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收徒传艺 公私双利

藕莲荷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国庆节过后天气逐渐变冷,考虑刮风下雨张国忠几个孩子路上太辛苦,准备让他们住厂里,婷婷把这想法说出来,三个孩子高兴得不得了。

    婷婷把堆杂物的小房间腾出来,找了块大木版在中间隔了一下,俩女孩睡里面,国忠睡外面,帮他们买好了食堂的饭菜票,从此,三个孩子吃住都在厂里。

    晚上,有空闲时间婷婷会去看看他们,顺便教他们一些缝纫裁剪技术。

    这天下午,婷婷从家里出来去厂里,路上迎面走来俩挑担子的外地人,俩人一边走一边用乡音浓厚的普通话大声喊:帆布手套、纱手套,换脸盆、换水桶。

    和这俩人擦肩而过时,婷婷随意看了一眼他们挑的竹筐,里面满是红红绿绿的各种塑料制品,还有工作帆布手套和纱手套。突然,婷婷脑海里产生了一个想法,她问俩挑担子的人:“师傅!请问怎么个换法?”

    俩人立即停下脚步,其中一人望着婷婷说:“看你要换什么东西哦!换脸盆,帆布手套12双,纱手套15双,换水桶,帆布手套22双,纱手套30双。”

    婷婷又问:“你们换来的手套卖吗?”

    俩人异口同声答道:“不卖!”

    婷婷默默算了一下;12双帆布手套换一个塑料脸盆,一个塑料脸盆市场价4到5元钱,这样算一双帆手套价值约4角钱。自己生产一双帆布手套的成本是7角4分,售价7角8分。生产手套的利润4分钱。换手套的利润3角8分钱。这么大的悬殊让婷婷心动。她琢磨,附近工厂不少,工人发的手套用不完,每家每户都存有很多手套,货源充足利润丰厚,自己不如改生产手套为换手套,可用什么换呢?总不能也用塑料制品吧?

    晚上,婷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明辉,明辉很赞成,用什么东西换想了很久没想好。婷婷打了个哈欠说:“不想了,睡觉吧!船到桥头自然直。”

    婷婷把脱下的衣服盖在被子上,一件红色的开司米衣服吸引了她的目光。她眼睛一亮,心里一阵惊喜,有了!用开司米换手套。去那里买开司米呢?她想起去百货公司批发布料时见那里有很多五颜六色的开司米。

    第二天一早,婷婷去百货公司批发部看货拿账号,又赶回厂里开支票。下午上班后到公司经理办公室,要求派车把200公斤开司米运回来,郭副经理说车子下午已派满,婷婷只好第二天提取开司米。

    开司米体积庞大,200公斤开司米摆放在裁剪间像一座小山。婷婷犯愁了,怎么换呢?不可能像俩外地人哪样挑着担子到处叫唤,应该把开司米固定摆在一个人流量大的地方,再贴一张写有具体换法的告示,看见告示的人自然会拿手套来换取需要的开司米,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便知道有个地方可以用手套换开司米。

    想法是对的,可摆在那里呢?摆在大厂门口,上下班的人都能看到,可大厂门口离自己服装厂有很长一段路,搬进搬出太麻烦,遇上天气不好也摆不了。

    婷婷绞尽脑汁的想啊想啊,很多方案都因各种原因被否定了。

    望着价值四千多元钱的开司米搁置在哪,如果不能及时换成手套销售出去,必定要影响服装厂的资金周转,急得婷婷坐立不安。

    这天中午快下班时,婷婷站在服装厂门口望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心想;其实这服装厂门口就是好码头。突然,她萌生了一个想法;就在自己服装厂门口摆一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主意定了,婷婷便开始琢磨怎么摆,用什么东西摆,方案很快出来了。她量好办公桌的长度。中午吃饭时,她要明辉按办公桌的长度做两个正方型20公分宽的木板框架。下午下班前,明辉把两个窗户大小的木框架送到服装厂。

