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浅水原大战

梧桐疏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隋末逐鹿记最新章节!

    李渊登基为帝,国号唐,年号武德。

    除了少部分对隋王朝死心塌地的迂腐份子外,大多数世家大族和官吏对此都表示赞同,毕竟,新朝改元,他们每个人的官职都向上升了一步,新人事,新作风,想往上面爬也容易一点,只要你多立功劳即可。

    对大部分老百姓来说,金銮殿上坐着的那个人是姓杨,还是姓李都没有多大分别,只要能让他们吃饱饭,能勉强活下去,他们就支持,若是让他们无立锥之地,无遮雨之庐,他们自然会铤而走险,起来反抗。

    在李渊称帝之前,他就像秦岭之难,潼关以东,关中以西派遣了许多慰抚使,当杨广身死,他称帝的消息传来后,大部分尚在犹豫不决的郡县皆纷纷易帜,把城头上的大隋战旗换为了李唐的战旗。

    好消息接二连三地传来。

    李孝恭率部不战而取巴蜀,平定了秦岭以南,正伺机顺着大江东进,攻伐荆楚的萧铣。在温家兄弟的穿针引线下,幽州罗艺派来使者,向李唐称臣。进入七月,宜州陕西省耀县刺史周超攻击迦楼罗王朱,大破朱粲军。四日,梁帝梁师都率军攻击灵州宁夏灵武市被骠骑将军兴粲击败。不久,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达度派使节前来长安归降。十二日,榆林郡永乐王郭子和派遣使节到长安来请求归降。

    对李唐来说,形势可以说是一片大好。

    有足够的威望,各地纷纷不战而降;有大量的人口。不愁没有精壮加入军队;太原。河东,关中,巴蜀等地皆有丰饶地粮仓。百姓,士兵不愁没有粮食,在这样地情况下,何愁大事不成,就算是一向小心谨慎的李渊,此时也踌躇满志。雄姿英发。

    然而,很快,各种各样的坏消息就传来了,让他地好心情并未能持续多久。

    首先,幽州罗艺在与河间高畅的交锋中,被其在野战中击败,最后被高开道所杀,身首异处。幽州也被高畅所占据。

    随后,山东慰抚使张道源在赵郡被刺客所杀,山东情势危急。

    然而,最迫在眉睫的威胁还是来自西边的西秦霸王薛举。哦这时他已自称为帝,国号秦。七月,他率军进犯长安,前锋斥候出现在了岐州陕西凤翔县,距离长安极近。

    前些日子,李渊命令秦王李世民率领八总管兵十余万迎战薛举,他现在正在长安等待前方即将传来的消息。

    最初,李世民命令士兵深挖壕沟,高筑营垒,拒绝和秦军会战,他打的主意非常简单,就是想和秦军比拼消耗。

    本方虽有十多万大军,每日消耗不在少数,不过,夺下关中之后,唐军颇得了几个大良仓,因此,不缺粮食,就算是十万大军作战,也可以供军队消耗一年之久。

    而秦军原来作战,又多为骑兵,故而需消耗大量粮草,秦地贫瘠,要供应数万秦军地消耗甚是困难,何况,路途遥远,秦军后勤的负担更是沉重,只要比拼消耗,最终,薛举只能无功而返。

    只是,有时候计划虽然美妙,却不见得能像制定计划那人想象中的那样发展。

    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并无险要地段,李世民要想遏制薛举的攻势谈何容易,薛举的秦军可不是当初诸葛亮的蜀汉军,蜀军中战马奇缺,故而机动作战能力不行,在平原会战,才会被司马懿以深沟高垒,高筑营寨所拖垮,拖得断粮了,只好无功而返,陇西产马,薛举的秦军中有大量的骑兵,自然不会像诸葛武侯那样坐以待毙。

