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大唐道君最新章节!
李绩作为宰相,又是英国公,他绝对不会说谎,因此李弘也没有再去兵部询问情况,而是打道回府了。,他是相信武后的实力的,既然武后出手了,他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就只能妥协了,难道要从午后少手里抢人,这是公然要跟武后决裂,李弘还不想将事情发展到这样,他跟武后争斗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他们的争斗现在还没有表现在明面上,双方还在刻意维持一种看似和平的假象,李弘也需要这样的假象,要是现在一旦跟武后决裂,之前武后不愿意做,或者不可能做出的举动都会做出来,这样对他真的没有好处。
其实,这个时候李弘更想知道的是,武后是怎么说服薛仁贵的?难道是用官职诱惑,或者是用钱财,亦或者给了薛仁贵莫大的好处?可不管怎么样,武后能给薛仁贵的也没有自己给他的多,为什么薛仁贵就这么容易的被武后给赶回辽东了呢?
李弘有点懊恼的回到他的住处,就谢绝见客,他准备要好好休息休息,薛仁贵一事的失败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就是现在的武后权势已经大到让他望而却步了,他唯一的能做的就是一点一点的蚕食武后的实力,而不是跟武后公然决裂,让武后公开的将他当成是她的敌人。
“陈恭,白马寺的情况你知道吗?”第二天清晨,李弘起来锻炼完身体,就像陈恭问道。
武后在洛阳兴建白马寺,是有意要抗衡他在长安的国教,李弘想知道白马寺的一些情况。不跟武后公然决裂,那么就从气运方面入手也是一样的。政·治斗争有多种手段,并不一定非要正面交锋,也可以采取迂回战斗。
陈恭除了是侍卫将军外,还兼了一部分情报工作,就是传递羽林卫想要传达给李弘的情报和消息,因此这方面他有关注过,见到太子问话,他就开口说道,“殿下,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以东,现在才刚开始修建,修建完成恐怕需要两年的时间。”
“两年的时间?”李弘笑了,真需要两年的时间,他还真就不怕武后这座白马寺了,他的国教就要修建完成了,再之后就是招收,传播教义。现在洛阳白马寺才修建,两年之后他国教的教士遍布大唐的各州县,武后的白马寺修建完成了又能怎么样?
这就是武后跟李弘在气运方面的战斗中落败的原因,因为她东移到了洛阳,气运有点衰败,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李弘的国教建立的不早,可比武后的白马寺要快很多,是因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
修建国教教堂和学院的材料都是现成的,就是坐落在长安城的寺庙中的材料,拆除了所以在长安城的寺庙,修建国教教堂和学院是绰绰有余了,再者就是长安城两大寺院位置非常好,面积又非常大,在它们的基础上修建国教学院和教堂再适合不过了,这样就缩短了工期,说白了李弘就是想在原来两大寺院的基础上改建,将两大寺院改建城国教教堂和学院,改建自然要比修建容易的多。
大庄严寺,大慈恩寺,这都是长安城赫赫有名的大寺院,占地面积广,修建的豪华气派,将这两座寺院改建城国教教堂和国教学院,确实是最好的办法。
要是李弘没有这两座寺院的基础,他就是再有钱,想要修建国教学院和教堂,同样也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那就不要管它了。”李弘很笃定的说道,“你下去吧,这几天要是没事儿就不要让人来打扰孤,孤要好好休息。”
“诺!”陈恭领命,就匆匆离开了。
李弘待到陈恭离开,就开始看书。
说实话,他确实想好好休息休息,再看看书。自从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改变了自己身边人的命运,他发现自己跟武后的争斗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对他有利的方向时,他的人也变了,变得开朗了很多,变得乐天了很多。
现在他不像以前一样,将全部的精力放在思考问题上,他也想适时的休息。
其实,想要休息几天,这只是李弘对外的托词,他真正的原因就是想一个人好好静静,想想想关于武后的事情,他想捋一下他所知道的武后,以便做出针对性的部署。
他的记忆中,武后今后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他想一一写出来再分析一下,以便能想出更好的对策,对武后他可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
