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四章 艰难的扬州新政

真实的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猛士回明最新章节!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学而优则仕’,圣人都这么说了,如今圣人之言也不管用了?”有人对此提出了异议。

    “你那叫曲解圣人之意,孔圣人这话的意思是学问学好了,可以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从政之中,并非学问好了就可以当官,这报纸上也有篇文章就是说的这事,还是袁继咸袁府台写的呢。”帐房先生说道。

    “不说这当官的事儿了,我就觉得大都督府的新政好,象我们这个店子,每年的赋税虽说比往年高很多,但全都缴在明处,再也没有了乱七八糟的摊派和官差的盘剥,算起来比往年还要少不少呢。”

    刘婶给客人放下盘子后,站在一旁听着大家的议论,报纸发下来后,她已经让帐房先生给她讲过了,刘婶对报纸上说的这个跟自己关系最密切的一条记得很是真切。

    “报纸上说了,这次开官员大会,就是要把一些新的制度确定下来,象赋税制度,就要是要让百姓们都交得清楚明白,以后还要把赋税的银子花在哪儿了都要在报纸上公开呢。”帐房先生继续给大家解释道。

    “以前咱大明官员的俸禄确实有些低了,听说大都督府正在研究如何给官员涨俸禄呢,俸禄涨了以后,若再有‘火耗’、‘踢斛淋尖’等陋习,发现一起,按贪腐论处。这个想法虽好,但真要做起来恐怕有些难啊?”

    整个扬州地区的第一次官员大会就在一片争议声中召开了。

    会议是从大讨论开始的,大都督府把官员们按区域分成了四个组进行讨论,讨论的议题不少,有军政分开的,有官员财产公示的,有赋税制度的确立,有新的财会制度,有如何针对本地区的发展制订规划的。

    大都督府号召大家畅所欲言,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大都督府专门派人到各个组记录大家的想法,罗剑和史可法也到各组参加讨论,了解大家的想法。

    原计划讨论用三天的时间,谁料想这一放开讨论,竟有些刹不住车的架势,罗剑和史可法商量,干脆让大家说个够,再延长三天时间,让大家把自己的想法都提出来。

    几天的讨论,让扬州的官员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几派。

    拥护派以任民育、袁继咸和路振飞为首,多数是大都督府派出的官员,这些人大都与罗剑等人交流颇多,对明朝末年大明官场腐朽深恶痛绝的,这些人从扬州大半年的发展中看到了新政的好处,因此这些人既是新政的执行者,也是新政最忠实的拥趸。

    史可法对罗剑把袁继咸和路振飞请来大为赞赏,认为这二人不仅思想开通,而且其满腔为国为民之心,无一丝私心杂念,在官员中起到了极好的示范作用。

    任民育也从当初对罗剑几人救了扬州军民的感激中走了出来,开始了对未来认真的思考。

    对罗剑四人本身,任民育也有了更多的认识,以几人之能,他们掌握的知识足够让他们成为这个时代最富有的人。

    就拿玻璃厂的收益来说,任民育自己投入的银子到目前已经翻了二番,同罗剑的几人的股份来说,自己的股份只是九牛一毛,而自己就从没听说大都督府有一分余银,几人的收入全部投到了瓜州的几个工厂之中。←百度搜索→

    开始的时候任民育对有些新政也有些不太理解,比如对军政分开,任民育就觉得地方大员如果没有军队的管辖权,恐怕有令难行,且没有文官的制约,恐唐朝后期的藩镇之乱又将重演。

    罗剑跟他解释道,以后军队发展的趋势都是火器化,而这些武器装备的生产,依靠军队自身的能力是无法解决的,而现在军中实行的后勤统一补给,也能有效防止军队到了地方自立为王。

    文官和一些地方官员插手军事,以外行指挥内行,明末的惨痛教训不能再在扬州重演。而军事将领以武力干涉地方政事,则其性质则更为恶劣,一个依靠武力压制百姓的政府是无法长久的。

    罗剑和史可法已经记不清找了多少官员进行了象同任民育这样的交流,这些谈话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效果却没有罗剑预期的好,几千年来形成的一些固定思维想要改变绝非一日之功,一些人思想观念的顽固远远超出了想象,尽管罗剑想尽可能地统一思想,反对派还是不可避免地形成了。

    反对派也很明确,大多以中层官员为主,其中上次马士英强行安插到扬州的官员占了多数。他们以“祖宗之法不可易”为由,强烈反对扬州不与朝廷保持一致,搞自己的小王国。而且新政一出,官员的地位将大幅下降,为官者无威严,则不可役民。

