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乌鲁木齐

赵良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奇特的中国山水名城古迹故事最新章节!

    乌鲁木齐人民公园

    简介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是全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中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天山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西北部和东北部与昌吉回族自治州接壤,南部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东南部与吐鲁番地区交界。总面积10900.77平方千米。总人口185万人(2004年)。

    地处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与东段的结合部,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海拔680~920米,市区平均海拔800米。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白杨河、柴窝堡湖等水系,乌鲁木齐河自西南向北斜贯市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

    在这片原始大草原上,牧民们曾经逐水草而居,过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游牧生活。他们把这块土地命名为「乌鲁木齐」,意思是「美丽的牧场」从公元1世纪起,汉朝政府就派遣田卒垦民,到草原上垦荒务农,开辟了「丝绸之路」新北道。岁月沧桑,这座连结中西方的「丝绸之路」上的边塞城市便逐渐形成了。今日的乌鲁木齐拥有208万人口,聚集了36个民族,人们在继承和保持着各民族的传统和特色的同时,又把自己融进时代气息之中,形成了民族特色与流行风气相映成趣的独特风貌。

    乌鲁木齐市是亚欧大陆腹地。它以自然风光、民族风貌、旅游购物、风味佳肴,服务设施齐备而引以自豪。乌鲁木齐市东望博格达冰峰,南靠喀拉乌成山地,有银装素裹的冰晶雪原风光,海拔800~3500米,是云杉,冷杉原始森林的“海洋”,森林上下缘,是绿草如茵的草场:穿过城镇绿洲带,便进入沙漠的瀚海,是荒漠风光旅游的天然乐园现代化设备齐全的五星级宾馆、酒店,还有琳琅满目的民族手工艺品、名、优、特产,样样齐全。

    乌鲁木齐有着特殊的地缘优势,自古便有“开天辟地之门户”之称,是连接天山南北、沟通新疆与内地的交通枢纽,现已成为我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窗口。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最远的内陆城市,是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夏季这里花木争艳,瓜果溢香,是旅游的黄金季节。隆冬时节,满城银装素裹,玉树琼花,一番北国塞外风光受清凉甘甜的天山雪水润泽的各族人民,创造过灿烂的古代西域文明。历史悠久的乌鲁木齐,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路。公元前一世纪,西汉政府设立的西域都护府,曾置戊已校尉在这一带屯田。盛唐时期,为了进一步加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丝绸之路”新北道的繁荣和发展,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乌鲁木齐东北设北庭大都护府,公元1755年,清政府在现乌鲁木齐九家湾明故城筑垒驻兵,并将此地正式定名乌鲁木齐,公元1763年改名为“迪化”。

    乌鲁木齐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是亚洲的地理中心,也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新北道的必经之路。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民族和睦地生活在这里,创造出灿烂的古代西域文明;众多的民族,不同的风俗,构成了乌鲁木齐的奇特风情;颇具民族特色的赛马、摔跤、姑娘追等运动表演,做工精致的玉雕、刺绣和民族乐器,香浓醇厚的奶茶和各种风味小吃,将人们牢牢地吸引到这里。

    乌鲁木齐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东南部有天然盐湖,北缘有石油、铁、锰、磷等矿藏,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每年6至10月是乌鲁木齐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

    文化

    红山文化因首次发现于赤峰红山后而得名。它以西拉沐沦河、老哈河流域为中心,分布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续时间达两千年之久。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红山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在西辽河流域相碰撞而产生的富有生机和创造力的优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手工业达到了很高的阶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陶器装饰艺术和高度发展的制玉工艺。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并向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大型碧玉猪首龙,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毛发飘举,极富动感,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代表作,也是目前中国出土时代最早的龙形玉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因赤峰境内多有龙表玉器出土,故赤峰被称为龙的故乡,红山文化的先民应为龙的传人。

    红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特征和内涵。其后,在邻近地区发现有与赤峰红山遗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征的诸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已发现并确定属于这个文化系统的遗址,遍布辽宁西部地区,几近千处。其内涵丰富,拥有一大批造型生动别致的玉器,多与猪、龟、鸟、蝉、鱼等动物形象。随着七十年代这批玉器被识别出来,考古学家发现了红山文化大型玉龙,这是我国最早的龙之一。龙,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象征,也是中国历化封建帝王极权的化身;那么,红山龙,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怎样的关系?这一课题把古文明探索者的注意力引向了东北的辽河流域。