    在与李世民对垒之际,薛举时常派出千人队地骑兵绕过唐军的大寨,迂回唐军后方骚扰唐军的粮道,有胆大的甚至冲到了长安附近,烧杀劫掠一番,再扬长而去。

    这些千人队地骑兵神出鬼没,难以防范,当你集重兵押解粮草时,他就不靠拢来,采用袭扰之术,不时地冲阵骚扰,一粘即走,如果你要追击,那正好中了对方之计,很有可能被其伏击,唐军中虽然也有骑兵,却不如秦军中那么多,不敢像对方那样将精锐骑兵用作游骑前来骚扰。

    所以,最后比拼消耗的结果反而是李世民吃不消了。

    面对对方地游骑骚扰,他找不出好的办法来对付,对方一击不中,立刻远遁,除非他也有着大量的骑兵,不然只能被动挨打。

    这时,薛举的骑兵冲到长安附近烧杀劫掠的消息使得长安震动,有好几个被秦军劫掠的世家大族纷纷向李渊进言,怀疑前方的秦王是不是难当大任,李渊虽然没有临阵换将的意思,不过,为了平息那些京兆家族的愤怒,他还是派来使者假意训斥了李世民一通,当然,背地里,他让那使者告诉李世民,说自己这个老爸还是相信他的,前方战事任由他做决断。

    然而,不管怎样,这的确给李世民平添了许多压力。

    大哥建成是世子,他只需要谦和圆润即可,作为次子的李世民,要想得到李渊的认同,只能表现出自己的能力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开疆辟土方是大功绩啊没有什么能力比得上这个。

    既然和秦军比拼消耗这条路走不通,那么,只能和薛举决一死战了,对李世民的这个决定,刘弘基,殷开山,李安远,慕容罗睺,包括行军总管刘文静都没有反对,那些武将被困在营垒里,无仗可打,早就憋得发慌了,对李世民出战的决定,自然拍双手赞成,刘文静为人谨慎一些,他本赞同李世民深沟高垒,拒不出战的决策,不过,这个计划明显行不通,最后,他还是赞同了李世民的决定。

    七月二十三日。李世民率领大军出营在浅水原布阵迎战薛举的西秦军。这一日,比

    时空晚了十几天。

    薛举,原籍河东汾阴人。在其父时,举家迁移到了金城,薛举身材高大,凶悍善射,为人豪爽,擅于结交豪强。家产众多,起兵时为金城校尉。

    由于他交流广阔,散尽家财后不久,各方好汉纷纷来投,此地地汉人多为犯罪被迁移来此地之徒,世代在陇西居住,个个骁勇斗狠,不服王法。他们敬仰的乃是像薛举这样轻财重义的大豪,故而,不多时,薛举就尽站陇西之地。聚众十三万,于天水称帝。国号秦。

    陇西是隋朝地养马之地,故而秦军多为骑兵,针对这一点,李世民采用了防守反击的策略,在列阵之时,将步兵集结于中路,将骑兵放在后方,两侧的兵力最多,却多为进关中时方投靠于唐军的各路人马,他们人数众多,战斗力却不见得有多强,李世民将他们安排在两翼,是为了迷惑薛举,如果,薛举见得唐军两翼兵多,以为唐军将重兵放在两翼,故而采取中路突破之术,想在唐军两翼合拢之前,戳穿中路的话,那就上了李世民的圈套。

    在李世民看来,若自己是薛举,恐怕也会采用这个战术。

    薛举地性格本就豪迈,对这些阴谋诡计并不精通,只知道硬冲硬打,在他的心目中,西秦骑兵无坚不摧,恐怕他就算知道李世民暗暗将精兵安排在中路,仍然会挥师猛攻中路吧

    唐军总兵力达到了十来万,薛举的西秦军则十万不到,然而,战事一开始,唐军就在被动挨打,这局面一直到最后都没有改变过来。

    李世民的安排虽然巧妙,薛举似乎也是上了他的圈套,大战一开始,他麾下猛将就宗罗睺就率领五千精骑猛攻唐军中路,而弃两翼不顾。

    李世民最怕的就是薛举看破他的安排,舍中路不攻,而是先以精兵击溃唐军两翼的乌合之众,那么,此战唐军就再无胜机了,李世民只能率中路之军撤回大营,舍弃两翼地友军,表面上,唐军虽然损失严重,却还在李世民的忍受范围内,那些杂兵本就是拿来消耗的,通过他们的牺牲,李世民也就对西秦军有了直观形象地了解,下一次会战,就会避实就虚,堂而皇之地击败对方了。