    婷婷把办公桌搬到外面靠墙放着,然后把木框架靠墙立在桌上,放稳后又把另一个木框架放在第一个木框架上面。两个木框架叠在一起靠墙立着,婷婷拿来一块两米多长的帆布搭在框架顶上,再让帆布贴着墙垂下,这样一折腾,两个木框架如同商店里的货架。

    婷婷高兴的拍手说:“太好了,这比真正的货架还好,下面的桌子很稳,木框架可以拆开,拿进拿出方便。”

    说完,婷婷拉着明辉去裁减间把一袋开司米抬出来,然后快手快脚的拆开袋口,把一扎扎的开司米拿出来放在框架里。明辉看了一眼手表说:“马上下班了,明天摆吧!”

    婷婷一边不停手的摆放开司米一边说:“下班更好,人多,摆几小时算几小时,今天不摆好,我睡不着觉。”

    明辉笑笑摇了摇头说:“你摆吧!我做饭去。”

    颜色鲜艳的开司米把两个木框塞得满满的,婷婷又在旁边墙上贴了一张告示。然后,模拟过路的行人看看自己摆设的这个摊能不能吸引眼球。一试效果不错,框架里五颜六色的开司米非常显眼,但告示上的字看不清,这正好勾起了人的好奇心,过去看看什么东西。

    婷婷走到告示前轻声念着上面的字:告示,为搞活经济,为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我厂购进一批质量优良色彩鲜艳的开司米。每市斤售价:12元也可用手套兑换,纱手套:40双一斤,帆布手套:30双一斤。念完后,婷婷心里美滋滋的。

    写告示前,她盘算了一番,开司米进价每市斤11元。售价12元,卖出一斤开司米有一元利润。无论现金购买还是手套兑换都行,手套兑换利润大,但现金可以不入账。

    果然不出所料,拿手套来换开司米的人络绎不绝,也有不少人用现金购买。婷婷自己守了两天摊后便以每月30元工资请了一位退休女工看摊。

    八五年春节前两天,卖蛋女人带着艳红和红英的母亲给婷婷送年,每个人提着一只鸡、一小袋花生、一捆大蒜和一塑料壶自己酿的米酒。望着手提一模一样东西的三个女人,婷婷觉得又滑稽又好笑又感动,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婷婷知道乡下人不容易,准备让她们把东西带回去。可转念一想,觉得那样做不妥也不合情理,先收下她们的礼物,然后备了三份相同的礼物让她们带回去。

    三个女人看了看婷婷给她们的礼物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婷婷给她们的礼物价值远高于她们送给婷婷的。到底还是国忠母亲有些见识,她望着婷婷诚恳的说:“师傅啊!世上那有这样的道理呢?徒弟还占师傅的便宜。这些东西我们无论如何不能要。”

    婷婷笑了笑说:“礼尚往来嘛!总不能让你们空着手回去吧?”

    三个女人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欢天喜地的走了。

    八五年四月的一天上午,婷婷来到罐头啤酒厂联系业务,她给这个厂做过工作服等。刚走到供销科办公室门口,听见毛科长说:“你哪价格还可以,能保证质量吗?”

    婷婷心里咯噔一下,完了,来晚了,已经谈到价格了。她快步走进办公室,看见一老一少俩男人面对毛科长的办公桌靠墙坐着,老的说:“毛科长,质量问题你尽管放心,我们厂是多年的老厂,技术力量很强。我们一定会让客户满意。”

    婷婷进门后喊了一声毛科长,便在办公桌旁边坐下来,然后随意的从手提包里拿出小本子翻看,其实她在竖着耳朵听毛科长和一老一少说话。

    很快知道他们谈的是一批进冷库穿用的棉袄棉裤。婷婷急了,自己以前给这个厂做的都是一些兰纱卡布工作服和围裙袖套等。棉袄棉裤需要里布、面布、棉花三层材料,造价比单衣服高多了,造价高利润自然高,而且数量还不小。听他们的口气已经谈妥了,就差签合同了。不行!无论如何要把这批棉袄棉裤业务夺过来,怎么夺呢?婷婷灵机一动,拿出一枝笔在小本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此笔业务给我,回扣10%。

    当时服装行业的回扣一般是3%到5%。最多7%,婷婷深知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所以把回扣提高到10%,宁可自己少赚一点,少赚还是赚了,比一分没赚强啊!

