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泄泻

周争道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中医学最新章节!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www.Pinwenba.com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小儿脾常不足,感受外邪,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

    (一)常证

    1.风寒泻

    临床表现:大便清稀夹泡沫,色淡,臭气不甚,肠鸣腹痛,腹部喜温喜按,常伴发热,恶寒,鼻塞流涕,轻咳咽痒,唇舌色淡,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理气化湿。

    方药:藿香正气散(藿香、紫苏、白蓝、桔梗、白术、厚朴、半夏、大胶皮、茯苓、橘皮、甘草、大枣、生姜)。

    2.伤食泻

    临床表现:粪便酸臭如败卵,夹食物残渣、奶瓣,脘腹胀满疼痛拒按,痛则欲泻,泻后痛减,纳呆恶食,嗳气酸腐或呕吐乳食,夜卧不宁,手足心热,舌苔厚腻,脉滑实有力。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行气化湿。

    方药:保和丸加减(神曲、山楂、茯苓、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

    3.湿热泻

    临床表现:泻下急迫,水样或蛋花汤样,夹有黏液,色黄褐,味臭秽,腹痛阵作,肛门灼红,伴发热,烦躁,口渴,呕吐,食欲缺乏,尿短赤,身倦,舌质红,苔黄厚,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解毒,化湿和中。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甘草、黄芩、黄连)加减。

    4.脾虚泻

    临床表现:大便稀薄,色淡不臭,夹有不消化的乳食,多于食后作泻,面色萎黄,神倦乏力消瘦纳呆,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无力,病程迁延,时轻时重。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方药: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加减。

    5.脾肾阳虚泻

    临床表现:久泻不止,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精神委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补脾温肾,固涩止泻。

    方药:附子理中汤(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合四神丸(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加减。

    (二)变证

    1.气阴两伤

    临床表现:泻下无度,质稀如水或色黄褐混浊,呕吐频频,目眶及前囟凹陷,皮肤干燥,啼哭无泪,小便短少,甚则无尿,唇红而干,口渴引饮,精神委靡或烦躁不安,四肢乏力。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疗原则:益气养阴,酸甘敛阴。

    方药:人参乌梅汤(人参、莲子、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加减。

    2.阴竭阳脱

    临床表现:泻下不止,便稀如水,精神委靡,表情淡漠,面色苍白或青灰,四肢厥冷,气息微弱,杳不思食,皮肤干燥,啼哭无泪,少尿甚至无尿,舌淡,苔薄白少津,脉沉微。

    治疗原则:育阴回阳,救逆固脱。

    方药: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合参附龙牡救逆汤(人参、附子、龙骨、牡蛎)加减。

    知识拓展……

    中医“泄泻”与小儿腹泻

    中医认为小儿泄泻的原因,以感受外邪、内伤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西医小儿腹泻的病因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而以感染性多见,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非感染性因素包括饮食不当、过敏、双糖酶缺乏及其他因素等引起的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