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青石湾的一场丧事

饭耳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带着空间,躺平青石湾最新章节!

    第2天一早,晨曦透过布满水汽的玻璃窗,晕晕散散洒在梳妆台上。

    “奶奶,奶奶开门。”

    “你也不知道多穿点,一早一晚能冻死人。”

    桂婆婆早就起来了,坐在沙发上烤着茶几里头的电炉火,正开心地看着刘翔七点半里头妹爷吴妈的搞笑视频。

    听到刘志强急切的声音,桂婆婆赶紧打开小门,将冻得直哆嗦的刘志强让到沙发上烤火。

    “奶奶,泉明爷爷去世了。正从县里往青石湾来,国兴叔让我通知大家伙。准备给泉明爷爷做丧事。”

    “郑泉明,比我大不了几岁。楠楠结婚那几天,我还去看望了他。感觉他精神还挺好的呀。怎么就走了呢?唉!”

    “听说是什么肺炎?呼吸衰竭,没抢救过来。得把浪哥叫起来,今天还有好多事呢,泉明爷爷家的老房子都没打扫出来。我也不能在这里久待。”

    如今的刘志强作为青石湾的2号话事人,为人处事已经有模有样了。

    “我都听见了,你和国兴叔统筹安排吧。让姜婶做早饭,青石湾所有人吃了早饭都去帮忙。我一会过来。”

    刘浪推开房门来到了客厅中。

    泉明爷爷,刘浪是很熟悉的。小时候,刘浪下象棋就是跟他学的。而且泉明爷爷的山歌也挺好。

    有这么一段他还一直记得,“吃饱了饭何处消,西山有个消饭姐,双手抱住郎的腰,午时吃了未时消。”

    十年前,郑华新在县里开了家面馆,后来就把老爷子接到县里去了。

    “浪哥,听说华新叔自己身体也不怎么好,父子俩治病花了不少钱。这两次队里分给他们家几十万的承包款听说被宏业那小子以买房结婚的名义拿去赌掉了。我怕这个丧事很寒碜呢。”

    刘志强脸露愁容,感觉到有些为难。

    他觉得青石湾家家户户都有几十万存款了,像这种大事完全可以在不铺张浪费的情况下,风风光光地办一场。

    “这个不急,以后青石湾有人去世全部走公账,统一标准。我给青石湾集体0.4%的股份,就是以基金的形式存在的。分红也罢,教育医疗也罢,都从公账里掏。你先和主家商量,正好趁人多,将这件事公布一下。”

    刘浪心中早就打好主意,青石湾没有实质性的保障,是留不住人的。

    刘志强点点头,火急火燎地去了。

    吃完早饭,何国兴作为总管事,将要动用的人列出了清单。

    总管事:何国兴

    采购:刘志强

    接待:何炼钢

    记礼:刘浪

    香烛师:牛金山

    八个扶丧人员:何国兴,刘炎武,刘炎军,李明强,林国保,林国富,牛金海,何国平

    端茶烧水:何芳,李素玲,吴秀花,张细娥

    发放礼品:王喜梅,王三娥,姜桂平

    接鞭放炮:刘龙,李明义,何成汉

    采购助理兼司机:郑二甲

    “好了,炎武你们两兄弟去将锣鼓旌旗拿来,明强金海你们几个等老人到了之后,就去整理坟圹。女眷们全部都去收拾郑家老房子,刘龙你们没事将场地打扫出来。志强你和郑二甲按采购清单,赶紧将东西买来。”

    何国兴吩咐完,又拿出电话请厨师宴席班子,今天晚上唱孝歌的师傅,还有明天要开灵堂的道士。

    包括请挖机将送葬时的山路开出来,祭拜时候的喇叭手锣鼓匠,请地师来择动土送葬的吉时等等,一阵手忙脚乱。

    何国兴这里的电话打完不久,一辆运送遗体的车就进了青石湾。

    随着鞭炮声响起,郑华新带着儿子郑宏业跪在河渠边上烧完纸后。

    几位扶丧人员将郑泉明老人的遗体请进棺木中,棺盖露出一截是虚扣在上面的。

    “刘浪,这次真的是谢谢你了。我还打算回来盖房子的,没想到被宏业这个畜生把家都败完了。你泉明爷爷活着的时候,还说是青石湾出了你这么个好后生,一定要我们跟着你好好干。唉!”

