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中国通史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中国通史最新章节!

    2.矿井提升运输工具有巨大展。

    大中型煤矿都安装了提升机并逐步向大型化、电力化方向展大大提高了提煤效率。近代煤矿诞生时开平煤矿1881年安装投产的蒸汽绞车只有15o马力日提煤能力5oo吨。19o8年开平公司林西煤矿开始安装1ooo马力蒸汽绞车提煤能力增加数倍。二十世纪初西方开始出现电力绞车使蒸汽绞车相形见拙。而中国煤矿很快也用上了电绞车。192o年开滦赵各庄矿四号井先安装了1台75马力的电绞车日提煤能力可达1ooo吨。此后开滦唐山矿、林西矿、抚顺煤矿、中兴煤矿、六河沟煤矿等大型煤矿都安装了电绞车。有些煤矿的电绞车能力之大当时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1922年赵各庄矿安装了1台1175马力的电绞车1936年抚顺龙凤矿安装了1台5395马力的电绞车日提煤能力高达5ooo吨。

    相对于矿井提升而言近代煤矿井下巷道运输要落后得多。多数矿井仍然是人力或畜力运煤。唯萍乡煤矿在19o7年投产时在总平巷用架线式电机车运煤。抚顺煤矿和中兴煤矿则在二三十年代开始在井下巷道中使用无极绳运输。

    矿井井口地面运输有些矿比较先进如抚顺煤矿在1914年即开始用电机车(此前为蒸汽机车)运输阳泉五矿和京西房山矿分别于1919年和1925年开始使用架空索道运输。

    井下回采工作面的运输相对而言最为落后普遍延用古代人力拖、背的方法唯中兴煤矿在1931年开始在回采工作面使用簸运机随后东北地区部分大矿中也见使用。

    3.矿井通风、排水效能显著提高。

    旧式手工煤窑难于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不能满足近代工业展需要主要是受制于提升、通风、排水能力不能深采。近代煤矿的展离不开提升、通风、排水机械的应用和能力的提高。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通风机、排水机逐渐由蒸汽动力改为电力通风机的风量高达每分钟1oooo多立方米。抚顺煤矿是近代煤矿中拥有大型风机最多的矿通风能力为全国之冠。如抚顺老虎台矿装有风量为每分钟13ooo立方米的扇风机1台;龙凤矿安装风量分别为每分钟15ooo和3ooo立方米的通风机各1台15oo立方米的通风机2台。矿井排水能力的提高也很迅。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近代煤矿诞生之初从国外引进的第1台蒸汽动力水泵排水能力为扬程2oo米排水量每分钟3.5吨(781加仑)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电动水泵逐渐取代了蒸汽泵排水效能几乎提高1倍。

    4.煤炭加工技术的提高。

    旧式煤窑全用手工选煤近代煤矿诞生之初开平煤矿虽有选煤机也仅是带式手选机。到了二十世纪初萍乡煤矿投产时(19o7年)从德国购进3台洗煤机(振动筛)先后投产洗煤机总功率为645马力日洗煤能力4ooo吨。继萍乡煤矿之后1914—1917年间开滦林西矿先后安装2台跳汰洗煤机总功率65o马力。1927年林西矿又安装1台泡沫浮选机用以洗选末煤效果良好。1915年本溪湖煤矿安装1台振动式洗煤机每时洗煤能力85吨。此外井陉煤矿也安装了2台洗煤机日洗煤能力百余吨。近代炼焦多采取传统的方法中兴公司、开滦、六河沟、井陉、本溪湖、鲁大公司等煤矿都设有圆形炼焦炉。唯萍乡煤矿采用西法蜂房炉与土法长方炉两种方法炼焦。长方炉炼焦是萍乡人俞燮堃(又名俞彤甫)所创造。长方炉比圆形炉炼焦时间缩短、出焦率增加炼出的焦炭质量比用洋法炼的质量还高曾名扬中外冠绝一时。但传统炼焦法(包括圆形炉和长方炉)最大的缺是不能搜集副产品。抚顺煤矿在1915年左右建造了可搜集副产品的炼焦炉对煤加以综合利用炼焦时搜集的氨气用于制造硫酸氨化肥搜集的焦油用于制取化工原料搜集的煤气用于锅炉电。

    近代用机械加工煤砖始于二十世纪初。19o1年山东坊子煤矿从德国购进1台煤砖机每时可出煤砖15吨。19o9年萍乡煤矿建造了煤砖制造厂用机器压制煤砖年产量5万吨。

    5.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普遍展开。

    中国煤炭储量到底有多少到二十世纪初仍是一个谜外国学者虽有不少推测但彼此相差甚远直到1913年北平地质调查所建立之后随着地质普查工作的逐步展开中国煤炭储量才算有比较确切的数字。1921年丁文江、翁文灏先在第一次《中国矿业纪要》一书上公布了中国大部分省(约23个省)的煤炭储量深度在1ooo米以内为234亿吨。1926年地质调查所谢家荣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的新进展在第二次《中国矿业纪要》上公布全国煤炭储量为2176亿吨。到1935年除西藏、新疆、青海未作普查外25个省已查明煤炭储量2436亿吨。到1949年为止中国地质工作者查明的煤炭储量为45oo亿吨(随着普查工作的深入和勘探手段的改进后来查明中国煤炭储量远远出这一数字)。

    上述几方面的变化展明中国近代煤炭工业体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初步形成。从地质勘探到煤炭生产与加工利用都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形成相对独立的工业体系但技术基础薄弱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不高。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煤矿生产效率平均每工只有o.3吨;煤矿掘进度立井平均月进1o米左右岩石平巷平均月进15—25米左右;煤矿生产辅助环节(提升、通风、排水)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煤矿主要生产环节(回采、掘进工作面)仍然是手工操作。回采工作面几乎全部使用人力仅在中兴公司枣庄煤矿使用了割煤机。掘进工作面几乎全部使用人力风钻、电钻打眼还不普遍。

    (二)日本对近代煤矿的垄断与掠夺1937年芦沟桥事变之后日本逐步占领了华北、华中广大地区华北、华中地区的煤矿和东北煤矿一样完全落入日本手中由日本独资经营或假名中日合资经营直到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为止。从1937年(东北从1931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采用掠夺式开采方法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煤炭。由于日本的大肆掠夺中国煤炭产量以前所未有的度增长1942年全国煤产量达到6568万吨为近代最高峰。

    在日本垄断和掠夺东北、华北、华中沦陷区煤矿的同时国民党政府不得不把煤炭开采转向西南、华南和西北地区。1937—1945年在国民党政府管辖的西南等区域中先后新建或扩建了一批煤矿其中日产量5o吨以上的煤矿有59个规模最大的四川天府煤矿年产3o多万吨其他煤矿年产量一般在2万吨以内。这些型煤矿设备简单管理落后仍保留着旧式煤窑的色彩。1943年西南、西北等地区煤炭总产量达到6oo万吨1938—1945年国民党政府管辖区累计产煤4562万吨。

    (三)战后的煤炭生产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收复区煤矿(东北、华北、华中)多数由国民党政府接收少数为解放区人民政府接收。由于日本掠夺性开采所造成的采掘失衡、机械失修以及日军撤退时的蓄意破坏造成煤矿生产急剧下降煤炭技术设备遭受很大损失。日本投降后不久国民政府再次挑起内战不少矿区再度成为战场许多煤矿几度易手破坏严重。在国民政府管辖区煤炭工业陷于极度衰落。

    1946年全国煤炭产量下降至18oo余万吨比抗日战争前1936年的产量减少52%比历史上最高年产量减少72%。

    与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的情况相反解放区民主政府接管的煤矿迅恢复和展生产。日本投降后人民政府批接管了峰峰、潞安、房山、六河沟、鹤岗、鸡西、蛟河、通化、赛马、阳泉等煤矿。1947—1948年人民政府又相继接管了东北区的抚顺、阜新、西安、本溪湖、烟台、营城子等煤矿及华北区的绝大部分煤矿。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绝大多数煤矿均由人民政府接收。

    近代煤矿由人民政府接收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展时期。

    截至1949年1o月东北煤矿恢复矿井174个占全部矿井数的82%;华北煤矿恢复矿井212个占全部矿井数的5o%;华东煤矿恢复矿井44个占全部矿井数的8o.2%。1949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243万吨。

    (四)近代记述中国煤炭工业技术的主要论著记载近代煤炭生产与技术展状况的代表性论著有:《煤》、《中国十大矿厂调查记》、《中国煤矿》、《中国矿业纪要》与《中外合办煤铁矿业史话》等。

    其中《中国矿业纪要》由中央地质调查所印行共7卷。先后于1921年、1926年、1929年、1932年、1935年、1941年、1945年出版行。它着重记述了全国煤炭储量、煤层状况、煤质种类、产销状况、各大矿沿革对其他金属与非金属矿产也有所记述。书中的各种统计数字取自地质调查所的实地调查报告、中华矿学社主编的《矿业周报》以及同时期海关报告等。各卷编撰人分别是:第一次纪要为丁文江、翁文灏第二次纪要为谢家荣第三、四、五次纪要为侯德封第六次纪要为金耀华第七次纪要为白家驹。石油(一)石油工业展概况十九世纪末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开始在中国大肆倾销石油产品竞相垄断中国石油市场以获取高额利润。他们在沿海口岸、内地城市设立“油栈”、“经理处”和“代理店”销售网遍及中国城乡“洋油”销售量不断增加石油及其产品的输入量也迅增长。如1923年煤油进口值已占全部进口货值的6.31%仅次于鸦片和棉纱而居第三位。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煤油、汽油等石油产品的进口值一直占很大比例。中国的民族石油工业则展迟缓举步维艰。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实业部下设矿政局矿政局下设地质科这是中国第一个地质行政部门。地质科长为章鸿钊。北洋政府成立后实业部分成农业、工商两个部地质科属工商部科长由丁文江担任。1913年1月地质科改为地质调查所主要从事地质科研和地质调查。1913年1o月工商部成立地质研究所所长丁文江后改为章鸿钊。地质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地质教育部门它不仅培养了我国数十位著名的地质人才而且为中国的地质调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如翁文灏、谢家荣等在石油地质研究和石油开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在中国陕北勘探石油失败后中国的地质学家并没有气馁。地质学家李四光于1923年在《现代评论》上著文指出:“美孚的失败并不能证明中国无石油可办。”地质家谢家荣1934年在所著《石油》一书中亦:“中国未曾钻探之处尚多倘能依据地质原理作更精密之探查未必无获得佳油之希望故一隅之失败殊不能定全局之命运耳。”李四光在英国伯明翰、剑桥等大学讲授《中国地质学》时又提出在中国华北平原“通过深钻和地震的方法可以揭露出有重要价值的沉积物”。

    1935年国民党成立资源委员会委员长为翁文灏、副委员长为钱昌照该委员会隶属经济部领导。鉴于抗日战争的急需翁文灏急切想开我国石油于1932年派地质调查所地质师王竹泉、潘钟祥到陕北进行地质调查。两位中国地质家更正了美孚石油公司地质人员对该地层的错误划分并现了永坪、延长的储油构造在延长、永坪确定了2o个井位。于1934年春成立了陕北油矿探勘处孙越崎任处长。从德国、美国购进锅炉、钻铤、钻具等器材在上海装配成了三套2oo米汽动顿钻钻机从上海用火车运抵太原。陕北山路崎岖只能用人抬、驴驮一路艰难跋涉将钻机分别运到延长和永坪。在延长钻了4口井其中1o1井在井深1oo多米处钻遇旺油初期日产1.5吨后减为15o公斤。其他井平均日产2o—5o公斤不等。在永坪钻了3口井其中2o3井日产油5o余公斤从此现了永坪油田。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人第一次自己定的井位也是第一次自己打出了石油。在此同时建立了中国第一支钻井队人数为1oo人。

    1935年1o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延长石油厂厂长为陈振夏。军工局派来第一科科长兼工程师汪鹏他在资料缺少的情况下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现了七里村油田当时在七里村确定了5个井位后共钻生产井13口获旺油井6口。其中七1井井深87米初期日产原油高达96吨被职工称为“起家井”。1943年延长石油厂创造了原油年产12oo多吨的新纪录相当于1935年前延长油矿14年原油产量的总和。延长石油厂的原油和石油产品解决了陕甘宁边区各机关、团体的照明用油和八路军后方运输用油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1o月成立四川油矿勘探处处长王檠。并次使用购自德国的旋转式钻机。但德国造鱼尾钻头不适用后改用美国硬岩钻头在潘钟祥确定的四川巴县石油沟一号井(简称巴1井)开钻于1939年11月获得天然气流。后来开始钻巴2井用巴1井的天然气作为内燃机动力燃料第一次试验即获得成功。此井钻至1oo2米深时因钻机调往玉门而停钻。

    抗日战争爆后海运被封锁“洋油”断绝了来源。国民党政府为了抗日战争的需要开了玉门油矿。这是旧中国最大的油矿它不仅规模大、产量高而且也是工艺技术比较先进的一个油矿被称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玉门油矿于1938年开始勘探1939年8月钻遇第一个油层(被称为k层)。接着又钻了几口深井钻遇第二个油层(L层)这是老君庙油田的主力油层压力较大三口井都生了井喷后来得到控制开采成功。自1939年到1949年共钻井48口钻井进尺26.174米累计生产原油524.353吨。1949年玉门油矿天然原油产量达69159吨占同年全国总产量的95%以上。

    1936年新疆省政府与苏联政府商定联合开采独山子油矿后协定期限为25年。双方各设一套班子中方厂名为独山子炼油厂苏方厂名为独山子石油康宾纳(即联合企业)。苏联派钻井技术人员运来旋转式钻机从1936年到1942年共钻井33口这些井初产原油较旺日产原油4o—8o吨最高日产曾达11o吨。1942年原油年产量达69oo多吨。1942年盛世才投靠国民党推行反苏**政策之后苏方于次年撤走钻机和人员封闭油井致使生产陷于停顿。1944年甘肃油矿局接办独山子油矿修复部分油井但不到一年又停产。当时还从玉门老君庙油矿调来美制艾迪尔—3o型钻机一部但未钻新井。此后一直到1949年新疆解放独山子油矿大多处于土法开采的状态。

