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人无横财不富【求月票】

忧郁的青蛙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醉枕香江最新章节!

    “北美票房破亿?”王京惊讶得张大了嘴不说话,眼睛瞪得像核桃,过了半天,这才舔了舔发干的嘴皮说:“你说的是港元吗?”

    林宥伦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废话,我说的是美元!”

    王京眼珠子差点没从眼眶里瞪出来,《黑夜传说》在香港的票房刚突破7000千万大关,那边再传出北美票房破亿的消息,香港影坛还不知要掀起多大的风波。

    他开始掰着手指在那边计算,1.2亿美元林宥伦能拿到10%,换算成港币差多就是1亿。

    嘉禾虽然没有正式向外公布票房数据,王京却已经提前从林宥伦处得知,这部影片在台湾、〖日〗本、韩国和东南亚等国的卖埠收入加起来差不多有能6亿港币,尤其是在〖日〗本,这部影片出色的特效让〖日〗本影迷大为称赞。各种口碑和赞誉之下,《黑夜传说》直接登顶年度票房冠军,成为〖日〗本历史上最卖座的香港电影,连带着女主角钟楚虹也成为〖日〗本影迷心中最受欢迎的外国女演员。

    投入3000万,换来有1.8亿港元的进账,不少电影公司拍过的电影加在一起也没有林宥伦一部电影的赚的钱多,这事情传出去,也不知道那些电影公司的老板心里作何感想。

    因为差距太大,王京心里便连嫉妒的心思都没有,马上就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有了这笔钱,你再和潘笛生争夺邵氏院线就更有底气了!”

    林宥伦没答话,却问起了另一件事。

    “《赌圣》拍得怎么样了?”

    “早两星期就拍好了,但《黑夜传说》票房那么强势,邵氏担心《赌圣》票房会受冲击。所以要等《黑夜传说》下画后《赌圣》才会上映。”王京轻轻叹了口气“其实喜剧片还算好。你没看到现在僵尸片,之前火得不得了,多少电影公司跟风抢拍,这下子好了,《黑夜传说》一上映,以前那种老式的僵尸片再没有人看了。我知道的僵尸片没一部能赚钱,那些提供投资的电影公司可是赔惨了。”

    跟风抢拍是生长在香港电影身上的一颗毒瘤,林宥伦对这次赔钱的电影公司根本就谈不上同情,相反他觉得这是一件好事,只有电影制作的门槛提高了。低水平的劣质电影才不会泛滥成灾。

    本来正说着收购邵氏院线那事。林宥伦却突然问了一句“我上次让你准备一千万,凑齐了没有?”

    王京脸上一片茫然,林宥伦一看他这样子,就知道他早把这事给忘了。便提醒说:“去年搬家时,在我家阳台上……”

    “我想起来了,你说你要做一件大事!”王京一拍脑袋,心想着自己怎么把这事给忘了,听林宥伦的意思,却是做那件大事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我手上的钱都会投进去,你能拿出多少就拿多少,赚钱的机会就在这几个月,过错不知要等什么时候才能再有这样的机会。”

    王京圆脸上那双眼睛十分鲜明。像抹了油似的骨碌碌地转,炯炯有光,远远看去犹如两只小电灯泡。他身子往前躬,半个身子几乎趴在了桌上,只用手在桌子边撑着“什么赚钱的好事。能稍微透露一点信息吗?”

    “炒外汇!”

    一听这三字,王京心里便犹豫了起来,炒外汇风险很大,就不知道林宥伦哪来这么大的把握。

    ——

    客厅里的座钟时针已经指向了凌晨,书房里的灯依旧亮着。

    骆佑梅端着热好的牛奶走进书房,看到丈夫林行至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伏案疾书,却像一尊雕塑般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在他面前的书桌上摆着一张报纸,报头却是印着“明报”两个大字。

    在香港,最为文化界、知识界推崇的两大报纸,一是《明报》,一是《信报》;很多人都知道《明报》的创办者是金镛,而《信报》的创办者林行至没有金大侠那么大名气,为人又低调,是以外界对其知之甚少。

