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0 连锁反应

七七家d猫猫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大艺术家最新章节!

    今天第二更,求推荐,求订阅!

    疯了,一夜之间,似乎全世界都疯了,所有人都在为“歌舞青春”这部电影而疯狂。

    不同于“阳光小美女”的个性独立,也不同于“断背山”的敏感错杂,“歌舞青春”其实就是一部正宗的主流口味作品,一旦触发了观众的兴奋点,那么接下来就是以席卷的姿态,在整个电影市场兴风作浪。

    当“歌舞青春”上映之后,以令人咋舌的姿态登顶北美票房排行榜冠军,在寒风凛冽的一月份里,掀起了一股叫做歌舞剧的年轻狂潮。其实青少年们一直都渴望拥有一部真正属于他们的音乐剧,“歌舞青春”就满足了他们这样的需求。电影之中各个角色的所作所为引发了青少年们效仿的人潮,比如说打破小团体、不受束缚、尝试新事物,还有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唱歌和跳舞来展现自我。

    一直以来,在初中、高中的群体之中,篮球、橄榄球这样的运动才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取向,男生向往运动,女生则会以啦啦队为第一选择,这种文化在大大小小的电影屏幕上都有清晰的体现。而在高中文化之中被排挤的对象,往往就是书呆子、科学怪人,还有就是戏剧社、音乐剧社的小团体。高中的主流文化对于音乐、舞蹈的崇拜只会体现在偶像明星身上,比如林赛-罗韩、希拉里-杜夫这样的青少年偶像,而当高中生主动投入到音乐剧这样老套、偏门的团体之中时,就会被认为是娘娘腔、怪咖。这个群体是被排挤的,是无法融入学校环境的。

    “歌舞青春”里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其实展现的就是美国高中文化的价值取向。不过这部电影却打破了这种主流思想,向所有青少年展示了音乐剧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说明了追逐自己梦想的自由。

    在这种局面之下,“歌舞青春”的大热就顺理成章了,受到了来自青少年们热烈的追捧。电影才推出不到一个星期。扎克-埃夫隆、凡妮莎-哈金斯、阿什丽-提斯代尔等人就迅速成为了炙手可热青少年偶像,而电影里的音乐更是受到了如潮的追捧。

    “歌舞青春”的电影原声带在itunes上提供同步下载,短短一周之内专辑的下载量就达到了二十五万,这个数字就足以让原声带登陆公告牌的专辑排行榜了。并且可以高高地占据季军的位置。

    于是,负责“歌舞青春”发行、宣传相关工作的科特-拉波特也就顺势推出了电影原声带的实体专辑。原声带才一上市,首周就拿下了三十万的销量,在二月第一周强势登陆了公告牌排行榜前十名,并且在二月第三周以三十五万的销量拿下了专辑排行榜的冠军。如此威势,让所有人都见识到了这股歌舞风潮的巨大威力。

    “歌舞青春”电影原声带在短短两个月时间之内就拿下了四百万的销量,这个成绩在2005年的年终专辑销量榜单上可以跻身前五名!

    北美票房的大卖。电影原声带的大卖,这都只能算是“歌舞青春”风潮的一部分而已,这部电影真正出色的部分,其实是在文化方面掀起的巨浪。一系列相关青少年小说的销量都在短时间内成倍增长;迪士尼乐园也抓住了这个商机,还是编排相关的音乐剧秀;电影主演们一夜成名,采访、粉丝层出不穷……

    随后,十一工作室在粉丝的强烈呼唤之下,开启了“歌舞青春”的北美巡回演唱会。科特-拉波特经过精心安排,选择了北美地区的四十五座城市展开这次的巡演。整体规模来说,自然是比不上正在进行中的“第一次”世界巡回演唱会。“歌舞青春”的巡演舞台、召集人数都会低上一个档次,但是门票的销售工作依旧十分喜人,截止到三月份时,四十五场巡演的门票已经全部销售一空,这也再次证明了电影的超高人气。甚至于南美洲的巴西、智利、阿根廷等国家也发出了邀请,希望“歌舞青春”的主演们能够到他们的国家进行巡演。

    “歌舞青春”的这群年轻演员们才刚刚结束了繁忙的电影宣传,随后就投入了演唱会的筹备之中。而很快,华纳兄弟就与十一工作室合作,开始筹备“歌舞青春”的舞台剧版本,这次的舞台剧版本不会局限在百老汇演出。华纳兄弟计划将这个舞台剧在全美进行巡演,目前已经做出的策划就高达一千场次,这个数字足以让大部分百老汇剧目失去光芒。

