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悟道心法

沈志刚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钟吕丹道修炼入门最新章节!

    1992年春,在西安召开了“老子思想研讨会”。www.Pinwenba.com王力平老师在会上发表了论文《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此论文编入《老子与中华文明》一书,1993年10月由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文2009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6期发表。

    一、原文

    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

    (一)

    老子是世界极少的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哲学的研究,国内外甚为重视,成果累累。国际一些著名的思想家认为,古老的东方文化和现代科学互相补充,具有优美的平行性。有很多科学家、哲学家、社会有志之士正叩击着这古老东方文化的大门,从中寻求开启宇宙的钥匙,挖掘智慧的宝藏。可在国内,特别是在科技界,关于老子学说的研究,相对说来,反不如国外那样高度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对我国固有的古老的东方文化的研究,应当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义务。

    老子所著《五千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最有智慧的学说。老子是最先发现“道”的人。他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自己的哲学体系的核心。在世界哲学史上,很少有人能达到老子的境界。许多著名思想家到现象界就止步了,只知道相对而不能了解绝对。老子则用他特有的智慧不怕艰难向高峰攀升,最终达到了宇宙的本体——“道”。

    (二)

    老子的道是什么?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又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可见老子之“道”是不可以用言语和文字来表达的,道不可名,不可说。

    老子发现“道”最大的功劳,在于他超出天地万物之外,抽象出一个道。这个道的性质是无声无象,无形无质,既不受任何具体事物束缚而独立存在,又周行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复统御天地万物始终。道不可言,然而为了能对它有所理解,又不能不对它加以描述。我们怎样去描述这个道呢?我们把“道”分成三层四种状态。

    我们就宇宙形质而论,分为三类或三层、四种状态:

    “无形无质”

    “无形无质”为上层即最高层次,最高状态,老子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第十四章)

    老子这一章里对“道”的描述,我们称为“无形无质”。对此可作如下引申的理解:

    1.人们用感觉器官和各种方法没有发现的、而在这个世界中固有的物质和境界。

    2.一种由物质转变为非物质与无物质的能力和能量。如:自从发明了原子能,事实证明了物质可以转变为非物质的能,那么,我们设想,能不能由能力、能量转变为物质呢?能不能用日光(日光是能力)造成物质,能不能用地球、月球、日球的自转、公转、位能来造成物质呢?

    3.一种思维、精神所创立的境界。

    4.宇宙的空的空间,无用而有用之地。宇宙和物质中的空的空间,是大有可为之地。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

    “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同在中层。这种存在状态有阴阳的区别。老子称:“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老子这一章里所描述的道,我们称为“有形无质”与“有质无形”的两种状态。

    1.人们用感觉器官和种种方法发现了物质的存在,但说不出道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物质和境界。

    2.人们发现了物质存在,但结构不完整,不成形,而名不可定。

    3.人们发现在宇宙中有形而无质的物质和境界。如:思维,思想,温度,日光,地球、月球和日球的自转、公转的轨道和规律。

    4.人们发现有物质在人体内外、在物质内外、在宇宙内外运行着,而看不见、摸不着,有物而无象的物质和境界。

    5.人们努力探究前人没有发现的新物质和新境界。

    “有形有质”

    “有形有质”为下层。这是常人所说的万物世界。老子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老子这一章里所描述的道,我们称为“有形有质”的状态。

    1.在这个世界中,人们用感觉器官和各种方法能把握住的物质和境界。

    2.在这个世界中,实实在在存在的物质和境界。

    3.人们用思维、精神所创立,而又能以物质的手段达到的状态和境界。

    图式不仅给出了宇宙存在的三层次,还说明了三层次四种形式存在的相互关系及运行路线,这就是“无形无质”一分为二,生出“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两种状态。“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两种状态相互生化于阴阳二气,相配于五行,而生成万物——“有形有质”的世界。

    “有形有质”的万物,再经过气的分化,生化而成“有形无质”和“有质无形”的两种状态,这两种状态再升华为“无形无质”的状态。这样运行转动一周,周而复始。统御这生天、生地、生万物的法律就是“道”。老子说:“道生一(气),一生二(阴阳),二生三(物),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这说明,气是万物的能源。可以说在这个世界里最大的能源是“气”。宇宙中无氣万物不生,无炁万物不运,无氮万物不定。

    氣——宇宙中无人类就有这个气,先天之气。

    炁——运行在物质内部之气。

    氮——物质向外放射、排出之气。

    “道”这么奥妙,怎么能用语言来表达呢?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是天地的本始,“有”是万物的根源。“无”“有”又是指“道”的运动方向。“道”由“有形有质”向“无形无质”运动,又由“无形无质”向“有形有质”运动。这样周行复始,有规律不等量、难以预定地在运动着。老子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德经》第四十章)

