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新列强时代最新章节!
襄阳知府衙门花厅。
“糊涂啊!”
吴可看着手头的公文简报,一脸的痛心疾首。
“怎么了梦臣,什么消息把你弄得这么生气?”
坐在旁边的江忠源放下手头资料,一脸诧异望了过来。
“哼哼臬台大人你自己看,这不是引狼入室吗?”
吴可脸色难看,将手头稳健递了出去。
“我看看啊……”
江忠源不以为意,接过文件扫眼望去,上面记载着上海道台吴健彰奏请上海租界之英法洋夷组建‘义勇队’,帮助清军抵抗长毛攻击。
公文上还有介绍上海租界英美法势力答应了吴健彰的请求,组建‘上海义勇队’,严密布置租界防务……
眉头轻轻一皱,但他还是没发现什么问题,只得开口问道:“这没什么啊?”
“是啊,上海此等繁华之地,绝不能落在长毛逆匪之手!”
江忠源说话的当口,坐在上首位置的安襄郧荆道罗遵殿拿起文件迅速扫了眼,有些不解的问道。
花厅中就坐着他们三人,不懂就问也没啥不好意思的,他也不明白吴可突然的愤怒为何而来。
“……”
吴可以手抚额好一阵无语,满脸无奈纳闷道:“难道两位就不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么?”
说话的同时他在心中叹了口气,眼前两位在他看都是难得的俊杰,可他们的眼光依旧只盯着眼前这一亩三分地上,根本不知道世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总而言之一句话:这两位严重缺乏全球战略眼光!
当然,在这个时代整个满清官场都是如此,就算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狠狠教训了一通,整个满清依旧固执的以天朝上国自居,看不起那些金发碧眼的洋夷。
就算号称‘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择徐,估计对于此时西方世界的了解依旧匮乏得很,模模糊糊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
最让吴可无奈的是,满清朝廷对待洋人的态度上,一面高傲不屑一顾,但凡官方交流一切拒绝,一面又有些卑躬屈膝,有事就要厚着脸皮找洋大人出手帮忙,这次的上海道台就是典型。
当然,他并不清楚上海道台吴健彰是个什么角色,如果他知道这家伙就是个黑心买办的话,自然就会明白这厮的举动让他如此看不顺眼。
“请神容易送神难?”
江忠源先是一愣,而后反应过来哈哈笑道:“哈哈,梦臣别说笑了。区区‘上海义勇队’,算得上‘神’么?”
“是啊,梦臣是不是太过小心了?”
旁边的罗遵殿也跟着附和道:“眼下朝廷的头号大敌乃是长毛,借用一下洋夷的力量也没什么,只要能尽快平息长毛匪乱,就算付出点代价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不待吴可开口,他扬起手头文件甩了甩,语气突然变得自信满满:“再说,就算那帮洋人有其它企图,就那么点点人手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对,就是这个理!”
江忠源就像说相声一般接口道:“咱大清拥兵百万,难道还怕区区数百洋夷不成?”
吴可好一阵无语,没心情再跟这两家伙胡说八道,拿起桌子上的其它文书认真阅读。
那帮西方列强野心有多大,没谁会被他这个穿越者更加清楚。
眼下清廷虽然经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但是脊梁骨还没被打断,财政状况也没因为各种巨额赔款压得喘不过气来,实力还是有些的。
可是就因为对洋人野心的不够重视,不断的让洋人们软刀子割肉,让他们的野心有足够的时间跟土壤培育,再加上与太平军连绵十来年的战争消耗,接着又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连皇帝都跑了路,这才造成了之后洋人势大的局面。
按说此时洋人在国内的势力确实一般,正如江忠源跟罗遵殿说的那般,人数太少面对大清近百万兵卒根本不算什么。
关键是必须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更不能给洋人任何可趁之机。特别是这次的租界驻兵权那是万万也不能轻易松口的,后患实在太大得不偿失。
手头没兵洋人行事可能还会顾忌一二,可一旦有了兵力在手助涨了野心不说,还让他们有了稳定的前进基地,以后无论扩大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还是拼命的向国内倾销物资还有军火都要方便不少。
这尼玛完完全全就是引狼入室啊……
至于太平军的威胁,那完全就是内部矛盾,按总体实力而言清廷依旧占据绝对优势,只等先期的适应期一过,面对源源不断的清军人马太平军只有招架之功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眼下太平军占据了江宁又如何,连整个江苏都没完全控制下来,更别说周围的两江两省了,以后仗还有得打。
这就是标准的内部矛盾,没必要让洋人参合进来。这些实力强大的外人一旦将实力延伸近内陆地区,再想驱除可就不是那般容易了。
要不是清廷的一步步退让,也不会搞到后来内忧外困那种尴尬局面。
除了引狼入室之外,最让吴可不爽的是,清廷几乎拒绝了洋人们所有的正式官面交涉,也不知说他们高傲呢还是害怕那帮洋人呢?
