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知宇之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桓侯再生最新章节!

    第四百二十五章

    十一月初二,我和大哥搭乘水军战船抵达襄阳。

    随行而来的,还有新任宗正卿的刘璋幼子刘阐,及太学博士秦宓、从事中郎费诗、尚书郎李恢、散骑常侍周群等十四位将要入朝任职的川中官员。

    提拔川中官员入朝任职,正是西川正式归附庐江朝廷的重要举措。

    秦宓、费诗这十四名川中官员,或是才学出众、或是名望卓著、或是出自川中大阀,在西川八郡中影响力极广。

    一年之后,待川中基本恢复安宁,朝廷还会陆续选拔川中官员士人入朝任职,或是到其他州郡出任地方官吏。 同样,日后也会有其他州郡官员到西川任职。

    以这种交互任职的人才交流方式,既可以选贤任能,又能够让保守排外的西川不再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再往长远里看,这还是防止士族门阀控制地方的有效手段。

    各州各郡的士族门阀,一直都是大汉社稷的基石。 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政权就能够稳固维继;一旦失去他们的支持,纵然是天子也可能寸步难行。

    这些门阀盘根错节,以操纵人事选拔任用为手段。 把持地方军政事务,压制寒族庶族,盘剥百姓,激化民间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门阀也是社稷地莫大毒瘤。

    不过,纵然知道士族门阀带来的危害,也没有谁敢于真正对他们动手。 被称为窃国大佞的王莽。

    实际上应是一个超出时代无数的改革家,但他那包括土地国家化、酒盐铁国家专营、冰封奴隶制等等在内的改革措施,深深地伤害了士族门阀的利益。

    最终,各大士族门阀蜂拥而起,王莽身死国灭,更留下身后篡臣奸佞之名。

    大哥虽然有帝室之胄的身份,实际却是成长于寒门,他对门阀的影响危害认识颇深。 也知道必须对门阀地势力加以控制削弱。

    但类似于王莽那种直接强制的手段,却是不合时宜。

    经诸葛亮、徐庶等人的筹谋,在人才选拔制度上,大哥以科举制作为征辟察举制的补充;在地方官员配置上,逐渐扩大官员异地为官的范围……这样的方法。

    虽然不能立时收取明显效果,但日积月累下来,同样能达到所追求的目的,更关键地一点是。 不会引起士族门阀的强烈反感。

    就以荆州和扬州为例,地方士族门阀表面虽风光依然,但他们对地方军政事务的实际控制力与影响力,却已经在无形中被削弱了不少。

    能在荆、扬两州见效,自然也可以适用于西川和其他州郡。

    。

    将我和大哥迎入襄阳城,暂时代为主持荆州大局的徐庶立时禀报了几件要紧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与南中有关。 自孟获身死之后,积怨颇深地南中蛮部在陆逊的设计下,陷入一场自相残杀的混战中。 而且。

    由于陆逊不断地添油加料,战事的规模也犹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最后竟有半数以上地部族参与其中。

    历时一年的乱战中,数万蛮族青壮身死,伤残无数,而且农耕渔猎几乎陷于停滞,食物大量减少……原本就已元气大伤的南中蛮部,更是雪上加霜。

    基本没有参与混战的迤西银冶洞杨峰。 在能够得到荆州刺史部援助的情况下。 实力大增,更拉拢了不少部洞归附。 顿时成为南中蛮部的头号势力。

    依照陆逊的计策,杨锋利用参与混战的部族实力大减地机会,在战事后期强势介入,一举掌控了局势。

    而此时,素不理事的孟获长兄孟节被其族人推举出来,代替好战的孟优成为族长。

    孟节很明白族人的心思,更清楚自己的部族已面临覆亡的危险,他一接任族长,就立即联络杨锋,表示愿意让出由本族世代继任的南中蛮大首领位置。

    同时,孟节还放低姿态与其他敌对部族求和。

    扫除了最大障碍后,杨锋顺理成章地接任蛮部大首领。 为了尽快稳定局势,杨锋业已上表庐江朝廷,陈归附之意,并奏请天子恩赐粮食以解决蛮部的饥荒。

    表章在两日前送到襄阳,徐庶知道大哥即将抵达,也就没有送往庐江。

    另外一件要紧地事,却是跟司马懿有关————就从九月底开始,许昌方面真正地对司马懿发难。

    许昌方面曾想私下里秘密联络司马懿重新回到曹操麾下效力,但这一努力以失败而告终。

    随后,司马懿身在凉州且为马岱效力一事,便如燎原之火一般迅速在凉州、及曹操治下各州郡散布了开来。

    任谁也知道,马岱是听命于大哥地,司马懿效力于马岱,也就等于在为大哥效力。

    司马氏乃河内名门,其族中在曹操麾下效力者无数,仅六百石、比六百石以上官员就有九人,曹操对司马氏也向来照拂。

    这样的一个与曹操休戚相关地名门大族,居然出来这么一个大逆不道的子孙。

    在有心人士暗中的大肆推波助澜下,这一消息很快传开,而且似乎还有理有据,令人无法置疑。

    顿时,举世哗然。

    司马氏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诘难之声不绝。 在巨大的压力下,前任家主、司马懿之父司马防气极病倒。 现任家主、司马懿之兄司马朗上表请辞户曹尚书一职。

