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教孩子力行圣贤的教诲,而非只读书

张振鹏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最彻底的家庭教育方法:《弟子规》里的教育智慧最新章节!

    对于正处在成长期的孩子而言,读书固然重要,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注重力行圣贤教诲,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得到历练,从而提升德行,而不是一味地埋头死读书。www.Pinwenba.com当孩子奠定了德行的根基之后,即使我们不督促孩子好好学习,他也会自动自发地学习。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

    “力行”即落实、实践,“但”即只是,“浮华”即华而不实,“任”即任凭,“见”即见解、主张,“昧”即愚昧、糊涂、不明白。如果我们不懂得力行,只是一味地死读书,就很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气,又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如果我们只是去力行,而不学习圣贤的教诲和知识,就很容易执著于自己的见解,从而违背真理。

    如果只顾学文而不去力行,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现在的人大都追求速度,无论学习什么,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把它们学好。孩子学习才艺也是只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结果,虽然在短时间内学了很多才艺,但是没有一项才艺是真正精通的。因为,孩子没有深入其中去学习,没有学到它们的精华之处,更没有把它们运用到生活中。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死读书,不懂得力行,那么他所学到的只是很肤浅的知识而已,就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气,根本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

    就拿学习《弟子规》来说吧!有的孩子每天都在读《弟子规》,甚至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他的言行举止完全没有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当有人问孩子学没学习《弟子规》时,他可能会骄傲地大声说:“我都把《弟子规》背过了呢!”态度上可能还会有些不屑,甚至还看不上那些没有背诵过或没读过《弟子规》的孩子。可见,在学习《弟子规》的过程中,增长的不是他的道德学问,而是他的浮华、傲慢之气。

    那么,无论孩子学习什么知识或技能,都只是浮在表面上,无法完全掌握。请问,这样一个只懂得一些肤浅知识而没有实践能力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会有所作为吗?

    如果只顾力行而不学文,又会有怎样的结果呢?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人生阅历和社会经验都随之增长,这些阅历和经验会帮助我们处理遇到的很多事情。但是,这些阅历和经验并不是百分之百正确的,可能也有一部分是偏颇的。

    如果我们认为凭借着这些阅历和经验就已经足够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一个只知道一味地去做,而不肯用心学习的人,很容易成为一个固执己见、不明事理的人。

    如果孩子只顾去实践,而不学习圣贤的教诲,他可能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知道,只是执著于自己的见解,可能会“好心”办坏事,也很容易走偏人生路,并按照自己的道一路跑到黑。因为,孩子的内心没有道德的准绳,没有圣贤的教诲做先导,也就不会分辨是非善恶,更不会分辨哪条路是光明大道,那条路是弯路,甚至是有去无回的邪路、死路。

    千万别让孩子成为“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

    我们也许都听过那个被誉为“东方神童”的魏永康的故事吧!

    魏永康在13岁时就已经读完小学至高中的课程,并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时,魏永康又以总分第二的好成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但是,遗憾的是,在20岁时,魏永康因为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而被退学。

    “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应该是用来形容魏永康最恰当的一句话了。为什么魏永康会成为一个生活的低能儿呢?据悉,魏永康的妈妈一直都认为,只要孩子专心读书,将来就会有出息。魏永康的妈妈为了让他专心学习,把家里的家务活都包办下来了,包括给他端饭、洗脸、洗澡这些生活起居的事情。更令人惊讶的是,在魏永康读高中时,他的妈妈为了不让他耽误看书的时间,还亲自给他喂饭。

    可以说,正是由于魏永康的妈妈如此“无微不至”地照顾他的生活,只是要求他“学文”,而没有让他“力行”,从而使他无法照顾自己的生活,进而阻碍了他的求学之路,这真是得不偿失啊!魏永康退学之后,他的妈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并开始教他学习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学习做家务。慢慢地,魏永康才变得成熟起来。

    当然,今天的魏永康已经参加工作,这位曾经的“神童”终于过上了平凡人的生活。而在他从“神”到人的改变过程中,太多的人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我们应该反思自身:我们是否也像魏永康的妈妈开始时那样,把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下来,只让他“学文”而没有“力行”呢?我们是否经常对孩子说:“你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了,家里的任何事情你都不用管。”

    如果我们这样去做的话,虽然无法保证孩子能够成为“专业的高材生”,但是他一定会成为“生活的低能儿”。

    其实,这就是“不力行,但学文”的结果。事实上,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大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出现了偏颇。因为,我们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事实上,只要我们及时给予孩子正确而合理的引导,让他既“学文”又“力行”,他的各方面能力都会得到历练和提升。

    “学文”和“力行”必须要结合起来,才能使孩子有所成就。

    “学文”和“力行”就好像是自行车的两个轮子,如果只有一个轮子,自行车就不能前行,当两个轮子一起协调地动起来时,自行车自然就会前行了。所以说,“学文”和“力行”是缺一不可的,是不能单独存在的。而且,孩子“力行”得越彻底,越可以帮助孩子更深入地理解“学文”,而孩子对“学文”理解得越深入,越可以帮助孩子更到位地“力行”。可见,“学文”和“力行”是相辅相成的。

    因此,我们要引导孩子把“学文”和“力行”结合起来。平日里,我们要引导孩子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把学到的道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教孩子学习圣贤的教诲,让他多读一些圣贤的经典,观看一些启迪人心灵的影片,让他生起“见贤思齐”的念头。同时,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力行圣贤的教诲,把经典落实到生活中,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圣贤的心境。当孩子这样一边学文、一边力行的时候,就会体会到快乐,正如孔子说过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教子箴言《中庸》提到了为学的几个层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为学要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仔细地思考,明确地辨别,切实地落实。孩子要想成为一个真正有所成就的人,就需要经过这样一个为学的过程,需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学习,不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