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礼仪状之争(三)

黄梁生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锦衣王侯最新章节!

    驿站之内,朱厚熜君臣三人商议着这次进京的规格,总觉得内阁不可能真的无视未来天子的要求。而且这个要求,也算不上过分,不管怎么说,内阁也要给这个面子。等看到回复的内容,三人的脸色,就全都变的十分难看。

    这名送回复的官员,也是一脸的苦相,承担这种差事的,也就是基层的小官,连见天子的资格都没有。还是亏了这份回文,他才有资格远远的看一眼未来皇帝,不过这种机会,他一点也不想要。

    想想回文上的内容,他就知道皇帝是什么情绪,若是在这种情绪下记住自己的名字,前途想来是不怎么好。还是杨承祖挥手道“你先下去休息,等用你的时候再叫你。”

    残席撤下去,房间里就剩了三个人,朱厚熜铁青着脸道:“如今你们怎么看?杨新都这是摆明了车马,用内阁和礼部来压朕了。”

    袁宗皋摇头道:“陛下,臣以为,万事都有轻重缓急。一日不曾即位,一日就有变数。一切以即位为主,只要继了大位,一切都有可议。”

    他心里自有盘算,大明朝的藩王不少,别人不说,卫辉的那位汝王,就是亲藩。虽然不符合兄终弟及的规矩,可是杨廷和他们只要想要,总是能找出足够多的符合条件的藩王。

    若是距离大宝之位一步之遥时发生了变故,未来的日子怕是也不会好过了。作为王府长史,他必须为自己侍奉的主君效力,保证世子登基成功,是当下第一要务,其他的事,都可以谈。

    为官多年的他,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为官之道,最重要的就是学会妥协二字。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事是不能谈的,大家各自退一步,就一切都好了。何况现在自己一方处于弱势,若是坚持走承天门,住乾清宫而失去大宝,那就得不偿失了。

    杨承祖却暗自摇了摇头,袁宗皋,可惜了啊。他是一名异常优秀的官僚,跟自己合作的也非常好,他十分希望袁宗皋可以进入内阁,日后与自己团结合作。可是今天他这话一说出来,注定日后最核心的圈子里,就没有他袁仲德,万岁的亲近人,就只剩自己了。

    袁宗皋的建议并不能说是错的,但是显然没能领会皇帝的意图,朱厚熜在这件事上绝对不会妥协,他也绝对不想做一个与士大夫共天下,垂拱而治的“明君”。所以向杨廷和低头,且是在这么关键的问题上低头,绝对不是他的选择。

    杨承祖道:“袁翁,此言差以。即位当然重要,不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若是按这礼仪状上所写的规程即位,日后万岁奉何人宗祠?太庙之内,又如何有先皇的神位?”

    “先皇神位?杨仪正,你在胡说些什么,不可胡言乱语。”袁宗皋当然明白,杨承祖说的先皇,是世子的亲生父亲老兴王,也就是朝廷嘴里的兴献王。

    在他想来,这根本不可能,皇帝即使不能名义上继承弘治天子香火,但实际上,太庙里也只能祭祀孝宗,兴献王父凭子贵,配享太庙,这太过大逆不道。如果真有这样的想法,怕是下面的大臣就要群起而攻之,即使是天子,也不可能做到这种事。

    朱厚熜此时开口道:“这不是胡言乱语。朕觉得,很有道理。朕是天子,父皇配享太庙,有什么不对么?不过眼下不是说这事的时候,朕绝对不会走东华门,也绝对不住什么文华殿!”

    那些来良乡见驾的文武大臣,在参拜了圣驾之后,就马不停蹄的返回京师,准备着第二天的朝贺。大家身上的丧服,这次总算是能脱掉,还有些因为成功的把手本履历以及自己的心意送给了某位新君身边的人而沾沾自喜,一整晚都在盘算着,将来可以得到怎样的提拔。

    直到第二天大家衣冠整齐的侯在东华门,从上午一直等到中午,始终不见世子的象辂时,才有聪明的人意识到,事情可能正在发生变化。

    打探消息的人派出去几路,回报的情况,都是沿途并没有车仗的踪迹。也就是说嗣君的仪仗,根本就没离开良乡。根据礼仪状上书写的程序,他这时候早就应该到了东华门,而不是还没出发。这种大事,自然不存在睡过头,或是什么车仗发生问题不能行动之类的事,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压根不想动。

    ,

    迎接队伍的首领,自然是内阁的两位阁臣,杨廷和与毛纪。

    毛纪不为人察觉的挪动了一下身子,轻声道:“石斋,厚斋兄那里有没有什么消息传过来?”

    杨廷和轻微的晃动了一下幞头“暂时还没有,竖子好大的胆!老夫倒要看看,这个皇位他是想要,还是不想要了。”

    良乡馆驿内,初春时节,北方的天气天气依旧寒冷,可梁储、毛澄两人的额头上现在全都冒了汗。他们以前也确实觉得,这位世子有着任性顽劣的一面,不过少年人,有这种毛病很正常。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位世子居然任性到这种地步,在登基大典这么重要的时候,居然闹起了脾气,饶是他们如何催驾,车驾就是不动。

    馆驿外,护卫将兵早已经整装待发,徐光祚、崔元、郭勋三人,在外面整顿队伍,集合人马。表面上看,是去约束士卒,实际上,就是将这烫手的馒头丢给了两位文臣,自己置身事外。

    太后那边,来催驾的太监也派来了两拨,但都被赶了出去,朱厚熜这个少年郎,则如同老佛入定一般,坐在那里气定神闲。

    “世子,进京的时辰乃是由礼部与内阁仔细推敲,更改不得。如果错过了吉时,以后整个仪式的时辰,都要跟着改,那耽搁的时间怕是就长了。国不可无君,还望世子殿下以大局为重。”

    看看说话的梁储,朱厚熜态度依旧和蔼,但语气仍然坚决“孤不走东华门,不住文华殿。这是根本所在,若是这根本大事谈不清楚,孤又如何能进宫?”

    梁储、毛澄谁也没有权力决定皇帝走哪个门,住哪个宫,这种要求简直就是难为人。两人焦急的劝慰着,发挥着自己文官的专长,讲着一切道理。可惜面对一个注定不讲道理的少年,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注定是白费力气。

    时间就在这种拉锯中一点点流逝,太阳渐渐转西,等到了申牌时分,外面有人来报“京师里几位大员来拜见殿下,他们大多是安陆人,不知道殿下见,还是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