    写完这些字,婷婷捏住小本子把它伸到毛科长面前,目光里带有某种暗示的望着他说:“毛科长,上次你给我的支票账号错了,钱到不了账,这是我的账号,你看清楚啊!不要再搞错了。看清楚没有?”

    毛科长一眼就把哪几个字看得清清楚楚,尤其是10%看得更清楚。然而他不露声色的说:“我知道,看清楚了。”

    说完,毛科长瞥了婷婷一眼,这一瞥,俩人心领神会。成交了!既然目的达到,还在这干嘛?婷婷说了声明天来便起身走了。

    第二天一早,婷婷找到毛科长要求签定棉袄棉裤的合同。谁知毛科长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说:“什么棉袄棉裤?”

    婷婷笑着说:“怎么了?毛科长,睡一觉就把昨天的事给忘了?不会吧?”

    毛科长仍一本正经说:“哦!哪批棉袄棉裤啊?给了湾里服装厂,昨天已经签合同了。”

    婷婷这才知道昨天哪一老一少是湾里服装厂的,毛科长说得有鼻子有眼,婷婷心里有些失落,一时无语,仔细一想觉得不对,湾里服装厂是集体单位,集体单位绝对不可能给10%的回扣,再说毛科长昨天的眼神明明是答应给自己做。她突然明白了,毛科长在撒刁卖关子,他要落实10%的回扣后才会签合同。想到这里,婷婷怕隔墙有耳,把小本子拿出来翻到昨天写的字,伸到毛科长面前说:“昨天你说知道了,看清楚了。怎么不算数呢?我说话可是算数的哦!”婷婷这番话就是许诺他10%的回扣不变。

    毛科长这才脸带微笑的说:“这么大的数量你做得了吗?你厂里多少工人啊?”

    婷婷自信的说:“毛科长,你放心好了,我们厂做这点东西根本不成问题,我保证如期交货。”

    婷婷采取让利原则,以高回扣将本已属于别人的60套棉袄棉裤夺了过来。

    合同签定后,婷婷立即着手采购原材料,面布里布哪是轻车熟路,可不知道棉花去那里买,后经过很多周折总算把棉花买来了。

    材料到齐后便开始制作,很快完成了第一道工序排板裁剪,紧接着棉衣的里外两层布也很快缝制好了,可铺棉花打行针却是技术性较高的活,而且要占用很大的地方,无论婷婷怎么教怎么示范,工人们做出来的棉袄棉裤一提起来棉花全都沉到下面。

    离交货期越来越近,望着一堆堆不成形的棉袄棉裤,婷婷心急如焚一筹莫展。如果数量少自己辛苦一点可以做出来。可60套棉袄棉裤要靠自己一个人哪无论如何做不出来。婷婷怎么也没想到,60套棉袄棉裤把自己折腾得寝食不安,她怀疑是不是因为这笔业务来的不厚道,所以老天惩罚自己。

    婷婷一夜没睡好,起床后开窗户时见天气很好打算晒晒被子,盖被晾好后掀掉床单准备晾垫被,就在把棉絮卷起来的哪一刻,婷婷眼前一亮,她迅速把卷了一半的棉絮松开重新铺在床板上,一只手放在棉絮上面,另一只手伸到棉絮下面,,然后移动双手摸着棉絮,她要看看棉絮的厚度是否一样,几乎把整床棉絮摸遍后,婷婷惊喜的双手合十,对着窗外的天空喃喃道:“谢谢老天爷,我有救了。”

