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楚定天下最新章节!
田忌站出来反驳昭常,其实大家也都猜到了田忌八成是赞同景舍的意见。
昭常也知道,但是他没有就此作罢,反而站出来反驳道:“商洛道困乏,淮泗富庶,若是用淮泗换商洛道,只怕是大亏特亏啊!”
昭常的话很巧妙的把战略问题转换成了经济问题,淮泗商业发达、农业繁荣,再看商洛道,秦国本来就穷,这块地又是被秦国当做前出基地,没有建设,那是穷中之穷,贼看见了都得放两百块钱去的地方。
用一个支撑楚国经济和农业的淮泗来换贼看见都得感慨自己生活富裕的商洛道,值么?
昭常的话很精,精在哪,就是他已经假定了若是开战,齐国必定会拿下淮泗、而楚国只能拿下商洛道。若是一般人要反驳,必定会在不知不觉中顺着他的这个前提说下去,大概率就是说商洛道战略地位比淮泗重要云云。而在这个前提之下,昭常能够从经济方面从容进行反驳,并且立于不败之地。
昭常很聪明,很精明。熊槐却发觉了昭常的这个小伎俩,微笑着等待着下面大臣反驳他
我说过,他这话一般人必定会在不知不觉中顺着他这个前提说下去。
可是在场的重臣,哪个是一般人?一般人能进这个大殿?连熊槐都看得出来,景舍田忌这些老怪物能看不出来?他们是一般人?
“大夫荒谬,”说话的是景舍,一直沉默的他看到了熊槐的微笑,也露出了微笑,“为何大夫肯定淮泗一定会丢?齐国若攻我楚国,首当其冲便是宋国,宋国厉兵秣马多年,齐国若真要攻,岂能顺利?老臣估摸着,齐国拿下宋国,我军也差不多把秦国打废了。”
“大司马为何如此肯定齐军不能拿下宋国?为何如此肯定能击败秦军?秦军河西多次大败魏军,陉山之战秦军也是我军首要之敌,如此强悍之军大司马如此轻视?”昭常继续反驳。
精明的人,很快就发现了景舍的破绽。特别是最后两句话,既然你说我假定的淮泗必丢不成立,那你景舍的必胜秦国能成立?
“所以我军才要将重心放在秦国。”景舍道。
景舍一句话给昭常干沉默了。
刚刚那番话的漏洞其实就是景舍故意放出来让昭常抓住的,为的就是引出这句话。
将重心放在秦国,不就是为了在未来打秦国、解决这个后顾之忧的时候一定能够打赢么?
随后抓住昭常沉默的机会,景舍继续道:“我国与齐国之间有泗上十二诸侯和宋国,可是我国与秦国之间,只有一道武关。我军虽取武关,可是武关能抵挡秦军百世么?我军既能取之,秦军一定拿不下?若是想压制秦军、打残秦军,我军必须要推进至秦军心腹之敌蓝田,如此才可保我西部无虞!臣以为,攻商洛道难,那我军便步步为营,一面筑城防守吸引秦军反扑,一面不断蚕食秦军城池,同时依托营寨消耗秦军兵力以及士气,压缩其活动空间,逼迫秦军同我军决战,届时我军后背有数百营寨作为依托,两侧又有高山,兵力、士气超于秦军,可一战而定秦国!”
