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分数录取(修改版)

榕之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国芯最新章节!

    距离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所有报了名的考生都使足了劲拼命复习,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条足以改变个人命运的光明之路。

    但在沪江市考试中心,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

    像皖南小三线这样管理飞地上的考生,到底应该在哪里高考?

    而且沪江市拥有的飞地有好几块,不少都像黄山茶林场吸纳了大量的知青,加起来的报名高考考生数量多达上万人。

    要知道按户口本的话,地址上写着安皖省开头的名称。但实际上,他们却又都属于沪江市政府直接管理,是名副其实的飞地。

    经过上级部门紧急协调,答应全部考生纳入沪江市招生范围。

    这对考生们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在沪江考试,被本地高校录取的几率就大多了,一旦考上就能直接回市里。

    不过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沪江市考点竞争要比安皖省激烈,因为学习功底不错的考生多。若是在安皖省考试的话,考生们水平不高,可能就能脱颖而出被录取,但回沪江的话可能就成为了炮灰。

    短短一个月复习,实际上基本就是考察大家平时的知识积累,毕竟时间太赶了。

    周建国原本打算帮忙妻子俞美诗辅导一下功课,没想到却接到了去干校学习的调令,只能奉命前去报到。

    因此俞美诗只能在每天晚上安置好一儿一女后,才有间歇来复习功课。

    高考实行的是考试前就先填报志愿,然后再进行考试,出分数后择优录取。

    所以许多人在糊里糊涂之时,就按照自己心愿填写了期望报考大学。

    清华、北大在中国如雷贯耳,复旦、南开在长三角属于后起之秀,因此不少人都将这些名校填入了自己的支援表格。

    甚至,还有一些自知复习没到位本次高考只是重在参与的考生,直接填写了剑桥、牛津这样的国外名校,同样通过了填报审核,毕竟临时抽调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这些学校到底在哪里。

    而有些实力不错的考生,也不敢报考省外的知名大学,只敢在省内学校里挑选,只求能上大学就足以烧高香了。

    没有办法,高考中断了11年,找不到合适的老师指导如何合理填写志愿,所以大家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自由发挥咯。

    突如其来落地的77年高考,可以说是中国复兴之路的一道饭前甜点。

    虽然因为时间紧迫厨师将其做得简单粗糙,但却为后来的开胃大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

    论有效复习程度,郑翠翠在厂里足以排到前三,毕竟她这些年都没有忘记高中的学习成果。

    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她首选了新闻系。

    在高三毕业后这些年里,郑翠翠多次向报刊杂志投稿获得通过,大大激发了她对记者行业的向往。

    而且在山区每天听到外面的消息,都得通过厂里的大喇叭播报,因此写出精彩绝伦稿件的记者也成为她心中榜样。

    “翠翠,你报了什么志愿?”

    在走廊上烧饭,俞美诗看到郑翠翠后问。

    “新闻专业,我今后想当一名铁肩道义的无冕之王。”

    文章能发布在报纸之上的喜悦感,是郑翠翠一直以来最为高兴的所在。她的第一志愿就填写了复旦大学新闻系,随后的大专志愿也是新闻专业。

    “那你呢?”

    “我,当然是继续干老本行,报师范专业。”

    俞美诗发觉当老师还挺好,既可以跟充满童趣的小学生打交道,还能每年多出两个假期。

    跟郑翠翠不能比,俞美诗知晓自己能力有限,像沪江师范大学这样的本科名校不敢报,反而选取了像沪江第四师范学院这样专门培养小学老师的大专学校。

    两人都选择了文科,并且不用考外语。

    终于来到中断了11年的高考举行日子,一双双因拿着锄头、铁锤弄得粗糙的大手,又重新捡起了笔回到久违的课桌上开始答题,绞尽脑汁后想出一个个答案。

    一共有570万名考生同时踏入考场,他们参加了中国这次绝无仅有的冬季高考,并且在年后春季就直接录取入学。

    此次高考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因时间紧迫,没有全国统一负责出题,由各个省单独命题,文理分科各5个科目总分500分。

    文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理科考试科目: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报考外语专业的加试外语(成绩仅参考)。

