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梦幻大时代最新章节!
杨夏做汉唐培训,是他的良心在起作用。他希望华夏新一代工人,从最开始就有一个比较正规的训练,同时也有一个比较正规的未来。工人,不只是挣钱的机器,他还有安全,还有休息,还有尊严,杨夏想通过培训,把这些都告诉给华夏的工人,当然,杨夏也有在华夏树立一个标杆或标准的想法,虽然华夏的劳动力价廉物美,但也不能是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存在。
因为时间紧,杨夏将汉唐培训各部门的人都找来,每个部门的文件摆在杨夏面前,杨夏只需要默看五分钟,然后就可以与任何一名部门主管就其文件进行商谈,而且,基本上,对于文件的熟悉,杨夏都是强于部门主管的。
“这……董事长难道预先看到过文件?可是,这明明是不可能的啊,不要说就是董事长昨天在上京,根本没时间看这些,就说自己部门的文件,可是在开会前半个小时才最后定稿的啊!”
这只是其中一个部门主管的惊讶,其他部门,包括汉唐投资的高管在内,几乎都被杨夏这一手给镇住了。那些曾经以为杨夏漫不经心的人,开始改变了看法。原来,不是董事长不关心或不重视自己的报告,而是自己的报告勉强能入董事长法眼,董事长暂时没什么明确的意见罢了。
实际上,汉唐投资的几个高管,特别是与杨夏接触最多的法务部长刘粤生,证券部长王绪冰。对于杨夏变/态的工作能力都有了体验,惟独一些新人,他们对董事长还不太熟悉。
“我提一个意见吧,对于培训不合格的人,我提议再给其一次机会。譬如,在队列及汉唐章程阶段学习考核不合格的,允许其重复学一个月,下次再考,如果不行,再将其欠退;如果有人第一阶段过了。而第二个理论培训阶段没过。也可以采取这种重复学一个月的方式,包括最后一关实际操作,也可以多给人一次机会。
或许,有些同志会从成本的角度考虑这种做法的得失。我要说的是。华夏的农民实在太不容易了。其中一些人,刚来时未必会理解我们的做法,或认识到培训的意义。多给他们一个月时间,等于多给了他们一次努力的机会。或许,还可以改变他本人以及他的家庭的命运。”
“如果赴各地招收工人的同仁,能够真正把住关,不降低标准,我同意按照董事长的意见修改相关规定。”汉唐培训机构总裁陈重秋“有条件”地赞同道。
陈重秋是香城港一家职业培训机构的教务主任,对于各国职业培训的操作模式有较深的研究,当两伊战争爆发的第二天,杨夏就要求留守香城港的汉唐投资人员,迅速特色一个职业培训方面的人才。只有30岁的陈重秋,是进入杨夏面试环节的两人之一。
而陈重秋最终被杨夏选中,则是他的理念颇为前卫,至少,杨夏觉得要到21世纪,华夏大陆才会有相关的职业培训理念出现。
当然,杨夏重视理念只是一个方面,陈重秋本身的管理能力以及经验,包括他的年轻,都非常适合作一个培训机构的负责人。
如果杨夏刻意去找一个四十、五十甚至年龄更长的人物,经验是有了,能力也许是有了,但上进心也许就差一些了,身体能否吃得消也会存在着问题。一个三十岁的人,除非他真的沧桑,否则,这样的人还应该有较强的进取心,这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再说,杨夏的汉唐培训,可不只是培训工人那么简单。
在华夏后世,有一种奇特的现象,叫“考试经济”,而考试经济中又以人事劳动部门的考试为主,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各类资格证书考试,譬如一个驾驶执照考试,有谁知道在全国养活了多少人啊?