李弘想武后现迫切想要做的除了修建洛阳白马寺外,估计就是跟李治的封禅泰山了。
因为泰山封禅是武后的注意,是她极力窜掇李治封禅泰山的。泰山封禅,主要是祭祀昊天上帝时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时太后配享。而封禅的时候先由皇帝初献,公卿当亚献。就是说但封禅毕竟没有皇后的事,而武后的主意应该就是封禅为祭地之仪,由太后配享,彰显后土之德。他的意思就是不能让外臣来祭祀。因此她是想要让自己充当亚献,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而高宗竟然答应了。因此在在麟德三年正月初一这天,武后与李治一块封禅泰山,充当亚献,而且还给百官赐爵加阶,使百官对她感恩戴德。
李弘第一件事就是,攻打吐蕃要顺利,争取在十月之前攻下吐蕃,这样他就能在封禅前赶到泰山,这样他可以阻止武后做亚献,不让她给百官加爵,不让她用此办法来收买百官。
这一点是重中之重,只要阻止了武后的这个想法,至少在气势上就能打击到武后,而武后没有了这次表现,恐怕在百官心中的位置就要比厉害上大大的折扣了。
只要她的地位没有历史上说的那样高,那么李弘就有信心再一步打击武后的,让她一步一步低落凡尘。
泰山封禅之后武后要采取的错失就是,他要建议高宗称天皇,而她要称天后,她的理由是为了避先帝、先后之称,其实是想要为自己得到一个尊称。
话说皇后怎么听也没有天后听着尊贵。
之后她就会颁下十二事建议:一,劝农桑,薄赋徭。二,给复三辅地(免除长安及其附近地区之徭役)。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政府手工工场)禁浮巧。五,省功费力役。六,广言路。七,杜谗口。八,王公以降(下)皆习《老子》。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丧服)三年(过去是一年)。十,上元《年号)前勋官已给告身(委任状)者,无追核。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
这里面的措施当中有很多都是收买人心用的,比如第二点,就是给长安及其附近的地区免除徭役,这是在**裸的贿赂关陇百姓,让他们支持今后能够支持她,而不是支持李氏皇族,因为她给他们免除了徭役这繁重的任务。
其次,就是杜绝谗言传播,这样她做的很多事情就不能传播出去,就不能被百姓广为人知了,对她做什么事情都有好处。
还有就是要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就是要增加百官的收入,薪水。这同样是在收买人心,再加上封禅时的加爵,武后既给大家升官又给大家涨薪水,要是还有官员不被她收买就奇怪了。
而李弘既然想阻止武后的泰山封禅,阻止他给百官加爵,那么他的第二步就是上奏高宗,将武后的十二建议改成自己的,他要倡导免除徭役,给百官加薪水,他要将武后收买百官用的方法变成自己的。
既然在某些方面斗不过武后,就像薛仁贵这方面,他就只能采取另外的手段了,就是利用自己的先知条件先一步做到武后以后才会做到的,一步一步收拢武后的势力。
上元二年,高宗患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他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则天摄政。这个时候高宗已经没有办法了,因为就在上元元年,武后刚刚毒死自己的儿子,高宗亲自甄选的确立的大唐太子李弘。因此高宗的这个决定,其实是对武后的妥协,就是让她不要再为权利去毒害自己的孩子了,他愿意给武后权利。而宰相郝处俊谏道:“陛下奈何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委任给天后啊!”
高宗因而暂时停议。
武后再得知此事后就召集了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割宰相的权力,被当时的人称作“北门学士”。
这一年,就在太子李弘病逝之后,高宗改立他跟武后的二子李贤为太子。
调露二年,李贤因谋逆罪被废为庶人,流放巴州。高宗又立了三子李显为太子。其实,要是聪明的人都知道,这次太子被流放,是武后的意思,这时候的武后已经掌握了大唐帝国的实权,高宗已经绝对的奈何不了她了。
永淳二年高宗车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后从封泰山以后得到了不少好处,就劝高宗封禅中岳。
而高宗因患病而终止。
高宗苦于头痛不可忍耐,侍医秦鸣鹤道:“刺头微微出血,可以治愈。”
武后在帷帐中说道:“此医可斩首,想要在皇上头上刺出血来吗!”高宗说:“我苦于头痛,出血未必不好!”
