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明朝第一弄臣最新章节!
眼看就要出正月了,往年的这个时候,宣府城里总是一片繁忙景象,因为要准备春耕了,就算是鞑虏都不会这个时候来宣府搔扰的,毕竟他们也寻觅草场,开始牧马放羊了,光靠抢劫那是吃不饱的。
正德元年的这个正月,注定是不寻常的一个春天,一个有如山洪海啸一般的消息袭击了宣府城的每一个人,将他们的心牢牢攫取住,连筹备春耕这样的大事也是丢在一边,丝毫顾及不上了。
当今圣上微服巡视边关,现在正驻骅宣府城!
这样一个更像是开玩笑的消息本来没什么人会信,谁还不知道啊,大明开国一百多年,除了开国时的两位君主之外,不肯舒舒服服的呆在京城那个安乐窝,出来乱跑的皇帝只有那位英宗陛下了。
自那位以后,就再没有哪位皇帝出过京城了,就算是皇帝不怕被鞑子抓去或者遇到什么其他意外,大臣们也不敢让万圣至尊轻出啊,尤其还是到宣府这种边镇之地,不怕旧事重演吗?
可偏偏的,这消息却是从军中传出来的,而且随之而来的消息是,皇帝陛下微服私访,看过了边镇军户的困苦生活后,对军户们的艰辛感同身受,圣心大恸,泪下如雨;也看到了边军与鞑子浴血奋战的场面,更是深有所感,既赞边军将士勇武,更恨鞑虏肆虐百姓。
圣心甚为忧虑,因而责令宣府文武彻查拖欠、贪墨军饷之事,并且皇上下了严令,要在圣驾返京前,看到军饷发到每一个将士的手里面。
按照明朝开国时的制度,军户本来可以不拿军饷,闲时耕种军屯,战时拿起武器上战场。可这样的屯田兵战力很差,宣府却是京畿边上的重镇,怎能轻忽?所以宣府城多数的战兵还是要拿军饷的。
此外,宣府镇的土地不算太多,而且鞑虏常年侵袭,可以安全耕种的土地就更少了,更何况军屯的出产又多被将官们收取了,若大伙儿都只靠屯田,那也不现实。
早些年还好,近些年军饷屡屡被拖欠,朝廷风闻此事,便派了巡抚,又派了巡按来彻查,只不过让人失望的是,这些大人们来了之后,不仅原来的拖欠的军饷没有清算,却是连抚恤都开始拖欠了,所以百姓们都困顿很久了。
可任是谁也没想到,边镇的事竟然惊动了皇上,而且皇上竟然圣驾亲临宣府城,派了锦衣卫彻查贪墨军饷的大案,那些罪大恶极、不思悔改的官员都已经被拿下问罪,而拖欠的军饷也开始发放了。
本来还有人以各种理由怀疑这个消息,可是其他的可以骗人,发军饷却是没法作假的。
等真金白银发下来的时候,全城都沸腾了。毕竟宣府的百姓大多都是军户,就算不是的,大多也有些关联,大伙儿都穷得久了,而这笔军饷几乎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怎能不让人惊喜万分?
有了宣府城的将官们的配合,加上锦衣卫钢刀的威胁,包括巡抚、户部衙门,宣府的各个衙门口以前所未有的高速运转起来,竟然在两天之内就将城内所有驻军的军饷都发放完毕了。
宣府城陷入了一片欢腾,而且这欢乐的情绪正向整个边镇蔓延,连边墙那里的诸多堡垒中的驻军都收到了消息,听说圣驾亲临,而且为自己这些微末之人讨了公道,都是感动不已,痛哭流涕者有之,往南连连磕头的也有之。
原本这些堡垒中的驻军很少主动出击,鞑子马快,又穷,贸然出战什么好处也捞不着,弄不好还会被鞑子反咬一口。
过去砍了鞑子的首级,就算不能凭军功升官,还能换点赏赐,可是近些年竟是连赏赐都没了,那谁还愿意出去拼命啊。
大官们拿着俸银,躲在安全的宣府城里,还开着各种店铺,曰进斗金犹嫌不足,最后还要贪了自家的军饷,凭什么还要为他们拼命?就算是这些堡垒中的低级军官,一向以来也都是一般的想法,见到鞑虏游骑过境,别说出击,甚至连警讯的懒得传。
由他去,反正倒霉的不是自家就好,自己除了这条命什么都没了,父母妻儿都在城里挨饿呢,谁管那几个零星的鞑子要干些什么?倒了霉的,那就也一起怨老天不公,自家的命不好吧。
待宣府城的消息传来,所有的驻军都是士气大振,或者用飙升来形容更加合适。他们士气飙升不要紧,赶在这个当口来打野食鞑子可倒了大霉了,他们例行的从堡垒的间隙间通过时,却发现一向对他们不闻不问的守军竟是四面出击,四处截杀。
鞑子都吓了一跳,这时会来宣府的,都出自那些距离长城较近的部落,只是普通牧民,并不是什么王帐亲兵。跟明军士兵的战斗力也不过相仿佛罢了,之所以敢来,只不过是因为往年都是如此,他们知道只要来的人不太多,明军士兵是不会出堡截杀的。
鞑子见明军四面出击,来截杀的都是骑兵,人数也不多,吓了一跳之后,也都不在意的抽出兵器迎了上去,想着如果能打败这些明军,说不定还可以深入宣府,多抢些东西回部落,家中的婆娘孩子可都饿着呢。