    郑华新50多岁,比刘浪已经去世的老爸还大一两岁,此刻已然满头华发,起早贪黑守着个面馆,累出了一身毛病。

    “华新叔快别这么说。我也只是运气好罢了,明年青石湾正式投产,你就回来吧。就这两年,青石湾所有的人都能住进新房。”

    刘浪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只能在经济上帮父老乡亲们一把。

    至于他们的家事,刘浪并不打算插手,个人有个人的命运,你选择什么就承担什么。

    “华新,华强和华刚回来了没有?”

    何国兴抽着烟,和众人站在两层老宅的场地上,老宅的破旧程度和刘浪刚回来时的家差不多。

    “国兴啊,你可别说他们了。这两年,老人都是我一个人在服侍。他们两家条件并不比我们差,而且他们家也没有败家子,真正意义上比我们家条件还好。昨天晚上给他们打电话的时候。他们一个说还要请假,一个说还要订票。刚才听说不用他们花钱,都订上机票了。”

    郑华新的妻子王晓燕,人长得有些胖,皱纹不太显眼,只是几缕白发和憔悴的容颜依然饱经沧桑。

    清官难断家务事,众人也不好说什么。刘志强的白布买回来之后,郑华新一家子才开始披麻戴孝。

    紧接着,一辆车拖着桌椅,锅碗瓢盆到了场地上。

    众人七手八脚帮忙搬下来,要赶紧开始做午饭,这时候都快10点了。

    “钟师傅,中午这顿饭人不多。你就按四桌的标准办,下午肯定有人来祭拜,晚上多做点。”

    何国兴安顿好厨房,又吩咐刘学武等人扯起帆布搭棚子。

    万一下雨下雪,有个躲处。而且吃饭也不能在雨地里。

    刘浪无所事事,便在场地边上升起了一堆火,干完活的女眷们开始围着火堆说说笑笑。

    一会,几个大老爷们挤进来后,什么荤段子都出来了。有脸皮薄的不敢再待下去,只能在一旁走动。

    刘浪干脆在另一边又生了一堆火,这样就有了两伙人。

    刚开始的时候,泾渭分明。一边是荤段子加八卦,一边是家长里短聊日常。

    后来又坐乱了,嘻嘻哈哈,什么话题都有。如果太出格了,骆老爷子就会说上两句,大家伙一笑就换了新话题。

    只是农村人的话题,三句不离性,说着说着又扯到上面去了。

    关键时刻,骆老爷子只能再次刹车。至于不太出格的,骆老爷子也听得很精彩。

    到了下午,陆续有来祭拜的人,刘龙三个接过他们带来的鞭炮。随着孝堂里喇叭手鼓起了腮帮子,鞭炮就噼里啪啦地放开了。

    自此开始,随着村庄附近的人络绎不绝地到来,鞭炮也断断续续的响彻在青石湾上空。

    本来何国兴让厨房准备了八桌晚饭,实际上只吃了六桌,伙食那是丰盛至极。

    来祭拜的人都嫌青石湾太偏,又是大冬天的。哪怕路修得再好又有路灯,也没有人愿意挨这个冻。

    只有三两个爱喝点小酒的,吃完晚饭还不愿意走,趁着酒劲在篝火旁吹牛,说些荤段子。

    无论是红白喜事,都是图个热闹。刘浪觉得青石湾又回到了那个朴素,亲切的小山村。

    至于其他的人,都是陆续赶来的孝子。有郑海泉老人的外甥外孙,女儿女婿等。

    老人的两个儿子在电话里说才到了岳南市,最少还得一个多小时才能赶到青石湾。

    而此时,孝堂里响起了锣鼓,孝歌师傅已经扯开了嗓子:“点鼓郎来点鼓郎,好好点鼓我开场。别的闲言我不唱,我唱孝子把名扬……”

    刘浪与何芳牵着手站在孝堂里,听着悼念亡灵,表彰孝子的歌声,思绪开始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