    1.陶塑艺术

    位在北方内蒙古赤峰的红山文化,出现立体圆雕的**妇女像,有些胸前的**突起,有些则是躯体具有孕妇的特徵;在辽宁省建平、凌源二县交界处的牛河梁,出土面涂红彩的泥塑女神头像,此地也是红山文化的分布区,推测是一座女神庙或女性为主的祭祀遗址。红山文化大量出土的陶塑女性,部分学者推测是生育神或地母神的象徵,同时也是母系社会的具体表现。

    2.石雕艺术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玉雕作品中,就有许多是以动物为题的玉石雕刻,例如红山文化出土的猪龙玦形器,但是否就是玉玦则仍待讨论,同形的玉饰在辽宁、内蒙古和河北等地均有发现,可能是由猪的形象再被神格化所衍生而来,或者是“龙”在早期神话传说阶段的形像。在红山文化遗址,还出土鸟、龟、虎形佩和鱼形石坠等小型的动物形像作品,主要是以玉或绿松石所雕。

    猫头鹰是是红山文化主要图腾崇拜物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学院红山文化国际研究中心通过多年来的考古研究发现,猫头鹰是红山文化主要图腾崇拜物。据介绍,玉猫头鹰在红山文化出土数量最多,最大的达到十几厘米高;姿态各异,有仿真的,也有抽象的,同其他动物的组合也是千变万化。考古人员说,红山文化时期,人们恐惧黑暗,希望在黑暗中得到光明或者看清一切;人们经常遭到其他野兽的攻击,希望能够像鸟儿一样飞起来,以避免收到伤害;人们过着农牧渔猎生活,又希望像雄鹰一样轻易地捕捉到猎物。而猫头鹰具备这一切优势,猫头鹰是辽西地区普遍存在的猛禽,黑夜活动,可以飞向高空,又给人以通达天地阴阳的神秘感。所以,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寄希望于猫头鹰能够给予自身与自然界抗争的神奇力量,这样,猫头鹰成为红山文化时期先民们的图腾崇拜物应该是一种必然。

    位在东北辽宁的赤峰一地,发现西元5000年之久的遗址,也就是盛名的红山文化,当地出土的玉器蔚为玉石艺术的瑰宝,1935年日本考古学者发现于赤峰红山,初期称为“赤峰红山后文化”,后来因中日战争调查工作停顿;1954年后大陆学者恢复考古,正式定名为“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辽宁省西部、河北省北部地区,吉林省西北部也有少量发现,相对年代与仰韶文化大致相当,若根据放射性碳素断代的数据,经校正后约为西元前3500年。红山文化的遗物多为石器和陶器,最具知名者是精美的玉器,尤其擅长圆弧造型玉雕表现,主要玉材是来自东北特产的“岫岩玉”,即蛇纹石类的石材。

    旅游

    一、红山

    高耸于市中心的红山,山岩突兀,气势非凡。每当晨昏,岩壁映日,红光熠熠,因而得名。山势呈东西走向,主峰海拔1391公尺。因山头状如猛虎,峭岩色赤,故又称“虎头山”、“红山嘴”。红山与对面不足千米远的雅马里克山(俗称妖魔山)相对峙。山下,乌鲁木齐河纵贯南北。传说红山是天池中飞来的一条赤色巨龙,落地化为山岩,但仍不安分地缓缓向雅玛里克山爬去,若两山一旦合拢,乌鲁木齐河被阻断,城区将化为汪洋泽国。于是,1788年,乌鲁木齐都统尚安一位讲迷信的满族地方官员,便下令在两条“巨龙”头上各建一座九级青砖“镇龙宝”。其中红山顶上之塔存留至今,而雅玛里克山头之塔则于二十余年前被大风吹倒,近年才新修复。现在红山及其两山之塔,成为市区胜景之一。红山经多年造林绿化,已辟为“红山公园”,红亭绿树,青塔赤岩,别有风姿。近年又建立起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的石雕塑像和纪念红山绿化之群雕各一座,更为古老红山增添青春风采。登临红山顶上的“远眺楼”,边城全貌尽收眼底。红山已成为乌鲁木齐市的象征。