冷兵器时代,在双方士兵个人战力相近的情况下,士气就成了决定姓的因素。一交上手,鞑子就愕然发现,对面的明军跟以往完全不同,一个个都是红着眼睛拼命厮杀,以往那种惜命怕死的模样半点也看不见了。
等鞑子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却更加愕然的发现,原来自己已经是幸存者了,同伴大多都已经落了马,明军也不向以往那样争抢首级,而是杀气腾腾的追了过来,残存的鞑子往北便逃,甚至不敢回头看上一眼,这些明军太可怕了……咱们蒙古勇士很勇猛,打仗不惜命,可也架不住对方是一群疯子啊,还是逃吧,长生天不会怪罪咱们的,毕竟对方是疯子啊。
最终,这一波游骑回到部落的只有寥寥数人,到了部落后依然惊魂未定,一力要求部落的长老将部落往北迁徙一些,那些红着眼睛的明军太可怕了,简直像是换了一支军队一样。
他们的忧虑是有道理的,若不是各堡垒中的军官都保持着理智,没杀人之前就红了眼,杀完之后更红的明军骑兵确实是打算追杀过去的。
多少年了,除了鞑虏大举入寇之时,宣府镇何尝引起过朝廷的重视?而边镇的普通将士和军户,这些卑微的存在,就更加入不了朝廷的眼界了,视若草芥是最合适的形容,到了最后,连这些人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谁能想得到,皇上竟然亲自来了,就在刚刚登基半年后,而且来意不是为了别的,是为了看看民生的疾苦,也看看边镇的艰辛,更加关心的是大家有没有吃饱穿暖!
皇上还明察暗访,只为诛杀那些蠹虫一样的贪官污吏,就算是传说中的那些圣君,也不过如此吧?整个宣府都在沸腾,整个边镇都在感动!
宣府城内,无数人在善祷善颂,恭祝圣天子福寿无疆,康泰吉祥;边墙堡垒,无数战士都枕戈以待,浴血奋战,想用鞑虏的鲜血为圣天子奏响颂歌;边墙之外,无数牧人在诅咒着让明军突然士气大振的罪魁祸首,是他让牧人们心寒胆战,便是放牧时也不得不战战兢兢东张西望,从前可是只有宣府的农夫才会如此的。
君恩深重,宣府军民都在思忖着如何能回报君恩时,总兵府又传出了一条军令,虽然是命令,可是每个听到这个命令的人无不欢欣鼓舞,恨不得立刻执行。
军令上说,皇上将与两天后起驾返京,圣谕有言,皇上临行前,想看一看宣府的将士们,想看一看保卫大明边疆的威武雄壮之师,并且为有功的将士颁下勋章!
总而言之,就是总兵府代传的是皇上的圣谕,而皇上要阅兵,要检阅宣府城的边军!
宣府城军民的情绪更加高涨,不用军令提示,无论军民,大家都开始准备起自己最鲜亮的衣物,士兵则是将衣甲擦得铮亮,武器也是连番保养,务必要让自己以最好姿态接受皇上的检阅,能见到皇上,这是多少人一辈子都没有的机会啊。
那些曾经立过各种功劳的就更加激动了,大伙儿都知道了一个小道消息,那就是饿虎和他的手下都被皇上选为了亲军,要入京了!
嫉妒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很振奋,皇上果然是重视咱们边军的,饿虎那是什么人?那是纯粹凭了军功升的官,是宣府第一好汉,皇上既然选的是他,那就证明皇上重视的就是纯粹的军功,今天是饿虎,将来咱们立下了战功,那定然也是有机会的。
这场风暴席卷了宣府镇,最终的效果连风暴的中心人物自己都震惊了,听着钱宁念的,锦衣卫收集回来的民间颂词,又看看摞得老高,从边墙报来的斩首捷报,男主角朱厚照同学不由目瞪口呆。
好半天他才抬起头,赧然对导演谢宏问道:“大哥,我没有这么好吧?”
谢宏其实也很意外,他本来不过是想着造造声势,然后借着民意军心的势头回京,以对抗士大夫们可能的指责。这种手段在后世经常会有人用,尤其是那些无耻文人粉饰辫子酋长的时候,谢宏不过是照搬而已。
只是这效果实在是超出了他这个导演的预料,这个时代的民众太淳朴、要求太低了,谢宏没当过上位者,对自己无心插柳搞出来的局面也不知如何应对,好在正德的话提醒了他。
正德现在只是个孩子,算不上好皇帝,不过他可是具备着做好皇帝的潜质,没错,是明朝,不,华夏所有帝王之中,最具潜质的一个。
谢宏不是历史学家,他不知道真正的明武宗到底如何,可依他这段时间的观察,这是个重情义,真姓情的少年,虽然他很贪玩,又不够虚伪和厚黑,更加谈不上杀伐果断,可是这才是一个明君的潜质啊。
前世的正德最终败给了士大夫们,可这次,有了自己的存在,一定不会让悲剧重演,就让这位二弟在自己的辅佐下,成为一个真正的明君,不愧对宣府军民今曰的拥戴吧。
凝视着正德,谢宏表情严肃的点点头,郑重其事的说道:
“不,二弟,你是个好样的,有我帮你,你一定会成为千古第一的好皇帝。”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