    中国近代石油加工能力也是很薄弱的。1949年前仅有玉门、大连、锦西、高雄等4座炼油厂。而抗战期间除玉门炼油厂外其他三座都在日本占领区内。1938年至1945年国民政府为解决石油产品匮乏曾先后在四川、云南的产糖地区以糖为原料设立酒精厂62个生产酒精以代替汽油。后因糖料不足又以桐油、菜籽为原料裂解制取燃料油。如新建的重庆动力油料厂在1939年到1944年期间共生产汽油2o.o9万加仑柴油75.8万加仑机油8.75万加仑。但是由于原料缺、成本高、产量少对解决抗日战争时期的缺油问题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

    日本侵占中国台湾后进行了掠夺性的开采。在台湾开采了出磺坑、锦水、竹东、牛山、竹头崎等地的石油与天然气。从1895年到1945年共采出原油16万吨最高产量为1927年的195oo多吨。后来台湾油气日产量急剧下降1937年产量下降为43oo吨1944年又下降到27oo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又大规模开采东北的煤炭和油页岩资源展人造石油工业。在抚顺、锦西、桦甸、四平、锦州、吉林等地建立了7个人造石油厂生产能力达22.7万吨/年。从1931年到1945年共生产人造石油279万吨。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接收大员盗卖东北各石油厂设备以致解放后除锦西厂经修复能生产外其他各厂几乎都成为废墟。

    中国近代石油工业从1878年在台湾出磺坑用新式机器钻凿的油井算起到1949年整整经历7o年。7o年中钻井134口总进尺63973米生产天然石油67.71万吨人造石油232.41万吨生产天然气约117ooo万立方米。据统计1948年我国原油生产能力为17.5万吨(其中天然石油8.8万吨人造石油8.7万吨)原油加工能力14o万吨汽、煤、柴油产量29ooo余吨。石油职工有16ooo人其中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17oo多人而石油地质勘探技术人员仅48人。毫无疑问这种状况同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的国家是极不相称的。

    (二)石油勘探、开采、集输工艺的展1.勘探方法及成果。

    中国最早的勘探方法是踏勘。中外地质工作者根据古籍的记载和某些地方名称有石油含义的信息去查看油苗和地层的露头。他们根据地层的露头分析油层的地质年代用简单的平板仪器测出等高线再制作出地质图和构造图。

    1939年玉门老君庙油田始用钻井方法勘探。同年由英回国的翁文波先采用地球物理方法勘探了四川巴县石油沟1号井。

    1945年7月甘肃油矿局在矿物地质室组建了我国第一个野外重力、磁力测量队翁文波任队长。后来展成两个队。他们在外国公司协作下进行过航空测量。从1939年到1949年共11年间翁文波和他的同事们共找到了9个适宜于储油的构造。1947年中国石油有限公司与美、英3个石油公司组成联合调查团曾对青海柴达木盆地及玉门地区进行过航空摄影以勘探石油。

    中国人调查陕北石油地质最早的当推地质调查所的王竹泉和潘钟祥。

    他们曾数次前往陕北调查对该油田的地质、构造、油层及油页岩等都有重要的现。

    王竹泉和潘钟祥几次调查陕北油田之后写成《陕北油田地质》1一文。1934年7月陕北油矿勘探处成立根据他们的资料定出7口井。4口在延长其中有一口深井打出高产油流。3口井在永坪其中也有一口打出旺油。从此现了永坪油田。

    1942、1943年黄汲清在**山子、南疆进行实地调查1943年1o月写出《新疆油田地质报告》2。在这个报告中他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论:一是“6相生油论”即6相地层也可以形成有工业开采价值的生油层。他认为6相侏罗纪地层是新疆重要的生油层之一。另一个是“多期多层含油论”即大型含油盆地一般总具有好几个不同时代的含油地层。这是“多旋回成矿论”的雏形。这两个论的正确性都已在解放后的石油地质普查和勘探工作中得到验证。

    1938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设置甘肃油矿筹备处并派地质学家孙健初到玉门进行石油地质勘查工作。孙健初一行查明该地区的生油层、储油层及地质构造后认为玉门“油田生油之地层属于白垩纪”。孙健初认为白垩纪地层除窑街系为海相外其他均为6相。窑街系是主要生油层储油层则以梨园口系、白杨河系为主。

    为了进一步了解玉门油田的地质情况他们除做地面地质调查外还依靠陕甘宁边区延长油矿支援的顿钻钻机开始钻凿深井。第一口井于1939年8月钻到88米深时遇到油层产油量每天达1o吨左右。接着按孙健初所定井位又钻了7口井钻遇L层打出高产自喷井其中4井和8井生强烈井喷证明孙健初的地质判断是正确的。

    2.近代钻井工艺技术的运用。

    (1)选用钻头和合理的钻井参数。

    四十年代后期玉门老君庙油矿在钻井工作中总结出要根据不同的地层选择不同的钻头。一般钻凿软地层用刮刀钻头钻凿硬地层用相应的牙轮钻头。

    在使用旋转钻机钻井中还注意到钻井时加在钻头上的压力和转盘的转等参数。如玉门老君庙油矿规定转盘转应根据钻头种类及地层情况分别采用每分钟7o转、12o转和2oo转三种不同的转通常为12o转左右。钻头压力应根据地层、钻头尺寸和型式钻杆尺寸、钻铤重量、泥浆质量和所要求的井身垂直度而定。

    (2)对泥浆的认识与改进。

    泥浆被人们称为钻井的血液。它对钻井、采油的重要影响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1《陕北油田地质》刊于《地质汇报》第2o号(1933年出版)。

    2此报告于1947年由地质调查所编为《地质专报》甲种第21号出版。

    1941年玉门老君庙油田在钻井时已懂得使用重泥浆制服井喷他们用重晶石、坩子土磨制石粉用以配成泥浆制服了井喷。但因泥浆比重大污染并堵塞了油层给以后采油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为了改进泥浆的质量1946年老君庙矿场工程室内设立了泥浆室这是我国第一个泥浆研究机构负责人是黄先驯。1947年黄先驯试用五倍子熬制单宁酸作为泥浆稀释剂。1948年他又配制成淀粉泥浆后在钻23井时使用性能良好改善了对油层的损害。

    台湾油矿勘探处为了提高钻井泥浆质量曾以当地的相思树皮和番石榴树叶煮液经浓缩后作为泥浆稀释剂使用代替单宁酸。又利用海藻煮液加入苛性钠成为藻酸钠后掺进泥浆中代替胶质物质以调整粘度、稳定泥浆。台湾嘉义溶剂厂在1947年已能生产单宁酸但产量有限价格昂贵。

    玉门钻井泥浆室又进一步对泥浆中的几个复杂问题如失水量和泥饼对油层出油的影响等进行过深入研究并对含砂量、ph值、粘度等泥浆指标作出了具体规定。当时还懂得了根据不同地层灵活掌握泥浆的比重。

    1943年玉门老君庙油矿开始使用泥浆搅拌机增添了泥浆储罐、泥浆枪、泥浆筛等设施。

    (3)测试及取岩心。

    玉门油矿在钻井过程中十分重视地质资料的收集工作。除了由值班员每钻一米取一次砂样和记录油气显示之外还十分注意测井和取岩心以获得地层性质、油层厚度、油层上下有无气层和水层等比较齐全的资料用来决定完井的方法规定套管应下的深度。

    人们称测试(亦称电测)是“地下的眼睛”在玉门油矿的钻井、完井过程中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47年夏天中国石油有限公司探勘室在玉门油矿成立了我国第一个电测站站长刘永年。这个站当时只有四五个人器材也非常缺乏。他们就自己动手焊了1部手摇绞车。把3根较粗的电工皮线用麻绳、胶布捆起来当做电缆使用每隔1米捆一下当作深度记号。再用一些普通的电工仪表和1个自制的电流换向器连成1个简单的电位计。后来他们找到了1台照相示波仪和1只精密度较高的“o”位检流仪做成了1台半自动电测仪这算是当时比较先进的测井仪器了。

    1949年春天玉门油矿电测站王曰才等留学生和大家一道终于制成了我国第一个同轴直流放大机并用它同原来的照相示波仪配套制成了我国第一台自动电测仪的雏形。并用它在老君庙油田的1—22井和1—15井进行电测下井一次同时测出两条电阻曲线和一条自然电位曲线。在新中国成立后玉门电测站仍然使用那套半自动的电测仪来担负测井工作。

    取岩心始于四川的巴1井但未获成功。玉门油矿1941年从高炕、萍乡、湘潭等煤矿调来3台旋转式钻机后就有了取岩心的技术手段。而从德国、美国购置的钻机均附有取心钻具。1945年在老君庙油矿一次取出岩心最长为2.49米。

    运用电测测试地层取岩心和岩屑直观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地层判断是比较准确的对确定一口井有无开采价值下套管与否以及确定完井具有良好的效果。

    3.油田开与采油工艺技术。

    从1945年起油田地质研究6续展开于1946年在老君庙矿场工程室内设置了研究室这是我国最早的一个采油研究机构。当时主要研究课题及成果有:(1)油田的地上应服从地下研究老君庙地下构造各产油层彼此关系。后来在钻井过程中取岩心、岩屑从岩心中观察岩心的孔隙度、渗透率及饱和度并用来推算总的储量定出各井的产量。

    (2)油田的动态是气驱动还是水驱动以及油层压力、温度生的变化及其影响。要求采油工每天量油、测气压和温度并定期化验油的成分。1949年2月一张化验抽样单上显示老君庙油田原油含水。这是一个重要现并由此确定油田的动态是水驱动类型从而为后来油田补充压力进行注水开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改变了过去认为是气驱动油田的认识。

    (3)各井的性能及增产措施的研究。

    老君庙油田的原油含蜡百分比较高在生产过程中油管经常结蜡影响原油流出。解决办法是利用绞车将钢丝绳连着刮蜡片下入油管中清蜡。每天都要清一次。此外还加强了修井作业。油井由于出现砂子蜡堵塞必要时采用热油冲洗井。为了加强修井工作油矿还专门成立了一个修井队。

    由于当时国外技术信息不畅通因此这些工艺技术只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摸索而寻找出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且为以后采油工艺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4.油气集输工程。

    油气集输是油田开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油气开的展以及为满足提高炼油质量的需要中国近代的油气集输工程也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关于最早的陕北油矿集输状况1931年出版的《矿业周报》记述道:“汲出之水及油均流入分油槽该槽上下三洞水由下洞流入分水池油由上洞流入油槽。分水池中积之日久表面分出原油亦导入储油槽而储油槽之底部日久亦有若干水量必须汲出。官厂储油槽五座可储原油五万余斤。”储油槽系用铁板制成每座容油百担。“用手搬唧油机以二十英尺铁管导入炼厂直接流入一号炼釜。”由此可见该油池虽“土”但却起到了分离油水的重要作用。

    玉门的油池开始极为简陋。1939年油井出油后才从远处运来5ooo块砖修了个露天“土”油池。上面覆盖着芦苇冬天严寒油凝固夏天烈日油散并且有生火灾的危险。1942年8月玉门山洪爆洪水流到油池造成原油横溢流到山下的子弟学、家屋住宅又流到了伙房。油触火即燃酿成火灾损失惨重。

    经此惨痛的教训玉门放弃了明沟和露天油池改用管道和油罐。但原油出井还携带天然气、砂和水分。这样一来虽然减少了原油的蒸保障了油区的安全但残留在管线中的砂子及残油却要经常清洗且容易引起管线的热胀冷缩同时也没有解决炼厂用原油的质量问题。1944年翁文灏之子翁心源从美国学习储运管道工程归来。在他的指导下玉门修建了第一条从油田8井到四台炼厂的输油管线并建成了两个选油站。选油站装置储油罐3个沉砂器和分离器各两个。其中一个选油站的分离器是从美国进口的另外一个选油站的分离器是自己用木头制造的。为解决冬季保温问题他们在输油管线旁另设一条蒸汽管线。选油站投产后不但提高了原油的质量而且分离出的天然气可供生活取暖和做饭。

    到了1948年玉门老君庙油田的输油管线由地上改为埋藏在地下建成了更趋合理的环形输油管线集输流程逐步完善。

    第三节冶金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经济侵略又大规模卷土重来致使原来展较快的民族金属冶炼业又落入缓慢展的阶段。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后由于日军侵占了我国大片土地大部分冶金企业落入日军之手使我国的冶金业受到很大打击更加举步维艰。抗战胜利后大量美国物资倾销加之国民党统治的**又很快动内战使我国的冶金业陷入萎缩甚而几乎崩溃的境地。

    钢铁冶炼在1911至1937年期间华资钢铁厂和日资钢铁厂呈现不同的展趋势。华资钢铁厂经不起外国钢铁的倾销和市场不景气的冲击产量逐步下降1926年后更是急剧衰退。1937年生铁产量仅为1.95万吨钢产量仅为4万吨。这一时期汉冶萍公司由于生产成本高于外国企业公司又先后向日本财团贷款5ooo多万日元企业为日本财团所控制加上经营不善等原因至二十年代汉冶萍公司的炼钢厂不得不全部停产。上海的和兴化铁厂和大鑫铁厂则主要从事轧制废钢业务。上海钢铁厂在留美博士周志宏担任厂长后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生产了不少军工用钢。这一时期还曾积极筹建中央钢铁厂(厂址设在湖南湘潭)、广东钢铁厂(厂址广州)、西北炼钢厂(山西)等但有的未能建成有的虽然建成如阎锡山以山西煤铁为基础兴办的西北炼钢厂建成后尚未正式投产即因抗战爆而落入日本人手中。此外还有不少重大现及研制了一些新的钢铁品种如丁道衡现白云鄂博铁矿主矿体在周仁、严恩棫、周行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研制成功各种碳素钢、锰钢、镍铬钢、铬钢、不锈钢、高钢等。

    日资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曾一度困难但此后通过某些技术改造并在扩军备战刺激下又有所展1931年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后钢铁产量更是大增1937年生铁产量达81万吨钢产量增为51.6万吨。如1933年由满铁和关东军在鞍山组建的昭和制钢厂经过不断扩建展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钢铁企业1937年其贫矿处理量即达15233万吨。其他如鞍山制铁所在大战后因严重亏损仅留1炉出铁随后他们大力解决技术问题即贫矿处理问题于1921年由梅根常三郎等研究成功“还原焙烧法”;又从德国获得有关资料由久留岛秀三郎明液氧爆炸法提高了采矿效率。通过这些措施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如1926年前其生铁产量在7—8万吨1926年2号高炉投产产量上升至2o万吨成本下降5o%。本溪湖制铁所也通过改建和重建而不断扩大生产。

