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朝堂上风云诡谲,初议事便现争端

沈燕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奸臣与妖妃最新章节!

    月华收练,晨霜耿耿。玉花停夜烛,金壶送晓筹。铜环叮当,重重宫门尽开。神霄绛阙,天子宫阁迎着曙光的莹泽,神武门钟鼓铮铮,日晖青琐殿。

    大臣于奉天门而入,尽上长廊丹墀,秩序井然的进入那太极殿中议朝参事宜,各自恭敬站列一方,不逾矩。

    华堂之上,那九五之尊赤黄瑠冕,倚着众人心向往之的宝座,睥睨之中,已是纵论天下之象。

    这便是本朝太祖皇帝萧冀海,孔雀羽翎开屏,两宫婢交叉而握,衬他那天子威仪。

    中官代皇帝宣令,嗓音锐利,尽传众耳: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陛下,微臣有言说。陈侍郎之子连日来,风所不闻,且锦衣卫和东厂诸人早已多番调查,皆无所获。民间议论甚广,臣深听百姓言,后多方求证,方知其人品性不端,私德不修,甚为放荡。

    而民怨颇深,尚负罪遣,堪为罄竹难书。又无功无禄。臣想问官员之子如此行事,倘其人行踪有现,不知后日该当何罪?”

    殿下一人进言,其人便为光禄大夫曾逾明,知天命之年,甚是刚直不阿、公正无私,且是一根筋的直性子,凡认准的事必定执拗到底。

    如今遇着此等之事,岂不穷追不舍,不能罢休。曾有人言道: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他皆不纳,只说:蒙圣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精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公。

    萧冀海只大手覆于金柄,一概不言,当年那叱咤沙场,灭敌于阵前是何等风光,如今因着岁月的涤荡,却已生华发。

    他也只是马背上的粗人一个,不甚懂政,为前朝杀敌卫边疆,功所极大,后帝以年幼不堪大任,退位让贤于他,方才紫薇星移,乾坤生变。

    自前朝大周哀帝接过的天下,如今治理的倒也承平甚久,待大局已稳,那偏宫中的幼帝却是暴毙而亡,那琉璃室中的公主更是不见踪影。

    此后朝堂民间诟病已久,新帝却只拉了个太监出来顶罪,说是因病而逝,而那公主是自请离宫。

    他便以书下堂,称先周皇帝隆恩,却于幼帝所托有误,实为有罪,一番情真意切之言出,以此来粉饰太平。

    后日久言少,方不见风闻喧嚣。但众人自也不是傻的,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斩草便得除根。且历来的史书工笔,秉笔直书的往记册帛,此事向来多矣。

    “光禄大夫一家之言,怕是有失偏颇,且百姓言说自带好恶,官于他们口中皆为乌鸦,岂有好的。而如今陈侍郎因此事,卧病床榻几日,已无力上朝,也该体谅其孺慕之情。万般对错,也得等人找到再说不是。”

    这人便是太中大夫,其人平日与陈侍郎过从甚密,因陈侍郎位于吏部,掌官职任免,故多所巴结,不敢得罪。

    那于宝座之上的皇帝还是什么都不言,只瞧着二人斗法,他虽于政事不通,却极勤勉,唯恐一着不慎,便让那言官寻到了可弹劾的地方。

    毕竟也是当了这么久的帝王,自也知道治国如执秤,需平衡各方势力,必不能让一家独大,方能稳固皇权。宵衣旰食之际,也寻到了那平衡之法。

    曾逾明手执芴板,往后瞥一眼,眉目凝着,那周身的清正不消,望向帝处,不疾不徐,沉声道:

    “太中大夫之言是将陛下置于何处,岂能随口乱说。你言民所说皆带好恶,不能听之,这是要阻断民言,岂不是重蹈秦皇汉武之覆辙。

    且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你说民言官者皆为乌鸦,可若己心得正,会有如此之境地?

    且曾某也说经多方求证,方得言论,如何反成了不实之言。陈侍郎教子不严,更该重罚,若因其病卧床榻而不予追究,岂不是乱了国朝之纲纪法度,于理不容。”

    那太中大夫听此一言早已吓得魂不附体,本是一番帮衬,却被他安了个阻断言路,危害朝政的罪名。早已是手心冒汗,锐利目光直刺曾逾明,出声急中带颤:

    “你,你是污蔑,郑某话中何来此意,反倒是光禄大夫咄咄逼人。”

    又缩着头瞥了一下座上天子,见其并未有任何神色不悦,方得安心。

    “是不是胡说,太中大夫怕是心知肚明。谁人不知你与那陈侍郎过从甚密,且是私交甚厚,今日进言岂非没有私心中和。莫说是你,就是那陈侍郎如今之病,还不知是何原因呢?”

    给事中冯文说道,他本是早已不满陈侍郎之流,趁着今日之事,岂不煽风点火。这番话一出,朝堂尽皆哗然,臣子们交头接耳议论不休。

    这下又安了一个结党的罪名,那太中大夫心内更慌,只往帝处看,却未曾瞧到那微不可察的愠怒。

    “你二人这番言语,若让陈侍郎听之,岂不心寒,他于朝已久,若无功劳,也有苦劳。如今独子不见踪影,病也愈发重了,若这些话传了出去,他病如何好全,文某却觉得你们这番是落井下石。”

    这位中书舍人年轻气盛,自恃才高,便有些随心不羁,且相貌堂堂。此番说话也只是纯粹出言,并无偏帮哪一方,只觉他们说话未免太过分。

    这下话匣一开,众臣皆各执一方,附合光禄大夫的有之,赞同太中大夫的自然也有。顿时堂中大臣之言充斥其中,且是争执不休。

    帝于上,也甚觉不耐,面色严肃,周身的威势尽发,大声说道:

    “都住口,这朝堂是议事之所,岂容尔等争论不休。一些没有根据的话,就敢说的如此武断,谁给你们如此大的自信?”

    霎时,宫阙寂静,只闻外头鸟雀啼鸣,底下臣子暗自交流着眼神,皆是仗马寒蝉之态。

    萧冀海又将目光瞥向那台下不发一言之人,好整以暇的问道:

    “魏相以为如何?”

    这人能做到如今丞相自是懂得趋利避害,明哲保身,且方才朝堂乱得一锅粥之时,他竟丝言不发。

    魏衍手执芴板,望向帝处,拱手恭敬道:“臣私心以为,此事证据未足,且陈侍郎之子尚不知其下落,如何判断,如今且得等着。”

    萧冀海面含不耐,自是无甚可说,只挥了手,中官知他意,只行到前面喊道:

    “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