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淡烟

窗下清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虚妄殿最新章节!

    博山炉:豆形,有尖盖,呈山形,山峦重叠上刻有神兽,虎豹;饰之华美。炉中焚香,青烟飘出,缭绕炉体,群山朦胧,宛如海上仙山。

    当日瑞珠所捧来的香炉,却与自己所思无异。

    赵修远心事沉沉站在永安门上,极目眺望远处,他问身侧的李坚志:“你可否还记得,五年前,楚峪国与我国交好,贡品之中有一尊博山炉?”

    李坚志回道:“微臣记得,那一尊博山炉深得陛下厚爱,如今还在陛下的书案上,殿下如何问起了这个?”

    赵修远回首淡笑:“没什么大事,只是,前些日子老师哪里也得了一尊铜制香炉,说是传世罕见之品,我瞧了不过尔尔,便想到那尊楚峪的博山炉了。”

    言毕,转身离开。

    李坚志在他身后轻唤:“殿下。”

    赵修远回头:“怎么?”

    李坚志双手呈上玉佩:“殿下的龙凤呈祥玉佩又掉了,殿下可否还记得,上回落在段家桥头,险些找不到它。”

    羊脂白玉,玉中之最,温润坚密、莹透纯净,乃天家专用之物;当日父亲将这枚龙凤呈祥玉佩赐予他,希冀他能保持“仁、义、智、勇、洁”的君子之德。

    而今他回忆起的却不是父亲的谆谆教诲,却是俞陶的轻声细语:“当日殿下递给妾松糕时,不慎落下了龙凤呈祥玉佩……”

    李坚志见赵修远有些愣忡,提醒道:“殿下?”

    赵修远方才定定神,回道:“记起来了,上回也是你替本宫寻回的。”他笑着接过玉佩,收入袖中,款步至内厅,坐于山水花鸟屏风前的罗汉床榻上。

    “你也坐。”他对李坚志说。

    李坚志谢恩入坐。

    赵修远命宫人煎了茶汤,上了小食。

    李坚志对赵修远说:“微臣听说,前几日,俞相又举荐了一名郎中令效力于御前。”

    赵修远呷口煎茶,默默无言。

    “前期,尚衣,尚冠处亦有人员更迭,父亲说俞相建议过陛下……”

    赵修远感喟道:“老师常说:谅以天尊地卑,君臣道别,宜杜渐防萌,无相僭越;也记得颜太常上表弹劾,最终落得‘诽谤近臣,冒渎朕躬’的罪名。俞相,位高权重,党羽四方,根深蒂固,你说陛下该如何待之?而如今,本宫又如何处之?”

    “微臣不敢揣测圣意。”

    赵修远吁口气:“好了,不谈这些了。”他将蜜饯、茶果推至李坚志面前道:“之前,南部进贡了樱桃,陛下赏了些,我便命人用梅子煎煮,去核,捣印为饼,加以白糖制成了樱桃煎存了,你也来尝尝。”

    “微臣谢陛下恩典,谢殿下恩典。”李坚志揖礼。

    赵修远继续说道:“这樱桃吃法倒是甚多,盐藏蜜煎,或同蜜捣作糕食,或以酪荐食……林林种种,只是本宫甚觉其味寻常,还不及街边蜜饯铺里的韵果儿香甜。”

    李坚志满面春风,低头从袖里拿出一包蜜饯呈上:“巧得很,臣今日便带了韵果儿。”

    赵修远纳罕:“你为何带包韵果儿在身上?”

    李坚志低眸,思及几日前在市集遇到她的情景。

    她在铺里购买蜜饯,毫无主张地统统都拿了份走;那店家说韵果儿便是今日最后一份时,他却先一步丢下银子,将它拿到手里。她终于回头看他,眼内诧异与愤懑皆有之,她嗔道:“怎么又是你!真是冤家路窄,前些日子来同我争笔搁,如今又来抢我的蜜饯。”她还记得他?他为之窃喜,却又故装冷静道:“先下手为强……如若没有记错,这是你教我的道理。”他故意将一颗韵果儿投进嘴里,拂袖而去,任她在身后赌咒着。

    而这件事,叫他三言两语如何说得清?所以李坚志只是嘴角划出一抹笑意,敷衍地回句:“一时无法言明,殿下吃便是了。”

    又是这种晦涩的言辞,又是这种怀春的笑意;赵修远记得,这次第二次出现在他的脸上,第一次便是那日他从法明寺归来,他说自己在聚宝斋遇上了烦心事。

    “……但这个笔搁却也不是什么‘鱼目’……这也是妾在聚宝斋,从一个臭家伙手里好不容易抢来的珍稀之物……”

    “……只是妾没有抢到韵果儿,都怪那个臭家伙阻挠……”

    赵修远耳边充斥着俞陶的碎语。

    面前冷却的茶汤,不再有“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可爱,浑浊的乳花、游离在杯中的不明絮状物让他腌臜。

    他好似参悟了什么玄机,却又不敢言明,只是颇有意味地看了一眼面前的李坚志;而后,命宫人上了一碗新茶。

    夜阑更深,他处理完政务,回到东宫。昭珉相迎,即刻命人掌灯点烛,端来浴桶熏香,伺候太子沐浴休息;他却扬扬手,自顾朝俞陶房间走去。

    值夜的瑞珠正靠在床头瞌着眼偷懒,听见脚步声,先是一惊;定眼再一看,竟是太子殿下,吓得连忙起身,预备揖礼问安。

    赵修远却示意她小声,莫惊扰了梦中的俞陶,瑞珠会意,悄悄退去,掩上房门。

    红罗帐内,佳人酣睡,未察觉微弱的烛光里,正有一双明眸望着自己。他带着猜忌与疑惑,还有谨慎与小心。

    他缓缓起身移步至书案前;案上有她读到一半的文章,借着盈盈月色,他依稀辨认出上头的诗句: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睡梦中的佳人,忽轻笑几声,说了几句辩不明的呓语。她应该是做了个好梦。他又恣意揣测起了她的梦镜,或有斜月落花,有浓墨麝熏,有刘郎蓬山,抑或还有段家桥头,撑着油伞的白衣少年?

    他合上诗册,负手站于窗前;沉浸于月色中的半张脸孔笃定坚韧;隐于暗处的半张脸孔阴鸷酷烈。他思的是知己比邻,莫逆刎颈;还有史书上的一则典故。

    那典故为:高祖尝试观诸子意识,各使治乱丝,帝独抽刀斩之,曰:“乱者须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