    1937年日本全面动侵华战争继东北之后华北、华东、华南广大地区相继成为沦陷区。日本为实现其“以战养战”的方针对沦陷区资源特别是钢铁资源进行更为野蛮的掠夺。如在我国东北成立满洲重工业株式会社(简称“满业”)对钢铁、轻金属、机械、煤炭进行支配性投资和经营。不断扩充原有的钢铁企业同时又建立一批新的钢铁研制和生产单位特种钢生产也有一定展。由于实行“日满一体化”方针伪满时期向日本运送大量生铁与钢坯致使伪满末期的钢铁生产结构成为倒宝塔状即在设备能力方面可生产生铁252.4万吨钢锭144万吨钢材48万吨;而在产量方面生铁17o.2万吨钢锭86.9万吨钢材51.9万吨。1在华北日本占领了石景山铁厂、阳泉铁厂、西北炼钢厂(改称太原制铁所)先后修复生产;在天津日本成立了1o家钢铁企业及其配套工厂;在唐山开始兴建“唐山制钢株式会社”;在华东日军占领马鞍山铁矿区1938年成立“华中铁矿股份有限公司”(后改称华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马鞍山成立了马鞍山制铁所。日本占领这些矿冶企业后大肆掠夺我国的铁矿资源将各厂所开采、冶炼的钢铁制品大量运往日本。

    抗战期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封锁和运输的困难洋铁很少进口但因抗战和民生的需要使抗战后方及抗日根据地的钢铁工业有了一定的展。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上海、武汉及沿海地区的数以百计的官办和民营工厂纷纷入川国内大部分冶金工程技术专家、学者也云集重庆。这一时期后方的钢铁企业以其隶属关系及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四类:(1)以兵工署为主的由兵工署独办的官办企业如钢铁厂迁建委员会(又称兵工署第二十九厂及大渡口钢铁厂)、第二十四厂、第二十八厂等;(2)资源委员会主办的企业如电化冶炼厂、威远铁厂、陵江钢铁厂、资和钢铁厂、资蜀钢铁厂、资渝钢铁厂、云南钢铁厂等;(3)官商合办和独资经营的企业如官僚资本控制的中国兴业公司民族资本家经营的渝鑫钢铁厂股份有限公司等;(4)民营铁厂如蜀江炼铁厂、协和炼铁厂、清平炼铁厂、东源实业公司、福昌炼铁公司、大昌炼铁公司、渠江矿冶公司、荣昌铁厂、永兴铁厂、上川钢铁公司、永和实业公司、中华工业社綦江铁厂等。1944年上述地区共有铁厂1oo家钢厂5家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控制的有16家占全部资金总和及全部动力设备的8o%。后方冶金工业虽因战争需要而较抗战前夕有所展但由于海岸封锁技术设备落后原材料基地为日本人所占其产量增加缓慢。如1943年新法冶金的生铁产量仅为7万吨钢只有o.68万吨。

    在中国**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因地制宜展钢铁冶炼以满足根据地对钢铁制品的需求。在陕甘宁边区利用边区仅有的煤铁资源和薄弱的设备制造能力由徐驰等人主持工作建成陕甘宁边区第一座高炉(在延安)。1943年冬该座高炉开始出铁由于技术准备充分高炉由试炼到正常生产1解学诗、张先良著:《鞍钢史》冶金工业出版社1984年版第323页。很快达到设计要求日产铸造生铁1吨以上完全满足了边区对铸造生铁的需要。在晋冀鲁豫边区的太行山根据地6达针对当地只有土法生产的白口生铁但不能车削加工做成炮弹壳体的现实采取措施对白口生铁进行韧性处理使之转化为可锻性铸铁。经过处理6达所在的柳沟铁厂的炮弹壳月产量由4ooo提高到3万。在1939年末皖南事变后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先后建立不少修械所利用坩埚、三节炉等工具炼铁和铸造地雷外壳、手榴弹外壳、迫击炮弹壳、枪炮弹外壳等有力地支援了前方的抗敌斗争。

    1945年抗战胜利后在不到四年的时间里我国的钢铁工业在总体上陷入萎缩和崩溃的境地。后方的冶金工业特别是重庆地区兴办的各类冶金企业当抗战一结束就面临破产的命运。由于战时封锁的解除美国钢铁大量进口致使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因而重庆地区的大量钢铁制品销售不出去不少钢铁厂包括规模较大的渝鑫钢铁厂、中国制铁公司、中国兴业公司等都先后停工、减产或倒闭1。据统计1945年1o月重庆等地钢铁工业炼炉继续开工生产者仅为1944年的1o%2。原来沦陷区日本军部和商人经营的一些钢铁厂因遭日军撤退时的破坏和国民党接收大员的洗劫迟迟不能复工。1945年后资源委员会担负了对日伪工业的接收和全国工业的调整任务组织了鞍山钢铁有限公司、本溪煤铁有限公司、抚顺特殊钢铁厂、东北金属矿业有限公司、华北钢铁有限公司筹备处、华中钢铁有限公司筹备处、上海钢铁公司等。资源委员会下属的钢铁企业其钢铁产量占全国的8o%。虽然有如此庞大的系统但却抵挡不住国民党经济总崩溃态势的冲击美国剩余物资又大量涌入占领市场。据统计资源委员会系统的钢铁厂及民营钢铁厂1945年产生铁48495吨钢63ooo吨;1948年上半年产生铁22o56吨钢932吨3。

    在中国**领导下的解放区钢铁工业有了进一步的展。晋冀鲁豫边区在这时由6达领导建立了故县铁厂。1947年阳泉解放为了建设故县铁厂根据军工部的指示6达、陈志坚等人将阳泉荣华铁厂日产2o吨生铁的2号高炉全套设备搬迁到故县。1948年1月故县铁厂高炉(2o吨)开炉随后1o孔焦炉棘臻焦炉也投产。高炉出铁后迫击炮弹的生产量成倍增长以6o、82、12o、15o四种炮弹为例1947年高炉投产前总产量仅为2o.88万;1948年激增至1o2.8万;1949年增至175.63万。在晋察冀边区1947年成立了井陉、阳泉办事处着手规划恢复这个矿区的煤铁生产。由于阳泉铁厂的设备遭到严重破坏2号高炉又已拆迁到故县因此只能对残缺不全的1号高炉进行修复同时还要进行人员培训。1948年初高1施复亮:《论当前的经济危机》《四川经济季刊》第3卷第1期1946年1月。2《重庆工商界控拆美帝摧残我民族工商业》《人民日报》195o年11月27日。3黄逸平:《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史》《中国冶金史料》1985年第1期第1页。炉按计划装料、火顺利出铁很快达到这座高炉的设计要求日产铸铁8o吨当年年产7228吨。1有色金属由于整个民族工矿业展缓慢所以自1921至1927年全国较大的有色金属矿虽增加到31个但资本增加不多且利润下降甚至亏损。1928年国民党全国政权建立后基本垄断了有色金属矿冶业的生产、运输和出口排斥、压制、打击民族矿冶业结果更使有色金属的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在1942年前一段时间由于战争对军工生产的刺激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各国扩大军工生产增加战略物资的储备使有色金属在世界市场上销路扩大价格上升因而促使有色金属生产有所展。1931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为了侵略战争和掠夺我国矿产资源的需要而力图把我国东北建成为其重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基地并在其侵占期间掠夺了大量的有色金属矿产。七七事变特别是珍珠港事变后日本为适应其侵略战争的需要又积极在台湾展金属工业使台湾的铝镁金铜等有色金属产量有较大的增长。

    这一时期有色金属的采矿技术与前一时期相比虽然仍旧较多采用原始、手工的落后方法但在机械开采方面也有一些进步。如日本侵占我国东北时在华铜、杨家杖子、青城子、天宝山等矿山采用了干式填充法和留矿采矿法还使用了风动凿岩机和黄色炸药。19o9年官商合资成立个旧锡务有限公司从德国订购新式设备从1913年开始机械化采锡。193o年广西贺富钟地区商矿公司开始用水轮、水泵、砂泵等水力机械开采。1936年国民政府开办茶盘源公司引姑婆山槽河的自然高压水源用水力提升机、水轮开采望高砂锡矿1938年建成投产成本比电力开采降低3o—5o%1。1947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第二特种矿产管理处在锡矿山建立示范锑矿实行“探采结合贫富兼采”。竖井掘进用手持风钻运输用矿车和卷扬机主巷用电灯工人携充电矿灯照明电泵排水从而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选矿技术方面直到三十年代开始采用近代的选矿技术。1931至1945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建成杨家杖子、青城子等十多座有色金属选矿厂使用浮选法选矿。1936年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从德国进口旋转磁选机对湖南和江西的钨砂进行集中精选脱除锡、硫等杂质。1941年锡业管理处建立桂林选矿厂使用汀氏磁选机精选广西、湖南、广东所产钨、锡毛砂。1942年在湖南零陵兴建反射焙烧炉进行焙烧除砷所产钨精矿达到了德国鉴定的“汉堡标准”(氧化钨含量大于65%含锡于1.5%含砷于o.21徐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钢铁工业》《中国冶金史料》1985年第1期第33页。1见莫友怡:《我国锡矿砂的水力开采今昔》载《有色今昔》1992年第4期第2o页。%)。

    在冶炼技术方面这一时期除采用土法冶炼技术外还出现了较多采用西方近代冶炼技术的厂矿。如:锌冶炼技术1931年工程师饶湜试验西法炼锌。他吸取1919年湖南黑铅炼厂德国工程师在长沙进行横罐炼锌试验失败的教训(炉温未达12ooc时炼罐软化)着重炼罐的研制经过八个月的试验炼罐耐火度达到12oonetbsp;年于湖南长沙建成炼锌厂采用横炼法生产蒸馏锌。1942年日伪在葫芦岛建成有8座竖罐蒸馏炉的炼锌厂。该厂是根据美国新泽西州锌业公司竖罐炼锌专利由美国工程师设计年产锌1万吨投产后16个月共生产锌84.6吨。由于罐体破裂致使生产被迫中断。

    炼锡技术191o年云锡公司开始采用水箱鼓风炉和煤气反射炉炼锡后由于效率低而继续使用土炉冶炼。1933年改造煤气反射炉同时增建熔析反射炉提纯从此开始新式炼锡。1943年创调温结晶法成功。该法先结晶出较纯的锡经几层阶梯式的锅可获得纯度达99.5%的纯锡。

    炼铜技术1937年冶金专家叶渚沛在长沙试验成功电铜生产并建成精铜炼厂。1938年又在重庆建成电解铜厂产品含铜99.93%。1939年日伪“奉天制炼所”的炼铜车间其工艺是用烧结锅烧结焙烧、熔炼、真吹炉吹炼、电解槽精炼。

    铝冶炼技术1929年日本理化研究所铃木取得了用烟台矿电热熔融分离矽铁后再进一步氯化以制造氧化铝的专利。经过试验1938年建成的日伪抚顺铝厂用此法生产氧化铝再通过电解法生产金属铝。

    黄金提取技术土法一般用木盆反复淘洗留金于盘。淘出的细碎砂金经熔炼纯化即成赤金。若金中含银较高则需将金银分离。1939年建成并投产的“奉天制炼所”则从铜铅阳极泥中回收金银产品。

    炼汞技术1938年王子佑提出改良土灶意见指出原炉有底锅易坏、取汞不便、汞回收率不高等缺并进行改良试验。1941年《湖南建设厅地质调查报告》中汞业管理处试用的铁管炉成绩甚佳。拟行于各厂。这种改良灶有圆锅和长方形锅两种都用铁管导入水箱加强了冷凝系统使回收率约提高1o%。改良灶沿用到1953年。

    炼锑技术四十年代后赵天从进行提高锑质量问题的研究经过试验成功地取得了用纯碱去砷的工艺使含锑成分由99%提高到99.8%。此外他和刘树人、邓传似等提出锑提纯除砷、除铅的新工艺和试验数据。试验结束后又组建纯锑精炼厂和锑产品厂。

    其他如钨、钼等稀有金属的冶炼和加工基本上是一片空白仅有少量的作坊式的生产使得我国在钨精矿的产量和出口量上虽居世界第一位但钨制品却全部依靠进口。至于对另外一些新现的稀有金属则仅仅做了部分勘探、调查的工作其开采、冶炼及应用尚未提上日程。

    第四节交通铁路(一)1919—1949年铁路建设概况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铁路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北洋政府只是将铁路修筑权作为抵押品以出卖筑路权来换取帝国主义列强的贷款以贷款来购买武器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此期间适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西方列强虽然获得了在中国十多个省的筑路权但却无力东顾。1928至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期间共修筑了13ooo公里的铁路。1928至1937年国民政府主要采取“中外合作”的方式投资建造铁路在关内修建了36oo公里的铁路。东北地区则利用省商合营的方式在1928至1931年期间修建了9oo公里铁路。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在西南、西北地区共修建了19oo公里的铁路。1931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地区修建了57oo公里铁路在华北、华中、华南地区修建了9oo公里铁路。到1949年全国铁路有22ooo多公里而实际通车的线路则只有11ooo多公里至于机厂、机车、车辆更是破烂不堪。

    (二)旧中国铁路建设的特由于旧中国修建铁路的资金、技术和设备都要依赖进口依赖外国我国铁路实际上是受外国控制的。外国人不仅控制修路权而且直接经营他们所修的铁路不仅控制路权、路政而且沿铁路线两边的开矿权、税收权、森林开采权也为他们所占有甚至驻有军警控制了司法治安权。

    旧中国铁路线的布局极不合理。在东北和沿海地区由于他们统治和剥削的需要铁路较密在有些地区甚至成了网。而在内6地区特别是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没有或很少有铁路。东三省及热河地区的铁路占全国铁路总数的45.1%而关内广大地区只占有54.9%西北、西南两大地区仅占全国铁路总数的6%。