    二、水磨沟风景区

    水磨沟风景区地处水磨沟区,距市政府3公里,面积为36平方公里,由“六山一河”组成(清泉山、虹桥山、温泉山、水塔山、雪莲山、红山和水磨河)。

    水磨沟风景区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文化古迹、民族风情为一体,历史悠久,得天独厚。六山层林尽染,万木葱茏,百泉喷涌汇集成的水磨河,像一条玉带在峡谷中湍流奔腾,构成了山水交融的自然风光。置身水磨沟,古树参天、绿荫蔽日、泉水淙淙、曲径通幽,是消夏避暑、运动休闲、疗养度假的好去处。

    水磨沟风景旅游区是国家“AAA”级风景旅游区,乌鲁木齐市“新十景”之一。景区自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先后引资、合资建设了温泉疗养院、广汇丰泽园俱乐部、空中索道、葡萄山庄、雪莲山高尔夫球场、清泉寺、白塔、翰文岭、今世缘、古水磨和一炮成功广场等旅游景点和度假村。2005年投资1200万元,改造后的水磨河六景:“辉映青史”“箭亭秀色”“香妃出浴”“清泉汇流”“香斋观鱼”“水磨欢歌”成为风景区中的精品。

    三、南山西白杨沟

    南山又名照壁山,位于市区以南80余公里处板房沟乡,喀拉乌成山峡谷中。因山口有巨大石崖,酷似旧时府第的照壁墙而得名。谷内有大片草场和茂密森林,汹涌的通天河纵贯沟中,别有一番野趣。并开展“通天河放漂”、“射箭”、“斗鸡”、“赛马”、“野炊”、“帐蓬旅游”等一系列吸引游客参与的活动。谷中有楼房及帐篷招待所,可供数百人食宿。

    南山西白杨沟是乌鲁木齐南郊著名的避暑游览胜地,距市区75公里。属北天山的喀拉乌成山北麓,地处中山与低山过渡带,海拔2252米,年降雨量500~600毫米。一进沟谷,清风拂面,鸟语花香,蓝天下,雪峰点点,群山峻峭,牛羊成群,密林绿野,溪流淙淙。云杉掩映下,毡房点点,小楼座座,使这个深山峡谷平添许多生气。游人可在哈萨克牧民的毡房中作客,喝一碗喷香的奶茶,尝一尝“包尔萨克”(油炸点心)和手抓羊肉、奶酪等美味佳肴,尽情领略哈萨克人的习俗风情。在牧场上,密林中,可观赏如画的美景或骑马、骑骆驼在此游玩。或穿行于密林深处。还可观赏哈萨克族牧民传统体育活动赛马、叼羊、姑娘追。沟谷最里边有一天然绝壁,其上,一条落差40余米,宽约2米的飞瀑如白练飘泻而下,跌落处水雾轻扬,浪花四溅,如蒙蒙烟雨,别有韵致。

    四、一号冰川

    一号冰川是乌鲁木齐河的源头,位于市区西南120余公里处的天格尔山中,海拔3800~-4000余公尺,长约2.4公里,平均宽500米,面积1.95平方公里,其周围分布着大小76条现代冰川,由于现代冰川类集中,冰川地貌和沉积物非常典型,古冰川遗迹保存完整清晰,所以一号冰川有“冰川活化石”之誉,成为我国观测研究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最佳地点。乘车沿乌──库(库尔勒)公路南行,便可到达一号冰川近侧。这里呈淡蓝色而晶莹夺目的冰川银瀑,令人啧啧称奇。在冰舌前,科研工作者凿成的80余米长的大冰洞,如童话中白雪公主的银殿。洞口水珠涓滴而下,令人联想到神话传说中“水帘冰洞”。四周山崖上,旱獭欢跳,雪莲竞放,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往返途中,可饱览天山垂直景观带的独特风光。这里冰川冲积地貌非常明显,对于进行地质科学考察旅游的客人,可以从这里探察乌鲁木齐河亿万年间发育的过程。

    五、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坐落在胜利路二巷一号,是一幢中西合璧、土木结构,青砖砌腰压檐的二层黄色楼房。楼顶南侧有一座凉亭,可鸟瞰市区风光。院内数十棵白杨、松柏、杏树,配以圃中各色鲜花,给人以幽静、雅洁的感觉。1938年,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迁入此处办公。陈云、邓发、陈潭秋三任党代表,先后在这里主持工作。当时,延安党中央的一些高级干部前往苏联或苏联返国途中,多曾在此停留。周恩来、邓颖超、任弼时、王稼祥、蔡畅、刘亚楼、杨芝华、孔原等同志,都在这里住过。纪念馆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内有革命烈士陈秋、毛泽民、林基路、乔国桢,吴茂林等同志的革命事迹展览.

