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穿越之大民国最新章节!
这一次整编跟以往有点不同,这次的一个根本目的可以说是为了再次增加和恢复塞北军的战斗力。Www.QΒ5。CǒM\\没错是恢复,在跟英国人一战之后,塞北军不少建制可以说是被打残了,经过了这段时间的休整后,到了该补充和重建的时候了。
几个月前跟英国人的一场激战虽然说让塞北军遭受了相当大的损伤,但是却也让这些一直窝在中国内地的军队,第一次跟世界列强的军队干了一仗,认识了什么是现代化的军队和作战方式。英国人派来的军队虽然不能说都是精锐,但是即使是那些印度兵也是经受了英式训练的部队,而且他们出动了除了坦克外,包括飞机在内的所有最先进的武器。(而没用坦克也是因为战场主要是山地的原因,用坦克攻击居庸关,然后攻入八达岭,英国人没这么傻。)
跟英国人战斗牺牲最大的是担任居庸关防御的第二军,但是收益最大的也可以说是第二军。第二军有十二万人,六万在居庸关前线作战,还有六万留在张家口,防御这里兼做预备队。而当居庸关的守军遭受惨重伤亡的时候,这些预备队轮流接替前线的部队,因此整个第二军可以说都在正面战场上接受了一场现代化战争的洗礼。
战后在休整的时候,赵书礼又对第二军进行了另一轮的清洗,假借宋远之手,把宋远自己在第二军中的老弟兄调到了后方训练新兵去了。但是由于战争的缘故,以胡田为代表的很多年轻的军官也得到了锻炼,随着老军官的调离,他们晋升的机会也来到了。这些人多是塞北当地人,在军队中成长起来,跟宋远代表的旧军队在作风和关系上都距离很远,因此对赵书礼或者说对塞北整府认同很高,让赵书礼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只现代化的忠于整府而不是个人的正规军队。
新近军官接管部队后,刚刚熟悉了新的位置,随即就到了军阀混战,赵书礼再次对第二军进行调整的时候了。从各地新成立的新兵营中补充了大量的兵力,使第二军士兵数量达到了战前的十二万人。同时工厂中大量投产的各类最新武器也纷纷列装,以前他们是第二流军队,什么先进武器的装备也排在第一军之后。但是通过这次战争他们证明了自己的实力,用巨大的伤亡和最后的胜利,捍卫了自己的尊严,并为自己赢得了荣誉和地位。同时也是因为塞北兵工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可以大规模列装,轻重火炮迫击炮,轻重机枪的地步,不过这次第二军能得到八十架飞机的空军这已经从一个方面表明他们得到了赵书礼的认可和信任。
通过兵力的补充和武器装备的更新,第二军的战斗力更进一步,当之无愧的成了塞北军新的主力。而第一军就有点让人,尤其是一直对他们寄予厚望的赵书礼失望了。本来这只军队,是赵书礼一手提拔军官,以图达到改变以往过于依赖带有深刻的宋远烙印的第二军的局面的目的的。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利用这只军队军官年轻有冲力,同时受教育程度高爱国热情高的优点,来打造一支尖兵部队。尤其是对陈驰这个性格强硬甚至很有民族住义情绪的军官赋予厚望,但是陈驰实在是让赵书礼太失望了,太没有大局观了。
赵书礼只能忍痛解除了陈驰的职务,清除了他的军籍,把他送到国外去。因此现在的第一军正处于一个混乱的时期,名义上仍旧是赵书礼直属的部队,军官最年轻武器最先进,但是因为一个天津事件让他们失去了荣誉,从上到下士气低落。针对这样的情况,赵书礼几次去部队做思想动员工作,但是起的效果不是很明显,连主力第三师的师长都被解除了职务,这耻辱太大了。对此赵书礼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没有太多时间放到这一只部队上,只能把整只军队先交给该军参谋长贺粹之,希望他能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在保定和陆大学到的专业知识让军队尽快的恢复斗志。