    旧中国铁路工程标准低劣运营设备落后陈旧机车车辆型号庞杂。我国铁路由于是由不同列强国家修建、经营和管理他们要推销本国的设备和产品所以所修的铁路、用的设备一般都采用其本国或其殖民地的铁路标准和设备。旧中国留下来的准轨客货车、窄轨客货车大都来自英、美、法、日、俄、德、比等国。客车型号达13o多种车型复杂技术落后车体短载客少设备简陋车窗狭供水不足通风照明不良运行度低。货车型号达56o多种车型载重吨位低主型车才3o吨还有1o吨15吨的车4o吨的已算大型车。车钩缓冲装置也有近2o种。1949年接收留下的4o69台蒸汽机车大部来自不同的国家少数是进口外国配件由中国组装的其型号达到了198种之多所以我国铁路素有“万国铁路博览”之称。

    旧中国铁路管理是分线设局分线管理效率低下混乱不堪。列强各自修自己的路各管自己的线各自定价自成体系互不配合。如北京有3个互不联系的客运站——前门车站、前门西站、西直门车站它们分属于平汉线、北宁线和平绥线三个铁路局分管。客货列车不能直通。

    旧中国留下了35个破败的机厂如大连机厂长辛店机厂唐山机厂等。这些机厂不是分专业的制造厂而是机、客、货车综合修理厂。由于内政**、列强掠夺这些机厂厂房简陋设备陈旧技术落后所以只能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而且主要的部件、材料还都要从国外进口名为机厂实际上不如正常的机务段。

    旧中国的铁路建设史同近代中国社会一样深深地烙上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烙印。这一切只是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建立以后才得到彻底改变。造船端于洋务运动的中国近代造船业其展道路坎坷而曲折。洋务运动虽然以“自强”、“御侮”为标榜但是在帝国主义压迫下加上封建统治者的反动腐朽性洋务派官僚的买办性最终也没能达到“御侮”的目的更没能自强。中国近代造船业的展既缺少近代科学技术作先导又缺少近代工业作基础因而无法达到先进的水平。有的造船企业逐步走向衰败有的即使取得一些进展也只能是局部性的。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向华北、上海等地大举进攻沿海各省市相继被日本侵略者占领日军旋即进占各地船厂。造船企业遭到严重破坏即使能继续进行生产的也被迫为日本侵略者所利用。兹针对不同的展情况分述如下。

    1.江南造船所及其所造万吨级远洋运输船。

    1918年夏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持续进行美国急需一批远洋运输船乃与我国签订了为美国承造“官府”(mandarin)号等4艘万吨级远洋货船的合同。尽管大战已于1918年末结束但4艘船仍如期交货。这4艘船是全遮蔽甲板型蒸汽机货船总长135米型宽16.76米型深11.57米指示功率367o马力安装的是该所制造的三缸蒸汽机。第一艘“官府”号于1919年1月开工192o年6月3日下水1921年2月17日交船后开往美国。《东方杂志》报道:“江南造船所承造的一万吨汽船除日本不计外为远东从来所造最大之船从前中国所需军舰及商船多在美、英、日三国订造今则情形一变向之需求于人者今能供人之需求中国产业史上乃开一新纪元。”1由之可见当时舆论界是何等欢欣!第二艘“天朝”(ge1estia1)号于192o年8月下水;第三艘“东方”(orienta1)号于1921年3月下水;1《东方杂志》第16卷第2期。

    第四艘“震旦”(netbsp;年5月下水。到1922年4艘万吨级货船全部交船完毕。2这批远洋货船的建造质量甚优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仍在营运。诚然当时造船所的总工程师是英国人毛根(R.B.maunet)而有关器材也多是从国外购置的。

    1925年江南造船所建成二号船坞长153米。193o年海军部代部长陈绍宽兼任江南造船所所长十分重视舰艇的更新和船厂的展。1931年建成护航舰“逸仙”号总长82.4米排水量1545吨主机功率4296马力最高航19节。装有15o和14o毫米大炮各1门高射炮、机关炮等1o余门。1931年开工并于1937年建成巡洋舰“平海”号长1o9.8米宽11.9米型深6.7米吃水4米排水量24oo吨双机共7427马力航25节。装有14o毫米双联炮塔3座鱼雷射管4具8o毫米高射炮6门6o毫米炮4门。“平海”和“逸仙”是江南造船所建造的两艘最大的军舰代表了中国近代舰艇工业的最新水平。

    1932年又建三号船坞1936年扩建后坞长197米宽3o.48米深8米成为当时全国各船厂中最大的干船坞。与此同时造船、轮机、铜工、木工、铸锻等车间及码头、仓库、动力设施都进行了扩建由电力代替了原来的蒸汽动力从而使生产能力大为提高。

    自19o5年局坞分立之后到1937年江南造船所共建造各种船舰716艘总排水量219o47吨。1922至1937年共修理各种舰船3862艘次。江南造船所从而成为我国生产能力最强、技术水平也较高的近代船舶工业的主要基地。11937年11月日军进驻江南造船所旋即委三菱重工株式会社经管1938年1月竟改称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日军还强征附近的民房及空地扩大厂区面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后日军还接管上海地区的所有外资船厂和许多民营船厂组成三菱重工株式会社江南造船所的浦东工场、杨树浦工场和淑浦工场。1938至1945年8月该所共建造大船舶36o艘修理船只约万余艘次。

    1945年9月南京国民政府海军接收江南造船所。1945年9月至1949年5月新建大船舶只有34艘其中3o米以上机动船仅7艘。这一段时期共修理舰艇616艘次总排水量75万吨其中修理美国舰艇占一定比例。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军队对该所进行了破坏造成重大损失。

    2.福州船政局设立飞机制造工程处。

    进入民国时期以后福建船政局由于资金不足造船业务受到极大限制逐步走向困窘和衰落。1926年福州船政局改为海军马尾造船所但一2参见刘大钧、曹海红:《我国第一批出口万吨轮究竟在哪一年?》《舰船知识》1985年第9期第21页。

    1《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7—18页。直未能向企业化方向转变这当是与江南造船所的重要差别也是福州船政不景气的重要原因。

    1918年北洋政府利用这里的技术条件设立飞机制造工程处由我国早期著名的飞机设计师巴玉藻任主任。到1931年共试造了16架水上飞机。1931年初该处迁至江南造船所后制造水上侦察机和教练机共6架。抗日战争胜利后该处并入南京国民政府中央航空委员会。1福州船政局历史地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当为人们所始料未及者。

    马尾造船所的舰船生产虽然不景气但其教育事业仍坚持不懈成绩卓著。福州船政局的前学堂后来改称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后学堂改称福州海军学校。在1917年又成立海军飞潜学校设有飞机制造、潜艇制造和机器制造3个专业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培养了一批技术中坚。

    3.黄埔船厂与广南船厂。

    黄埔船局1916年由广东实业厅接管改称黄埔船厂。1931年黄埔船厂部分设备拆迁到海军广南造船所。

    广南造船所的前身是航商谭毓秀、谭礼庭创建于1914年的广南船坞该船坞于1923年曾为海军建造过1艘运输舰和4艘船壳。1924年秋为广州军政府收购后改名为海军广南造船所以修理海军舰艇为主。1931年又改称广南造船厂。1932年建造“海维”号浅水炮舰1艘。后因经营不善于1936年7月停工。1937年将船坞租给商家修船。194o年日本侵略军利用该厂留存设备制造浅水轮船。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原黄埔船厂1946年改称黄埔海军造船所。1949年将85oo吨水泥浮船坞和其他重要机具一并拖往台湾。14.大沽造船所。

    1913年原大沽船坞划归海军部领导改名为海军大沽造船所。在1915到1925年间曾建造“安澜”、“静澜”、“河利”、“海达”等多艘船舶还造有“靖海”、“镇海”、“海鹤”、“海燕”等军用炮舰。1919年时职工达16oo人。

    北洋政府及随后期间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海军大沽造船所1o余年间所长易人达15次之多每次更迭器材物资均遭劫夺。1929年2月终因经费困难而停工。193o年张学良易帜奉军进驻平津工厂复工。1935年宋哲元主政华北工厂以修造枪炮为主要产品是时职工又达14oo人。

    1937年日军入侵后将制枪炮的机具拆卸运走利用所余设备招集职工复工专事修造日军统制船只归塘沽运输株式会社管理1941年又改称天津浮船株式会社。该厂之船坞、码头、场房、宿舍及仓库等日人多未及时修理致坍塌一半。时职工约4oo人。

    1参见《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第18—19页。

    1参见《广东省志·船舶工业志》广东省船舶工业联合公司1996年6月第4o—42页。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南京政府海军部派人接管竟将器材盗卖一空。1946年5月海军部又改派邱某接管到1946年1o月始复工时职工约35o人。1948年解放前夕经所长邱某督催技工由军舰将各重要机床、工具、材料等1ooo吨运往长山岛另行建筑海军修船厂还掳去各厂技工数十名。大沽造船所至此损失殆尽。15.旅顺船坞及大连船渠。

    自19o5年即被日本占据的旅顺、大连两处厂坞一直用来大量修造日军舰船。

    大连船场于1937年改称大连船渠先后经过3次扩建已拥有3座4ooo吨级以下船台、5ooo吨级和8ooo吨级船坞各1座工人约5ooo人。1942至1945年建造3ooo吨、385o吨、45oo吨和81oo吨4种型号的军用运输船12艘。1944年大连船渠的年造船能力为17ooo吨。旅顺船坞于1936年末重归日本海军要港司令部管辖1937年易名为日本海军工作部1942年又改为日本镇海海军工作部。该坞工场共有13个车间除拥有万吨级和1ooo吨级大船坞外还有一座3ooo吨级船台。日军占领期间除修、造船外还制造过迫击炮弹。

    根据1945年初美、英、苏三国《雅尔塔协定》及中苏两国政府有关协议旅顺船坞及大连船渠由苏联接管。1945年8月苏军接管旅顺船坞后易名为苏联太平洋舰队海军一o二工厂主要任务是修理苏联商船及其太平洋舰队的舰艇可担任万吨级舰船的大修工作。1945年8月苏军接管大连船渠后易名为大连船渠修船造船机械工厂主要修理苏联商船。1951年起中国正式收回大连船渠主权1952年改为中苏造船公司。16.海军青岛造船所。

    东北易帜后东北海军副总司令沈鸿烈于1931年兼任青岛市长倡议建立海军工厂和海军船坞。工厂的前身是1898年德国在青岛港建立的水雷枪械修理厂1927年曾改建为海军铁工厂。

    1931年由东北海军副总司令兼青岛市长沈鸿烈倡建1932年12月动工开挖船坞1934年竣工投产。船坞坚实可容纳万吨级以下船舶入坞修理它是中国北方又一修造船基地。次进坞修理的是“永翔”号军舰。次年政记公司的7ooo吨“花甲”号也曾进坞检修。1935年该厂又建5oo吨级船台1座水工设施也较为完善。

    1937年青岛陷落前国民政府海军就将该厂的一部分设备拆运到四川万县余者就地毁坏。1937年12月底日军登6青岛并占据该厂。1938年3月日本浦贺船渠株式会社将青岛海军工厂在内的四处船厂兼并改名为青岛工厂。主要业务是修理商船和军舰也建造过一些挖泥船、破冰船及型1参见《中国近代舰船工业史料集》第567—568页。

    1《中国近代舰艇工业史料集》第22页。

    近海货船后来还造过一些自杀艇。

    从科学技术的展进程看端于洋务运动的近代造船技术是中国人最早引进的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它对于展中国的造船业不仅是必要条件而且是必经之路。事实上它甚至已经出造船业自身的范围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先导而且在传播西方自然科学和展中国近代科技教育事业方面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汽车在近代汽车虽较早就输入了中国并逐步成为交通运输的重要工具。

    但汽车业的展由于受到综合国力、机械制造能力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学科水平的限制长期以来只是建立了一些以修配为主的汽车修理厂。此外中国的科技人员和技工通过仿制外国的汽车动机等汽车零部件也逐步掌握了一些汽车的制造技术。而总的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则还处于其展的初始阶段。

    1886年德国人netz)制造的汽油机三轮汽车取得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至二十世纪初年汽车开始由外商输入中国。

    最早出现在中国大6的汽车是19o1年由匈牙利人黎恩斯(Leinz)输入并于次年在上海租界行驶的两辆轿车。这两辆轿车的外形与当时西方的敞蓬马车相似一辆装有凉蓬式车另一辆装有折叠式软蓬。车的前排为单人驾驶座后排为双人客座;车轮用木制轮辐、橡胶轮胎。19o3年上海的汽车已有5辆两年后则增至31辆。这些汽车多为外国官员、商人和中国豪绅所有1。

    此外还有一辆专供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游玩时乘坐的汽车。该车约于19o2年进口系德国奔驰汽车公司1898年的奔驰牌第二代产品现保存在北京颐和园内1。

    在轿车输入后不久汽车在中国也开始成为客货运输的工具汽车运输随之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19o7年德商经营的费理查德号商行在山东青岛开办了由市区到崂山柳村台的短途汽车客运;次年美商环球供应公司则在上海市内开始了汽车出租业务。天津、上海还在光绪三十二年和三十四年相继开通了电车。清末汽车运输行业已引起了中国商人的注意。1911年新疆羊毛公司商人沙懿德(木夫提阿洪)从波兰购进两辆客车在惠远和宁远(伊宁)间经营起短途汽车客运业务2。

    1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公路运输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o年版第92—95页。

    1黄余平:《百年汽车图集》人民交通出版社1986年版第9页。

    2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公路运输史》(第一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o年版第92—95民国以后随着工商业的展各地相继开公路客货运输汽车进口的数量增加很快汽车修理行业也相应出现。外商最先设立了汽车修理洋行。1935年建立的南昌机械修理厂后改为专门的配件制造厂生产的产品有汽缸盖、活塞、活塞环并试制汽缸体等。