    (三)

    我们用图解说明了老子“道”的升华过程和运动方向,把这一过程分成了三层次四种状态。老子又说:“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由老子这一论述,可以把宇宙分为“三界”,使它同三层次四种状态相对应。

    “三界”总论为道大。

    这“三界”的存在形式和状态,一层高于一层,是老子对万物(包括人类)从精神、思维、思想、品格、人格、性格上的一个划分,它同上图三层次四种存在形式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人的完整的存在应该是从“下三界”上升到“上三界”,再由“上三界”回到“下三界”,这样周而复始的变化而不断地求得新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把人生存和发展的方式,意义和归向说清楚了。

    现在我们就人的思维而论“三界”。

    下三界:人、事、物

    人用“下三界”中的思维看世界,这很好理解。这是我们常人所熟知的普通存在,它是与一般哲学相对应的概念。“下三界”中的人,强调被看事物的客观存在,看物的人是被动的,看到的东西他承认,看不到的东西他不承认其存在,这有它的优点和缺点。优点是对“下三界”存在的物有一个判断的标准,它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缺点是“下三界”人的感觉器官是有局限性的,它们有固定的捕捉区间,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超出这个区间,感官就不能感觉到它们,或虽有所感觉而大脑不能正确处理这些信息,得不出明确结论。科学手段在其些方面可以弥补下三界人的感觉的缺陷,但它在发展过程中同样有自己的局限性。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手段比人的感官缺陷更大。拒绝承认看不到而实际上存在的东西,这是影响人类文明进步的大障碍。如:空气中的氧气是没有气味的气体,但三个氧原子组成的臭氧就有臭味。这个臭味从何而来呢?从第一原子来,还是从第二、第三原子来?事实证明,每一氧原子都没有臭味。此味不从外来,也不从中间来。此臭味实无体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下三界”思维的人就会说不可能有这事。

    中三界:天、地、人

    人用“中三界”中的思维看世界,他对宇宙、万物的看法、角度与“下三界”的人都不同,问题的提法也不同,结论也不同。所谓从“下三界”上升到“中三界”,就是对一事一物的看法,从事物的外部联系到事物的内部,以及外部大环境、大系统,从整体着眼看局部事物存在和变化规律,从局部变化规律看事物的存在全过程及其对整体变化的影响。还要深入一层,就是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结构中去,看它内部细微的机制和机理。“中三界”的人看事物是主动地看,要看的事物是被动的。他把事物与天、地、人变化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天变、地变、人也变,常无欲以观其事物的本质,常有欲以观事物的表面。“下三界”和“中三界”都有人,这“人”是不同质的人。一个人由“下三界”上升到“中三界”,要经过一个质变的过程。质变有整体的质变和局部的质变。

    上三界:宇宙、空间、时间

    “上三界”是人的思维最高境界。这里所说的宇宙不是常人所指的宇宙,而是无限的宇宙,多宇宙,无一处无有宇宙。

    这里所指的空间,不是常人说的空间。这里的空间是无限的空间,多空间,无一处无有空间。

    这里所指的时间,不是常人所说的时间。这里的时间是无限的时间,变化的时间,不定的时间,多时间,无一处不变的时间。如:一九六三年被天文学家“发现”的、在我们地球北方外太空数十万光年之处,有一座特别巨大的喷射星系,称为“规沙”之一。在我们时间约二十余年来,天文台摄得它的形状,显示它不断迅速在缩小之中。但是收到的它的辐射波,却并无显著减少。这一奇怪的景象,已引起了天文学界与太空学者的强烈争论。美国加州工技研究院的天文学家舒密德博士,是该星系的发现人之一。他观察了二十多年,认为“规沙”并非缩小,而是远去。他计算它远去的速度,快到等于光速的三十二倍。我们现知道人们常说最快的速度是光速,可实际上光速在宇宙中并不是最快的速度。

    道,如此高深而博大,如此玄妙而无法表达。老子识定道是生天、生地、生宇宙万物的根源,是至高无上的、独立无对的、无物不由的。老子发现这前所未有的境界,他认为必须将它说出来,使世人了解。为了便于言说,他将这个恍惚窈冥的最高境界,取名为“大道”。

    (四)

    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在生活那样简朴,物质条件那样粗陋的社会里,他怎样能作出这样伟大惊人的发现呢?是凭他个人的知识、智慧吗?还是另有奥妙?一种反映一个时代的学术思想,一种超绝古今的伟大发现,总不会是偶然获得的吧?这样高深的哲理,老子是怎样发现的呢?

