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堡宗别闹最新章节!
杭敏若有所思,“这样的话……下一步动作,必须爆发式的在中南半岛增开煤矿和铁矿开采及冶炼,但运输问题需要解决,需要更多的蒸汽运输车,而且随着官道的陆续修建,所需的物资运输问题也需要解决,因此最优解决方案,如陛下所说,今年工部大力投建一座蒸汽运输车生产厂,争取半年之后开始生产,如此才有可能满足运输的需求。”
朱见济点头,“黑京路和京广路不是铺设了铁轨么,虽然是水泥基座,承重能力可能会差一点,但应该是可以使用的,因此,这一次工部投建的蒸汽运输车厂,严格来说,叫火车?”
杭敏:“火车?”
朱见济回到御书桌后面,从一堆章折下面拿出一张设计图,递给杭敏,“基本上就是蒸汽运输车的加强版,只不过车厢多了几节而已,因为是使用煤炭燃烧的火力提供动力,所以朕将之命名为火车。”
蒸汽机都已经搞出来了,火车就顺理成章了。
杭敏接过一看,秒懂。
因为朱见济之前给他看过这个设计图,而且工部那边其实也有人提过这个想法,蒸汽运输车一节车厢也是跑,两节也是跑,为何不多设计几个车厢?
一旁的陈循看了一眼,心里忽然有个担忧,“陛下,这个火车如此之多的车厢,如果满载钢铁、煤炭、矿石和沙石之类的物资,其重量将数十数百吨,微臣担心京广路可能会承受不住,然而京广路耗资巨大,就这么被压坏了的话,得不偿失啊!”
朱见济一想也是。
好不容易修出来的水泥官道,结果被这么被压坏的话,确实不划算,略一思忖,道:“这个问题简单,从中南半岛运回来的煤铁矿石,抵达广西境内后,便分摊到更多的火车上,降低单列火车的重量,等国内几条主要水泥官道修好之后,便开始全力动工,给火车修建专属轨道!”
杭敏反问了一句,“反正是要修的,为何不减少一条官道的修建,先修火车的专属轨道呢?毕竟我们对火车的需求更急切。”
朱见济想了想,“也行。”
走到大明全境堪舆图前,对杭敏道:“火车的专属轨道,朕也有设计图,基本上是以钢铁为主体,所以称之为铁路,工部规划一下立即动工,就挨着京广路的旁边,修一条京广铁路。”
走到中南半岛的全境堪舆图畔,对两人道:“然后以广西为中心,铁路继续延伸到交趾、万象、金边、大城,辐射整个中南半岛。”
占城那边就不修了。
海运更划算。
又道:“至于咱们水泥官道上的铁轨,反正也修了,别浪费,新建的火车工厂,生产几辆专门拉人的火车,为全国的百姓、官员提供南下北上的便利工具,也能赚点钱贴补咱们的家用嘛。”
水泥管道铺设铁轨,用来客运还是没什么问题。
杭敏道:“陛下预估几年可以完工?”
朱见济道:“这不好预估,地形、人力、物资都会影响修建进度,不过越快越好,所以工部这边要不遗余力,尽可能的征召中南半岛的民夫来修建,打开天窗说亮话,反正不是我大明的永久领土,只是咱们的后花园,死多少人,朕都不在乎。”
不出意外的话,这条铁路的修建,很有可能让中南半岛死伤数十万人,绝对的是用尸骨堆砌出来的一条南北大动脉。
但这就是现实。
大明的强大,只能踩在中南半岛的血肉上。
难不成我大明百姓来承受这个死伤?
那老子打中南半岛为了什么?
杭敏和陈循对视一眼,尤其杭敏,脸色有点难看,他已经预想到了,千百年后,他杭敏的名字在中南半岛的史书中,一定罪大恶极。
何妨!
在中国的史书中,他杭敏的名字一定是赞誉满篇。
最后,朱见济又在漠北的堪舆图前,说道:“当然,重中之重,是要将漠北几大承宣布政使司和京畿勾连起来,所以漠北的官道,也要同时修建。”
杭敏不吱声,看着陈循。
陈循看着三张全境堪舆图,犹豫了许久,才问朱见济,“陛下,你确定我大明这几年不会有对外战事了,也没有其他耗资巨大的项目?”
朱见济略有尴尬,“没有对外战事,至少在消化中南半岛和漠北之前,不会有,哪怕是日本那边,伪大顺朝发展得再好,朕都能忍它一时,不过大项目嘛,还有点……”
陈循顿时一脸黑线:“……”
老子没钱!
朱见济道:“你先别给我黑脸看,又不是掏你的腰包。”
倒也不气。
陈循作为户部尚书,要统筹国库资金的使用,今天说这个水泥官道、铁路火车的项目,确实耗资巨大,他压力大也是可以理解。
陈循弱弱的道:“陛下还有什么项目?”
朱见济道:“在你们之前,朕不是和都察院、刑部、大理寺、内阁、教育司的诸位卿家商讨过了么,这几个部门要扩增人员,以下沉地方设立地方基础部门,尤其是刑部,要把全国治安抓起来,以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所以几个部门新增的人员,大概会有……十万左右!”
杭敏倒吸了一口凉气,“十万?!”
陈循几乎是跳脚了,“陛下你以为咱们国库的钱是大风刮来的么!”
朱见济弱弱的道:“很多么?”
陈循无奈的道:“陛下你是不了解咱们大明现在有多少官员么?除开中南半岛和漠北,咱们大明今年的官员一共也才十三万啊,这还是最近几年人口暴增,陛下扩科举的缘故,洪武年间,全国官员只有三万人不到。”
杭敏也道:“陈尚书说的是实话。”
陈循继续道:“如今中南半岛增添官员将近三万,加上我本土的十三万,再加上漠北的数百官员,已经让国库不堪其重了,现在陛下又要暴增十万左右,陛下,大宋的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
朱见济微微颔首,“朕确实不清楚全国总共有多少官员。”
略有尴尬。
因为这些事都是便宜老爹在负责,他就没怎么关注过,说个不争的事实:直到今天,朱见济都无法完整的叫出全国所有布政使和都司都指挥使的名字。
但便宜老爹朱祁钰可以。
不仅布政使,就连布政使司的一些重要官员比如参政参议什么的,朱祁钰也是了如指掌,甚至连他们是哪一年的进士,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是大明天子应该具备的能力。
朱见济又道:“不过陈尚书不用担心,新增的将近十万左右的人员中,最多只有一两万左右是属于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内阁和教育司的官员,而且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地方官府就近迁调官员出任,不算在新增官员人数里,最主要的增员是刑部下沉到县的县安局人员,属于公共治安管理,他们不是官。”
陈循松了口气,“那还好,这些人只是衙差的待遇?”
那这个开销还不算很大。
朱见济补充道:“吏,而且这些吏在刑部各级局里,是有擢升为官的可能。”
必须给他们事业单位编制。
陈循:“陛下有没有考虑一个问题,吏的待遇比衙差高。”
朱见济道:“知道,但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饱吗,不仅是刑部新增的县、州、府各级治安人员属于吏,医卫司在全国的医院里的从业人员,大部分也是吏,以及新增的官学中的大部分人员,也是按吏来对待。”
又道:“也就是说,全国一下子要新增大量吏员,不过朕不觉得这有什么,虽然最后可能导致冗官,但别忘了,我大明现在人口基数之大,需要的官员更多,那是再正常不过了,只有官员足够多,才能更好的管理庞大的人口,说实在的,这是我大明在主动冗官。”
是盛世下必有的一个现象。
有的王朝,想冗官还没有这个条件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