而作为该军第二师师长的高凤举,以前也是被赵书礼赋予厚望的,此次天津事件,让他看到这个人沉稳有余而进取不足的特点,而且他的年纪和资历也没有贺粹之老,赵书礼已经为自己以前的太信任陈驰这样的年轻士兵付出了代价,第一军虽然现在正是一个低谷,但他依然是赵书礼亲建的嫡系主力,干系重大赵书礼不能不小心点,眼下这个多事之秋,他赵书礼甚至是塞北军经不起再一次天津事变的打击了。因此只能让高凤举仍旧官居原位,还是第二师师长。而第一师自从郑金声去办军校开始,就暂时由贺粹之代理,副师长除了战时回来过一小段时间外,又跑去军校学习了。而陈驰走后的第三师,暂时由参谋长梁赞代理师长。
相比第二军新近崛起,第一军虽在低谷,但是底子仍在的局面,第三军的情况就只能拿凄惨来形容了。他们本是由被裁撤的官兵,以及大量的土匪组成,战斗力一直不行,且军纪最不好,更重要的是,比之第二军只是带有深刻宋远背景,他们第三军更像是魏冉的私人军队,完全就是旧军阀的军事结构。这样的军队赵书礼是不能容的,因此战后第一时间就对第三军动手了,先是借口第三军在天津事变中的责任,追究他们军长魏冉,把魏冉连同陈驰一起赶出国去了。同时对其他的大小军官士兵都做了安排,先是用大量的土地吸引大部分士兵退伍,然后对军官也做了裁撤,愿意退役的给予丰厚的退役金,不愿意的就得到军校去学习,至于什么时候回到军队就看他们学习的结果了,而这个结果是由赵书礼说了算的。经此一折腾,第三军的士兵数量由原来的十万人裁到了不足一万,军官数量更是只有不到百人,并且大部分在军校中,真正还留在军中的军官也是像秦凤翔那样肯努力学习,并且非土匪出身的可以让赵书礼放心的军官。依此情况可以说此时的第三军,建制几乎是没有了,处于一个残废的状态。
因此跟其他军队只是需要恢复不同,第三军完全是需要重建的。
重建过程困难重重,武器装备不是问题,兵员也不是问题,新兵营中受训的士兵可以提前编入该军,只能训练完后就归队,但是军官尤其是正规军官欠缺问题非常严重。补充士兵还可以拿新兵充数,外加从第二军抽调了一部分比较优秀有培养潜力的老兵,来这里任职基层军官。但中级以上军官,无论是从第二军还是从第一军中抽调,都无法满足要求。最终第三军只勉强达到了五万士兵,人数只有战前的一半。
驻扎在外蒙的骑兵军也进行了调整,人数倒是没变,但是裁撤了部分老弱,然后补充了一些新兵,尤其是从内地调过去了三个步兵旅,一个炮兵旅,让这个军也成了一个混编军。同时在该军中安插了许多内地调过去的军官,这些军官是刚从塞北军校完成速成学习的,而骑兵军原本的军官,不合适的就裁撤降级给这些腾位置,有培养前途的就调到军校进行专业学习。
除了这些人事方面的调整外,最大的调整莫非是番号的变动。
从第一军开始,对师旅级的建制进行了重新的命名,第一军下辖个师,开始以1xx为番号重编,原本的第一师为101师,第二师就是102师,第三师为103师;旅级的建制则为1xxx命名,第一师第一旅就为1001旅,以此类推为第一军七万人,二十几个旅重新定制番号。同理第二军下辖的八个师,其中五个步兵师就是201到205师,三个骑兵师只是在后面加上骑兵师三个字,为206骑兵师到208骑兵师。第三军同样处理,不做赘述。
军队整编休整加上重编番号,加上新兵入伍后,为了尽快的形成战斗力,进入战时训练状态,并且连续进行大小军事演习,这让身在塞北的各路说客看到了塞北恐怕要马上参战的动向,活动的力度再次加大了。
