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第141章 万丈高楼平地起(九)

钢城小草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走进唐朝最新章节!

    李烨在海上又转悠三天,在一些海岸边停留一段时间,然后才返回新城。回到新城,张天成便找到李烨,告诉李烨有一些饥民找李烨有事情。不一会,张天成便带着几十位饥民来到小楼旁,李烨询问他们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饥民中站出一人道:“某欧仁善,以前在一家造纸作坊中学徒,听李典军讲想找一些工匠做纸,某就想试试”。

    另一个饥民站出来道:“某匡岩政,以前是一名石匠,虽然不懂什么雕刻砚台,不知能否帮上李典军的忙”

    不一会,几十位饥民将各自掌握的手艺说了一遍,虽然都是一些手艺人,没有做过什么生意,但是看见学校有困难都主动站出来帮忙。李烨看着这些饥民,心中一动,为什么这些饥民就不能做生意呢?凭什么手艺人就要给别人打一辈子工,领取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饥民中有大量的手艺人,把他们组织起来在新城做生意难道就不行吗?

    李烨把几个会做笔墨纸砚的手艺人留了下来,其他的人暂时回去等候通知,李烨要有一个大胆的计划宣布。留下来的人有十几个,李烨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自己做生意,钱和屋子李烨借给他们,他们只要出技术就可以。

    十几个饥民一听,吓了一跳,什么李烨出钱给自己做生意,有这么好的事情,跟路上捡到金元宝一样,不会是假的吧,难道是陷阱。他们当然不懂什么叫投资,什么叫入股,李烨便跟他们解释,李烨出资作为股份的一部分,他们已手艺入股,盈利以后按照股份的大小分红,如果以后他们愿意还可以从李烨的手中将剩余的股份买走。

    李烨解释了半天,这些饥民才明白些,原来就是与李烨合伙做生意,那就算自己在李烨手下打工啊!听着这些饥民似懂非懂的解释,让李烨无可奈何。不管怎么样这些饥民算是同意跟李烨合作,李烨并不想在这些饥民不清楚的时候欺骗他们,跟他们签下四份契书,契书中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人员的选择和管理都是这些饥民的事情,生产出来的产品由李烨负责销售,合同期限为五年,期满以后双方秉承志愿的原则,可以选择是否继续合同。

    这些饥民被李烨说的晕晕乎乎,根本没有意思到这份合同的意义,感觉李烨说什么自己做什么应该不会错的。速拉丁坐在一旁听着双方的讨论直摇头,这份合同对于李烨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李烨还要签,难道是李烨傻了。速拉丁怎么看李烨都不像犯傻的样子。

    这份合同上清楚的注明,这些饥民以手艺入股,加上管理生产可以得到全部红利的百分之十五,产品五年内全部有李烨销售,这是一件稳赚不赔的生意。而且李烨五年后会逐步的出让这些股份,这明显的是让这些饥民把生意做大,李烨怎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速拉丁想不明白!

    不明白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李烨将这些饥民送走,转身起草一份告示:第一、凡是新城内百姓,有手艺或以前做过生意的任何人都可以在新城内做生意。

    第二、任何人做生意无资金,都可以向李烨申请借款,借款期间不得到新城以外的地方。

    第三、借款金额以钱一百缗为限(特殊情况可以增加),三年期以内,每年利息五厘。

    第四、三年后无力偿还的,可以延长借款时间,利息加倍。

    第五、借款后,如果不想做生意,随时可以退出,可用资产做抵押。

    第六、生意亏损,无力承担还款,可以在工厂打工还款,时间不限。

    “什么,利息五厘,还无抵押无担保,没有任何附加条件”,速拉丁感觉如果不是李烨疯了,就是自己疯了,天下什么时候出现这样的好事情了。这简直就是送钱给别人做生意,而且还要自己承担风险,李烨难道不知道,做生意有成功就有失败吗?这是在拿钱打水漂啊!速拉丁看不下去了,阻止道:“李典军,你可知道你在做什么,这样做会血本无归的清不清楚”。

    李烨笑了笑,事情不会像速拉丁想的那么简单,跟速拉丁解释道:首先、作为投资哪有百分百成功的道理,有投资就有风险,只是现在看起来李烨承担的风险比较大一些。利息五厘在古代根本算不上利息,宋代王安石变法时官府借款两成的利息都算低的,利息五厘还不把人乐傻了。

