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论功行赏,长生有三

江天寥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长生可否最新章节!

    紫禁城,奉天殿。

    在祭天大典结束以后,自然是论功行赏。

    相关人员和功绩,崔文早在六安的时候就已经让人送到了京师,嘉靖也早就拟好了封赏,内阁现在自然没有办法提出异议,只能按照嘉靖的来。

    殿上,御前太监黄锦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天时异变,太祖显灵,神器降于南京,时奸佞为乱,祸害宗室亲王,欲毁神器攻讦圣上,幸得龙虎山小天师挺身而出,诸义士拔刀相助,历经千难万险,护送神器于京师,于国有功。”

    “圣察功绩,特此封赏。”

    “南京志愿护行义士共2108人,有898位义士壮烈牺牲,朕深感痛惜,特赐英烈牌坊,由户部拨银,乡里督建,免英烈之士三代赋役,赏银百两,田二十亩,准一子入国子监读书。”

    “抵达京师的1210位义士,皆赐虎头金腰带,准入锦衣卫,论功封赏,最次者以小旗起步。若无意为官者,赐银百两,赠宝刀,特许行侠令,此后行侠仗义,地方官府不得定罪,须递送京师就审!”

    “另有魏国公徐鹏举,深明大义,不负家望。”

    “三百家丁皆尽国之栋梁,入则九边卫国,出则惩奸除恶,乃忠义之典范,阵亡者,皆追赠百户,允世袭,抵京师者,若复归九边,则为百将,功绩卓越者可为千将。”

    “徐丁统领家丁有功,封昭勇将军(三品),领副将职。”(副将仅次于总兵)

    “魏国公徐鹏举定计有功,加中军都督府左都督,赐太子太傅,进南京兵部尚书。”

    “歙县王氏,虽为商贾,但忠贞为国,特封王源之二品资善大夫,赐斗牛服一件,特许经营盐业,两淮新增‘登闻’两纲,盐引40万引,由王氏专营。”(每引300斤)

    黄锦将圣旨念道这里,引起朝堂一片哗然,内阁几位大学士都知道,但众臣不知道啊,顿时有人就要上书,表示盐政万不可乱改。

    然而,好几人刚刚走出半步,高呼半声,就对上了天子那冷冽无比的眼神,顿时话就吞进了肚子里。

    是了。

    内阁大佬们都没有反对,这圣旨是经过内阁票拟的……

    黄锦见那些臣子们熄了火,才清了清嗓子,继续念道:“此次护送神器,论为将之功,以俞大猷为首。”

    “特授带御器械,封号——蟠龙。”

    “着俞大猷参加武举,早日夺得状元之名,为国干城!”

    俞大猷的封赏并不高,只一个带御器械,这是宋朝的官职,字面意思,允许带武器进皇宫,属于皇帝亲卫。

    但对于俞大猷的封赏,重点在最后一句。

    嘉靖几乎钦点了俞大猷为下一届武举的状元,这是要先给“文凭”,予以重用了。

    接下来,就是压轴的。

    “天师府张执象,于正德十六年四月二十一日,朕登基之日降生,有仙人气象,为朕之祥瑞,上天对大明之赐福。”

    “去岁冬至得诏进京。”

    “一路斩妖除邪,得证大功德。于鄱阳湖中诛杀海外邪崇,救人无数;解应天钱庄之难,立工会以全万民之权益,德智拔群,为九州之表率;破解淮王冤案,护送登闻鼓进京,为九州添此神器,解万民于倒悬。”

    “其虽年幼,但已气象万千。”

    “南京承天门前传法,已见仙人法度。”

    “特封张执象为大明国师,授正一品衔,许问定国策之权!!!”

    此言一出,满朝轰动,百官皆抗议,这算什么?以后到底首辅是宰相,还是国师是宰相?这大明朝堂谁说了算?

    然而,嘉靖根本不理会他们。

    他亲自将国师印交给张执象,然后拉着张执象离开了,连退朝都没喊,只留下满朝文官面面相觑,他们纷纷找阁老们问策,但六位阁老都闭口不言,一时间气氛诡谲。

    ……

    张执象被嘉靖拉到乾清宫,才有空闲好好与嘉靖说话。

    看着这个面如冠玉的少年天子,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那双眼睛,那眼里有着下意识的警惕和洞彻,仿佛本能的想将一切都看得明明白白。

    他嘴唇有些薄凉,固然让他更加俊美,但却失了敦厚。

    作为皇帝,他现在并没有那久居圣位的深不可测,整个人的气质凛冽如刀,于权术他比杨廷和都老谋深算,十五岁以藩王荣登大位,便孤身一人挑战内阁与后宫,争出一条生路。

    可见他一路走来之艰险。

    不过,他并没有精神紧绷到敏感的程度,反而极为自信,他见张执象看着自己,便爽朗一笑,打趣道:“国师要不要给朕画一幅像?”

    “失礼了。”

    张执象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有些失态。

    嘉靖却满不在乎,他拉着张执象在一旁坐下,竟是亲自给张执象添茶,说道:“登基那天,朕便想见国师了,是阳明先生拦着不让,如今看来,阳明先生是打算自己先看过了,再送国师来见朕。”

    “哈哈,你不必拘谨。”

    “朕乃家中独子,向来没有兄弟,你既是朕登基之日诞生,便是天生与朕有缘,朕见你便心生欢喜,好像见了弟弟一样。”

    “国师待朕,当长兄即可。”

    真正被一位帝王如此礼贤下士的厚待,内心的情感还是很复杂的,张执象也觉得这位天子亲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好似如嘉靖所说那般,像是见了兄弟。

    仔细一想,张执象明白是什么感觉了。

    那是一种见到同类的感觉,是两个渴望战友的人碰到了一起……

    “陛下。”

    “我有三本书,要交给陛下。”

    张执象解开背着的小书包,从里面拿出的三本书,《太乙金华宗旨》、《炁体源流》、《应天府各阶级现状分析报告》。

    三本书摊开,嘉靖扫了一眼,便拿起了那本分析报告。

    这本书在应天的时候,张执象只写了个开头,后来在从六安到京师的这二十天中陆续写完的,王绛阙给了很多参考资料。

    或者说,即便是朝廷,在许多方面资料都不如王家齐全。

    嘉靖很聪明,他记忆力很好,一本书看过三五遍,便能记住大致内容,但在阅读这份分析报告的时候,他看得很慢。

    一直到天黑,宫女来点灯的时候,他才将这本不到百页的报告看完。

    他看向张执象问道:“国师要教的,是国祚长生之法?”

    张执象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吟了一会,才问道:“我问世人,长生可否;我问国祚,长生可否;我问文明,长生可否。”

    “陛下要学哪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