    林行至的案头摆着一份《明报》,骆佑梅并不觉得奇怪,因为林行至在创立《信报》之前,曾为《明报》工作过一段时期,还甚得金镛信赖。林行至从英国留学归来,金镛便让他主持《明报晚报》,恰逢香港战后第一次股市狂潮,那时候的报纸都没有财经版,《明报晚报》另辟蹊径,以财经报道为主,深受广大股民欢迎,被奉为“财经权威”。

    在《明报晚报》工作三年后,林行至离开《明报》,与夫人骆佑梅共同创立了《信报》,林行至是个典型的工作狂,每天只睡四个小时,经常从早上9点一直工作到次日凌晨,凭着这股子锲而不舍的韧劲,《信报》这才走出创业期的困境,发展到今天成为香港一份有影响力的大报。

    骆佑梅将牛奶放在一边,从旁边的沙发上拾起外套,亲手给丈夫披上。

    “穿那么少小心着凉!”

    林行至抬起头,拍拍妻子放在自己肩膀上的手“阿梅,你来看看林宥伦写的这篇财经评论。”

    骆佑梅接过报纸,开玩笑说:“这位林大才子最近不是在忙着拍电影吗?怎么又想起写评论了?”

    “依我看来,他不仅是个才子,更是个财子!”林行至感慨地说了一句。

    从林宥伦开始在报上发表一系列评论,林行至就开始关注这个香港新晋崛起的年轻人,对林宥伦的身世也做了一番了解。林宥伦十四岁辍学,没有任何高等教育的背景,看过林宥伦写的各种时评,林行至终于相信,这个世界上真有自学成才的人。

    骆佑梅快速的看完林宥伦最新发表在《明报》上的这篇评论,疑惑地说:“最近外汇市场确实有些异动,但美国真的会会联合其他国家出台外汇干预政策?”

    林行至举了一个例子:“77年的时候,美国卡特政府的财政部长布鲁梅萨就以〖日〗本和联邦德国的贸易顺差为理由,对外汇市场进行口头干预,希望通过美元贬值的措施来刺激美国的出口,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他的讲话导致了投资者疯狂抛售美元,美元兑主要工业国家的货币急剧贬值,后面卡特总统发起‘拯救美元一揽子计划”才将美元价格暂时稳定住。”

    “从1980年起,美国国内经济出现对外贸易赤字和政府预算双赤字。美国政府只能提高国内基本利率引进国际资本来发展经济,但是外来资本的大量流入使得美元不断升值,导致美国出口竞争力下降。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肯定是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只不过干预的行动会不会像林宥伦所说的那么大,现在还不好下结论。”

    “所以你整晚都在想这个问题?”骆佑梅对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关心,她真正在意的还是林宥伦加入《明报》后的可能对《信报》产生的竞争压力。

    “要是被他言中了呢?”林行至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设。

    骆佑梅表情凝重了起来,《信报》以财经分析立足,能够发展壮大,却和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密不可分。六、七十年代以后,香港社会经济开始向现代化转变,随之也诞生了新一代的知识群体,他们无论在学术训练、气质和价值观上都与日趋保守的《明报》格格不入,而《信报》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的新选择。

    现在已经有传言说,金镛会在自己退休之后将《明报》转手给林宥伦,而林宥伦进入《明报》,也被外界视作金镛培养接班人的信号。

    比起金镛这样老派的文人,林宥伦身上显然具有更多的现代气质,《明报》到了他手上不一定会丢了过往的传统,但一定会有新的变化。看看林宥伦在电影界翻云覆雨的种种手段,谁能肯定他入主《明报》之后,《明报》不糊强势崛起?

    《明报》在香港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星岛日报》,但林宥伦主持《明报》之后会不会改变竞争策略?会不会在财经报道上与《信报》成为直接的竞争对手?这些问题都让骆佑梅感到头疼。

    林宥伦并不知道自己的一篇评论,竟然会引出了林行至夫妇这么多的想法。利用即将到来的“〖广〗场协议”炒日元是他早就计划好的事情。

    后世“〖广〗场协议”签订后,国际外汇市场上出现抛售美元的狂潮,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美元兑日元最大跌幅达到50%,日元对美元整整升值了一倍。

    林宥伦此时手上有近2亿港币的可操作资本,再加上王京、钟楚虹也跟着投入了1500万,如果操作得当,便能从中获利一倍。

    手握四亿资本与潘笛生争夺邵氏院线,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条件,林宥伦便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说服邵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