    一股叫做“歌舞青春”的音乐剧文化风潮,就如同“阳光小美女”的独立风潮、“断背山”的同性恋风潮一样,在全美席卷了开来,从书籍到电视。再到脱口秀等节目,还有网络、生活、广告、促销活动等方面,都可以看到“歌舞青春”的影子,这是一次对青少年文化进行革新的历程。

    此时专业影评人们再来做发言就不太合适了,出现在媒体上的更多是社会学者、文化学者,对于“歌舞青春”所引发的连锁反应进行分析。

    “歌舞青春”代表的是青少年对梦想的追求,这是主流思想所提倡的;而这部电影代表的更多是青少年对于内心真实想法发泄的一种渴望,就好像电影里的特洛伊一样,他喜爱篮球也喜爱音乐剧,但是因为学校的环境而使得他畏首畏尾,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年轻人绝对不少:没有人规定橄榄球四分卫就不能喜爱唱歌,不是吗?最重要的是,“歌舞青春”最直接的呈现出青少年对于音乐、舞蹈的一种好奇心,流行音乐流行文化其实推崇的就是这些,青少年以前都是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状态,现在他们也可以加入其中,亲身经历音乐、舞蹈所带来的乐趣。这才是“歌舞青春”形成风潮的直接原因。

    将这些针对北美青少年的分析,将这些北美市场的反应,放到世界范围内,也同样是行得通的,从南美洲几个国家的呼吁声就可以直接地看出来,北美青少年的渴望在欧洲、亚洲、大洋洲也都是一样的。在这个年纪的青少年,文化、思想、价值观也许各有不同,但是生活的苦恼、梦想的构建、爱好的培养,还是有共同之处的。

    所以,当“歌舞青春”在北美以外地区进行放映的时候,就受到了如潮般的疯狂回应。

    “歌舞青春”在全世界累积一百多个国家进行了公映,其中在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日本等二十三个国家都拿到了至少一周的票房冠军。这个成绩可是比“断背山”、“阳光小美女”出色了许多,毕竟“歌舞青春”定位比较广泛,受众群从十岁的孩子开始,到拥有孩子的家庭都是适用的——这就是电影分级的根本区别,受众面的大小。

    “歌舞青春”以一种气吞山河的架势开始在全球席卷着票房,北美一亿两千万美元的票房根本无法反应出这部电影在观众群之中受欢迎的程度,北美以外的地区“歌舞青春”一口气拿下了两亿三千万美元的票房,这使得“歌舞青春”的全球票房彪悍地迈过了三亿门槛,达到了三亿五千万的数字——这个成绩比“断背山”还要彪悍,足见全世界都在为这部电影而疯狂了。

    五百万的投资,一群没有名气的新人,在全球范围抢下三亿五千万美元的票房,这个成绩在任何一家电影公司里都是让人眼红的。特别是在十一工作室刚刚完成了一个辉煌的2005年之后,创造下如此成绩,就更加让人羡慕了。同时,“歌舞青春”作为一部埃文-贝尔只是打酱油的“独立”作品,取得了这样令人咋舌的成绩,也让人看到了十一工作室的潜力。不管未来会如何,至少十一工作室拥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从电影开始,辐射到小说、舞台剧、巡回演唱会、节目,乃至文化,“歌舞青春”确实是在以一种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态势发展着。就连百老汇也受到了不小的好处。

    据不完全统计,“歌舞青春”上映之后的半年里,百老汇的上座率普遍上升了十个百分点,重点在于,年轻人的身影增加了不少。这种情况不由让人想起两年前,埃文-贝尔出演了“九”,并且成功地主持了托尼奖之后,所制造出的效果。不过,这一次的效果显然更加明显,因为一部电影的威力肯定是比托尼奖来得深远,再说了,如今的埃文-贝尔比起两年前,号召力也是更胜一筹了。

    在这种局势之下,“歌舞青春”拍摄续集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了。但让人意外的是,十一工作室一点声响都没有,特拉维-拿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会先把精力放在舞台剧的排练上,暂时不考虑续集的事宜。而科特-拉波特在接受采访时更是轻描淡写地说,“不确定,一切都不确定。就算要拍摄续集,也要等暑假之后再说了,现在还是把巡演认真做好吧。”

    此时此刻,大家才深刻地感受到了十一工作室骨子里的桀骜不驯。

    爆发求月票,求订阅!加更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