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老背后的那些事

现开始接受你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纪念袁隆平院士最新章节!

    2021年5月22日13时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国人哀痛!世人悲恸!

    稻花香里说丰年,南繁满目皆黄金,只是袁老已走远,我们该怎样纪念袁老,怎样感谢他为我们温饱问题而奉献一生,这值得每一个人思考。如他所说“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学习袁老,就要做一粒好种子,耐得住黑暗,积蓄力量努力生长,不管是在什么行业,要淡泊名利,永葆初心,将为人民服务的事做好做久,矢志不渝。

    坚定信念,扎根土地。一粒种子要先埋入泥土,充分吸收泥土的营养,在黑暗中守住寂寞耐住孤独,忍受住漫无目的黑暗才有破土的可能。袁老扎根稻田一辈子,一直保持初心,就像他生前说过的两个梦: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人民能吃饱饭,这个梦一梦梦一生,一生逐一梦。

    艾诗浪漫相遇礼盒,选出你的浪漫玫瑰香

    广告

    艾诗浪漫相遇礼盒,选出你的浪漫玫瑰香

    不慕名利,守望稻田。袁老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如果他申请专利的话,或许他现在是中国最富有的人,可是他把专利无私的贡献给国家,对生活物质没有追求。在他的心里,国家利益重,科研事业重,名利是最轻的,他把一生奉献在稻田里,是一位真正的稻田守望者。一次做客节目,主持人问他得到这么多的荣誉是什么感受,袁老说“不是伟大,是尾大,尾巴大了也有好处,翘不起来。所以不能骄傲自满,要夹着尾巴做人。”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袁老这粒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在百姓心中。袁老的世界很大,享誉全球,跨越时空;袁老的世界很小,就在一粒种子里。学习袁老,就要做一粒好种子,努力生根发芽,不辞辛苦,追逐梦想,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生长,让自己的人生在服务祖国和社会实践中出彩!

    “我是洞庭湖的麻雀,更要做太平洋的海鸥。”物质终有消失的一天,但精神永存!袁隆平院士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为人民服务的人走了,人民会自发的为他哀悼,祖国会记住他,人民会记住他。

    沉痛悼念袁隆平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