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孤儿们的毕业典礼

我爱123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民国匪王最新章节!

    第八十八章:孤儿们的毕业典礼

    第八十八章:孤儿们的毕业典礼

    回到卢氏,柴永波亲自陪着张镇芳和剧团的人把这里的山山水水走个遍。这里虽然不比繁华的都是热闹,但祥和自由的幸福生活让大家陶醉。

    百姓们听说他们是演戏的,要求给卢氏人民演几场凑凑热闹。柴永波考虑到刚刚失去丈夫的刘喜奎内心的伤痛,劝解剧团的人先休息几天,演出的事情以后再说。

    刘喜奎主动请缨:“县长,结婚时我就料到有这一天。红颜祸水、是我害了崔承炽的命。演吧,也许在舞台上我能忘掉伤痛。”

    卢氏礼堂,戏报贴出去的当天就卖完前十天的门票。剧团上的人没有料到京剧在这里会有这么多的观众,柴永波不好意思的说道:“主要怨我。只顾发展经济、搞工业,忽视了百姓的文化生活。”

    春节过罢将要开学,柴永波在卢氏大礼堂亲自主持孤儿学校的毕业典礼。

    从1912年开始,柴永波收养的孩子们都已长大。战争年代的孤儿在卢氏接受着先进的教育、特殊的训练、丰厚的生活。一千多名孤儿都已上完初中、高中,二十岁朝上的有五百多人在科学、农学、工学研究所工作,只有三百多条件好的被送到飞狐、航天部队培训。

    在这所学校里只有一个姓,姓柴。教师们称呼【柴氏学校】。这里的学生从生活、学习、住宿、就医、服装都有专人负责,而孩子们都很争气的要报答爸爸:“我们是柴爸爸的儿子,是他把我们养大。”

    更感人的是一百二十五对新人在这一天集体结婚,不知是巧合还是柴永波有意为之无人而知,但壮观的婚礼场面是那些前来观看、或者祝贺的年轻人羡慕不已:“爸爸,你那时咋不把我送给柴爸爸?”“混账!这些孩子都是失去父母、无人抚养的孩子。哪一个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流浪街头要饭?”

    作为主婚人的张镇芳含着激动、兴奋地心情像三军元帅检阅士兵一样看着这洋溢着幸福的场面:“卢氏县柴永波的公子集体结婚仪式正式开始!第一项新人拜天地,一鞠躬!”

    通过话筒喊出的声音响彻全场。“第二项拜父母,二鞠躬!”端坐在主席台上的柴永波、焦灵身披红花,满面含泪、泣而带喜的接受这125对子女的躬身礼。在场的老年人已经是哭声一片,而125对新人都是笑中带泪。

    “第三项夫妻对拜!”

    年轻的观礼者趁机闹起喜乐的鸿贺:“走近点,再走近点。”“第四项,有喜人代表、柴永波的公子柴新成讲恋爱经过。”

    “我叫柴新成,是柴爸爸第一批收养的孤儿,那时我已经十三岁,不知道父母是谁,家在哪里,每天行乞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白天挨门串户、夜晚露宿桥头。记得那一年,我在讨乞时被一大户看家护院的打伤,当夜就发高烧、昏迷不醒。

    当时我在一个劲的呼喊着爸爸!你在哪里?妈妈!别扔下我,我可以少吃一点、穿烂一点,等我长大养你们!”

    哭泣声、抽泣声把柴新成的话音淹没,张镇芳流着眼泪把话筒举在柴新成的嘴边:“上海人有钱的很多,可是没有一个拿出一分来舍施给我们这些穷要饭的。是谁救了我们,是我们的爸爸。谁说我们是孤儿?我们是天底下最幸福的孩子、也是最有出息的孩子。

    我的妻子也是孤儿,我们所有的孤儿都是柴爸爸的亲生骨肉,在这里我代表一千多柴氏弟兄祝愿柴爸爸、妈妈长命百岁、永葆青春,我们会围在你的身边让你们笑口常开、子孙满堂。

    爸爸!孩子们的生命是你给的,你的孩子们会用生命保护你!谢谢爸爸!妈妈!”柴新成深深地鞠下一恭:“谢谢爸爸!妈妈!谢谢爸爸!妈妈!”全部孤儿喊出内心的呼声。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是大喜的日子。但孩子们的真情流露、用悲伤的心情诉说那悲惨的生活,用感激的语言表达对他们的爸爸——柴永波先生的情怀。我梁大勇非常激动。柴县长的孩子只是代表着一小部分受到恩惠的人,而我们在场的受到县长恩惠的又有多少呢?卢氏、西安又有多少呢?

