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倾国女相最新章节!
宴厅觥筹交错,纸醉金迷。
昭和帝怀拥南疆舞姬,神色迷离的看着座下的当朝清贵,满足的笑了一声,“北周人才济济,何惧小小的南疆?不过这南疆的美人儿,味道可真是独特!”说着,伸手掐住那舞姬的下颌,又是一番调笑。
满座清贵笑的心照不宣。后宫妃嫔皆在,昭和帝如此对待异族女子,这不是给她们难堪么?
宜妃皱眉,推推皇后,示意皇后去管管。
皇后举杯对着宜妃敬了敬,却并没有丝毫制止昭和帝的意思。
宜妃正要开口,忽然有一个神色慌张的太监站在门口冲着卫敕招手,像是含昌宫杜然。宜妃叫声不好,只怕含昌宫生了事端,便跟在卫敕的身后走了出去。刚走到门口就听到杜然颤抖的声音,“淑妃娘娘溺水了——”
都说多事之秋,然而这个冬天,竟比所有的秋天都不太平!
宜妃手中绞着帕子,忐忑不安的坐在软轿内,一路颠簸着奔向玉章宫。
皇后乘的是香车,自然比宜妃要快,然而宜妃却比皇后有足够的时间去听杜然描述整个事情的经过。
“……奴才经过堰光湖,便见有人使劲把淑妃娘娘推了进去。跟着淑妃娘娘的像是玉章宫的婢子,那婢子已回玉章宫去喊人了……那人穿了夜行衣,看身形像是女子……”
不知是不是因为亲临了凶杀现场,往日里伶牙俐齿的杜然现在说话都是磕磕绊绊的。
宜妃阖目,长叹一声。
怕是这宫中又要不太平了!
堰光湖,上次太子隽丰居的月敏姑姑就是被推下了堰光湖,这次又是淑妃,而且是在太子被禁足期间。这其中,当真没有什么联系么?
淑妃已被赶去的宫人捞起,就停在玉章宫中顺妃曾停的那个位置。
昭和帝在玉章宫主殿的正中央坐下,冷冷的看着跪在当地的林如歌。
林如歌此刻已经后悔没多想一点,方媛媛今日所说只怕都是宫闱禁事,别说是太子,就连昭和帝也极有可能杀了她灭口。现在只怪自己当时没留心那个极快的、一闪而过的影子,可是落了把柄在这里,即便是辩解,也不能安然置身事外了吧。
若真是昭和帝所为,他极有可能借此事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肃整,而后揪出太子派系,一打尽。同时还昭告所有的儿子,他才是北周的皇上,大权未去,谁敢放肆?再加上自己是有流言在身的人,昭和帝故意让方媛媛带了玉章宫的婢子罹难,是故意让自己脱不开干系吧。
“臣妾无话可说。”
林如歌垂眸,撑住自己摇摇欲坠的身子。
一石二鸟,甚至是一石三鸟之计,恐怕也只有昭和帝这样的人才想得出来。
更声悠悠传来,撕破这浓重而沉闷的夜色。昭和帝径直起身,在林如歌面前站定,卡起林如歌的下颌。有那么一瞬,林如歌想要甩开这沾惯了庸脂俗粉的手,可下一瞬,林如歌已经醒悟过来。
在玉章宫,她只能是任他宰割的和妃。
“朕的《华严经》在哪里?”
语气清冷,拒人千里。林如歌不由的便想起昭和帝还病重的时候,瑟瑟的蜷在龙榻上。仅仅几月,却已判若两人。
林如歌起身捧了《华严经》出来,递给昭和帝后仍旧跪下。宜妃神色一瞬间的恍惚,皇后却忽然直起了身,盯着以明黄鲛绡包裹着的《华严经》,神色灼然。
注意到两人的神色皆不太对,林如歌垂眸自嘲的一笑。
原来是自己不懂,终究辜负了皇上的信任!
明黄鲛绡被拂落在地,头顶上一直传来昭和帝“刷刷”的翻书声。林如歌盯着自己水红的裙摆,散开在地,仿若艳到极致的虞美人。然而虞美人虽美,却总是极早的凋谢,现在想起来,真是大不祥的意思。
“还在?”
不用抬头也听得到昭和帝的语气略带诧异,皇后身子僵了僵,近乎窒息的屏住呼吸,探头看向跪在当地的林如歌。
半封遗诏还在,那么苏彦拿走的,到底是什么?她又为什么要回到这玉章宫中?
林如歌缓缓抬起头,一瞬间的恍惚。
还是这个玉章宫中,藏了更多自己不知道的秘密?
灯火通明的宫室,神色探究的君王……然而这一切都是如此的不真实。林如歌怔了怔,幻象如梦,如果一切都只是年幼的自己一场荒唐的梦幻,该有多好?一梦醒来,自己仍旧蜷在娘亲柔软香甜的怀中,听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糯米般的歌谣……
而非是在这步步阴谋的皇城深处,日日里如履薄冰。
“这遗诏是假的。”昭和帝蹲下身,眸中戾气渐浓,“你说,到底是不是那贱婢偷走了遗诏?还是你监守自盗,故意弄出这假遗诏来混淆朕的视听?”
林如歌垂眸,“臣妾确实不知。”
这恭顺温婉的样子却是大大惹怒了昭和帝。只是她这样的恭顺,恭顺到他不忍去杀了她。如果她求饶,如果她哀恸,甚至是为自己辩解,他都不会允许自己再留下这个酷似颜夕的女子。
然而她就是这么恭顺的看着他,俯身,垂眸……没有经意模仿颜夕的一颦一笑,却总是让自己想起她。
他下不了手,于是他决定再给她一次机会。
“遗诏就在《华严经》中,而朕将《华严》亲手交予你,你怎会不知?”
林如歌再次垂眸,依旧是恭顺而温婉的语气,“臣妾亲手将《华严经》交予苏妹妹保管,并不曾知她何时取用过这经书。”
索性苏彦已背上了盗窃遗诏的罪名,大约有太子相助,即便是再多一条罪名,她也不会有事的吧。
一念毕,林如歌却忽然想起她和容楚的初见。那人浅笑如花,却劈手夺走她揣在怀中的《华严经》。或许,这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容楚的所作所为?
那苏彦拿走的,到底又是什么?
是不是在所有人都惦记着《华严经》中的半封遗诏的时候,太子却另辟蹊径,看到了虽不引人注意却同样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