    原来刚才卷棉絮时,婷婷突然想到如果用棉絮代替棉花,棉絮和布缝在一起后就不会往下沉了,因为棉絮被一层鱼网似的棉纱包裹的平平整整,她用手摸了摸整床棉絮,发现厚薄均匀,所以高兴得她双手合十拜谢老天爷。

    办法是有了,可去那里买棉絮呢?婷婷想到114查号台。她来到经理办公室拨通了114电话问道:“你好!请问洪昌棉絮厂的电话号码。”

    114查号台报给了一个电话号码,婷婷马上拨通这个电话,电话接通后婷婷问:“你好!请问是洪昌棉絮厂吗?。。。请问你们厂在那里?。。。哦!知道了,我马上过去。”

    打完电话婷婷来到车间,吩咐大家把原来做的哪些棉袄棉裤全拆了。然后骑着自行车直奔地处城北的棉絮厂,谈好价格和数量交了货款,下午厂家把满满一车棉絮送到服装厂。

    用棉絮做出来的棉袄棉裤又厚实又平整,而且速度又快,终于可以按期交货了。

    婷婷来到经理办公室要求郭副经理派车送货。

    郭副经理对婷婷早有怨气,因为其他用车的人经常暗地里送他一些烟啊酒的,可婷婷没送过任何东西给他。

    见婷婷又来要车,郭副经理假装翻看记录本,摇摇头说:“没车,这两天都排满了,你等几天吧!”

    婷婷指着窗户外面说:“车不停在哪吗?”

    郭副经理看了一眼窗外的车说:“马上就要走。”

    从郭副经理得意的眼神里,婷婷知道他故意刁难自己。本想问他车派给谁了?再一想,如果这样问他肯定要吵起来,她觉得和这样的人争吵没意思,转身走出经理办公室。

    送货迫在眉睫怎么办?好在罐头啤酒厂不远,干脆买辆三轮车,多跑几趟,再说三轮车以后还用的上。可是去那里买三轮车呢?问了几个人都不知道,婷婷想起食堂有一辆三轮车,便去食堂打听。

    三轮车正好停放在食堂门口,蓝色的车箱上清清楚楚的写有厂址和电话号码。婷婷抄下电话号码立即去经理办公室打电话,打通电话后才得知生产三轮车的厂家就在附近。

    婷婷骑上自行车来到三轮车厂,选中一款后要了厂家的银行账号。

    回到服务公司,婷婷要李会计转账。李会计沉思片刻后望着她说:“小仝啊!这三轮车不属于生产原料,能不能买我做不了主,你去请示一下唐总吧!”

    婷婷扭过头见唐总正在和郭副经理说话,便走过去故意大声说:“唐总,公司的车子太忙了,我自己买一辆三轮车送货可以吗?”

    唐总笑了笑说:“可以呀!怎么不可以呢?我还巴不得仝老板赚钱了买汽车哪。”

    “托唐总吉言。”婷婷说完转身找李会计开支票。

    在三轮车厂提好货,婷婷把自己的自行车放在三轮车上骑了就走,谁知三轮车根本不听使唤,她想向右边走,可三轮车却向左边走去,差点翻倒,突然,婷婷想起住在左家骑三轮车把缝纫机摔坏的情景,她不敢骑了。这时,一位师傅主动教了她一些要领。

    中午下班前,婷婷骑着崭新的三轮车回来了,没有锁,只好把三轮车推进车间里面。

    吃过中饭,婷婷来到车间,师徒四人把一捆捆的棉袄棉裤搬上三轮车,再用绳子把堆的高高的棉袄棉裤绑了个结结实实,然后,婷婷骑上三轮车直奔罐头啤酒厂。

    经三轮车厂师傅指点,婷婷掌握了一些骑三轮车的技术,可三轮车上的棉袄棉裤堆得太高,一路上,婷婷非常小心的慢慢骑。走着、走着,眼看快到罐头啤酒厂了。突然,右拐弯时连车带人全部翻倒在右边的田里,摔倒在地上的婷婷连忙爬起来,望着侧倒在地的三轮车哭笑不得,幸好田里没水,棉袄棉裤也没散落,她四周张望,见不远处有几个工人摸样的小伙子朝自己走来,等他们走到身边时,婷婷迎上去笑着说:“几位师傅,请你们帮帮忙!帮我把这三轮车扶起来好吗?”