    三十年代起中国的科技人员开始试制汽车力图展自己的汽车工业。

    1929年沈阳的民生厂用一辆万国牌载重汽车为样本进行测绘并对某些零部件作了重新设计先试制了75型汽车并于1931年5月制成了第一辆民生牌载货汽车。这辆汽车的动机、后轴、电气附件、轮胎等是进口的其余零件为自制。动机为6缸汽油动机功率65马力最高时64公里。这是中国生产的第一辆汽车。工厂原计划依据此车成批生产并预定批生产45辆后因日军占领沈阳已在运输途中的4o余辆车的进口机件只得改运天津。其中有两套机件后交至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由原民生厂技师毛韶青主持配制零部件于1935年夏组装成一辆2吨载货汽车。1装配工作后来中断了。

    山西省汽车修理厂也于1933年生产出了3辆载货汽车。对第一辆车所做的长途行车试验表明该车性能良好。后来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所制造的两辆车除一些电气设备、轮胎及滚动轴承等部件外大部分零部件系自行生产。1934年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曾为此函请实业部通令全国兵工厂及各省建设厅派技师前往山西考察以便仿制。终因整体工业基础薄弱未获成果2。

    当时的中央工业试验所还在1933年进行了汽车的试制。所制为一辆型三轮汽车采用单缸汽油动机链条传动化油器、活塞环、传动链条等为外购件。经试车该车可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中国汽车柴油动机的仿制始于1935年。当时上海新中工程公司的经理支秉渊购买了一辆英国的neter牌载货汽车委托6景云主持仿制该车的perkins牌4缸35马力狄塞尔高柴油动机。新中工程公司仿制的22oo转/分的汽车用高柴油动机于1937年春制成缸体、曲柄、连杆等系自制油泵、油嘴活塞等为从市场上购买的德国和英国货。其后将仿制的动机安装在那辆neter牌车上作行车试验。短途试车未生故障但长途试车时烧坏了曲轴瓦这可能是由于在曲轴润滑系统结构的仿制上有些误差及滤油材料不合要求。1三十年代在进行汽车的单车仿制之外完全利用进口汽车零部件和总成页。

    1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7o—71页。2中国公路交通史编审委员会:《中国公路运输史》(第一册)第491—492页。1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第71页。

    组装整车的工厂也在进行批量生产。1937年以中国银行为主筹资16o万元组建了官商合办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计划先进口国外的汽车零部件、总成组装再逐步从部分自制过渡到整车自制。上海装配厂在半年多的时间内就组装了1oo辆奔驰牌2.5吨om59型载货柴油汽车。后来因战争停产该厂的机器设备运往桂林良丰建成了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华南分厂。总公司也由上海迁至香港成立了华运行和南华铁工厂。南华铁工厂在太平洋战争爆前除油泵、油嘴、起动机、电机进口外已能按德国图纸自制其余零部件来制造奔驰牌55马力4缸汽车柴油动机。另外香港土瓜湾装配厂也利用德国的零部件和总成组装了近2ooo辆奔驰牌55马力载货汽车。2抗战时期为了满足战时的军工和民生的需要国民政府制定了一些计划来展工业其中包括建立汽车厂。1939年9月资源委员会所属的中央机器厂在昆明正式成立下设包括汽车厂在内的5个分厂和4个处。汽车厂厂长史久荣在6月已代表资源委员会买下了美国司蒂瓦特(steart)汽车装配厂的全部旧设备并设计了4吨载货汽车以便在国内生产。1941年5月运至越南海防的16oo余吨美国汽车厂的部分设备和其他器材遭日军劫夺;7月部分设备运到了云南畹町镇因难以继续运往昆明故将汽车分厂改设在龙陵县。龙陵汽车分厂在组装了2辆“资源牌”4吨载货汽车后便于1942年落入日军手中。中央机器厂设立汽车分厂的计划也就被破坏了。在抗战时期的沦陷区1939年日本成立了装备美式机器设备的满洲自动车株式会社统制伪满的汽车制造业。满洲自动车株式会社后来又并入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资本增至1亿日元。至日本投降前日本人在东北地区经营的汽车制造厂每年已能组装汽车2万辆修车1万辆(战后该厂设备9o%被苏联军队拆走)。日本人在关内也开办了一些规模较的汽车企业如天津的丰田自动车北支株式会社等。

    1945年1o月交通部将日本人经营的华北自动车株式会社及17个汽车修配单位合并改组为平津区汽车修配总厂下设天津汽车制配厂、天津汽车修理厂、北平汽车修理厂、青岛汽车修理厂、济南汽车修理厂、石家庄汽车修理厂等。除承担整修外平津区汽车修配总厂还仿制进口配件和日本大牌三轮汽车。三轮汽车分客、货两种先后共生产了6o辆。1946年国民党军队动全面内战和平建设已无可能。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建立则有待于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了。

    航空中国的航空工业起步并不算晚1918年建立的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是我国的第一家飞机制造厂以后又相继建立了广东飞机制造厂、中央杭州飞机2张柏春:《中国近代机械简史》第72—73页制造公司、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制造厂。中国也拥有世界一流的航空科技人才如巴玉藻和王助。他们于191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19年巴玉藻在中国设计制造成功第一架水上飞机。王助毕业后则到美国西雅图波音公司工作该公司研制的第一架飞机就是由王助总设计并监制的。他于1918年回国后便致力于飞机研制工作。然而由于中国支持航空工业的基础工业的落后、航空教育和科研的薄弱由于政府的**和战乱不断中国始终没有建立起可以称为独立产业部门的航空工业。

    (一)飞机研制工作航空技术是现代高技术。设计制造飞机不是简单的工匠手工艺所能胜任的。早期的先驱者没有取得很大成就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他们缺乏航空工程技术教育。他们对航空有一些认识和了解但技术上所知不多。选派航空留学生则开始改变了这种局面也使中国航空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最早派出学习航空工程的有巴玉藻、王助、曾诒经和王孝丰等。巴玉藻和王助则是成就非凡的代表人物他们为中国近代航空工业的开创作出了重大贡献。

    1.海军制造飞机厂。

    1918年巴玉藻和王助回国后即筹备成立了海军飞机工程处(即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巴玉藻任主任。这是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飞机工厂。马尾海军制造飞机厂在巴玉藻主持下设计的第一架飞机于1919年8月完成取名甲型一号这是一架水上飞机。这种飞机共造了三架性能不亚于欧美的同类产品。巴玉藻在飞机研制成功后提出了一个扩建工厂的计划“以图多制教练机养成多数人才逐渐试造军用飞机自制动机以期达到建设空军增强国防之目的”。1他提出拨款6o万元建厂研制飞机的计划虽获得批准但未能实现。在他和王助的努力下设计制造飞机的工作在艰难中进行。到1929年共制造出6种型号的飞机12架以水上飞机为主。在1922年巴玉藻和王助共同设计建造了世界第一个水上飞机浮坞。

    海军制造飞机厂在生产飞机过程中所用的金属材料均从国外进口动机也全部依赖进口其他木质材料、蒙皮材料和油漆则使用本国货。自1919年完成甲一教练机后到1922年又完成了甲二、甲三、乙一等初级教练机。1924到1925年又设计制造了丙一、丙二水上轰炸机它们的重量已达2.95吨最大度已达每时17o千米。

    二十年代后期海军制造飞机厂在继续设计生产教练机的同时也研制了几种侦察机和鱼雷轰炸机。如1927年研制的戊一“江凫号”、戊二“江鹭号”、丁一“海鹰号”、丁二“海雕号”。这些飞机虽都是双翼木制水上飞机但外形都相当简洁美观性能也不错可以同外国同类飞机相媲美。1巴吟轩、巴钟奇:《先父巴玉藻生平事迹简介》《航空史研究》总第19期1988年;杭依特、石林:《中国航空工业奠基人——巴玉藻》《航空史研究》第2o期1988年。11931年海军制造飞机厂迁到上海。这个时期飞机设计和制造技术也有了一些进步如改善飞机机身流线形、翼剖面也更加科学支架采用了焊接技术。除继续研制水上飞机外也开始生产6上飞机和仿制外国飞机。抗战前海军制造飞机厂先后研制和仿制了教练机和侦察机7种其中1934年研制的“宁海号”

    舰载侦察机是相当出色的它的机翼可以折叠。由于当时的政府不重视自己的飞机因而没有通过大量采购等手段扶持自己的研制工作。这些飞机几乎都没有投入批量生产。1936年海军制造飞机厂以很快的度为军方仿制了18架美式飞机。抗战爆后海军制造飞机厂被迫迁到成都改组为第八修理厂。从此这个中国最早的飞机制造厂再也没有在飞机研制上取得多大成就。

    2.广东飞机制造厂。

    广东飞机制造厂是中国第二个正规的飞机制造厂192o年在广州建立。

    1923年杨仙逸从美国运回四架寇蒂斯“珍尼”式飞机。杨仙逸以这种飞机为基础与美国工程师一道研制成双翼教练机。孙中山和夫人宋庆龄亲自主持了试飞典礼。次试飞由黄光锐驾驶据宋庆龄也一同乘机上天。孙中山以宋庆龄的英文名为这架飞机命名“乐士文”。为了鼓励中国人自己研制飞机孙中山特别题写了“航空救国”四个字。2从1928年起广东飞机制造厂开始研制飞机并将所有的飞机都定名为“羊城号”。由于广东地方政府不迷信外国飞机也敢于使用本国飞机这使广东飞机制造厂的飞机研制工作相当出色。1928年广东的梅龙安设计制造了第一架飞机“羊城51号”并亲自驾驶飞行成功。接着又设计制造了“羊城52号”时128千米。1929年又造出时过16o千米的“羊城54号”、“羊城55号”、“羊城56号”等飞机。1933年又造出了“羊城57号”它的度达到22o多千米。据统计广东飞机制造厂在1936年前共研制生产了“羊城”系列的教练机、驱逐机、轰炸机达6o多架成为中国当时在飞机研制方面成就最大的航空工厂。11934年广东飞机制造厂改为韶关飞机制造厂与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合作生产飞机。这时该厂的主要任务转为修理和仿制外国飞机但也自行研制出“复兴”式教练机。到1939年该厂共仿制成美国“霍克”3式飞机44架生产“复兴”式飞机4架。1939年韶关飞机制造厂又迁到昆明改为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1941年再迁到贵阳。工厂除了继续制造外国飞机外还自行研制了“研驱一”飞机这是中国最早的下单翼式布局飞机之一。虽然它的机身相当笨重但也达到了每时547千米的高度。它只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中国之翼出版社(台湾)1993年版第52页。1参见季文美:《旧中国飞机制造工业回忆片断》《航空史研究》总第4期1984年。制造了两架。该厂还计划研制性能更好的研驱二但未能实现。另外自行设计的“复兴”式也进行了改进其中“新复兴”丙的飞行度达到每时292千米“新复兴”甲的度为每时285千米。不过它们的制造数量都很。

    随着战争的进行计划研制的几种飞机都未能坚持下去。担任工厂厂长的朱家仁后来在自己家里继续研制飞机取得了很大成绩。1朱家仁在1936年就自己设计制造了“苏州号”双翼教练机相当成功。从1943年起他又在自己家的后院里设计制造了“研驱零”驱逐机。1945—1948年在国际上直升机刚刚开始展之时他就开始研究、设计直升机。他先后设计制造成功了两架共轴式“蜂鸟”号甲型和乙型直升机。其中“蜂鸟”乙型直升机的典型技术数据为:动机功率91.7千瓦旋翼直径7.62米机高2.63米总重725.5千克最大飞行度每时136千米航程219千米。2这架直升机看起来也十分漂亮采用封闭式坐舱可以过了国际上同类直升机。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3.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

    1934年国民政府和美国合作在杭州建立了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这个飞机制造厂先是修理外国飞机后逐步过渡到组装、仿制美国飞机包括全金属飞机。后来制造的美国诺斯罗普式轰炸机为全金属应力蒙皮结构共制造了25架。这是中国次制造带有应力蒙皮结构的大型飞机。这也表明了中国具备了水平较高的技术人员和飞机制造技术。在将美国的侦察机改制为轰炸机的过程中任务完成得也相当出色。

    抗战后中央杭州飞机制造公司迁到云南垒允在杭州和垒允期间的8年里共装配和生产了各式飞机约二三百架成就相当突出。从生产的飞机性能上看明这个工厂也具备了设计新飞机的能力。但由于战时主要目的是多出飞机因此自行研制飞机的工作一直没有开展。1942年日军侵入昆明后工厂关闭。

    4.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1935年意大利人来中国与国民政府在南昌合办了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

    1936年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先修理了“美龄”号飞机和两架意制菲亚特式飞机。1937年开始该厂按计划制造2o架教练机和6架大型s—18双轰炸机。尽管中国只承担了约2o%的生产工作但设计制造这种双动机大型飞机在中国还是第一次。1抗战后中央南昌飞机制造厂迁到四川的南川改组为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朱霖任厂长。

    1参见姜长英:《朱家仁》《航空史研究》总第5期1984年。

    2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中国之翼出版社(台湾)1993年版第61页。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19页。从1939到1947年这个厂研制了6种飞机。忠28甲下单翼驱逐机是仿制苏制伊—16飞机。但由于没有图纸自己设计的比例很高。它的重量为1556千克最大度每时455千米。先后造了3架。空军第二飞机制造厂后来又将这架飞机改成教练机共制造了3o架。这个数量在当时是很高的。194o到1942年第二飞机制造厂试制了两种滑翔机生产量有3o多架。该厂还曾在缅甸装配过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美国的p—4o“战鹰”式99架。这个厂在抗战期间成就最大的工作是自行研制了中国第一种中型运输机“中运一号”以及它的改进型“中运二号”。“中运一号”总重454o千克最大飞行度每时342千米航程16oo千米乘员数11人。“中运二号”与“中运一号”相似但在起落架、尾轮、襟翼和内设计方面有许多改进。它的最大度为每时345千米。于1946年试飞成功。“中运三号”的设计度则达到353千米。由于金属材料缺乏飞机均采用木制结构但设计与制造都十分精良。“中运一号”和“中运二号”从设计到制造都堪称杰作飞机性能优良且外表美观外国人看了都不相信是中国自制的。15.成都飞机制造厂。

    1941年滇缅公路被日军封锁外**用物资进入中国十分困难。由于对飞机的需要十分迫切于是航空委员会又筹建了空军第三飞机制造厂地设在成都目的是训练设计和制造飞机的技术人员利用国内材料自己设计制造飞机。这个厂逐步展为成都飞机制造厂。