    六、陕西大寺

    陕西大寺是乌鲁木齐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宏伟的清真寺,也是全国保护最完整的清代清真寺之一。是惟一不同于新疆清真寺的建筑,陕西大寺是以中原汉式建筑为主,融合了伊斯兰建筑传统风格建筑而成。

    陕西大寺始建于清乾隆嘉庆午间,迄今已200余年,寺院包括殿亭、厢房、过厅、水房等。大殿前分单檐歇山1式,飞檐兽脊、雕梁画栋、屋顶镶有绿色琉璃瓦,周围走廊有36根红圆木柱,规模宏大而壮观,具有中原古代传统宫殿建筑风格。

    陕西大寺附近,大多居住回族,随处可见到戴着小帽的穆斯林,寺院旁的每家商店都卖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处处充满伊斯兰色彩。一般旅行团是不会带你到这里来的,但是自助旅行者要感觉新疆伊斯兰风情.可千万别错过陕西大寺。

    七、亚洲中心

    “不进天山,不知新疆如此人强马壮;不走南疆,不知新疆如此天高地广;不到喀什,不知新疆如此源远流长。”郭小川的诗句歌唱着新疆又增添了新疆的神秘,永远撩拨着旅人的心。怎样“掀起你的盖头来”,比较真切地认识一下“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热土呢?只有“走进新疆、感受新疆”。

    在新疆有一处被称为“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地方,是亚洲大陆上处于中心位置的点。由于距海洋最远,大陆性最强,加之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给人以深刻的科学寓意和神秘感。

    一九九二年夏天,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经过多年的研究,共同测定:距乌鲁木齐市约二十六公里远的永丰乡包家槽子村一块微微隆起的台地中央,正是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消息传出后不久,便有游客三三两两地跑来,找到木桩标志,兴奋地在前面照几张相,再拣几块卵石,请村里一位叫吴廷德的老人刻上“亚心”的字样留作纪念。说来也巧,老人一辈子就做两件事:放羊,刻石狮子。几年下来,他的石狮子成了亚心文化的一部分。

    站在亚洲中心大道上,笔者被路两旁应接不暇的亚洲各国著名雕塑所震撼:塔吉克斯坦的《神鹰》、巴基斯坦的《和平万岁》、科威特的《舟》、老挝的《祝福》、伊拉克的《汉谟拉比法典柱》、伊朗的《猎狮》,无不象征着各民族的精神,展示着各国人民的文化追求。此时,不远处的乌鲁木齐都市繁华和现代文明,已被挤出了感知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亚洲中心这样多元文明共存的地方。这不仅是它有亚洲列国的雕塑和四十九国地图、国旗的标志,更因为,这里的氛围导引笔者走进历史隧道,看见了远古草原游牧民族金戈铁马的角逐和厮杀。他们在青山和草莽中出没、驰骋,然后扬长而去,谜一样地消失。三四千年前,塞种人在这里游荡;公元前后的汉王朝,屯田戍边的移民,在这里与匈奴人较量;从柔然称雄、突厥兴起、回鹘西迁到吐蕃入据、成吉思汗西征,以及近代吐尔扈特东归、锡伯族西迁……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你来我往,不断“迁徙”。一条繁荣兴旺的“丝绸之路”北道,一条商贸通道,打开了东西方对话交流的通道,将中国、印度、波斯和希腊四大文明融合到这片神奇的区域。

    八、人民公园

    原名“同乐公园”,俗称“西公园”,系市内最大的公园,这里原先只是乌鲁木齐河西岸的一片湖沼,四周古树蓊郁。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造乌鲁木齐城时,将该地辟为官员休憩之地。光绪九年(1883年)开始建园。1918年主政新疆的杨增新又予以扩建,疏浚湖底,整修湖岸,仿照古代中原地区殿堂式样,建造了丹凤朝阳阁,后又建龙王庙、醉霞亭、晓春亭、鉴湖亭。

