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红头岭

水浒英雄之张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花墩笔记最新章节!

    倘若是一个人,在半夜三更,要经过红头岭,那还真的需要有几分胆量才行。不要说黑夜,就是在白天,就是在晴朗的夏日,在红头岭那浓荫蔽天的道路中间行走,都给人一种阴深、令人毛骨悚然的感觉。道路两旁的树木高大蔽日。

    多年之前,在红头岭附近,还曾经发生了一个著名的刑事案件。耳东陈村一个年轻小伙子,在经过红头岭附近时,发现一个十二三岁的小伙子在那里放牛。登时就起了杀机。——这是不是前一辈子积下了仇孽?不得而知。他竟然见“牛”起意,动了邪念。用一把砍柴刀砍死了那个少年,劫走了那头牛。结局可想而知,案破后,这个杀人犯被处决。

    x年以后,在红头岭附近,又发生了另一起特大森林火灾。耳东陈村一群十二三岁的未成年人,到红头岭附近收割猪草。其中的一个小男孩忽然就从地上捡到了一盒火柴。他随便擦了根火柴玩了玩,结果竟玩出了一场森林火灾。这场森林火灾一着就着了半个月,几乎把莱茏山脉经过若干年封山育林的树木柴草都烧了个精光。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何谓“红朱岩”?

    “红朱岩”即“红壤”。“红色的土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台湾地区,铁铝含量高,酸性强,养分少。也叫“红土”。

    这“红朱岩”或者说是“红壤”,是不是就是长篇小说《红岩》中描写的“红岩”?

    ——不得而知。

    不佞估计,韩少功的长篇小说《马桥词典》中写到的“朱牙土”,恐怕也就是浙中方言中的“红朱岩”。

    浙中地区是典型的丘陵地区,这里的泥土,也非常特别,即有“白金泥”;又有“黄金泥”,还有一种就是“红朱岩”。在东谷境内有一座山,因整座山几乎全由红壤堆成,所以它的名字就叫“红尖山”。这座山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地方全由郁郁葱葱的松木遮盖,只露出山尖三分之一的地方,全是光秃秃的“红朱岩”。这山尖几乎不长一草一木——虽然裸露着,但也还是十分好看。

    文曲上高中时,蔷薇一中的操场边也有好几座由“红朱岩”堆成的小山。为了拓宽田径赛场的跑道,将三百米宽的跑道拓宽成四百米。学校领导决定,用炸药炸平这几座红壤堆成的小山。迄今,卅多年过去了,文曲一想起这事还是忍不住心惊胆战。当年蔷薇一中的领导怎么就这么大胆?这样一件危险性极大的事情,竟然交给了一班乳臭未干的中学生来完成。每周一节的劳动课,几个身材高大点的男生,就都会被安排用炮千、榔头去打炮。每个炮眼打成以后,就有其中一个男生去上炸药,按上雷管,导火线,然后再进行爆破。文曲至今一想起,还不免胆寒:

    “万一发生了爆炸事故怎么办?这责任谁负?”

    然而也奇怪,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那么多的男生,经过了将近二十年的努力,愚公挖山,竟然最终搬走了那几座红朱岩山。

    也没出什么事故。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公元2006年,文曲的第一个孩子上高中,蔷薇一中的田径赛场,早已被脱宽成了四百多米,还不止。而且周边还围了栅栏,实现的是全封闭管理。这又何尝没有当年那些开发“红朱岩”的先辈学生们的功劳?

    何谓“花笸篮?”

    一种用细篾丝编织的、做工极其精致、考究的竹篮子,而且还要喷上红漆。浙中方言,这种篮子就叫“两用篮。这种篮子也确实能够一门两用。篮子的外面再包裹上一块土布——这种土布只有黑白两色,不!应该说是青白两色,上面印有方块图案,一清二楚,清清爽爽,给人以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这种用花笸包裹或者说是捆扎的篮子,在浙中方言中就叫“花笸篮”。

    从前,浙中人走亲戚,如大人过六十岁、七十岁整生日,孩子得周岁,亲朋好友往来走动,都要挑上一对“花笸篮”。篮子里装的往往是粉干,索面、鸡蛋、核桃、红糖……挑上这么一对花笸篮,一是可以让亲戚的邻居们看到,这户人家的亲戚或朋友是如此“吞黏”,如此懂得礼尚往来。二、篮子外面裹着这么一块花笸,即使里面东西不多,乃至于是个空架子,也不会让邻居们看出里面的东西太“潮薄。而让亲戚一家丢人。

    甏哥结婚时,没有排场。没有熙熙攘攘的迎亲送亲队伍,也没有办上十桌二十桌的酒水。是甏哥自己一个人挑了一对花笸篮,去长脚蚊村把新娘子蚌牵引过来的。甏哥在前面挑了一对花笸篮在走,蚌在后头低了头紧随。两人一前一后,夫唱妇随。甏将蚌一路从长脚蚊引到了花墩。

    甏哥在前面走。

    蚌在后面紧跟。

    公的在前面。母的在后头。

    尽管甏的婚事没有大操大办,但还是吸引了几个邻居在村口观看。他们远远地看到甏哥与他的妻子,从后山林那边树丛掩映的机耕路上过来了,他们说:

    “来了。来了。”

    远远的,他们看见甏哥挑了一对花笸篮渐行渐近。

    甏哥在前面走。

    蚌在后面紧跟。

    近了,近了,更近了。甏哥夫妇进了村口的小道。

    他俩拐了一个弯。

    甏哥夫妇就要进入他们的新居进入他们的洞房了。

    围着他们看的几个人,小声嚷嚷:

    “哟,甏哥妻子长得还不错呢。”

    “皮肤里红细白。端庄,小巧,玲珑。”

    花笸篮上的花笸,青是青,白是白。上面的花块图案赫然醒目。这一幕,紧紧地印在少年文曲的脑海里,几乎一辈子都不能忘记。

    这样像花笸篮一样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一个女子,后来怎么就变成“独鹟”了呢?怎么就堕落成了一名暗c了呢?。这也是文曲无论怎么想都想不明白的地方。

    “花笸篮”上的“花笸”图案,青是青,白是白,小葱拌豆腐——一清二楚。可这个蚌……

    何谓“画花”?

    浙中方言,“绘画”被称之为“画花”。例:

    “这个人会画花。”

    “这个人的花画得不错。”

    “哇!这张花画得真美。”

    “懒秀才”甏就会“画花”,只是他画的“花”,凡是稍稍有一点绘画知识的,就不敢恭维。

    甏哥是“文革前”的一名初中毕业生,这样的初中生,在当时的花墩来说,虽算不上凤毛麟角,但也算相对稀缺的动物之一。据花墩的先辈言,文革期间,这个懒秀才甏也曾经风光过一阵子。“文革”期间,甏经常背着一只“为人民服务”的挎包,被村干部委派到外面去参加各种各样的会议。可惜甏这人实在是“烂肉挑不上箸”。开了几次会议之后,就无声无息。倒是那个不识几个字的“口吐白沫”,在文革期间出了一把小小的风头,用一根绳子将耗子叔的双手反绑,像牵一只狗似的牵了耗子叔去石镇游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