    其次、李烨投资的产业都是与新城息息相关的行业,与老百姓平时生活相关,其他方面暂时不再考虑范围之内。这些产业虽然利润单薄,但是收入比较稳定,李烨的投入不但比较保险,而且还赚取了名声。

    最后、所有投入都是投向新城,繁荣和刺激新城的经济,也就是说无论失败与否鸡蛋还在篮子里,最终还是回流到李烨的手中。李烨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速了经济发展的脚步,同时也起到示范作用,一举多得的效果。

    李烨没有学过经济学,不懂什么叫货币流通的概念,但是也清楚钱放在家里对于新城的经济发展没有半点好处。货币价值在于流通,流通的越快说明经济越繁荣,商品交换越彻底,市场越健康,发烂生霉的货币意味着市场经济的停顿,停顿的经济意味着社会在停滞、倒退,人民的生活越发贫困。

    李烨讲的含糊其辞;速拉丁听的似懂非懂,李烨不是经济学家;速拉丁也不是商人,知道这些都是李烨经过考虑后做出的决定,并非大脑一时发热。也许真的像李烨说的那样,能够让一座城市繁荣起来,李烨作为城市的拥有者、管理者并不吃亏。

    很快,欧仁善、匡岩政、祁毅俊和平松义就把开店需要的人手找齐,李烨这边却还没有什么着落,倒不是遇上什么问题,而是需要时间。现在最忙的人变成了包功发,小别墅的建造已经暂停,建筑队二百多人被分成了三支队伍,一支修建纺织厂、一支被派往田横岛,最后一支在修建一条并不长的商业街。

    原来窑场的规模不得不再次扩大,新增了五座砖窑和三座水泥窑,每天的产量任然无法满足三处的要求,最后,只能将纺织厂修建的工作暂时停工。就是这样两处的第一期工程也要十五天以后才能完工,匡岩政和手下的工匠被送往田横岛,提前采集石料和熟悉环境,等一切完成后,家属也会被送往田横岛一同居住。

    欧仁善、祁毅俊和平松义除了做些准备工作,暂时还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李烨将他们安排到一处临时搭建的草棚里,先把事情做起来,等房子完成就可以正式生产了。

    不久,李景从登州返回来,给李烨带来了许多的好消息。李景到了登州很快的就找到慕容弘振,双方商定分三次提供给李烨马匹和牛羊,第一批成年马五十匹,价格钱八十缗,小马驹三十匹,价格钱五十缗,牛一百头,价格钱三十缗,羊二百头,价格钱五缗,三批数量相同,希望李烨能用盐交换,最好有一部分精盐,并且希望李烨能把盐送到安东都护府大行城,价格上还可以商量。

    李烨算了算,自己需要支付慕容弘振钱八千五百缗,按照李景与慕容弘振商量好的粗盐价格每石钱十缗,精盐每石钱六十缗的价格计算。李烨需要准备八百五十石的粗盐,或者相同数量的精盐。这些盐要是送到安东都护府大行城,最好是走海路。如果走海路,那就是将近九百公里的海路,路上一切顺利的话,一趟往返怎么也要一个月的时间。

    慕容弘振之所以选择让李烨将盐送到安东都护府大行城,主要担心盐在通过沿路的管卡时征收的盐税,其实,这也是李烨不看见的。闫素民作为莱州盐铁转运使,李烨的盐在莱州可以畅通无阻,到了登州就不好使了,必须缴纳高额的盐税才能送到慕容弘振手中。近一百吨的盐,从陆路送到登州,至少要增加三成的费用,算上路上的盐税,可能要多出五成以上近五千缗的费用,那就不划来了。

    所以,慕容弘振和李烨都不会选择把盐从陆路送到登州,至于为什么要送到安东都护府大行城,李烨估计是慕容弘振想剩下租船的费用,理解这些就不难明白慕容弘振为什么会把牛马的价格将下来了。慕容弘振的小算盘打的还真精明,李烨算到了一半,没有算计到全部,其实慕容弘振还有更深的考虑,不久之后李烨就明白了。

    慕容弘振的牛马会在五天后到达新城,到时李烨将决定是付金银给慕容弘振,还是送盐到安东都护府大行城。这个问题李烨根本就不用考虑,当然是用盐进行交换,只是不知道崔信仁的盐场现在怎么样了。

    PS:安东都护府大行城,也叫泊汈城,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安东都护府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