公元1853年1月31日,美公使马沙利到广州,要求叶名琛接见,面交国书,被拒。
这事发生在去年年底太平军刚刚拿下武昌之时,要不是查看襄阳府的公文存档他还真不知道。
他就不明白了,如此正式的会面请求,尼玛那帮满清大臣就只知道一味的拒绝呢?
虽然他历史知识一般般,但也听说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诸国列强驻华代表的官方会面请求,清廷就没答应过一次。
尼玛这不是逼得那帮洋鬼子找麻烦么,清廷一味的避而不见,人家逮着机会自然要好好的教训一通。后来京师不也搞出了条使馆街么,真是犯贱!
话说清廷不是有个衙门叫做理蕃院么,拥有丰富的处理外蕃属国事务经验,怎么在对待洋鬼子方面就那么拙劣呢?
心头一边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一边跟江忠源还有罗遵殿讨论公文中所述事情,这就是最近几天时间吴可经常干的事儿。
捻匪被赶跑了,军务也处理得差不多了,一些后续事宜自然有小弟代劳,他只需掌总就可。
从武昌出发到现在也过了一个来月,除了这几天轻松些之外,其它时间不是着急赶路就是跟捻匪周旋,一直没功夫和心思了解外头变化。
这不,好不容易清闲下来,加上罗遵殿还有襄阳知府的热情挽留,手下人马也确实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乡勇队跟楚勇都没急着离开在襄阳待了下来。
没了军务缠身,吴可自然想要多多了解一下外界事务,而是便找上襄阳知府,要求借阅附近一段时间朝廷往来公文资讯。
他一直都有这个习惯,无论是在通城之时,还是在武昌的时候都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外界信息。
作为穿越人士,别的可能差强人意但对历史大势的了解绝对不差。只有对时事有清晰深刻的了解,才能在某些机会来临之时牢牢把握住。
没想到他的这番举动确实引起江忠源跟罗遵殿的好奇之心,于是也跟着来了一会他们也要了解外界情况不是?
结果那次三人就国内局势进行深入讨论,那两位被吴可虽觉荒唐但细思却很有道理的言论吸引,觉得吴可是个有自己想法的武夫值得一交,结果便来得勤了些论着论着也就形成习惯了。
有时候就他们三有时候襄阳知府也会加入进来,对某些公文上的事儿共同谈论发表不同意见,就像刚才的‘上海组建洋人义勇队’的事儿一般。
不得不说,襄阳不愧为鄂北重镇湖北门户,这里存档的来往公文着实不少,其中还不乏那种机密要闻,吴可在咸宁之时完全接触不到的消息。
就是在武昌之时,由于官位相差有些大,他也不好因为想要了解外界信息,就时常跑去打扰署理湖广总督张亮基,很多机密事情更是两眼一摸黑,直到此时才能了解个大概。
也正是有这些当时最真实的信息,再加上江忠源还有罗遵殿在辩论时的补充,他对整个清廷局势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
宗旨一句话,眼下的清廷情况很糟糕,而且随着太平军转战南北,很多内部矛盾突兀爆发,加上处理外交事务上的生涩,怎么看都给吴可一种内外交困风雨飘摇的感觉。
尼玛看着这些信息不觉心头窝火,感觉很是憋屈,很多事情在吴可看来完全没有发生的必要,可事实上这样的事儿不仅发生了,而且还向最恶劣的方向发展。
洋人的事儿,太平天国的事儿,还有捻匪的事儿,都是清廷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稍一不慎都有可能闹出天大麻烦。至于官场还有民间那点龌龊事儿,他都懒得琢磨实在太耗心神了。
眼下他最需关注的,就是乡勇队能在这一系列事儿中能得到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