景舍的分析让熊槐想到了历史上宋朝对付西夏的战略。
在经历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等一系列大败后,宋朝开始改变策略,对西北边防进行了调整,将陕西分为秦凤、泾原、环庆、鄜延四路,分别以韩琦、王沿、范仲淹、庞籍为统帅。此时韩琦的战略思想已转变,基本上与范仲淹相同。他和范仲淹“日夜计议”,针对夏以骑兵为主的情况,设计了防中有攻的塞堡策略,在加强边境防御能力的同时,准备进取宋夏边界上西夏控制的战略要地横山(今陕西西北部山脉,横亘于榆林、横山、靖边、定边等市县)。其作战指导是:于鄜延、环庆、泾原路各选“步兵一万,骑兵三千”,“观贼之隙,使三军互掠于横山。降者纳质厚赏,各令安土;拒者并兵急击,必破其族。假若鄜延一军先出,贼必大举来应,我则退守边寨,或据险要,勿与之战。不越旬日,彼自困敝,势将溃归;则我复出环庆之军,彼必再点兵而来,即又有泾原之师,乘间而入,使贼奔命不暇,部落携怨。我则兵势自振,如宥、绥二州,金汤(今陕西吴起东南)、白豹(今吴起南)、折姜(今宁夏同心东南)等寨,皆可就而城之。其山界蕃部去元昊且远,救援不及,又我以坚城守之,以精兵临之,彼既乐其土,复逼以威,必须(然)归附以图自安。三二年间,山界可以尽取”。
景舍的筑城步步紧逼的想法跟范仲淹的以防为主,防中有攻的战略思想很像。
我就在商洛道修建城池堡垒吸引作为前进基地,你秦国能坐的住?你只要敢来,我就龟缩城中,借助城池消耗你。你啃不下来想撤退,我就继续往前修,你敢来我就消耗你,你不来我就修。不仅可以消耗你的兵力,还能保护退路不被断。一旦你兵力和士气被消磨的差不多,我就跟你打决战。你不敢打决战,那我就继续修,修到咸阳去。
可以说,景舍这招很精明很精明,可能需要的时间久了些,但是确实最为有效的办法。也是最适合商洛道这种狭窄地形的办法。
深得熊槐之心。
见众人没有异议,熊槐又道:“那便在宛城囤积建材、民夫,以待日后用兵!”
这时,昭睢上前说道:“大王,令尹还未归来,若是匆匆定下此等国之重事,只怕不妥。”
熊槐愣了一下,这么重要的事,若是作为令尹的昭阳不知情,难免会心生怨恨。
“既之如此,那便等令尹回来再议吧。”熊槐摆摆手。
“大王英明。”
(本章完)
ps:提到了宋朝,这里就说一下宋朝吧。
其实一直有个误会,就是大家都认为宋朝只喜欢守城战,我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当我看了一些战争史后,我发觉,宋军其实最喜欢的是野战。
对,没错,就是野战。
先不说赵匡胤之时宋朝的灭国之战,就说宋辽之战和之后的宋夏之战。
宋辽之战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最为主要的几场战役—高粱河之战、岐沟关之战、君子馆之战等战役都是野战。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五月,宋太宗赵光义挟灭北汉及败辽援之威,企图乘势收复幽云十六州。于是,在事先并无周密计划和准备的情况下,率军由太原东返镇州,预定在此集结兵力后北上进攻幽州(即辽之南京,今北京城西南部)。六月十三日,赵光义不俟军队全部集中,即率军北进。十九日进入辽金台顿(今河北保定)境,次日进至岐沟关(今涿州西南),辽东易州刺史刘宇(亦作刘禹)以城降;二十一日至涿州,辽涿州判官刘厚德以城降;二十三日进抵幽州城南。
此时辽已有所准备。在北汉主刘继元降宋后,辽景宗耶律贤和皇后萧绰即做出部署:命南援北汉的耶律斜轸等回防幽州,屯于城北得胜口(今北京昌平西北);派耶律奚底等增援幽州,屯于沙河(今昌平东南);城中守军为韩德让和耶律学古部。宋军前锋傅潜等前出至城北时,与耶律奚底及萧讨古战于沙河;宋后续部队到达后合力进攻,大败辽军,斩获甚众,俘500余人。宋军乘胜北攻得胜口。耶律斜轸等以示弱诱敌、侧背突击战术,击退宋军,双方相持于清沙河(今昌平西南)。赵光义认为耶律斜轸兵力不大,仅能为其幽州守军声援,遂留一部与之相持,集中兵力围攻幽州。以宋偓、崔彦进、刘遇、孟玄喆各率军万余,分别从城东南、西北及西南、东北强攻幽州城,自率禁卫机动军屯于城南宝光寺。在宋军连续猛攻和招降下,辽军都指挥使李扎勒灿等率部出降;七月初,辽顺州(今北京顺义)知事刘廷素、蓟州(今天津蓟州区)知事刘守恩也先后率部降宋。