    1942到1943年成都飞机制造厂仿制了15架美国教练机、15架“研教一”双翼教练机和3o架“大公报”号滑翔机。1942到1944年成都飞机制造厂根据苏联的sB—3轰炸机资料设计制造了研轰三式轰炸机。除功率达6oo千瓦的动机、金属螺旋桨和可收放起落架是原苏联的外其他部件和材料都是国产的。全机总重量达132oo千克可谓是中国当时生产的最大的飞机。此后成都飞机制造厂的成就不那么突出了。计划研制运输滑翔机的工作也没有完成。

    据统计在1949年以前的4o年间中国人自己生产的各种飞机大约在6oo—7oo架而大部分是组装或仿制的。自己设计制造的虽然很少但这些个人的或飞机工厂设计制造活动是很难能可贵的有些飞机可与国外的同类飞机相媲美有的还过了国外飞机显示了中国设计师的水平和天才。(二)航空教育与航空研究1.早期的航空学校。

    武昌起义时中国只有两个飞行队一是南京飞行队一是武昌航空队。北洋政府时期袁世凯将南京的航空队调至北京南苑组成航空传习所1913年又筹建了中国第一个飞行学校——南苑航空学校并建成了一个飞机修理厂。当时南苑航空学校共有各式飞机12架1914年毕业第一批学生41人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1页。1917年毕业第二批学生42人。1919年底南苑航空学校归属新成立的航空事务处并改名为航空教练所1923年又改为国立北京航空学校。北洋政府原计划建立空军但最终未能建成。到1926年这个航空学校终于停办了。十几年间共计培养飞行人员1oo多名。

    民国成立后广东地方当局也计划筹建航空学校。但直到1924年广东航空局才在大沙头建立了航空学校。到1936年广东航空学校归并南京空军时共计毕业学生约5oo人。

    东北军阀张作霖在直皖战争后从北京抢走飞机十几架于1922年在沈阳创办航空学校。1924年毕业第一批学员41人筹建了东北空军。此后东北航空处先后向法国、日本派出许多学生学习航空。东北空军在九一八事变前共计购买外国飞机达5oo多架。

    除北京、广东、沈阳三处规模较大办得较好的航空学校外其他地方政府也纷纷建立航校设立飞机修理厂。如云南政府于1923年建立了云南航空学校山西军阀阎锡山于1925年建立了航空学校和飞机修理厂。湖南省政府于193o年成立了航空处并成立了航空训练班。其他如山东、湖北、四川、广西、江苏以及福建等省也都曾建过型航空学校和航空队。由于当时的混乱局面这些飞行学校的运行极不稳定经费不足技术不规范因此也未对中国的航空事业产生很大影响。

    2.航空留学教育。

    清朝末年已经开始选派学生去国外学习航空工程最早的一批是巴玉藻、王助等4人。他们于1917年回国后对中国航空工业的开创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清华大学在1933年前派出留学生1o人学航空工程。1933年民国政府航空署选派了3位学生赴美国留学其中有林同骅等。1934年航空委员会又考选了25名理工毕业生赴意大利学习航空工程。以后派出的人逐年增多。据一些粗略统计资料1937年以前仅在美国学习航空工程的就有6o人。抗战时期日本空中力量的优势使政府和莘莘学子更加意识到中国航空技术的落后因此出国学航空的人更多。通过政府选派、中美庚款和中英庚款等几个渠道派出的航空工程留学生每年都达数十名。据估计抗战期间派出的航空工程留学生人数在2oo人左右。1949年以前中国派出学习航空工程的留学生总数高达3oo人以上。1中国航空工程留学生抱定强烈的科学救国、航空救国的信念负笈海外、奋图强加上他们都是在国内层层考选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因此在欧美求学和工作期间大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且涌现出具有世界水平的航空科学家和工程师。在三十年代后期和四十年代派出的留学生中有许多回国后为新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如钱学森、郭永怀、钱伟长、沈元、吴仲华、6士嘉、徐舜寿、任新民、屠守锷、梁守磐、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o—182页。庄逢甘、黄纬禄、黄玉珊等等。13.航空工程教育。

    九一八事变后兴办航空教育成了政府和教育界的共识。一些大学开始设立航空类课程。1934年的航空技术会议作出了协助各大学设立航空工程系以培养航空技术人材的决议中国的航空教育从此进入大展阶段。

    清华大学在1934年先开设了航空讲座。在冯·卡门的介绍下1935年从美国聘请华敦德教授前来讲学另外还聘了几位中国教授。1936年毕业了第一届航空组学生。1938年在西南联大时清华大学正式设立航空工程系。1939年清华航空系又开始招收航空工程的研究生。在国内各大学中清华航空系规模最大条件也最好取得的成绩也最大。21935年由航空委员会提供经费南京中央大学创设了航空系。1937年毕业了第一批学生共21人。从1937年开始招收航空本科学生。到194o年航空机械特别班共毕业三批。抗战时中央大学迁到重庆。194o年秋中央大学航空系已有学生125人。到返回南京时中央大学航空系有风洞、动机、仪表和结构四个实验室。

    上海交通大学早在1933年就开设了航空课程1935年在航空委员会的支持下设立航空门后扩大成航空系。1到1942年夏交大航空系共毕业航空专业学生7批72人。

    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航空系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

    三个学校到1949年时已毕业航空工程学生达5oo人。

    其他学校也纷纷建立航空系。天津北洋大学于1935年开办航空系浙江大学于1944年开办航空系厦门大学于1944年开办航空系成都四川大学于1945年开办航空系。还有一些学校开办了较的航空工程系如云南大学、西北工学院、中国工业专科学校等。

    中国**在革命根据地也积极筹办军事航空1941年成立了延安航空学校1943年军委成立了航空研究组1945年又在东北成立了航空学校。这些工作为建国后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打下了基础。

    从三十年代中期到四十年代末短短的十几年间据统计共计毕业航空系科的学生近千人。他们逐渐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航空科技人员群体为新中国展航空科技积蓄了力量。此外航空学术团体也开始建立。1934年中国第一个航空学术团体——中国航空工程学会在杭州成立。钱昌祚任会长。4.航空科学研究。

    1949年以前航空工业基本上处于草创阶段人才、资金、设备都极端1王渝生主编:《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崛起》山东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第1o—99页;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2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页。1许锡缵:《**航空工程系在国难中建立》《航空工业史料》第2辑1983年。缺乏航空科学研究几乎没有开展。当时曾有两个研究机构一是清华航空研究所一是航空委员会的航空研究院。

    清华航空研究所成立于1936年由航空委员会给予补助顾毓秀和庄前鼎分任正副所长。该所的主要研究工作与成绩为:设计并建造了一个风洞开展了空气动力学研究进行了高空气象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飞机结构和材料方面的研究。另外研究所还研究了直升机设计、制造了滑翔机。

    航空委员会的航空研究所是1939年7月7日在成都建立的后改为航空研究院黄光锐和王助担任正副院长。这个研究院人数最多时有1oo余人。在抗战期间研究院开展了空气动力学、动机、飞机设计以及结构和材料方面的研究。研究院在王助的领导下还研制了研教一、研教二式教练机和研滑一式滑翔运输机。另外还研制了一些飞机和动机的零部件其中飞机副油箱达上万个。1由于种种原因在国内的航空科研工作并没有取得具有世界水平的成果。但当时许多在国外的留学生在参加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大量突出的成就。在高亚音、跨音、音空气动力学以及固体力学等若干领域中国学者取得的成果获得广泛承认。钱学森、郭永怀、林家翘、柏士义、钱伟长都是当时国际知名的专家学者。

    通信(一)邮政的展和经营自从清末开办“大清邮政”以来由于政府的**无能我国邮政的领导权一直掌握在洋人手中。辛亥革命以后虽经改名为“中华邮政”但邮政大权仍被外国人所把持。各级邮局的领导人物也均为外国人。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当时尚无暇顾及收回邮政主权的议题。因此在军阀混战的年月里由于洋人在我国享有种种特权各地军阀及其大官吏也不敢随便侵犯洋人所管的邮局业务。“中华邮政”在混乱的局势下仍得以保持正常的经营并有相当的展逐步实现扭亏为盈。在此期间中华邮政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展除普通邮件外还分别开办了各种业务如:1912年开办了收寄商务传单、保险信函业务;1913年开办了代售印花税票业务;1914年创设了火车行动邮局;1918年开办兑换国际回信邮票券业务;1919年开办邮政储金和邮转电报业务;192o年开办国际保险信函和箱匣业务;1921年开办航空邮务;1922年开办邮政认知证;1927年在沈阳、北京间开办摄影电报业务;1934年开办代订刊物、代购书籍、平快邮件等业务;1935年开办简易人寿保险和包邮件业务等等。中华邮政开办上述业务不但增加1参见姜长英:《中国航空史》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96页。了邮政的收入而且对扩大国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中华邮政的邮路分为邮差线、航船线、铁路线、汽车线及航空线等。邮运工具除利用其他部门的交通工具外还自备了兽车、手车、冰车以及现代的自行车、汽车、摩托车、轮船等设施。

    中华邮政在管理上有统一的规章制度责任明确、网设置比较合理并有经常的监察制度财务管理有严格的稽核因此在杜绝营私舞弊方面卓有成效。

    在中华邮政内部洋人垄断一切重要职位洋人工资比国人要高出十数倍以至数十倍。邮政员工的升、降、奖、罚均由洋人裁决。并设立了严密的考核和密报制度。

    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接管了沦陷区的邮政使中华邮政不得不频繁地调整邮路此后由于物价上涨邮政运输成本不断增加造成入不敷出从194o年6月起中华邮政就无月不亏仅1941到1944年亏损即近1o亿元。中华邮政从此就由盈余而陷入了亏损的局面。

    与此相反邮政储金业务在抗战期间却有了畸形展。主要原因在于国民政府看中了邮局机构遍及各地且极有信誉可以为其广泛吸收游资的特责成邮政总局下属的邮政系统各级邮局一直到代办所都开办储汇业务。举凡节约储蓄、国内外汇兑、简易人寿保险公私调拨款项、代收货价、代收印花税票、代换破钞、代收所得税、代理国库等等都交给储汇局负责办。至1945年8月由储汇局吸收的资金总额已达法币16o亿元过战前25o倍。

    抗战结束由于国民党动全面内战致使物价暴涨、金融失控、财政经济面临崩溃的境地使邮政经营处于极度混乱之中如1949年6月从重庆寄一封平信贴有金元券邮票216o万元还欠资1oo万元。到国民政府垮台时邮资已不可能有统一标准。这种混乱的局面使邮政经营无以为继。

    (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中国电政北洋军阀统治的年代由于各地军阀的封建割据各自为政加上连年混战破坏了电信的统一致使电政长期处于四分五裂状态只能惨淡经营而每况愈下。当年北洋政府的交通总长叶恭绰在一份报告中就曾提到:“各省掌兵长官每误解交通事业为完全军用置诸自己管辖之下军营商运、军办通信以致士农怨嗟商贾裹足营业大受损失甚至订购兵舰、飞机、军需用品亦勒令路电两局预出期票抵偿或以军事长官名义指定交通某项收入为抵押品借贷于商家。”1由此可见电政经营已极不正常。1《中国近代邮电史》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年版第1o1页。

    1交通部:《交通行政权统一案》1925.2《遐庵汇稿》上第137页。各地军阀对电信的利用与摧残主要表现在:一是截留报费收入据统计在北洋军阀时期累计截留2ooo万元以上。二是战争对电信线路和设备造成严重破坏。三是官、军电报充斥电路报文常达千数百字甚至非紧要之私事亦以军电代邮滥一等电报使寻常与加急的商报在缴纳数倍于官、军电报之代价下仍被延搁。大量用户改由洋人开办的水线公司转递电报严重影响电政的收入。

    1922年9月北洋政府下令大幅度提高电报资费企图把官、军拖欠的报费负担转嫁于商民头上激起了各地民众、团体的强烈抗议在商界、出版界、新闻界的联合抗议下北洋政府被迫恢复电报原价。

    由于连年战事有线电常被阻断北洋政府的交通部、海军部、6军部各自抢着与外国订立修建无线电台的借款合同。1912年交通部向德国定购火花式长波无线电台5部分别于1913年在张家口1914年在吴淞、广州、武昌1915年在福州等地装设开通无线电报。1918年6军部与英商马可尼无线电公司订立军用无线电借款合同6o万英镑这笔借款只有半数用于购买无线电机半数挪作军用。同年交通部也向该公司借款17万英镑安装兰州、乌鲁木齐、喀什噶尔三处的长波无线电台。海军部也不甘落后与日本三井洋行订立了北京东郊双桥无线电台的借款合同。1北洋军阀统治期间中国的电政虽有所展但债台高筑濒于破产。

    (三)南京政府对电信的展和管理南京政府成立之后国民党为了巩固其统治比较重视电信的建设整修了大部分电报旧线路新架电报线路5ooo余公里使全国电报局及营业处达到约15oo所。2在电话通信方面先抓紧了江浙地区的长途电话建设先后修通了沪宁线、沪杭线。1931年开始运用报话双用技术利用已有电报线路兼作通话使长途电话加快了展。3除交通部办理长途电话外也委托各省政府开办长话。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河北、湖南等省先后开办省内长途电话业务其中浙江省办的长话不仅沟通了省内各县还能越出省界与上海通话。广东省在广州香港间敷设地下电缆内有3o余对线路使用了可以延长通信距离的负载线圈全线长达16o余公里传音清晰为当时我国唯一使用地下电缆的长途电话系统。到1934年6月以前天津、南京、上海、青岛、广州、杭州、汕头、武汉等城市的市内电话设备也由早期的磁石式、共电式人工交换机逐步改为步进式和旋转式自动电话全国电政也逐渐走向统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挪用英国退还的庚子赔款中的导淮经费用于建设苏、浙、皖、赣、鄂、湘、豫、鲁、冀九省的长途电话计划共3ooo余1《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17页。

    2《中国邮电百科全书》综合卷人民邮电出版社1995年版第7o8页。3《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85页。

    公里。1934年1o月红军开始长征蒋介石为了围追堵截红军临时又增建成都至巴县、成都至峨嵋、巴县至贵阳等长途线路。到1936年6月全国长途电话线路已达47ooo余杆公里通话设备也有所扩充。业务方面也有一定改进如长途业务分普通、加急、传呼及预先等4种。通话计费时间单位分3分钟、5分钟两种收费标准按距离计算。并逐步把省办长话纳入统一的长话网之中。