    由于曹操仍在辽东,代为主持朝中大事的尚书令荀彧婉言拒绝了司马朗的请辞,并请往河东探望司马防,以示对司马氏地信任安抚。

    司马氏对此大为震动,感激涕零。 司马防拖着病体,亲自写了一封措辞严厉的家书,请荀彧设法转交司马懿,勒令其即刻返回河东老家待罪。 同时。

    司马朗也写就一封家书,以兄长的身份恳求胞弟“迷途知返”,莫要继续为“贼逆”效力。

    随后,荀彧即命河西太守孟建负责转交家书一事。

    也不知是疏忽还是故意,孟建竟然大明大白地派了几人进入凉州,直接要求面见司马懿。

    百般无奈的司马懿只得露面,收下了两封家书。

    看完家书,司马懿泪流满面。 强忍悲伤向来人询问了老父的身体状况后,他当场昏厥过去。

    然而,两日后,司马懿却对父兄之命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以《忠孝论》一文作为回信。 文中。 司马懿言天无二日,而如今大汉一国二主,实在是有违天命。

    紧接着,他引经据典。 从天、地、人等诸方面论证了庐江朝廷才是承继天命的正统朝廷,许昌朝廷只是被曹操把持的伪朝廷。

    随后,司马懿含泪痛陈,“虽自古孝为人本,但忠在孝先。 ”相比对父母之孝,对天子、社稷之忠显然要更加重要。 为大忠,不得不舍弃小孝。

    文章地最后,司马懿极为悲戚地请求父兄原谅自己的不孝之举。

    司马懿的这篇《忠孝论》写的极妙。 行文虽然朴实无华,但字间行间,那种回旋于忠孝之间的无奈、痛苦情绪尽显无疑。

    短短的十数日内,此文已传遍凉、雍、司诸州,士人尽相传诵。 就在昨日,南阳太守邓芝将一卷抄录的《忠孝论》送到了襄阳。

    。

    “难为仲达了……”看完邓芝亲自抄录的《忠孝论》一文后,大哥神色歉然地摇头说道。

    “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解决问题地最好方法……”徐庶安慰大哥道。 “而且如此一来。 司马仲达再不必受藏头隐身之苦了。 对他,对司马一族。

    何尝不是一种解脱?”

    “话虽如此……”大哥喟然轻叹一声……

    ……………………………………………………….

    河东,司马府

    又送走了几位前来探望老父的官员,司马朗黯然地转身回府。 收到司马懿回书后,司马防当场气极昏厥,随后病势加重。

    没有料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荀彧无比歉然地向司马朗请罪,并代曹操赠予无数滋补良品,供司马防休养之用。

    不过,司马懿的《忠孝论》毫无疑问地改善了司马氏的处境,近两日已有许多官员造访探望司马防地病情,并劝慰司马朗放宽心态。

    回到老父的病榻前,司马朗挥退了一旁服侍的仆婢。

    这时,面色苍白、神情呆滞的司马防似乎突然恢复了过来,轻声冲长子说道:“府外情况如何?”

    “暂且不明,但潜伏细作一时恐怕还不会撤去……”司马朗关切地询问道,“父亲,您今天一整日只进了半碗稀粥,我去为您准备些饭食。 ”

    “暂时不必!”司马防摇了摇头,“眼下非常时刻,谨慎为妙,否则便让仲达地苦心付之东流了!”

    “还是父亲了解二弟!”司马朗轻叹道,“没想到二弟居然用出如此绝妙的办法……”

    “虽然如此,但我司马氏与许昌隔阂已成。 伯达,你等兄弟都有州郡之才,可惜在许昌一朝,恐怕仕途难见光明了……”司马防歉疚地看着自己的长子。

    “能以一己之失,换司马氏一族之兴,儿无所憾矣……”司马朗笑了笑,不以为意地说道。

    缓缓点头,司马防也欣慰地一笑。

    。

    翌日,司马防从昏迷中“转醒”,随即便强撑“病体”,命长子司马朗草书通告天下————再不认司马懿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