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大宋一品权臣最新章节!
熙河、泾源两路转运使王襄,可以说是秦烈真正意义上的老上司。
虽然秦烈对朝廷的各路改制,都已经基本完成,陕西行省也早已经设立,但熙河、泾源、定边三路,却保留了下来。
之所以保留这三路,也正是防范西夏的需要。
其次也是为了安抚熙河、泾源两路的地头蛇。
要知道熙河、泾源的经略安抚使姚古、以及他帐下的环庆军,可是目前大宋最强的一支将门世家。
之所以他们能够屹立不倒,就是这些盘踞在地上上的将领,盘根错节,彼此同盟,逼急了他们,他们就可能倒向敌国。
而这次熙河、泾源之所以会沦陷,就是姚古这个领头人死去之后,没有能够牵头之人,导致熙河、泾源两路的将领,争权夺利,直接葬送了两路的城池。
秦烈率领的大军,从府州渡过黄河之后,一路急行军进入鄜州。
在鄜州秦烈接见了陕西行省右布政使,兼都指挥使刘光世。
并命令他率领行省人马,与定边军麟州知州折彦质会合,统军三万向横山山脉的要塞,西夏与大宋边境的定边城发起攻势。
老将张叔夜年老病逝,现在陕西行省的军政事务,基本由刘光世在负责。
临危受命,刘光世在熙河、泾源失守的情况下,与两路转运使兼任庆阳知府的王襄,秦州兵马都监刘錡,收缩防线,从而稳定了局势。
为此秦烈在鄜州接见刘光世时,对其立下的功绩,大为赞赏。
离开鄜州之后,秦烈率军继续前行,不日抵达邠州,与驻扎邠州的飞骑营董平、张清部汇合。
邠州知州张灏,在这次泾源动乱之后,表现突出,与庆阳守军互为屏障,牢固的守住关中防线,从而让西夏军不得寸进。
为此秦烈也是毫不吝啬赞誉,在邠州宿营当晚,秦烈接受了对方的宴请,并与张灏进行了一番长谈。
对于张灏的能力,给予了肯定。
翌日,秦烈率领大军继续赶赴庆阳,董平、张清飞骑营则跟随大军同行。
两日之后,秦烈率领大军抵达庆阳城。
庆阳知府王襄,以及早一步赶到常胜军骑统制呼延灼、索超率军出城迎接。
见到秦烈率大军而来,王襄一颗心也终于安定了下来。
在入城之时,秦烈向并辔而行的呼延灼、索超、王襄三人问道:“目前前线的情况如何?”
“西夏的大军在拿下泾源之后,先后攻下华亭、平凉,之后对庆阳展开了一轮攻势。”
王襄拱手之余,接着道:“但因我庆阳城高墙厚,又有邠州、鄜州的援军,西夏军攻城半月有余,未能克城,转而进攻秦州而去。”
“前段时间,秦州的战况十分激烈,西夏十二万大军对秦州战况日夜进攻,守军伤亡很大。”
“不过,自从杨志、史进率领的铁骑营抵达之后,西夏主力,现在已经撤回泾源城。”
“目前西夏十五万大军盘踞在泾原路的泾州、渭州城中,另有五万军队在熙河方向。”
进入庆阳知府衙门之后,在王襄展开的地形图指示下,秦烈得知目前的情况,这才松了口气。
“有关这次泾原和熙河的巨变,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何人参与其中?”
随后,秦烈又问起了此次泾原和熙河内边的原因。
“都是那群骄兵悍将惹起来的,也怪卑职失职。”
王襄惭愧的请罪道:“姚古死后,为稳定泾原局势,卑职推荐了王庶前往泾原抚军。”
“不料姚古手下那帮骄兵悍将不服王庶,反而把王庶赶了出来。”
“之后,原州防御使焦安节,渭州防御使曲端,仪州兵马都监庞世才,会州义军张宗谔,又不接受泾州姚友忠节制,各自为战。”
“最终导致各州失守,酿成泾原失守。”
“这些都是卑职失职,还请郡王殿下降罪。”
看了眼跪在地上的王襄,秦烈虽然知道王襄已经尽力,但泾原、熙河的失守,王襄身为两路转运使,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免去你泾原、熙河两路转运使,庆阳知府的职务,回长安去,暂时主持张公(张叔夜)的职务去吧。”
秦烈这个处罚,其实也不算是处罚了。
毕竟陕西行省左布政使一职,可不比两路转运使的职务低。
“谢郡王殿下。”王襄起身拜谢道。
“时迁、马麟,你们斥候营立即出发,摸清楚泾原各州的详细情况。”
秦烈大军劳师远征,当务之急不是进攻,而是知彼知己。
正好趁这段时日,让各营休整几日,养精蓄锐。
“林冲、秦明你们二人率领锐士营前往秦州,换铁骑营回庆阳。”
“抵达秦州之后,整顿兵马,要搞好边境游牧民族的团结,并传我命令,任命刘錡出任秦州知州,兼任河西都护府都护,你二人好好协助他一番。”
秦烈在刚才王襄的汇报中,得知了秦州兵马都监刘錡,在秦州知州弃城逃跑的情况下,率领军民抵抗,最终守住秦州。
得知刘錡是原席宁洲知州刘忠武之子,秦烈自是对其委以了重任。
“末将领命。”林冲、秦明接令而去。
当天夜里,被秦烈派往西北监军的吴璘,也从外地赶回庆阳城,向秦烈汇报了更为详细的情报。
尤其是熙河安抚使刘韐战死,熙河路各州沦陷的经过,彰显了刘韐一生为国尽忠的英勇形象。
“虞允文,立即起草一封奏疏,追封刘韐为烈候,其子刘子翠为伯爵,传谕三军,向刘韐父子学习,为国尽忠,英勇奋战精神。”
就在秦烈率领大军进驻庆阳当天,西夏潜伏在庆阳的探子,便把消息传递了出去。
泾原路泾州城。
西夏国统帅李察哥,在接到宋军十几万大军抵达庆阳之时,并没有太过震惊。
说起来西夏自立国以来,与宋朝先后打了五次战役,第一次大战就是西夏立国之初,也就是大宋仁宗年间。
这一场大战,两国来来回回打了三年,最终达成了‘庆历和议’。
虽然叫议和,但宋朝最终承认了西夏建国,也就是承认了自己的失败,
之后的百余年来,又经历了数次大战,基本都是以大宋失败告终。
虽然偶有胜利,也只是小胜,从未大获全胜过,这也是为何宋朝一直给人积弱的形象。
试想堂堂大宋,幅员辽阔,人口过亿,兵马百万,结果连一个立国之初,仅有五州之地的西夏都没打赢。
如此的战斗力,也难怪西夏人会瞧不起宋朝,时不时就跟当初的辽人一样,对西北边境进行打谷草。
“晋王殿下,听说此次带兵前来的宋军主将,正是前番打败凉国公(李良辅)的哪位宋军主帅,此人不同与其它宋人,不可不防啊。”
李察哥帐下的监军使嘭之化额,是党项人的贵族出身,此人能文能武,颇得西夏皇帝李乾顺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