    几个小伙子看了一眼翻倒在田里的三轮车,又看了看浑身是泥的婷婷,其中一个小伙子笑着说:“你穿得这么漂亮,怎么还骑三轮车?”

    婷婷呵呵的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送货,就送到这罐头啤酒厂。”

    婷婷和几个年轻人费了很大力气才把翻倒在田里的三轮车扶了起来。婷婷再三向他们表示感谢,一个小伙子指着三轮车上的棉袄棉裤说:“不能再骑了!你看车上的东西已经歪了,再骑要散了。”

    婷婷点了点说:“是哦!谢谢你们,我不敢再骑了。”

    婷婷推着三轮车慢慢往前走,边走边张望,想找个有水的地方把自己身上的泥巴和棉袄棉裤上的泥巴洗一下。没走多远,右前方马路旁边有一中年妇女坐在家门口洗衣服,婷婷推着三轮车在她身边停下来。

    把三轮车停稳后,婷婷走上前弯着腰满脸笑容的说:“师傅,给点水我擦一下身上的泥巴好吗?”

    中年妇女抬头看了一眼婷婷,伸手拿起地上的一个脸盆递给她,扬扬下巴说:“哪里有自来水,你自己装吧!”

    这时,婷婷才发现旁边地上有一个矮矮的自来水龙头,便蹲下身子装了半盆水端到三轮车旁边,她要先把棉袄棉裤上的泥巴洗掉,她一只手端着盆子,一只手蘸水抹泥巴,蘸了几下水也没把泥巴抹掉。

    无奈,婷婷只好把脸盆放到地上,问中年妇女借了一把鞋刷,这才把棉袄棉裤上的泥巴刷干净,然后再刷自己身上的泥巴。

    把脸盆和刷子还给中年妇女时,出于感激,婷婷真诚的说:“师傅,谢谢你啊!我是缝纫机厂服务公司服装厂的,以后你要做衣服去找我,我姓仝。”说完推着三轮车朝罐头啤酒厂走去。

    一趟又一趟的好不容易总算把60套棉衣棉裤送到罐头啤酒厂仓库。送完棉衣棉裤后婷婷突然想起自己很久没去看望父亲。

    这天抽空来到父亲家,一进门见父亲满脸笑容。连结婚都没有笑脸的三奴狗也喜笑颜开,婷婷好奇的问挺着大肚子的弟媳妇:“小妹,他们怎么这么高兴啊?拣到钱了?”

    小妹一直对婷婷怀有感激之情,是姐姐让她从乡下嫁到城里,而且和三奴狗的感情很好。她把婷婷拉到一边用手往上指了指,笑眯眯的说:“姐,我们家这房子要拆了,政府给了我们家两套房子还有三千多元钱。他们当然高兴哦!”

    婷婷高兴得瞪大两只眼睛问小妹:“真的啊?”

    小妹点点头说:“真的,马上就要拆了,三奴狗到处找房子,房子好难找哦!昨天他说郊区有一间房子蛮便宜,就是远了一点,做生意不方便。再说就一间房子也住不下呀,我马上要生了。”

    婷婷想都没有想就说:“爸可以去我哪,正好晶晶去她父亲家了,让爸和涛涛住客厅,哎呀!我的房子大一点就好,你们就不用租房子,可惜我只有一室一庭,太小了,没办法。”

    听说去女儿家,仝老三高兴的说:“婷啊!只要安排我就可以了,他俩夫妻随便去那租间房,也就一年时间。拆迁办的同志说了,明年这个时候房子做好了就搬回来。”

    三奴狗连忙说:“婷啊!你今天把爸带走可以吗?”