阎锡山近水楼台,他派人来最为频繁,屡屡许诺,甚至最后让商震带来条件说,如果赵书礼参加他阎锡山组建的新政府,那么将来包括天津在内的河北防区可以划给塞北军,并且打败蒋价石后,可以帮助赵书礼进攻东北把东北军的地盘也交给塞北军。
西北军也派人来,他们对塞北最无求,无法是要点军火粮食,当然是要付钱的,但是赵书礼没有答应你,表示不愿意战争旷日持久让百姓遭殃。
另外还有李宗仁派来的人,不足为道,礼节性的拉关系。
倒是有一个人也来游说赵书礼让赵书礼哭笑不得,那就是汪精卫,此时的汪精卫在广东军阀陈济棠的支持下,本在广州另立中央的,但是阎锡山等军阀反蒋后,他又应邀北上在北京开会,会上选举了阎锡山为最高领导,让他颇为不满。他来找赵书礼的目的,即有希望赵氏跟阎锡山等联合先打到他最恨的蒋价石的目的,也有想依靠塞北军来牵制阎锡山等军阀,给出的条件是,等打到了蒋价石后,新成立的整府中,赵书礼将至少拥有一个三军副司令的头衔,同时也把东北许诺给了赵书礼,这点上他倒是跟阎锡山保持了一致。
对于汪精卫这样的大神,赵书礼可不敢跟他合作,那可是千古骂名啊。
对比冯阎这几路说客,蒋价石的说客最给力,他们出手阔绰,来的人名头也更大。先后有林蔚、陈布雷、杨永泰、傅斯年、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张静江、汤恩伯等心腹人物文武大员革命元老等人,后来他老婆宋美龄也跟随宋子文孔祥熙前来,大打夫人攻势。林蔚蔡元培等人大肆游说政界要员,宋子文孔祥熙笼络塞北工商界人士,而蒋夫人则大办舞会,宴请徐新六刘澍郑金声宋远和赵书礼等人的夫人。
同时他们还举办各种慈善晚宴,邀请包括媒体在内的各界人士参与,筹集资金的目的竟然是为了给西北赈灾。晚宴上他们声明,蒋委员长对西北军等军阀发动战争的惋惜外,还对西北受灾百姓报以深切的同情,表示现在募集这些资金完全是用了救济百姓,与军事完全无关。这招用的真是漂亮,一下子蒋价石的光辉形象就被渲染的淋漓尽致,深得塞北百姓的同情。
除了这些手段啊,蒋价石最后派来的说客才最是厉害。
马福祥,此人当年加入冯玉祥国民军,当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他就跟着到了北京,把整个绥远省让给了赵书礼。冯玉祥失败后,他南下到了南京,从此在中央整府中任职。
马福祥跟赵书礼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首先赵书礼当年是马福祥的手下,在马手下的时候,赵书礼正式坐拥绥西,同时在此期间他还得到了马的保护,始终没有被卷入北方频繁的军阀混战,安心发展了几年。后来赵书礼又图谋绥远,也是马福祥主动退让,没有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就让赵书礼占据整个绥远省,在北方扩大了势力打稳了根基。因此马福祥对赵书礼既有提携保护之恩,又有退避让地之义,怎么说马福祥都是赵书礼的恩主。
因此从派马福祥这个人来游说,就足可以证明蒋价石非常善于搞这些收买拉拢的事情,难怪当年他可以不费一枪一弹的收拾掉桂系,让西北军几乎瓦解,只是在阎锡山这个老狐狸手上吃了暗亏不得不动真格的打一场中原大战。
此时既然马福祥出面了,赵书礼要么不参战,要参战也只能站在蒋价石一方了,否则就要背负不仁不义的骂名。
时间终于到了八月中旬,塞北军的整编完成了,一直疯狂训练的士兵们心中甚至有种宁可去打仗打死,也不想被军官这样子疯狂折磨了,军心向战!可以说军队已经做好了打一次大战的准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塞北又来了另一波使者,东北军代表密访赵书礼。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