七月初六日,耶律沙率援兵前军至幽州,赵光义督诸军迎击,战于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门外动物园一带)。耶律沙军战败北退,宋军追击。因攻城逾旬不下,宋军士卒已极疲惫,追击行动迟缓。至入夜时,耶律休哥所率五院精骑主力到达,与耶律斜轸军协同,从两侧夹击宋军;耶律沙回军反击,城中辽军亦开城出击。宋军大败,被歼万余,连夜南退,溃不成军。耶律休哥在战斗中负重伤,仍率军追击至涿州。宋军兵器辎重,损失殆尽。
宋太宗赵光义在高梁河失败后,每欲再举收复幽云,以雪耻振威。边将误信契丹间谍之言,相继上言劝战。赵光义于雍熙三年(986年)三月,集中20万兵力,向契丹发动了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采用分进合击方针,兵分三路北进:东路军,以曹彬为主将,崔彦进、米信为副,率主力出雄州(今河北雄县)攻涿州、幽州(即辽南京);中路军,以田重进为主将,出定州攻飞狐、蔚州(今涞源、蔚县);西路军,以潘美为主将,杨业为副,出雁门攻云州(今山西大同)、朔州及寰州、应州(今朔州东、应县)。他的战役企图,是为了使西路军能先将山后(今山西北部并连接河北西部各州)诸州攻下,令东路军先扬言进攻幽州,将契丹主力吸引至幽州地区,俟西路中路会师后,再向右旋回,形成合围,在幽州地区与契丹军决战。
契丹萧太后等得知宋军发动进攻后,认为宋军尽锐而来,不可过早与之决战。在作战策略上,采取了避开锋芒、纵敌入境、以各地守军逐次抵抗和游击性攻扰之法,削弱及疲惫宋军,尔后再以各个击破的方针,集中兵力先歼灭对南京(即幽州)威胁最大的宋东路主力军,再转用兵力歼灭宋中路及西路军。她的应战措施是:派一部兵力加强平州(今河北卢龙)海岸防御力量,防止宋军由海上进袭,以确保东京(今辽宁辽阳)与南京的通路;令耶律抹只率所部急驰南京,以稳定该方向之局势;调集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上京(今巴林左旗南)等各道部族军,向南京北部地区集中。契丹军很快形成四个主力兵团:以南京驻军为核心的耶律休哥兵团,以东京驻军为核心的耶律抹只兵团,以东征女真军为核心的耶律斜轸兵团,以及萧太后亲自率领的、以御帐亲军及宫卫骑军为核心的战略预备兵团。她的兵力部署,是以耶律休哥和耶律抹只两兵团控制于南京,主要对付宋东路军;耶律斜轸兵团控制于蔚州以东,阻击宋中路军及西路军,防止其东进与东路军会合。萧太后统帅部进驻南京,控制全局,并随时准备策应各军。
由于契丹军并未以主力迎战,所以宋军在攻入契丹境后,进展极为顺利。至三月底,东路军已攻占涿州、新城(今河北高碑店东南),中路军已占领飞狐、灵丘,西路军已占领朔州、应州等地。四月初,宋东路军在耶律休哥军的昼夜攻扰下,极为疲惫,军粮又断,遂退回雄州。宋中、西路军仍在继续深入,至四月中旬,又占领蔚州及契丹重镇西京(今山西大同)。在此情况下,曹彬在补充军粮后,再次北进占领涿州。
萧太后认为,经过月余的战斗,宋军锐气已失,且兵力分散,各行其是,而宋太宗又远在千里之外遥控指挥,无法及时组织协同,正是反击良机。于是将统帅部推进至驼罗口(今河北涿州东北50里),亲自指挥耶律休哥及耶律抹只两兵团,企图钳击歼灭宋东路主力于涿州。