    婷婷毫不犹豫的说:“可以。”

    仝老三却说:“过两天去嘛!让婷回去跟小赵商量一下再去。”

    婷婷笑了笑说:“爸,没事,今天就去,小赵蛮好的,我做什么事他都会支持。”

    把父亲接到家里后,婷婷再三交待涛涛不准惹外公生气。

    婷婷每天早上给父亲蒸一碗肉饼汤,隔几天在肉饼汤里放一些冬虫夏草。并每天叮嘱明辉买父亲喜欢吃的菜,

    早在几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听人说冬虫夏草有益于提高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此后,婷婷每年买半两冬虫夏草给父亲滋补身体。和明辉结婚后买一两,给明辉的父母半两。

    仝老三住在女儿家里不仅吃得好而且还不用做任何事,心情愉快,精神和身体明显比原来好多了。可是涛涛不高兴了,自外公来了以后,他不能去上班要留在家里照顾外公陪外公说话,最让他不开心的是每天晚上和外公睡一张小床。

    客厅里的小床一直是他和晶晶睡,晶晶去安洲后他一个人睡,晶晶去安洲一年多,他已经习惯了一个人睡,再说这一年他长高了很多,本来就不宽的床,他一个人睡勉勉强强,现在和外公俩人睡,很挤很不舒服。

    刚开始,涛涛强忍住心里的怨气,可时间一长,他的怨气越来越大且无处发泄。

    这天早上,像往日一样,涛涛在厨房里剁外公吃的肉饼,剁着剁着,越想越气,越气剁得越重,菜刀落在砧板上太重声音很响。婷婷觉得不正常,进厨房看看怎么回事。正好看见由于涛涛用力过大,砧板上的肉团随着扬起的菜刀飞进了旁边的煤灰堆里,婷婷很生气更心痛哪一大团瘦肉,本想责骂儿子一顿,可一想,如果自己骂儿子,父亲会很尴尬,只好忍了,她狠狠的瞪了儿子一眼什么也没说。其实婷婷早就发现涛涛有情绪,只是自己工作太忙无法顾及这些。再说儿子虽然有情绪,并没有说什么难听的话,自己也不好说他。

    吃过晚饭,涛涛玩去了,明辉洗碗,婷婷坐在父亲身边想和他说说话,谁知刚聊几句,仝老三望着女儿说:“婷啊!我还是回去算了。”

    望着父亲可怜兮兮的样子,婷婷心里很难过,就因为怕父亲尴尬,早上她才没责怪涛涛,可是父亲还是觉察到了。

    婷婷希望父亲继续住在自己家,便开玩笑说:“回去?你回那去啊?你的家早拆了,我这里再不好,你也要好好的待在这里。你想跑也跑不了,因为你不认得路。嘿嘿!”

    仝老三被婷婷的话逗乐了。孩子般的说:“不认得路怕什么?我不会问嘛?”

    父亲情绪好了,婷婷很高兴。又谈了一些父亲感兴趣的话题,最后问父亲房子做好后,两套房如何安排,仝老三兴致勃勃的说:“六楼让三奴狗俩夫妻住,我住一楼,一楼有院子,到时候我在院子种些花,栽几棵果树。婷啊!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里的两棵腊梅吗?”

    仝老三这一问,已经遥远了的记忆又浮现在婷婷眼前,她点了点头笑着说:“记得,怎会不记得,我印象最深的是,雪下得越大,两棵腊梅花开得越漂亮、香气越浓。还记得我为了摘荷花掉到塘里,差点淹死了。嘿嘿!”

    这时,仝老三脸上的表情变得复杂起来,他叹了口气,既深情又愧疚的说:“是哦!为你掉到塘里,我狠狠地骂了你妈和外婆。和你妈结婚到她过世8年,我就骂过她哪一次。”

    洗好碗在一旁看书的明辉插话说:“爸,听婷婷说,你对她比对俩弟弟还好。是啵?”