    我们知道老子生活在春秋之世,当时周室凌夷,诸侯强大,互相攻伐,战祸频繁,赋税日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求死怨生。政治制度、社会环境均在动乱,有国者或尊王攘夷,或整军经武,以求安求治。老子身为周室的守藏史,掌管典籍,居周时久,不忍见周之亡,有心欲从根本寻求解决之道。他潜思默想,悉心观察,从万象毕呈、万事业难的现象界,一步步向上推求、探寻。老子从下三界人事物中的事事物物,到中三界天地人中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事、人与宇宙、人与天、人与地种种关系,再向上攀升,进入上三界:宇宙、空间、时间。他把握了宇宙,把握了一切现象之所由形成、所以变化,运用他超绝的智慧,悟到最初的有物之始,悟到根本无物的阴阳始判、天地方辟之初,再悟到天地未辟、阴阳未分、大气氤氲的迷蒙混沌之境。他更向上攀升,潜心体认,冥心观照,跳出宇宙、空间、时间之外看世界,超出未始有气之域,而闯入了从来未被人发现的境界。他只觉得,无边无际,无穷无极,若明若暗,似有似无,有规律又测不定,有量而不等,有质而无形,无法预定之状,恍惚在运化不已。所以他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为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但老子又觉得这恍惚窈冥之中并不是空无一物,而是无所不有。于是他说:“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老子又觉得在这个世间确有物、有质存在。他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曰大。”

    但是老子终于觉得这其间大深奥了,太玄妙了,他作了许多描绘,勉强给它取名字,他仍然觉得没有说明的和说不出的、含蕴得更多,再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他恐怕世人执着其名,而反失其真。因此。他著五千文时,要使后人去推想、去领悟那言不能达、意不能致的微妙之境。这毕竟是恍惚窈冥的,无从捉摸,也无法了解。这到底是什么呢?老子称它为“道”。老子在著《道德经》时首先便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王力平

    一九九二年四月五日于抚顺

    二、感悟

    1989年春,笔者在学道之初,即有幸聆听王老师开示道家上乘心法——“宇宙生成论”和“三界思维论”。1992年春,又随师参加西安“老子思想研讨会”。二十多年来,王老师的《初论老子之道与世界观》一直陪伴和指导着笔者的修炼实践。在丹道实修和教学过程中,笔者不断地体证、感悟和思考,受益良多。时间荏苒,笔者越来越感到王老师开示悟道心法的无比珍贵。

    1.千年道学的浓缩

    两千多年前,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法则,并告诉后人通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作为个体的人可以复归于道,或者说人可以主动地选择自己的归宿。

    一千多年前,钟离权、吕洞宾合著的《灵宝毕法》问世,标志着一套完整的、精确的、系统的、正确的修炼方法诞生,它帮助人们可以实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验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运化和玄妙,为人类的未来指示了一条根本的道路。

    一千多年以来,众多以道为生的志士恩泽于《灵宝毕法》之中,品味着“道”、“一”、“二”、“三”、“万物”的境界和奥秘,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宇宙生成论”和“三界思维论”正是当代论道的精品佳作,笔者多年研读,越读越品越有味。

    2.道家实修的结晶

    《灵宝毕法》是一套完整系统的修真大法,用现在的话说,是人们实现再生的完善的系统工程指南。每一个正常的人只要依法修炼,就能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王力平老师通修《灵宝毕法》,备悉其中奥秘,是实实在在的修真得道之人。他所提出的“宇宙生成论”和“三界思维论”,既是个人实修的结晶,也是道家千年修真在认知和思维内容上的归纳和总结。

    3.给科学发展以启迪

    道学的体系是建立在氣炁基础上、继而延伸到精与神范畴的宇宙认知体系。科学的体系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继而延伸到能量与信息范畴的物质认知体系。科学的发展受到过道学的启迪,获得了一定成就。而道学长期以来自成体系,道学的修真系统对科学而言是难以捉摸的禁区,道学体系的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是科学所无法想象的。道学融合科学,可以使自己更加完善。科学融合道学,可能会实现飞跃性的发展。

    4.道家后学的灯塔

    道学与科学的思维方式不同,科学的思维无法指导修炼丹道,但两者可以相互参悟。对于爱好和学习道家文化、尤其是修习丹道的人来说,如果能很好地领悟“宇宙生成论”和“三界思维论”,就容易把握自己的方向和路线,为实修打下正确和坚实的思维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