    不知道薛举有没有看穿李世民的布置,反正是命令精骑猛攻中路,他安排在本方两翼地军队则是小股精骑混合大队步卒。

    唐军的中路集团,刘弘基和殷开山率领一万精锐步卒在前,这一万人乃是一路从晋阳打到长安来的唐军精锐,李世民则率领三千玄甲精骑在后方压阵,待秦军的精骑在步兵方阵前碰过头破血流后,李世民再从后杀出,一举将其击溃。

    安排是巧妙的,然而,李世民小看了西秦精骑的冲击力,面对宗罗睺的骑兵冲击,刘弘基,殷开山统率的那一万精锐竟然难以抵挡,位于第一线的士兵很快就在铁骑的冲击下,败下阵来。

    薛举拥兵似乎没有保留预备队的习惯,就在宗罗睺冲垮唐军的第一线后,他的儿子薛仁果马上统率薛举的三千亲兵冲入唐军阵中,这三千亲兵同样是骑兵,战斗力和宗罗睺的五千骑兵相比一点也不差,唐军的中路彻底崩溃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世民知道大势已去,长叹了一声,并未将这三千玄甲精骑投入战场,而是率领三千人且战且退,向东而去,这一仗,让李世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统帅就算再有计谋,手下的士卒若不是强兵,面对绝对强大的军队,也是难以抵挡的。

    西秦骑兵冲阵的威力给李世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定集关中之财力,打造出一只真正的玄甲精骑来,以血今日之耻。

    西秦军与唐军在浅水原这一仗,获得了大胜,唐军的八总管的部众全部溃散,除了李世民的玄甲精骑避战得快,没有受到什么损伤外,其余的部众士卒死亡十之五六,大将军慕容罗睺,李安远,刘弘基在战阵中被杀,殷开山等一些将领则被薛举俘虏,薛举将唐军的尸体筑成了高台,向天下炫耀他的武勇。

    回到长安后,刘文静成为了李世民的替罪羊,被李渊所免职,至于秦王李世民,因为此战之前身患疾,没能亲自指挥军队作战,故而无罪

    浅水原一战,西秦军虽然获胜,但是,由于薛举采用的猛攻战略,帐下的精骑损失也有不少,士卒倒还罢了,大量战马的损伤才让薛举感到心疼。

    大军一路攻伐至此,已然劳累不堪,薛举于是决定将军队留下来休整,暂缓向前进攻,不过,也不是全无作为,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多获得功劳,他命令薛仁果率领本部人马前五围攻宁州今甘肃省宁县。

    薛仁果其人,孔武有力,武艺尚在薛举之上,为全军之冠,然而,其人甚是残暴,且骄傲自大,与薛举手下的那些大将多有不和,为了让其上位,需多立功劳,故而,薛举让他去攻打孤城宁州。

    然而,薛仁果的军队却被宁州刺史组织郡兵所击败。

    薛举大怒,欲率领全军往攻宁州,谋士郝瑗向其进言,说是唐军刚败不久,关中人心骚动,这时,正应该乘势追击,直抵长安,一战定乾坤,无谓在宁州这样的小城纠缠,只要主公夺得关中,那些小城自然会向主公投诚。

    薛举同意了郝瑗的建议,然而,就在他准备率军出发之际,却患病卧床,计划得以终止。

    八月,薛举病逝,太子薛仁果继承帝位,为了安抚众将,获取军心,薛仁果驻军原地,停滞不前,长安之危至此解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