    本来以中层官员为主的反对派并不能成什么气候,但一人的到来,让反对派们找到了靠山,也有了更多的底气。

    年高德劭、号称蕺山先生的刘宗周刘老先生是史可法用书信请来的。

    已经六十八岁的刘宗周在历史上因为南明朝廷被满清所灭,对明朝官员纷纷投降满清失望之极,最后于绍兴老家绝食而死。

    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南明朝廷在扬州军几次大胜之下,南明小朝廷至少在短时间内危急是没有了,刘老先生的绝食行为自是也不会发生了。

    刘老先生虽再也不愿到马士英把持的小朝廷为官,但对史可法的邀请却并没有拒绝,他也听说了扬州与朝廷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也想过来看看。

    刘老先生对“扬州新政”中的两条尤其意见最大,一是鼓励工商的政策,老先生认为若此政一出,则人人逐利,长久以往,则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纲常不再,其恶果日后难以想象。

    其次是对官员的一系列制约政策,刘老先生在崇祯朝时就指出过,认为崇祯朝求治太急,用法太严,颁布政令太频繁,升降官员太草率。大臣们因害怕获罪都文过饰非,不愿尽职尽责,所以虽有人才却不能发挥作用,虽有将领却不会带兵,虽有士兵却不能杀敌。刘老先生认为当务之急是收拾人心,而收拾人心首先应从宽待官吏开始。

    刘老先生认为扬州新政中的官员任职条例,比崇祯朝对待官员更为苛刻,为官者不得时时小心翼翼,否则随时可能触犯,如此为官,岂能尽职尽责?

    在一次公开的讨论会上,刘老先生引经据典,一番之乎者也说得罗剑云里雾里,很些有狼狈不堪,刘老先生甚至指着罗剑说他“不学无术”,这让反对派们很是暗中开心了一番。

    刘老先生对扬州玻璃厂也是极为不满,认为其生产之物,除了引导奢糜之风,对百姓生活无甚作用,他老人家就不许家人购买一件。

    对这个问题倒是史可法首先开口跟老先生解释,玻璃厂除了生产玻璃和镜子,也能生产望远镜、透明的容器等物,于科学研究之道大有益处。

    而史可法提出的科学之道又与老先生的理念不合,又是一大段引经据典的评价,弄得史可法也很是难堪。

    对待这样德高望重、极有气节却又固执得要命的老先生,罗剑也是无奈之极,话说重了不行,说轻了他又听不进去。

    其实刘宗周“慎独”的理念也并不太为时人所接受,崇祯皇帝就认为他的政治观念虚无飘渺,并无一实策可用。现在一帮人围在老先生周围,是因为他反对一些新政,这恰好迎合了这些人的想法。

    本来黄宗羲对刘宗周的学说极为推崇,以前也曾把刘宗周与王阳明并列,认为其已达圣人之列,但听了刘宗周在讨论会上所说,下来后也跟柳兰和顾炎武说,刘老先生务虚已近极致,对扬州的发展并无一丝一毫用处,大都督完全可以不听其言,对新政就要象张居正那样强行推行。

    但罗剑并不准备这么做,以目前罗剑和史可法在扬州的一言九鼎,强行推行新政,当是能够施行下去,但罗剑不想开了这个坏头。

    讨论扩大到了士人和社会贤达阶层,一些在地方稍有威望的读书人和士绅也被请了过来,原定半月一刊的《扬州半月刊》也在柳兰和顾炎武等人加班加点之下,半个月之内加印了两期,除了随时召开的讨论会外,几派也在报纸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对有些失控的局面,史可法极为担心,找到罗剑说出自己的担忧。

    “兴华,你确定这么做不会出大乱子?”

    “呵呵,宪之兄,你不必担心,只要军队不参与进来,乱不起来的。大家多争论是有益的,真理愈辩愈明嘛,只有大多数人的思想统一了,新政的施行才能真正的贯彻落实下去,强行推行的结果只能是人亡政息,张居正张大学士的教训,咱们不能不汲取啊。”

    “只是官员们都聚集扬州,时间久了,地方的管理恐怕要出问题啊。”史可法说道。

    “现在正值冬季,事情相对较少,如果不趁这个时间统一思想,待明天开春了,事务多起来了,就更没有时间了。”

    尽管罗剑也想尽快把新政贯彻下去,大家齐心协力抓发展,但几千年来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想要转变却是极为艰难。

    随后发生的事情就让罗剑大为光火,起因是以黄得功和刘肇基为首的一帮将领们派人到扬州,公开支持扬州新政。

    军队将领的公开支持顿时让反对新政的声音小了下去,但这并非罗剑所愿。

    罗剑就任淮扬大都督之后最严厉的一道命令下发到了各部队,这道命令只有一个意思,军队的责任就是为国作战,绝不可以干涉政事,今后若再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将勒令干政者退出军队。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