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 秋分1

我爱苏三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重生之锦华最新章节!

    本来觉得这姑娘够厉害,性子不绵软好欺才起的心思,可如今一看,这性子也太泼了吧,还没过门呢,就管起自己的后院来了,这也太嚣张了!

    可是,若就此收手,又觉得不甘心。自己东奔西走的张罗了大半年,为这还差点跟老爷子闹翻了,几乎要离家出走,眼看着事情已经成了,再反悔,似乎也来不及了。

    再说了,自己也不能反悔。看她整天见着自己就一本正经的样儿,跟个贞洁烈女似的,心里便痒痒的难受。

    她跟别的女人不一样。那些女人都是假正经,只要自己微微一露意,一个眼神,一句暧昧不明的话,不消片刻,她们就半推半就、曲意迎合了。

    唯有她,从始至终对自己都是不假辞色,这人才是真正的正经。若是名门正娶,也只能娶这样的才是正理。

    可她越是如此,他越是跃跃欲试,老想着若是让这人卸下她那一本正经的假面,在自己怀里软成一滩水似的,那将会是何等的快意!何等的**!

    。。。

    锦华自田家回来大概半个多月,李家就来下了定,大大小小的拉了几车,引得邻居们纷纷驻足观望,真是很让人羡慕。

    一对木制大雁是必有的,其它还有十筒茶叶,两筐果子,两盒团圆饼,鸡鸭鱼肉若干,十坛酒,细棉布两匹,绸锻两匹,另外还有两匣子首饰,聘银呢,则是五十两整。

    然而。曾氏当着众人的面虽然笑意盈盈的,但深知母亲为人的锦华却看出来,母亲的笑容有些僵硬。

    李家的聘礼看上去十分丰厚,东西满满的装了几车。但那是给旁人看的,真的只是面上好看而已。曾氏打眼一看,就看出来了。李家送来的无论茶叶,布匹,还是果子和酒,都不算上好的。可想而知,那匣子里的首饰估计也就是银的,或是鎏金的,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

    就算这些自家都不计较。真正实在的还得看给了多少聘银。

    五十两银子,在乡下算是很有面子的了,可是,李家可不是那乡间小地主。依着他家的家世,这五十两实在有些寒掺。

    诚然。曾氏不是势利眼,也没想过要卖女求荣,攀附富贵,李家给的聘礼除了那些易消耗的肉鱼等物,剩下的首饰、布匹、聘银什么的,她自然会一分不剩的陪送给闺女。

    可是,李家也不能如此瞧不起人吧?这聘银的多少可是直接代表了女方的脸面和地位。

    当然,这些话她却是有苦说不出的。谁叫闺女是给人做了填房呢?难道叫人家拿原配发妻的规格来看待自家么?

    她也只能跟自己生生闷气,脸上却不能多带出什么来。显得自己小家子气,眼里只看得见东西。

    就算这些身外物可以忍气吞声,可上回那个表小姐上门来闹的事可不能轻轻放过。她心里暗暗打定了主意,脸上的笑越发的恳切起来。

    锦华却没把这聘银的事儿放在心上,李家对自己的看法用后脑勺想也好不到哪儿去,不过是面子情而已。自己本来就没指望什么。况且,这聘银少了,相应的,自己的嫁妆不就好置办了不是?反正自己家也出不起多少钱。

    来的男人们在前院,由二爷接待。妇人则是李茂林的三婶,李三夫人,另外还跟着一位老嬷嬷。

    锦华自然郑重的拜见了这位三婶婶。李三夫人穿的并不鲜亮,身材高大,长的也不算好看。可能觉得下定的事是件大事情,怕做不好,还有点束手束脚的,见了锦华只勉强夸了几句,“是个好姑娘,茂林真是个有福气的,”然后就彻底寻不出话来,冷了场。

    幸亏还跟着那位韩嬷嬷,笑容满面的,挺会说话,场面才重新活跃起来。

    原来这就是那位现在替李茂林管着院子的韩嬷嬷。锦华闻名久矣。

    朱阁经常来商量铺子里的事,锦华自然顺便打听一下李府里的人事。尽管朱阁本着不能忘本的原则,将李家的事说的比较客观,但锦华还是了解了不少。

    比如这位三婶婶。李茂林的父亲李大老爷李金石本是家里的老大,家境却很是一般,从小就被过继到了他大伯家中,继承了他大伯经营茶叶的家业,这才一步步把一品香茶行和茶楼做大的。

