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初入汉口城

满天风雪莫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最新章节!

    传统的汉口,指的是长江汉水以北地区,大致的地理位置,涵盖现代的江汉、硚口、江岸三区。

    汉口因面临两江,成为水运的黄金地段,各地商贾沿着长江、汉水乘船顺流而来,将货物贩运于汉口中转,江河沿岸逐渐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明末清初,汉口市镇兴起,成为天下四大名镇之一,素有“北京师,南佛山,东姑苏,西汉口”的说法。

    到了民國时期,汉口更是高度繁荣,号称东方芝加哥,与武昌、汉阳合称武汉三镇,综合实力仅次于上海,位居亚洲前列。

    魏大勇自幼上山入寺,最远也就到过山下的小镇。

    通过一些去过登封城的师兄的相关描述,在魏大勇眼里,登封就已经是了不得的繁华所在。

    前几天到了商都郑县(郑州)后,他才知道,跟郑县一比,登封只能说算个球。

    本以为郑县就是天下第一繁华热闹的去处,没想到眼下来在这汉口,魏大勇方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从大智门火车站出来,沿着江汉路往南走,左手边就是原来西方列强的租界,在长江沿岸一字铺开。

    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租界的高处眺望长江对岸,可以清晰地看见武昌城的城墙。

    这些昔日的租界,依次为:英租界、俄租界、法租界、德租界、日租界和比利时租界。

    前些年这些租界陆续被國府收回,命名为第一到第三特别区。

    最后的日租界也在去年,也就是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侨全部撤离,租界也名正言顺地收归汉口市府管辖,重新命名为第四特别区。

    为了突出抗日色彩,第四特别区的13条道路全部更名,例如山崎街改为卢沟桥路,成忠街改为台儿庄路,平和街改为九一八街,诸如此类。

    虽然租界均已取消,但该地多年以来的繁荣气象,却得以保留了下来。

    就连美英法等国的领事馆,也依旧设在这一片区域。

    江汉路两边,沿途大量的工厂、商铺和行人,让魏大勇和真远二人大开眼界。

    相形之下,圆同师傅见多识广,就不会像乡巴佬进城一样东张西望。

    梅雪似乎对此也见怪不怪,神色自若。

    在离火车站不远处,一座奶黄色外墙,白色飞檐的建筑,吸引了魏大勇的目光。

    这座建筑有三层楼高,屋顶结构采用覆斗形铁皮瓦屋面,坡度很大,瓦面上贴着黑色的沥青油毡,外墙面上的圆形老虎窗和立面上的壁柱,很有西洋风情和特色。

    梅雪微笑着介绍说:“那是洋鬼子开办的德明饭店,名气很大,它的名称是由英语Terminus直译过来的,意思是:终点。”

    真远嘬着牙花子:“好端端一座气派非凡的饭店,怎地起这么一个丧气的名字?”

    梅雪解释道:“因为大智门火车站是京汉铁路的终点,所以就起了这名字。”

    魏大勇奇道:“你也没来过汉口吧?怎么对此了若指掌?”

    梅雪掩嘴一笑:“这有什么奇怪的,我从书上看来的。”

    到了德明饭店近前,梅雪站定身形,说道:“你们买粮,必是去找粮商,我就不跟着去了。咱们就此别过,感谢诸位大师傅小师傅一路上多加帮衬扶持,否则小女子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说着,她一副泫然欲泣的模样。

    圆同师傅赶忙“阿弥陀佛”一声,说道:“这大街之上,切莫啼哭,不然引来路人围观,那就不好看了。”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方白帕,打开来,里面是几块大洋,还有一些零钱。

    就见圆同师傅拈起两枚银元,递到梅雪手里:“你一个姑娘家,独自在外,行李又丢失不见,怪可怜见的。虽说到了学校不至于饿着,不过听方副营长的口气,你这学校说不定这段时间还得停课。这两块钱你拿着,以备不时之需。”

    梅雪作势正欲推辞,圆同师傅把钱硬塞到她手里:“我们出家人,身上也没闲钱,你别嫌少就行。”

    这话也没错。

    他的兜里虽然揣着30万元巨款,不过那是善款,不得挪用分毫。

    梅雪见圆同师傅态度坚决,也就没再拒绝,道谢过后收起钱来。

    双方互道珍重,梅雪转身往循礼门方向而去。

    魏大勇等人因为要买粮,从郑县出发之前,就已经向业内人士打听清楚,汉口几大粮商的商号所在,以及他们各个人的口碑。

    内中,最受赞誉的便是汉口的大粮商吴天华,据说此人是青帮中的一个大佬,在上海滩呆过一段时日,跟杜月笙过从甚密,是个急公好义的豪商。

    是以,他们胸有成竹,向路人打听了太古码头的方向,径直赶赴过去。

    不一时,三人来到太古码头。

    吴天华的吴记粮行,库房就设在这个码头最显眼的入口处,这里毗邻长江航道,各地的粮食可以非常方便地通过船运送抵仓库。

    魏大勇放眼望去,就见一长溜气派非凡挑高5米的大型库房,足有三十几间之多,放下数百万斤米面都不在话下。

    这一排库房,建在石头垒起的平台上,距离地面大约三尺多高,一来可以防潮,二来方便车辆运装货物。

    平台每隔一小段距离,就设有一处青石板台阶,方便人员上下。

    此刻,每间库房前都有穿着青布衣衫的伙计在来回忙碌,不停地吆喝着,苦力们全都脖子上搭着条汗巾,额头上淌着汗珠子,卖力地装车卸车。

    在库房的正当间,有一个明显不同的门头,上面挂着一块牌匾,写着“吴记粮行”四个鎏金大字,想必是账房所在。

    魏大勇三人拾阶而上,就见门内迎出一个面相老成的伙计,看样子应该是粮行里地位较高的大伙计,目光飞快地扫视众人一眼,脸上堆着笑说道:“三位大师傅请留步!咱东家有规矩,不布施僧道,诸位请回吧!”

    魏大勇一听就来气了:“你这人怎么说话的?”

    他的本意是质问对方不问青红皂白,怎么一开口就认定人家是来化缘呢?

    但显然大伙计误会了魏大勇的意思,他提高嗓门重复了一遍:“我说本商号不布施僧道,莫非你听不见吗?”

    还没等魏大勇有所反应,门内已经传出一个浑厚的声音:“老周,外面发生了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