杨夏的汉唐培训,当然不会去分这一块蛋糕,这是官方的事,杨夏并不愿意去参与。杨夏要培训的,肯定是职业培训,或者最多再加一些其他培训,譬如语言培训等,但是,杨夏要做的职业培训,却不是只培训工人,当然,培训工人也不错,但汉唐培训出来的工人,应该是国际标准的产业工人,也即,汉唐要做的是国际标准培训,尽管前期达不到,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华夏也未必用得起,但杨夏绝不会满足于现实,也不会退缩。
这件事,或许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但杨夏愿意做。培训出来的人,别人不愿意用,杨夏的汉唐将优先录用。
而陈重秋正是拥有这种进取心的人。所以,陈重秋有些不太明白,董事长如此雄心勃勃,要搞国际标准培训,可为什么又会因为几个不合格的人降低标准呢。
但陈重秋对自己的定位很准,那就是必须赞同董事长的主意,当然,在前线招工的人不能放水。
招工的人会不会放宽标准,杨夏真的不太放心。好在杨夏采取了非常聪明的做法,每个招工点,组长都由香城港人担任,副组长或成员则由大陆人担任,而且,招工负责人都不回自己家乡所在省,当然,严格的招工条件以及相关工作章程肯定是少不了的。
譬如伍城的那笔人情,给一些领导方便,你的子弟亲戚都可以,但他们必须合格,譬如初中毕业或高中文凭,譬如通过初选以及最后的复选、培训等,类似于招兵,只要你送来的人没明显问题,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兵也不是不可以。
培训员工,不是一时半会儿就有效果的,譬如建筑工人,杨夏也准备正宗培训六个月,所以,他的建筑工人肯定无法参与第一批各大食品公司的建设项目了。他们真正上战场的时候,是汉唐化纤。
杨夏前世是学文科的,这一世虽然意识到一些工科的重要性,但他的理工科知识依然十分欠缺。所以,在首长赞同杨夏接过原仪征化纤的摊子后(仪征的同学们别喷哈,改名汉唐化纤更大气呢),杨夏去国家图书馆恶补了一下化纤知识。
所谓化纤,其实是化学纤维的简称,它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为原料,经过制备纺丝原液、纺丝和后处理等工序制得的具有纺织性能的纤维。
化纤纤维的长短、粗细、白度、光泽等性质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以调节。并分别具有耐光、耐磨、易洗易干、不霉烂、不被虫蛀等优点。化纤产品广泛用于制造衣着织物、滤布、运输带、水龙带、绳索、渔网、电绝缘线、医疗缝线、轮胎帘子布和降落伞等。一般可将高分子化合物制成溶液或熔体,从喷丝头细孔中压出,再经凝固而成纤维。产品可以是连绵不断的长丝、截成一定长度的短纤维或未经切断的丝束等。在具体的商业名称中,华夏把合成短纤维一律名“纶”(锦纶、涤纶),纤维素短纤维一律名“纤”(粘纤、铜氨纤),长丝则在末尾加一“丝”字,或将“纶”、“纤”、改为“丝”。
与棉麻等生物纤维相比,化纤的优点在于色彩鲜艳、质地柔软、悬垂挺括、滑爽舒适;而缺点也非常明显,其耐磨性、耐热性、吸湿性、透气性较差,遇热容易变形,容易产生静电等。
杨夏此时接手化纤项目,怎么说呢,还算恰逢其时吧。华夏自70年代起,化纤业就进入了全面发展期,国家投资百亿,引进了四套大化纤生产线,金山石化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等,都属于这个计划建设起来的。如果历史不变,再有五六年时间,华夏就将成为世界的化纤生产大国,产量将于1986年突破100万吨,这个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而到了后世,华夏的化纤产量竟然占全球产量的60%甚至70%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纤生产国及输出国,并且产能严重过剩。搞化纤的人面对媒体大叫“绦丝科”跳不动了!
后世的华夏,有几项产业的产能不过剩呢?二百二十种居“世界第一”的工业产品,除了能源等少数品种,其他大多都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问题。
当然,后世化纤总体产能严重过剩,并不表示这一行不可作为。譬如钢铁生产,后世可以说是全球过剩,但优秀的钢铁公司依然在赚大钱,一些特种钢军用钢材,永远都供不应求。怕就怕,大家都去生产同质化的普通产品。
现在的杨夏,就要未雨绸缪,即便产能过剩那天真的到来,也不至于显得紧张。
那么,杨夏该怎样操作呢?
作为过来人,杨夏的思维方式与常人是不大一样的。杨夏拿到有关仪征化纤的资料后,就发现了一个问题,即国家计划从德国、倭国、意大利、法国等至少四个国家去进口成套生产设备。这个……算什么事呢,国家是想通过进口业务,分别与四个国家都建立起良好的外交关系,又或者,有其他的政治考量?
华夏这样做,杨夏直觉是亏了的。因为这样撒胡椒面根本就结交不到真正的朋友,与其这样,还不如搞招投标,让几国企业都来投标,甚至让全球相关企业都来投标,谁的价格便宜,谁的设备质量好,谁的服务到家,就用谁的。
ps: 特别感谢石三本、新来得小弟、wdid007、小猪东南飞同学的月票支持。另,今天月末了,请有月票的同学支持二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