    本家那边,李茂林的二叔和三叔的家境现如今却不过只是小富之家而已。因此这位三夫人才打扮的如此朴素,实在是因为其家境是无法同李茂林这边相提并论的。

    再比如这位韩嬷嬷,可是李茂林的亲娘韩式的陪嫁嬷嬷,后来又做了李茂林的奶娘,在李家很有些体面,一直给李茂林管着院子。即使李茂林娶了季氏,因为季氏性子绵软,不太会管家,这位韩嬷嬷也一直在旁协助。

    锦华只略略坐了片刻就回了自己屋,心里有点乱,也无心绣嫁妆,只在书架上抽了一本诗集倚在床上打发时间。

    不一会儿,桃子就兴奋的满脸通红的回来通报消息。

    “前两天奴婢还担心小姐面对李家那一院子莺莺燕燕生气上火呢,今儿您猜怎么着?”桃子还有点神神秘秘的。

    桃子人小鬼大,一直很是担心嫁到李家可能会后院起火的问题,甚至比锦华本人还要上心呢。

    刘锦华把书放在一旁,不解其意。

    “据那位三夫人说,李家知道上回那个死丫头上咱们这里闹,就给那两母女买了小宅子把她们搬了出来。如此看来,这李家还算是知礼的人家,不是那糊涂不通情理的。”桃子频频点头,像个大人一般感叹着,是真心为锦华高兴。

    “还有呢,那三夫人还说,李少爷还把他的那个通房指了个人成了亲呢。”

    什么?!居然真的。。。

    “那韩嬷嬷中间出去了一趟,那位三夫人就说了真话。说那个通房本是李家大夫人在那位大奶奶生病的时候亲自指给李大少爷的,长的也没多好,所以李少爷本来就没上心过。”

    因为最近朱阁正忙着出最新款式的秋装,忙的脚打后脑勺,所以竟是好久都没来见锦华了,锦华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些事。

    好吧,千万别忽略妇人们八卦的本性。没想到两亲家甫一见面,看着那三夫人也不像个爱说话的,八卦的本性依然不改呢。

    果然,等午后把李家那群人热热闹闹的送去之后,曾氏的脸色好了不少。

    聘礼什么的都是身外之物,比起那些死物,还是闺女过的顺心更重要一些。妾室、通房猛于虎啊,这可比送再多的银子实惠多了。

    其实锦华心里是很满意的。她没想到李茂林竟能做到如此地步。

    至于他爹娘如何的厌恶自己,她却是不怕的。因着自己这家世,公婆对自己本就不喜,也不怕自己再多添一桩罪名了。再说了,面对公婆的怒火,总比看着那几个莺莺燕燕憋气要好的多吧?

    之后官媒很快就上了门。因为锦华年纪不小了,李家更是着急娶续弦,她的婚期便定了下来,就在十月二十六。

    等这个漫长的夏天过去,中秋节临近,“花想容”又出了一系列掐银边的秋裳,上门的客人明显多了,朱阁总算把心放下来了。从账面上来看,花想容开始扭亏为盈了,总算是见着回头钱了。

    二爷的病好的差不多了,他哪里是能坐得住吃闲饭的人啊,便浑身难受起来,整天烦躁的要命。

    曾氏便埋怨他,“你可真是个享不了福的!你看你大哥,整日什么都不做,只管着那些田地,日子过得有多逍遥!咱们家田地虽不多,里出外加的,也好几十亩呢,你的身子又须得将养着,就在家做个田舍翁不好么?!”

    锦华却看不得父亲难受,更理解父亲的心情,他半辈子都是在做工,赚了钱供养家人,如今被人养着,当然浑身不得劲。

    锦华琢磨了半晌,想找个合适的活计,也只想出一个主意来,“我爹读书写字俱是不差的,不如开个书馆,教孩童启蒙。这样费不了多少工夫,应该累不着人。”

    二爷听了却吓得连连摆手,“天地君亲师。师者,传到授业解惑也。做先生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的,我哪是做老师的料啊?”

    锦华见他妄自微薄,顿时急了,“您给锦年讲书的时候讲的好着来,我听着都入迷,教几个什么都不懂的毛孩子认认字,读读写写的,有什么不行的?”

    二爷却叹了一声,“我连个秀才都没中,哪里有资格去教别人啊!”

    锦华看出他很有些意动,无奈信心不足,任凭自己磨破了嘴皮子,仍然不肯答应。

    虽然如此,父亲的情绪却愈发的不好,眼看着饭也吃的少了,曾氏也说他晚间老是睡不着,大半夜的不睡觉,在窗前坐着写东西。

    锦华正烦恼爹的事情,曾尚才竟然携着锦凤亲自上门送中秋礼来了。

    锦华大感头痛,真是躲都躲不开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