    先生们,女士们!现在不是讲报恩的问题,而是要拿出我们的能力、我们的干劲、我们的财富去救活那些还在受苦、受难、缺吃少穿的贫穷人们。”梁大勇激情的演讲感染所有在场者。

    “我们捐款支援贫困地区办学校、办医院,大家说行不行?”“同意!”在场的人婚礼第二天就发动全民捐款支援贫困学生读书、就医。125对新人每人拿出一百元交给陈长风。

    第二天卢氏报社报道了这次盛大婚礼的录像、采访、评论。

    “柴县长,这次125对新人集体结婚都是你的孩子,当初你是怎样想的?”

    “说实话,因为我太忙、不可能给孩子们一个一个的办喜事,如果一天一个我这一生天天吃喜宴,得用多少年才能完成。”

    “你当初收养孩子们的目的是什么?”

    “我看到孤立无援的小生命就要枯萎时感到悲伤。那时我想,孩子们既然无人抚养,我何不把他们集中起来,教给他们知识、文化、技术,为国家培养一批有用的人才呢?”

    “你是怎样收容这么多孤儿的?”

    “陕西、河南连年战争,上千万人流离失所。部队和商业车队出外时我就关照他们,无论是孤儿还是卖儿女的都要把他们带回来。”

    “亲爱的读者,想必大家还记得1912年前的卢氏。那个时候的百姓身穿破烂衣、家无隔夜粮,有几个孩子能上得起学校?看看今天的卢氏,柴县长的恩惠不是我能一笔一笔算得清的,我们都希望像他的儿子柴新成说的那样:在这里我代表中华儿女祝愿柴县长长命百岁、永葆青春,我们会围在你的身边让你们笑口常开、子孙满堂。柴县长!我们的生命是你给的,中华儿女们会用生命保护你!谢谢!柴县长!”

    采访节目结束时,记者深情的说:“他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中国人,收养一千多孤儿、十三年时间需要花费多少金钱、勇气,这是一种博爱,把人类的生命、社会的前进、科学的进步看的比金钱重要。柴县长不仅为卢氏人民作出贡献,而且为中国、全人类做出贡献。人民需要你——我们的好县长柴永波同志!”

    张伯驹激动地放下报纸:“爸爸,我要留在这里一段时间,把弟弟的事迹编成一部戏文交给刘喜奎她们来演出。”张镇芳摘下眼镜沾沾眼眶上的热泪:“我在河南担任过都督,只有阿谀奉承、从没有一个人真心的感谢过我。你哥哥县长做的称职,为父惭愧。”

    “爸!说句不好听的话,你们这些当官的争权夺利个个当先,哪一个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别说没有做过善事,就是有一点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不是出于真心。”

    “张伯驹,给老子留点面子好不好?”父子俩相视笑了起来。

    剧团在集体婚礼那一天有幸都在场,大家哭着回到寝室、笑着谈论场上的感人事迹。班主不住的叹气:“变了!你们这群娃变了,不像以前那样拘束文静,如今个个都成了疯小子、疯丫头。”

    刘喜奎高兴地扶着班主的肩膀:“这叫开朗。大家的变化说明思想上的束搏没了,生活更有奔头。兄弟姐妹们!我决定留在这里,为卢氏百姓、部队演好我们的京剧,体验这里美好的生活。”

    “赞成!”

    柴永波走进门来:“不行!”剧团所有人都瞪大目光:“县长不愿收留我们?”

    “我代表卢氏人民欢迎各位留下,但必须一边读书、一边演出。我这里不要瞎子,睁着眼大字不识一个的睁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