    按照招生计划,大中专院校的录取人数在25万人左右,录取率低于5%,也就是一百个人之中录取不到5个,竞争极为激烈。

    不过也有好消息传来,就是明年高考放在7月夏天举行,这次考不上的话,大家复习半年后马上又迎来一波卷土重来机会。

    届时1978年将成为许多考生难以忘记的年份,春季迎来77届的大学新生入校,秋季又要接收78届的新生报到。

    八零一一厂所属的“远志中学”被征调为高考考点,所以这些天厂里宿舍挤满了前来投亲靠友入住的准考生。

    到1977年,国内外形势大为改观,因此军工厂的管理放松了许多。

    除了进入厂区大门需要登记,并且不允许进入生产区,访客可以随意在厂区内走动。

    周逸从未见过那么多拿着书在路边苦读的人,他们在食堂匆匆用餐后就找地方翻开书本复习,毕竟多压中一道题可能就领先上千人的身位。

    原因在于高考是选拔式考试,你只要挤入前5%的行列之中即可。

    “书有什么好看,我家里一大堆,看都看不懂,真不明白大人的想法。”

    周逸一边摇头,一边对跟在自己身后的曾其立说。

    “我妈说读书才能有饭吃。”

    同样疑惑的曾其立,只好拿出家里大人教导的话来应付。

    “笨蛋,现在你不读书还不是一样有饭吃,这些话都是大人用来骗小孩子的。

    我就算是饿死,将来没饭吃,也不会像他们这些呆子一样傻傻地在路边看书!”

    班主任郑翠翠这些天没来,换了一个老师代班,这让周逸感觉身上没有束缚,说话也恢复了往日的霸气。

    考试期间,俞美诗语文自觉地考得还可以,毕竟她在小学担当的就是语文老师。

    但伴随数学、政治、历史和地理四个科目的来临,她感到了自己知识的贫乏,许多地方连编都编不出来。

    毕竟她是65届高三毕业,至今已经12年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点,资历可是比老三届还要高。

    再加上复习期间,丈夫周建国外出学习,她一个人要照顾两个孩子,实在精力有限忙不过来。尤其想让周逸帮忙照看妹妹,谁想到他口中答应得好,一转眼就不见了人影跑去跟其他同龄人玩,只留下年幼的妹妹孤零零呆在家里。

    反观郑翠翠考得十分轻松,她原来基础就打得牢,而且还一直保持复习,跟其他人相比,足足多出至少2年时间。

    而且由于临时决定恢复高考,为了照顾广大考生们久疏考试阵仗,所以出题难度相对降低了许多。

    若不是为了不出差错,郑翠翠肯定是考场第一个交卷的考生。

    考完一估分,郑翠翠就觉得自己肯定能上大学,估分在390分以上,就是能不能上复旦不敢肯定。

    反倒是俞美诗心里忐忑不安,她估分仅在220分出头,看来情况不容乐观。

    此次高考,还诞生了姑嫂同考的佳话。

    俞美诗这个大嫂,和刚高三毕业不久的周建国小妹,一同步入考点同场竞技。

    半个月后,高考放榜的日子到来,考生们的分数纷纷出炉。

    郑翠翠果然不愧是八零一一厂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考取了402分的好成绩,在皖南山区万余名考生之中名列文科第3名,非常顺利被复旦大学新闻系录取。

    得知好消息的郑云德当晚破例喝醉,牢牢拉着女儿的手说感谢她为家里争光了,父女之间长久的隔阂终于一朝清零。

    至于儿子郑如龙也参加了高考,他实际文凭是技校,但以工人名义报名,也没敢报考本科,只选择了大专院校专业。

    分数只有169分,成为诸多陪太子读书大军之中的一员。

    而俞美诗只考了231分,没有达到270分的大专录取分数线,但达到了210分的中专分数线。

    中专就不考虑去读了,毕竟自己在八零一一厂已经有了稳定的工作,俞美诗想着再复习半年拼一把明年的高考。

    她跟录取线相差了40分的差距,经周建国的分析,若是用6个月时间认真复习的话,有很大几率可以上线就读。

    反倒是她的小姑子,周家小妹超常发挥,以320分上了本科分数线,进入沪江化工学院就读。

    之前她只是高三毕业等待工人身份分配工作,现在考上了大学就转身成为了干部,将来国家会分配更好的工作待遇。

    一场高考,考生们凭实力各有际遇,原本一样人生也从此在十字路口分道而行,迎来了天差地别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