    九、新疆地质矿产陈列馆

    位于友好北路,与友好商场隔街相望。1984年10月1日正式开展。陈列面积3700平方米,仅次于北京地质矿产博物馆而居全国第二。各种实物标本、模型1000余件,其中有人工模拟天然山洞、无线电遥控立体沙盘等大型模型多件。在展出的实物标本中,有新疆优质矿产石油、煤炭、铍锂,云母、石棉、铬铁矿、钠硝石,芒硝等。还有和田白玉、玛纳斯碧玉、阿勒泰狗头金,砂金等。新疆已发现的127种有用矿产,在这里多有标本展出。其中有重达70余公斤的水晶“石英单晶薄?0.2公斤的自然铜,上百公斤的绿柱石和数百斤重的和田玉等都是罕见珍品。馆内设工艺品部,专售珠宝、首饰,字画及其它旅游纪念品。

    美食

    手抓羊肉:羊肉切为大块,煮半熟;放调料入笼蒸烂;另以肉汤加调、佐料浇于肉上烧.沸而成.味道鲜美。

    烤羊肉串:羊肉切片,与洋葱末拌和,腌之;以铁扦贯穿,架铁槽上烘烤,撒调料而食。

    八宝酿香梨:新疆库尔勒香梨削顶作盖,挖去梨核,填入葡萄干、瓜干、红枣等果料盖好,蒙桑皮纸,茏蒸后,浇蜜汁而成。香甜适口

    挂卤肉:熟羊肉切厚片,加调料、鸡蛋、淀粉拌匀,过油炸黄;另取木耳、兰片、调料、淀粉、鸡蛋制成卤汁,浇肉上而成。

    贝母煨牛肉:

    贝母6粒,以熟水浸泡,去其苦涩;牛肉切块,共放肉汤中,加调料,小火煨炖,待肉烂而成。

    烤全羊:羊羔以木棒贯穿首尾,将蛋黄、盐水、姜黄、孜然、胡椒、面粉调涂于羊体,入烤坑以炭火焖烤而成。色泽光亮,皮脆肉嫩,肥而不腻,香浓味美。剔肉切片,蘸盐而食。

    库车汤面:羊肉煮熟切薄片。另以羊尾油丁加调料成汤,反复浇黄面烫热,放肉片、蛋皮丝、蒜油、酸辣味料,撒胡椒粉而成,酸辣味浓。

    粉汤:淀粉制成粉块,待凉切小。另外取羊肉加调料、肉汤炖烂,放入粉块、鲜菜、调料、木耳烧成。酸辣味浓。

    酿皮子:用洗面筋之法,使淀粉与面筋分离,取其淀粉而成。配以调料、佐料而食,软中有韧,利落爽口。

    抓饭:带骨肥羊肉剁小块,清油炸之;加入洋葱、胡萝卜、孜然炒之;最后放清小、食盐,倾入大米焖熟。滋味鲜美。

    油馓子:面粉用清油、花椒水和起,切小块,压成圆饼,从中开调、拉长、搓条、盘层、拉细,入热油炸至金黄色而成。味香酥脆。

    油塔子:面兴和成软面,擀薄抻拉,表面抹油及调料,边拉边卷,搓为细条,切成小段,拧成塔状,入笼蒸熟。层多味美。

    帕尔木丁:羊肉切丁,洋葱剁碎,加调料拌匀而成馅;用面粉、鸡蛋、淡盐水和之作皮;包成马鞍形,沾醋贴于馕坑壁上烘烤,抹小量炼羊油而成。

    薄皮包子:羊肉切丁,洋葱剁碎,加调料拌匀成馅,面粉和面而成皮,包成鸡冠形,入笼旺火蒸熟。

    馕:维吾尔及哈萨克民族食品。面粉掺酵面、淡盐水和面,制饼,边厚中薄,并于馕心底部的薄处扎无数小孔,贴于馕坑壁焖烤而成。有芝麻馕、肉馕、层层馕、比如克馕等品种。颜色杏黄,香脆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