    仝老三点点头说:“这是真的。婷从小聪明懂事又听话,我一回家,她会给我倒茶拿鞋子,她也亲我,6,7岁还坐在我肩膀上,从小到大到,她没挨过一句骂。”

    婷婷对明辉做了一个得意的怪相,明辉笑了笑,干脆合上书和父女俩聊天。三个人正聊着,涛涛回来了,婷婷想乘机教育儿子,于是,一脸认真的对仝老三说:“爸,我跟你说,你辛辛苦苦把我养大,现在你老了,我应该养你。我欠你的,你是来要债的,所以你住在这里要理直气壮。知道吗?”

    仝老三明白女儿说这些话的用意,但面对涛涛还是有些不自在,他怕看见涛涛哪张没有笑容的脸,然而,他不怪涛涛而且还内疚,因为外孙长到15岁,做外公的没带过一天,也没买过一寸布或者一个糖果给他。所以,他明知道涛涛不喜欢自己,但还经常讨好的找他说话,正因为仝老三这样做,涛涛才有气发不出来。

    只有婷婷是真心实意希望父亲住在自己家里,涛涛不欢迎外公的情绪摆在脸上,其实明辉心里更烦,他每天要买要做老岳父喜欢吃的菜,不仅多花钱而且还增加了很多麻烦。他又不能说什么,但心里很不愿意。

    一段时间后,明辉看出了一个问题,尽管老岳父喜欢婷婷,但他有严重的养儿防老的封建传统思想,在他心目中,女儿再好,也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结了婚就是别人家的人,明辉根据他这一弱点,想出了一个让老岳父自己离开的办法。

    这天,他和老岳父俩人在家,他望着仝老三笑眯眯的说:“爸,你就住这里别走了,房子做好后,你把一楼的哪套房子给我们算了,我和婷婷给你养老送终。可以吗?”

    仝老三心里一怔,眨了眨眼睛没做声,心里嘀咕;哦!难怪对我这么好,原来是想要我的房子?房子只能给儿子,怎么能给女儿呢?不行!坚决不行!我得马上回儿子哪去。

    晚上,仝老三对婷婷说:“婷啊!我在你这里住了这么久该回去了,你捎信给三奴狗,要他来接我。好啵?”

    婷婷以为又是被涛涛气了,马上说:“爸,你不要跟涛涛计较,他小孩子不懂事,再说,你在乎他干什么?他现在还靠我养,你别走,等房子做好了再说。房子没做好之前,你就住这里。”

    仝老三慌了,更相信明辉的话不是玩笑,认定婷婷就是想要他哪套楼下的房子。但他不责怪女儿而且很理解,外孙已经15岁了,眼看就要成家立业,可就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怎么住?女儿想要自己的哪套房子情有可原。可自己有俩儿子,虽然小儿子做了别人的上门女婿,但总归还是自己的儿子啊!一楼这套房子,他准备在自己百年之后给小儿子。

    对父亲的心思一无所知的婷婷虽然尽力挽留,但还是拗不过担惊受怕的父亲。她只好去找三奴狗,说父亲要他去一趟。三奴狗的老婆生了个女儿,正忙得团团转,不肯去见父亲,在婷婷的再三要求下,三奴狗才很不耐烦的来了,仝老三把明辉说的话告诉儿子,三奴狗听了冷笑一声,当时就把父亲接走了。

    这天,晶晶来了一封信,说她已经回到安洲了,在父亲厂里做临时工,等有了指标再转正。父亲和弟弟对她还可以,妹妹和继母对她不好,继母经常在父亲面前说她坏话。还故意不让她吃饱饭,看到这里婷婷泪流满面。

    什么原因让三奴狗的态度180度大转弯?婷婷从来没想过也没有心思去想,她心里想的全是吃不饱饭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