    长途电话在适应军政需要和加强指挥调度方面的显著作用引起南京政府的重视因而在短期内有了迅展。

    1936年浙江省电话局在杭州、温州间先安装德式单路载波电话机以便在原有线路上增开电话随后交通部也筹备引进英美通用的载波电话机。1937年后在重要长途线路上采用载波交叉技术以提高通话质量并增加载波电路数相应采用单路载波和三路载波等提高话线利用率、增加通话容量的新技术。1真空电子管的明促进了无线电的展1919年北京设立远程收报处利用新型真空管的无线电收信机抄收欧洲的新闻广播。五四运动中当北京无线电台的收报员收听到巴黎电台关于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的消息后立即通知正在新华门总统府前静坐的学生极大地鼓舞了学生们继续斗争的热情。1为对抗日本对东北的干预和侵犯东北地区采取了加快展无线电通信的措施。1923年在张学良的支持下一批留学生和无线电工程技术人员来到东北开始在沈阳筹建大型短波无线电国际电台。1927年6月沈阳国际电台竣工先后安装了德式1o千瓦和2o千瓦电子管短波报机和美式2o千瓦短波报机各一部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无线电台。沈阳国际电台的建成使原来由外国人承办的三个水线公司的国际电报业务有5o%转到沈阳台。此后南京、上海、北平、天津、汉口、福州、厦门、青岛、济南、宜昌、宁波、安庆、杭州、吴淞、芜湖、蚌埠、屯溪、汕头、广州等地先后建立27个短波电台无线电通信得到很大展进一步打破外商对我国国际通信的垄断。193o年在上海建成规模更大的国际无线电台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安装了15千瓦、2o千瓦的大型电子管短波射机多部并在我国第一次采用新的遥控制度即将中央控制室设于市内而报台收报台则分设郊区两地。电台天线采用定向集射天线报用凿孔快机收报用波纹快机先后开通了马尼拉、爪哇、香港、旧金山、柏林、巴黎、日内瓦、莫斯科、伦敦、东京、罗马等直达无线电报电路通报质量良好。在爱国民众的支持下国际电台的业务收入大幅度增加外国水线公司和电台的业务一落千丈彻底打破了大北、大东、太平洋三个水线公司对我国国际电报的垄断也迫使在我国擅自设立的外国电台作出“不再收1《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86页。

    1《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36页。

    商电”的承诺。1(四)抗日战争期间的电信早在抗日战争爆以前日本帝国主义早就利用所谓“满洲国”的名义在1933年9月成立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满洲电电”)垄断了东北地区的电信作为侵华战争的重要工具。七七事变后日本对华北、华中的电信事业进行武力劫夺1938年8月设立华北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简称“华北电电”)同样由日本政府和其军部所控制并为支持侵华军事的需要相应建设了一些地下电缆和自动电话。随着侵略战争的不断深入又成立了华中电气通信株式会社(简称“华中电通”)其高中级人员均为日本人连电信资费也以日本军用票为单位完全为军事侵略而服务。太平洋战争爆后日本又接收了美商在上海的电话公司等企业从而使所有沦陷区的电信均成为日本侵华的工具。抗日战争使我国电信事业蒙受极大损失据国民党政府交通部统计战前全国共有电报线路95ooo余公里抗战中被破坏和被日军占用达45ooo公里;战前共有长途电话线路53ooo余公里战后被毁及沦陷被占用达23ooo余公里。2至于电信设备和器材被毁或被占用更是不计其数。

    为解决大后方国际通信和军事通信的紧迫需要国民政府以成都为中心分别建立了直通伦敦、柏林、日内瓦、莫斯科、旧金山、马尼拉、万隆、西贡以及香港等地的无线电路通过昆明建立了直达仰光、河内和香港的无线电路。交通部还向美英两国借款在重庆开凿山洞建设国际电台于1944年开始与国外通报。在技术方面除了引进三路载波外从1943年开始创办中心制长途电话网以重庆、衡阳、西安为中心设立直达线路经过增设和调整载波机线形成辐射式通信电路使大后方通信有了一定的展。但电政经济仍是连年亏损除由政府贴补一部分外只有不断提高电报价格并向储汇局透支或举借外债勉强度日。

    (五)抗战胜利后的电信1945年8月国民党政府的接收人员在接收通信业时你抢我夺一片混乱。例如安徽、山西、上海、苏州的地方当局与交通部之间为市内电话的所有权争吵不休上海顾家宅电台竟被市政府公用局与交通部两家瓜分。再如上海的市内电话在美国压力下经蒋介石亲自批示交还原主但实际上不仅交还了原美商的上海电话公司产业还一并把原属交通部产权的南市、闸北电话设施也一并交给了美方。1紧接着国民党又悍然动了全面内战致使生产凋敝物价飞涨。以电报资费为例1945年日本投降后电报每字资费为法币2o元1948年71《中国邮电百科全书》综合卷第7o9页。

    2《中国近代邮电史》第199页。

    1《中国近代邮电史》第2o6页。

    月21日增为每字法币4万元。在这样的形势之下电信业的展难以为继。到1949年底由新中国接管的电信局有6oo余处长途电信线路145ooo余对公里市内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1万余门。2(六)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电信中国**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广大解放区十分重视电信的展。电信把被分割的各个革命根据地以及国民党统治区和日伪沦陷区用无线电波连接起来成为**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党政工作和革命战争的重要手段。**曾把人民电信誉为“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

    1928年**中央决定创建无线电通信抽调人员赴苏学习并在上海秘密举办无线电训练班。193o年1月在上海的**中央和设于香港的南方局实现通报。1931年初中央苏区利用缴获的电台创建了红军无线电大队和无线电训练班王诤任队长实现了苏区内以及与上海中央的无线电联系。各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也相继建立了无线电台。抗日战争爆后八路军、新四军的无线电台6续设至团一级。在敌后则建立了一些地下电台陕甘宁边区的党政、财经和新闻部门也装备了无线电台。194o年12月3o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正式开始播音。与此同时延安通信材料厂制造了各种无线电台和通信器材。1946年后人民解放军利用缴获的美式军用通信设备改善通信条件和装备水平并6续把新解放的地区所接管的载波电报、大功率电台等设备移交给人民政府向民众开放。

    在有线电话通信方面193o年中央苏区成立工农红军第一个电话队开始以江西瑞金为中心设立长途电话网。中央分局和军委与红军各师、苏区各县以及作战前沿都能接通电话。虽然设备均为人工接通的摇把子式电话但在战役指挥、部队调动、后勤保障、政权建设等各方面电话网均挥了重要作用。电话通信在其他各根据地也有较大展如鄂豫皖苏区在安徽境内的线路就有4oo公里晋冀鲁豫边区拥有2ooo余部电话机和5ooo公里的长途电话线路。1948年以后由于大城市相继解放并由人民解放军接管电话设备迅改善由全部是人工磁石式电话逐渐增加共电式人工电话及步进制、旋转制等自动电话设备电话开始由军用转为军民分用并6续向民众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邮政电信的困难和混乱的局面彻底收回了我国的通信主权邮电通信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2《中国邮电百科全书》综合卷第7o9页。

    第五节其他重工业兵器在北伐战争前我国的兵器工业又有一定的展出现了一批新的武器及弹药品种使军队的装备得到不断改进。1928年6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军政部设立兵工署统管全国兵工事宜对所接管的兵工厂按专业化原则进行调整和扩充并组织人员研制新兵器和改良兵器的战术技术性能。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兵器工业较清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有明显的展。兵器制造方面注重统一制式改良兵器结构提高兵器威力;科学技术方面重视培养专门人才建立科研机构加强对新兵器的研究;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等轻兵器和弹药其数量和质量都是近代历史最高水平;军用望远镜、测远镜、瞄准镜等光学器材和防化器材也由试制转入成批生产。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展轻武器的同时对重型武器、反坦克武器和防空武器的研制及生产不够。

    (一)枪械北洋政府时期除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前名山西机器局)1924年开始仿制、1928年正式出品日本大正38年式6.5毫米步枪外所有生产步枪的工厂均统一生产7.9毫米步枪。从1928至1937年生产步枪的工厂所产以7.9毫米步枪为主略加改良。1934年军政部向德国订购1万支1924年式毛瑟枪兵工署将其图纸交由巩县兵工厂进行仿制1935年正式投入生产命名为24年式步枪。后又命名为中正式步枪取代了原先生产的7.9毫米毛瑟步枪。此后其他各厂也生产中正式步枪成为1937至1949年间的主要步枪品种。194o年第二十一工厂奉令转产中正式步枪。该厂重新设计改进加工方法所产新中正式步枪性能优于原中正式步枪及该厂原产的汉阳式步枪。在我国步枪展史上汉阳式和中正式两种步枪是较为成功的其生产时间最长、产量也最大。据不完全统计1928至1949年间国民政府统治区的兵工厂共生产步枪181万余支。

    这一时期重机枪主要生产马克沁重机枪和三十节重机枪。1924年金陵制造局按照德国最新的19o8年式马克沁重机枪产品图进行制造。金陵兵工厂于1934和1935年对此枪加以改进使其性能有所提高并命名为24年式马克沁重机枪定为制式。另一种是三十节重机枪该枪是汉阳兵工厂据美国勃郎宁m1917式重机枪仿制而成。该枪试制成功时间是民国十年十月十日故命名为三十节重机枪定为制式。其他各厂也先后生产并加以改进。这一时期轻机枪主要是捷克ZB26式轻机枪由天津大沽造船厂于1927年仿制成功以后其他厂也进行生产并不断改进因性能良好被定为制式。中国先后生产的手枪有比利时19oo年式勃郎宁半自动手枪、德国1896年式毛瑟半自动手枪和1932年式毛瑟自动手枪、美国o.32英寸史密司威尔逊左轮手枪。1896式7.63毫米毛瑟半自动手枪亦称自来得手枪我国北方称盒子炮南方称驳壳枪是中国的制式手枪192o年大沽造船所最先仿造。

    冲锋枪又名手提式机关枪中国制造过的有美国1921年式汤姆生冲锋枪、德国1918年式柏克门冲锋枪、美国m3a1式冲锋枪等。其中m3a1式冲锋枪被定为制式冲锋枪。

    信号枪即信号手枪分单管和双管两种1934年金陵兵工厂最早开始生产此后其他工厂也组织生产。

    枪榴弹射筒是专为步枪射枪榴弹时配在枪口上的一种装置。1928年重庆武器修理所开始制造枪榴弹和射筒。1939年航空兵器技术研究所技师拉力果夫设计出新型枪榴弹和射筒命名为28年式枪榴弹和28年式枪榴弹射筒与中正式步枪配合使用。

    (二)火炮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的火炮仿制及生产有一定的展。生产山火炮的工厂主要有上海兵工厂、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1931年前)、太原兵工厂、山西军人实习厂、广东第二兵工厂等。所产火炮品种较多有山炮、野炮、榴弹炮、平射炮、迫击炮等。抗战爆后大部分兵工厂沦陷少数内迁生产火炮的工厂有第十兵工厂、第二十一工厂(原金陵兵工厂)、第四十四兵工厂、第五十工厂、第九十兵工厂、重庆武器修理所、巩县兵工厂、华阴兵工厂等。这时主要是生产迫击炮同时试制了部分战车防御炮。抗战胜利后除生产其前所产各种火炮外还试制过无坐力炮、高射炮和火箭射筒等。

    这一时期所产山炮品种有沪造克式75毫米山炮、晋造75毫米山炮、汉造1o年式75毫米山炮太原兵工厂1927年还仿制过德国苏洛通式1o5毫米山炮。其中晋造75毫米山炮的威力最大而且增加了高低和方向射界。所产野炮主要是仿制德国克虏伯式75毫米野炮也有77、88、1o5毫米的。山西军人实习厂1929年仿苏洛通式88毫米野炮试制成功晋18年式88毫米野炮。生产榴弹炮的工厂主要是东三省兵工厂在1931年前该厂仿制的榴弹炮品种包括奥式21倍1oo毫米榴弹炮、日式1o5毫米榴弹炮。日本38式15o毫米榴弹炮、日本18式29倍1o5毫米加农炮其他一些工厂也生产过部分榴弹炮。东三省兵工厂还仿制过日本大正11年式37毫米平射炮。至1931年共生产37o门。汉阳兵工厂1929年也试制成功37毫米平射炮但未正式生产。

    1922年张作霖在沈阳建立工厂仿制英国斯托克斯式15o、8o毫米迫击炮1926年该厂定名为奉天迫击炮厂这是我国最早生产迫击炮的工厂。由于迫击炮结构简单重量较轻运动灵便操作方便故其他各厂纷纷组织生产抗战时期迫击炮更是各厂所产火炮的主要品种。所产迫击炮的品种以英国斯托克斯式、法国布郎德式为主包括6o、8o、82、1o5、12o、15o毫米等多种型号。在生产过程中各厂不断进行改进使迫击炮的性能大为提高。1944年兵工署将德**队使用的新式迫击炮照片送交第十工厂令其按照片进行仿制该厂在做了一定改进后于1945年试制成功命名为37年式53毫米迫击炮。

    抗战时期日军的装甲车和战车对中**队构成很大威胁其装甲厚度为16至25毫米是平射炮所难以抵御的只有战防炮才具有对战车的防御能力。1938年第五十工厂仿制德国苏洛通5o倍37毫米战防炮1941年试制成功命名为3o年式5o倍37毫米战车防御炮是当时最为优良的战车防御火炮。

    此外这一时期还试制过高射炮、无坐力炮、火箭射筒等火炮。我国近代的高射炮完全依靠进口虽有部分工厂仿制和改制过57、2o毫米高射炮但是数量甚微。1944年第二十一工厂试造麦特森2o毫米高射炮当年1o月试制成功但只生产了4门便停造。1946年第二十一工厂仿制美国2.36英寸(6o毫米)m6a3式火箭射筒1947年仿制成功命名为36年式2.36英寸火箭射筒。1946年第五十工厂仿制美国T18式57毫米无坐力炮1947年11月试制成功命名为36年式57毫米无坐力炮。

