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典2

水浒英雄之张顺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花墩笔记最新章节!

    “请你不要摇这棵树,小心拗断。”

    他这才悚然住手。

    俗话说:好男无好妻,懒汉娶花枝。

    丁蓉的舅舅,这么一个黑骡一般的男子,后来娶的妻子,却是一位靓女。

    文曲还曾与这位靓女邂逅过一次。

    那一次,丁蓉的弟弟结婚。文曲去帮忙。文曲的任务,一是记账,二是挂对联,装饰新房。

    文曲一共帮了三天。

    那三天,一直有个皮肤白皙,百灵百俐的少妇,在文曲身边跟前跟后,帮忙递这递那。几乎不用任何言语暗示,她就能明白文曲的意图。文曲心中纳闷:

    “这个女人是谁?这么聪明伶俐,这女人从前可从来都没一次见过。”

    文曲后来才得知,这么一个美貌可人的女子,竟然是丁蓉的“小舅母”,骡的妻子。尽管外表漂亮,办事也伶俐,但却是个女哑巴。

    本条目的题名为“典”,但说了半天,几乎与“典“无关。只说了一个被“典”生的男人的故事。不知道这算不算离题?离题千里还是万里?千万里我追寻着你!

    何谓“典姐”?

    浙中方言,念阿拉伯数字的时候,“一”念“头”,“二”念“典”——正像粤语的把“九”念成“狗”;“十”念成“食”。例:

    “你在家中排行老几?头个还是典个?”

    “你眊xx家的女儿,读书多本事,每次学校统考,不是头名,就是典名。”

    以此故,所以,“二嫂”在浙中方言中就被称之为“典嫂”;“二舅母”在浙中方言中则被称之为“典舅母”。当然,“二姐”也就成了“典姐”了。

    文曲的“典姐”与文曲“同十”——二姐比他大了整十岁。文曲一岁的时候,“典姐”十一岁。文曲四十岁的时候,“典姐”整五十。

    一提起“典姐”,文曲就禁不住百感交集。因为文曲的这个“典姐”,也称得上是一个“强盗婆”。

    文曲还在孩提,有一回,典姐与她的一位少娘伙伴到芹江洗澡。洗完澡,典姐将一只唐瓷脸盆,盘中有毛巾、香皂,此外还有一个梳子,交付给文曲,并叮嘱他:

    “你先回去!”

    文曲有些闹不明白,姐姐为什么要提早把他打发回家。那时的他,才不过六七岁。

    他回家了。

    事后,他隐隐约约听人说,典姐把他这个“累赘”打发回家后,就去一处瓜田里“偷”瓜了。那是一丘香瓜田,属于花墩二队。

    二姐的手刚刚抓住瓜蔓,摘下一只香瓜,她的手就被另外一个男人的一只强有力的手抓牢了……典姐出了一回不大不小的“丑”。当然,这也许不能算是“丑”,而是“美”——在文曲的二姐的身上,有着一股“野姑娘”的美。

    在一个酷暑天,典姐与王鲁莽的长女丝瓜等人一块包工割稻。日中,文曲去送点心。二姐要他帮忙先灌一壶凉水。夏日,人们在田间干活,一般都喝清凉的井水。

    文曲贪近,捏了把瓦壶,不去灌新井的水,而是抄近路,去灌了一壶一口早已废弃多年不用的老井的水。——充其量只是一个浅水坑而已。水里长满了杂草,甚至还有一条水蛇盘踞在井口。

    文曲将一壶水提到了典姐面前,心中不由得一阵忸怩不安。

    典姐一扬脖灌了几口水,眉毛扭成三道弯。典姐用手揩了一把嘴角,怀疑说:

    “今儿这水怎么一点都不凉?”

    典姐目光犀利得像一把利剑,文曲不由得一阵胆寒……

    典姐这人就有如此厉害!

    后来,典姐出嫁了。

    典姐嫁到了距花墩约有十五六里之遥的黄牯塘村。“典姐夫”名叫欧阳小螺。

    很快,说话快言快语,干活“结棍”的“典姐”就被他们队里的人推选为“妇女队长”。

    一天,全队妇女在打麦场上打麦。古话说:三个女人,一群老鸦。女人在一起,难免“叽叽咕咕”。其实,多嘴的男人在一起又何尝不如此呢?更何况全队一共有三十多名妇女。有的甚至光顾了说话,而忘了手头的生活。

    文曲的典姐,一怒之下,就将打麦机关了,说:

    “干脆先让你们把话一次说个够,然后再接着干活!”

    令人尴尬的一幕发生了,从那以后,这台“三匹头”柴油机,那一天就再也没能发动起来。“机手”不得不拆了机器“保养”。

    改革开放之后,典姐打发她的两个,刚从校门出门不久的儿子欧阳康与欧阳健——两个均为初中毕业生——去驾校学了驾驶技术。然后,两个儿子,一个去了东谷县城跑起了中巴运输。一个则去了邻县侃县跑起了长途货运。

    有一回,在东谷至肥鹅镇的路上,摇身一变,从一位农家大嫂一变而为“售票员”的文曲的典姐,为了五毛钱的票款,一直与那位小气的女乘客从东谷舌战到了肥鹅镇。

    典姐后来对人说:

    “不是在乎那五毛钱,而是一个理,一个规矩。”

    后来,典姐的一双儿子,各各在各自的县城谈起了恋爱。

    一日,典姐将这一对过门不久的儿媳妇带回了黄牯塘认亲。乡邻们啧啧称赞:

    “好一对鸳鸯鸟。”

    意思是说典姐这二位从城里娶来的儿媳妇长得美。

    x年以后,典姐的一双儿子,双双在城里买下了房子,在城里安居。

    这一年,典姐已四十有七了。

    典姐不甘心,她扶助两个儿子成就了“伟业”——您想典姐这两个乡下出生的儿子,两人都要买车得筹借多少款?典姐花费了多少心血?为自己的未来计,典姐选择了二度创业。

    经过一番考察,掂掇,典姐最终在东谷县城的珊瑚小区,开了一家“饮食店”,主营“肉饼馄饨”。——文曲的老母当年曾烤过肉饼,所以,这也称得上是“祖传”。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话说,文曲的“典姐夫”欧阳小螺,共有兄弟仨,他居中。

    文曲的“亲家亲家母”——即欧阳小螺的父母,双双都十分康健,两老均迈过了八十五岁的门槛。活着时,两老的身体很好,牙口也好,快八十了。牙还一颗没掉,居然能吃炒豆子。按照“遗传学”的说法,他们的三儿两女,也理应平安健康。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也不知是因为“家庭”遭了晦气还是怎么的,欧阳小螺的小弟结婚后x年,弟媳妇就遭遇车祸身亡。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欧阳小螺的小弟在妻子死后三年,也患了绝症去世。对于这户人家来说,厄运真的是接踵而来,联翩而至。更为离奇的是,又过了两年,欧阳小螺的一位亲妹妹亦染病去世。两位长寿老人,却有两位短命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