曹彬侦知萧太后已亲临前线,感到处境险恶,仓皇放弃涿州,冒雨南撤。五月初三,退至岐沟关(今涿州西南),被契丹军追及,在契丹骑兵大部队冲击下,宋军大败溃逃。在拒马河及其以南地区,又连续遭到契丹骑兵的突击,“死者数万,弃戈甲若丘陵”,几乎全军覆没,残部撤至高阳(今河北保定东南)。赵光义得知东路主力在岐沟关战败后,为避免中、西两路再被击败,速令中路军退定州(今保定西南),西路军退代州(今山西代县)。田重进中路军行动迅速,很快撤至定州。潘美西路军为掩护雁门以北人民南撤,在兵力对比极为悬殊情况下,令杨业领所部军向朔州出击。杨业孤军进击,陷于陈家谷口(今山西朔州南),全军覆没。杨业重伤被俘不屈,绝食三日而死。至此,宋军第二次大规模的进攻,再以惨败告终。
宋军在岐沟关战败后,宋太宗赵光义为防备契丹军南侵,以张齐贤镇守代州,田重进镇守定州,杨重进镇守高阳关,刘廷让镇守瀛州(今河北河间),李继隆镇守沧州,分扼沿边要地。
契丹萧太后在岐沟关之战胜利后,稍事整顿,即乘势于十一月间率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军担任主攻,以耶律休哥为前锋,萧太后自率数万精骑为后继。十二月上旬,耶律休哥军在望都击败宋守将后,进至滹沱河,尔后转军东进。
宋瀛州兵马都部署刘廷让侦知契丹军正向瀛州方向前进,遂与高阳关镇将杨重进、益津关(今河北霸州)镇将李敬源联系,共同出军进击契丹军,同时留一部精兵配属沧州镇将李继隆,使其为后援。
耶律休哥得知宋军出击,抢先占据险隘要地,待萧太后率契丹军主力到达后,开始合围宋军。当时天寒地冻,宋军衣着单薄,手足被冻得麻木,难以将弓弩拉张满弦,只能与契丹军拼死肉搏,形势十分不利。十月初九日,契丹军劫毁宋军粮草;初十日,将宋军包围于君子馆(今河间西北)一带。
战前,耶律休哥曾向宋雄州守将贺令图诈降。贺令图不辨真伪,也不与诸将通气,在宋军被围后率随骑赴契丹军营“纳降”,结果被诱俘。而此时,宋沧州镇将李继隆畏缩不前,不仅未如约迅速增援苦战的宋军主力,反而退保乐寿(今河北献县)。被围宋军在援兵断绝的情况下,只能拼死突围。契丹军不断增兵,攻势愈加猛烈。从早激战到晚,宋军覆没,死者数万,宋将李敬源、杨重进亦战死,刘廷让仅率数十从骑突围。
其后,东路契丹军长驱直入,攻掠邢州以北的祁州(今河北安国)、深州等地后北还。西路契丹军出胡谷(今山西繁峙西),进攻代州。代州镇将张齐贤率厢军以伏击战击败契丹军于土磴塞(今宁武东),杀其数百,获战马2000匹。契丹军退走。
从上面三场战役中可以看出,其实宋军从战略战术以及野战能力来看都是非常强劲的。君子馆在全军被围的情况下还能重创辽军,便可见一斑。同时,可以看出宋军一有机会就主动出城同辽军进行野战。
而在这三场战役之后的唐河、徐河、子河汊、遂城之战,宋将李继隆、田重进、折御卿、尹继伦、王显率领连败三战的宋军在野战之中击破由辽国战神耶律休哥和名将韩德让等。
而在同西夏的战争中,宋军更是多次出城与西夏军进行野战,并且野战能力令西夏惊恐。
三川口好水川都是宋军出城试图同西夏军野战,被西夏军伏击才败。
先不说熙河开边和庆州、大顺城、罗兀城之战,就说宋军大败的灵州之战。
灵州之战前期,刘昌祚率泾原军5万人,从镇戎军出发进至西夏境内15里之堪哥平,即被阻于由3万名夏军扼守之磨哆隘口(即磨胶隘,今宁夏海原东南)。刘昌祚以盾牌兵在前、弓箭兵及弩兵在中、骑兵殿后之军阵,自执盾牌领军强攻夏军,自中午激战到傍晚,“斩获大首领没罗卧沙、监军使梁格嵬等十五级,小首领二百一十九级,生擒首领统军侄纥多埋等二十三人,斩二千四百六十级”。宋军胜利通过隘口,
在野战当中全歼以野战闻名的西夏主力。若非高遵裕贪功,让刘昌祚暂缓进攻灵州城,使得西夏援军抵达,不然还不会失败。
那么宋军的弊病在哪呢?
我认为田昭林先生评价灵州之战的话可以概括:宋军计划不周却千里远征,深入敌境却无保障后勤供应之措施,致东线军队绝粮而溃散。五路大军分进合击,却未派全军主帅,致缺乏统一指挥,各路军不能密切配合及协同,加以高遵裕贻误战机,从而导致主攻军惨败。仅西南方面李宪军获得胜利,收复兰州,深入至西夏边防要地天都山。董毡部吐蕃军因行动缓慢未参加灵州作战。。
所以,宋军战力很强悍,但是后勤、调配、协同垃圾的跟屎一样。所以才屡屡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