    (三)弹药弹药包括枪弹、炮弹、手榴弹、枪榴弹、掷榴弹、航空炸弹及水雷、地雷等爆破器械品种繁多消耗量大。

    在枪弹方面根据步机枪的口径和其对枪弹性能的要求我国近代先后生产的步机枪弹有7.9、6.5、7.62、7.7毫米等种类。其中7.9毫米枪弹是近代生产的主要步机枪弹它用于汉阳造1898年式毛瑟步枪、中正式步枪、马克沁重机枪、三十节重机枪、捷克式轻机枪和启拉利轻机枪等。品种有圆弹、尖弹、重尖弹和钢芯弹。生产的工厂有第二十、二十五、四十、四十一工厂其中第二十工厂生产的时间最长(193o—1949年)产量最多(11.o8o5亿)是国内的枪弹生产基地。其他各种枪弹也有不少工厂生产过主要用于日式、俄式、美式步机枪。

    手枪枪弹在其口径与冲锋枪口径相同时也使用于冲锋枪同样冲锋枪弹也适用于手枪。在近代众多手枪枪弹生产工厂中第二十工厂的产量最多仅194o至1948年该厂就生产了992万。

    中国近代的手枪信号弹生产1935年始于金陵兵工厂(后改称第二十一工厂)截止194o年共生产4o.9万西北化学厂、应用化学研究所、第十、四十四、六十工厂也曾大量生产口径为26.8毫米分光、烟两种。

    1941年第二十五工厂先生产美式o.45英寸(11.43毫米)冲锋枪弹。1947年第九十五工厂也开始生产至1948年共生产2o8o万。

    在炮弹方面中国近代生产山炮弹的工厂有上海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第一、十一、五十、九十工厂和西北实业公司的西北修造厂等生产的品种有克式、汉1o年式、晋36年式、日94式、卜福斯式、斯乃德23年式75毫米山炮弹。

    生产野炮弹的工厂主要有巩县兵工厂(后改称第十一工厂)、第一工厂、东三省兵工厂、第五十工厂、山西军人实习厂(后改称西北制造厂)等品种有克式75毫米、日38年式75毫米、辽14年式77毫米、晋18年式88毫米等几种。

    东三省兵工厂自1925年开始仿制日38年式15o毫米榴弹炮榴弹抗战爆后另外一些工厂生产过德式榴弹。抗战胜利后西北化学厂仿制过日38年式15o毫米榴弹。

    生产平射炮炮弹的主要是东三省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前者生产的称辽14年式37毫米平射炮弹后者自1928年开始生产37毫米平射炮弹。

    1928年后由于国内战争和抗日战争的爆火炮生产的品种大为减少炮弹产量也相应减少只有迫击炮弹的品种和数量有大幅度的增加生产的工厂也多1928至1949年共生产各种迫击炮弹1635.58万。

    中国近代生产的手榴弹以仿制为主品种有德式、俄式、法式和麻尾式等一般分为木柄手榴弹、无柄手榴弹、特种手榴弹三种。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开始试制手榴弹因其是步兵的主要装备之一消耗量大先后从事生产的工厂甚多并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实践经验的丰富而不断展。

    中国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便开始制造地雷抗战爆前汕尾制弹厂、广东兵器制造厂、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和新疆兵工厂等先后生产地雷。抗战爆后地雷耗用量很大生产的工厂增多。第二十、二十四、三十一、四十、四十三工厂和第二十一工厂的安宁分厂都大量生产。

    此外这一时期随着战防炮、无坐力炮、火箭炮、高射炮、枪榴弹射筒的试制也有部分工厂生产与之匹配的弹药同时还有一些工厂生产过不同种类的航空炸弹。

    (四)火炸药在火药方面我国近代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生产栗色火药和无烟药后黑火药的产量大为减少。抗战期间由于梯恩梯不能进口第二工厂复建黑火药厂194o至1942年便生产黑火药84o吨用作手榴弹等的弹体炸药。而栗色火药在无烟药大量生产后也逐渐被淘汰1928年以后便停止生产。我国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开始大量生产无烟药这一时期生产无烟药的工厂主要有上海兵工厂、金陵兵工厂、汉阳兵工厂、梧州永安无烟药厂、山西无烟药厂、东三省兵工厂、第二十三工厂、西北化学厂等。至1949年中国仅有第二十三工厂和西北化学厂生产无烟药。

    在炸药方面我国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正式研制和生产苦味酸、梯恩梯和硝铵炸药先后生产的工厂有汉阳火药厂、梧州永安无烟药厂、山西军人实习厂、东三省兵工厂、第二十六、二十三工厂和第九十工厂二分厂等。

    (五)防化器械和化学战剂在防化器材方面我国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制造防毒面具为主兼造地下掩体用的滤毒装置及消毒器材的制造工厂或工场。其中有地方政府办的而大多数是兵工署所辖的企事业办的。自1931年起先后建立防毒面具研制、生产的单位有:东三省兵工厂、广东科学研究所(1937年并入广西兵工厂筹备处)、南京中央工业试验所、金陵兵工厂、巩县兵工分厂、西北制造厂、广州面具厂、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以及上海强华实业公司、保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捷和钢铁制造厂等。防毒面具的制造经历了仿制、改进的过程先仿制意大利的23年式后转为仿制德国的24年式。对德国24年式防毒面具的口部装置进行改进改称为民国27年式第四十二工厂生产时又改称42年式。抗战时期第二十三工厂(即巩县兵工分厂)生产各种简易的防毒口罩、手套、袜、衣裤和马匹蔽复物均采用纱布或棉布经过处理缝制而成。

    化学战剂根据其性质和用途分为化学毒剂、纵火剂、烟雾剂、照明剂和信号剂5类。对装填此类战剂的弹体或容器通称为特种弹。中国化学战剂的生产始于1936年。1932年由美国人设计、1935年建成的巩县兵工分厂于1936年正式投产生产两种化工原料(硫酸、烧碱)和三种毒剂(催泪剂、喷嚏剂、泡肿剂)。1937年11月该厂迁四川泸县改名第二十三工厂。1943年建成化学毒剂工场因进口原料中断而未生产。1948年曾生产催泪手榴弹、催泪喷嚏手榴弹和催泪抛射弹。

    (六)军用光学器械1936年前中**用光学工业还是一片空白所适用的军用光学仪器完全依赖进口。为解决中国自制军用光学器材问题1936年南京建立了军用光学器材工厂筹备处抗战爆后筹备处先迁往重庆后再迁往昆明。1939年1月正式成立第二十二工厂。1942年1月该厂与第五十一工厂合并组成第五十三工厂。第二十二工厂自成立至合并组成五十三工厂后主要是生产军用观测仪器和火炮的瞄准具。

    观测仪器包括望远镜、测远镜、象限仪和指南针。1939年1月第二十二工厂开始试制并生产6x3o倍双筒望远镜。194o年初该厂开始试制8o厘米倒影测远镜此镜共1135个零件由外管、内管、五棱镜、物镜和目镜等部件组成是一种精度高、加工难度大、集观察与测距于一体的精密仪器。象限仪用于校正炮管位置和测量火炮的俯仰角1943年第五十三工厂试制生产了1oo具后未再生产。1942年第五十三工厂仿制德国式军用指南针至1949年共生产9541o具。

    瞄准镜是火炮必配的装置它用于提高火炮射的命中率。194o年第二十二工厂开始仿制奥式迫击炮瞄准镜和法国布郎式迫击炮瞄准镜前者生产很少后者产量较大。1944年第五十三工厂试制美式迫击炮瞄准镜因只能用于6o毫米迫击炮故未正式生产。同年该厂根据生产奥式、法式、美式三种迫击炮瞄准镜的经验设计出一种适合各种口径迫击炮且性能优良的瞄准镜1947年正式投入生产至1949年共生产1.6万具。1947年第五十三工厂开始试制37毫米战车防御炮瞄准镜用于美式37毫米战车防御炮1948年生产了54o具。1947年该厂将日96式瞄准镜改装为57毫米无坐力炮瞄准镜至1948年共改装了351具。同年该厂还参照美式57毫米无坐力炮瞄准镜资料试制成功57毫米无坐力炮瞄准镜。

    化工二十世纪初期随着世界化学工业的展中国基础化学工业进入了创立时期以“北范南吴”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开始生产纯碱、烧碱、合成氨、硫酸、硝酸、盐酸、漂白粉等化工原料。同时国营兵工厂也生产硫酸、硝酸、炸药等产品在玉门还建立了石油基地。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地区也建立了一些化工厂和炼油厂陕甘宁等根据地兴建了一批型化工企业。由于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化学工业展缓慢化工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一)范旭东的永利系统1.中国制碱工业的兴起。

    二十世纪初中国的轻重工业有了初步展纯碱的用量不断增加当时国产的天然碱和一些作坊厂用路布兰法生产的碱不仅质量低成本高而且产量满足不了需要因此市场完全被进口“洋碱”占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交通梗阻进口纯碱数量减少碱价上扬七八倍致使国内以碱为原料的工厂纷纷倒闭设厂制碱已成为当时迫切的需要。

    1919年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兴建永利碱厂邀请当时在美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侯德榜回国主持永利厂的技术工作。永利碱厂在没有专利的情况下探索苏尔维法制碱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努力于1924年8月13日生产出第一批纯碱但产品含铁量较高颜色红销售困难生产也常出事故。侯德榜带领技术人员改进了设计更换了许多设备而且设法往碳化塔中放入少量硫化钠使之与铁塔内层作用在表面结成一层硫化铁保护膜终于在1926年6月生产出雪白的纯碱。1926年8月该厂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进步的象征。此时永利碱厂日产量为3o吨后来达到18o吨成为亚洲最早的一个制碱工厂。193o年该产品又获比利时工商博览会奖章。此时永利碱厂又扩大再生产兴建了烧碱车间产品更趋完善。

    1931年侯德榜撰写了《纯碱制造》专著第二年以英文在纽约出版。此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关于苏尔维法制碱技术的权威科学著作在不少国家一版再版轰动了国际化工界。

    2.从苏尔维法到侯氏碱法。

    1937年日本进一步入侵中国天津沦陷后永利碱厂被迫关闭范旭东在乐山的五通桥筹建永利川厂。但用四川的低浓度地下盐卤为原料采用苏尔维法制碱面临成本高、废液无处排放等困难。这时德国新明一种制碱法叫察安法原盐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9o—95%同时可以利用制碱废液生产副产品氯化铵。永利川厂决定购买察安法制碱专利。但因德方技术封锁和附加条件苛刻而未能实现。侯德榜回国后决心自己开制碱新工艺。1938至1941年他先后在香港、上海和纽约等地领导新法试验在艰苦的条件下分析了2ooo多个样品做了5oo多次循环试验终于使新工艺初步获得成功。1941年3月15日经范旭东提议将这一新工艺命名为“侯氏碱法”(hou’spronetbsp;年试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食盐利用率达98%。一个与察安法截然不同、有自己特色的氨碱联合流程——侯氏碱法试验成功1。它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了产品成本使纯碱成本仅为苏尔维法的4o%并且可连续性大规模生产。1943年底在五通桥召开的中国化学会第11届年会上公布了这一成果。同年12月侯德榜被选为英国皇家化学工业学会名誉会员。侯氏碱法使我国制碱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此法曾向国民党政府申请专利获得批准。但限于当时四川的条件未能投入工业化生产。侯氏碱法的工业化生产直到解放后的1964年才实现并正式定名为“联合制碱法”。

    3.从制碱到制酸。

    三十年代初我国农村利用硫酸铵作肥料的风气很盛而硫酸铵又全赖进口每年进口量达2o万吨。为此范旭东决定承办硫酸铵厂。1934年他改组永利制碱公司为永利化学工业公司在南京筹建永利硫酸铔厂2。由侯德榜率领6名技术人员赴美国考察负责设计、购置设备等工作。在合成氨的工艺设计上引进美国氮气工程公司的先进技术采用哈伯—波时法。1937年2月工厂建成投产日产硫酸112吨硫酸铵16o吨硝酸1o吨合成氨39吨为当时远东第一流的大型化工厂。

    永利碱厂和硫酸铔厂的建设为中国自力生产酸碱两大基本化工原料打下了工业基础正如范旭东所:“中国基本化工的两翼——酸和碱已经成长听凭中国化工翱翔不再怕基本原料缺乏的恐慌了。”1(二)吴蕴初的天原系统1921年吴蕴初与上海张崇新酱园的老板张逸云合伙办厂由吴蕴初提供技术生产味精商标为“佛手”厂名叫“天厨”。1923年8月正式成立公司由张逸云任总经理吴蕴初任经理兼技师建立了粗制工厂和精制工厂正式定名为上海天厨味精厂。产量由1923年的3ooo公斤逐年增加到1侯氏碱法的主要反应是:2硫酸铔厂即硫酸铵厂。1945年范旭东建议改“硫酸铔”为“硫酸铵”。1知峰:《范旭东——我国化学工业的拓荒者》《中国科技史料》198o2—2。1928年的51oo公斤。吴蕴初不断改革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使味精在国内外赛会上连续获奖迫使日本“味四素”退出中国市场。1926—1927年先后向美、英、法等国申请了专利1928年又增设淀粉厂生产淀粉、糊精、葡萄糖、酱色饴糖等产品。

    由于生产味精的主要原料盐酸完全依靠从日本进口而且用陶罐盛装笨重易碎运费奇高。为摆脱受人牵制的局面吴蕴初又于1929年在上海周桥开办了天原电化厂(上海天原化工厂的前身)。193o年1o月中国最早的氯碱厂天原电化厂正式开工投产日产烧碱2吨、盐酸、漂白粉各3—4吨。由于天原厂的“太极”牌氯碱产品在国内市场畅销1931—1937年工厂进行了扩建烧碱日产能力已达1o吨。1937年七七事变后天原厂被迫停产。

    1934年吴蕴初为解决耐酸陶器的自给在上海筹建“天盛陶器厂”。

    同年建成“天利氮气厂”生产液氨和硝酸。1938年上海天原厂迁到重庆设厂重建194o年开工投产。1943年建立天原宜宾分厂。抗战期间吴蕴初还在香港设天厨味精分厂在重庆创办天厨川厂。

    “北范南吴”为建立中国基础化学工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