调香之术狐媚惑主等遣词,却分明就是在说陆七夕。

    此事在京城街头巷尾都已是人尽皆知的地步,更何况听说起先,就是从才子们中间将此事流传出去的。所以他们中有人用这件事大作文章倒也没什么好惊讶的,只是到底是谁头一个在人群中谈及此事,却无人问津。但从哪个方面看,这件事都更像是一早就已经计划好的,而不是偶然发生。

    不过让冷寂引起警惕的却不只是这些而已,随后的阐述中,竟然还提到了冷寂,更将他描述成大夏的救星,是该替代冷镜成为天子的人物。纵观文赋里,此人不断的用违背天伦之类的词,来暗示六年前的那场变故有多不道德,看来他竟是个为数不多的知道这件事的人之一。

    如此一来,尽管这些文章边上的姓名在未完成批阅之前还被遮盖的严严实实,但凭着内心的猜测冷寂已有十分的把握,确认了此人便是李吉之子李崇斟!

    之所以这么肯定就说是李崇斟写的文赋,其实既非是冷寂像要针对他,也不是因为其他的妄断,众人中能同时达到和冷寂有过节,又完全有渠道知道朝廷瞒了许久的讳事之人,除了李崇斟还能有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