侍医就用针刺百会,高宗道:“我的眼睛看见了。”
不久,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而高宗从奉天宫回东都,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
同年十二月,李治驾崩,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天后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这个时候的武后,其实已经距离她登上皇位不远了。
而李弘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生死之前,将武后拉下她的权利美梦,而不是考虑之后的事情了,因为他现在已经改变了历史,武后已经不是历史上的武后了,而他也不是历史上的他了。
其实,李弘很清楚武后很有才能,武后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成就。
比如发展科举重用寒门,这方面武后做的很不错。
武后任用了很多贤臣来治理天下,在历史上以知人善任著称,武后登基之后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后来的“开元贤相”姚崇和宋璟也是武后时期提拔起来的。武后的善于用人还体现在她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她改革科举,提高进士科的地位;举行殿试;开创武举、自举、试官等多种制度,让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记得在载初元年),武后在洛城殿对贡士亲发策问,遣“存抚使”十人巡抚诸道,推举人材,一年后共举荐一百余人,武后不问出身,全部加以接见,量才任用,或为试凤阁(中书省)舍人、给事中,或为试员外郎、侍御史、补阙、拾遗、校书郎,试官制度自此始,时人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把推侍御史,腕脱校书郎”之语。武后虽以官位收买人心,但对不称职的人亦会加以罢黜;明察善断,故当时的人亦乐于为武后效力。
这方面李弘也很欣赏,就像在泰山封禅还有上建议十二事的时候,武后确实做出了收买百官的举动,可他身边的人当中没有庸才,即便周兴和来俊臣这样的酷吏也是能干事情的人。
当然李弘也很清楚,武后任用酷吏残害大唐忠臣良臣还有李氏皇族子弟确实遭到了人们的垢后,就在武后的统治稳定之后她便开始启用酷吏。为了巩固她的统治,武后使用严酷手段。为掌握国家统治大权,她毒死了已立为太子的亲生儿子李弘。又在称帝第二年他便用两大酷吏之一的来俊臣杀了另一个酷吏周兴;至万岁通天二年杀死来俊臣,武后使用酷吏的手段才结束了,而她也结束了酷吏政治。
在经济方面,武后也有不小的成就。她在建言十二事中就建议“劝农桑,薄赋役”。而在她掌权以后,又编撰了《兆人本业记》颁发到州县,作为州县官劝农的参考。而且她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主官吏的监察。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因此,武后在统治时期,社会是相当安定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户口也由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的380万户增加到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的615万户,平均每年增长0.721%。这在中国古代,是一个很高的增长率,也是反映武后时期经济发展的客观数据。
此时均田制开始瓦解,民户逃亡现象开始普遍,武后对此采取了相对宽容的政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不过民户逃亡也使政府税收受到了损失,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武后为了称帝尊崇佛教,大修庙宇,建造规模宏大的明堂、天堂,这也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李弘很赞同武后在经济方面取得的成就,可她为了自己的气运,大肆修建庙宇,建立宏达的名堂,这中举动确实不是李弘所能接受的。
因此,他才会这么发狠的打击佛教。
就是因为佛教在大唐太过蛮狠了,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和礼遇,可他们不知道收敛,好吃懒做不错,还欺压百姓,不断的向朝廷索要钱财。
这种行为让李弘很不满。
至于武后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其实李弘也不想再去想了,因为有了他,大唐在军事方面只会比以前更加的强盛,不会比以前更加衰落,
确实在军事上,武后时期基本维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只是由于武后称帝前后杀了一大批能征惯战的宿将名帅,更由于均田制的逐渐瓦解,使得府兵减少,国家防御力量较弱,“好铁不打钉,好汉不当兵”即由那时而来,导致在一段时间内对外战争频频失利,安北都护府在高宗死时尚处在中国统治,而滥杀程务挺、弃用王方翼等名将更使东·突厥复国。安北始终没有再收复过。她几乎将太宗、高宗辛苦经营的安北、安西全部放弃了不过随着统治的稳定又逐渐挽回了颓势。
所以在李弘的心里,李弘时期的大唐已经不如之前的大唐那么强盛了,唯一能够强盛的就是当时的大唐比以前要富裕,说白了就是钱多多的,可是打仗嘛,就有点软蛋的意思了。
因此,李弘轻松的放下笔,再次回顾自己记录在纸上的东西,他发现其实对付武后并没有像他想的那么复杂。
之前武后的权势之所以这么大,一是因为自从铲除了长孙无忌之后,就没有人再跟跟他对着干了,即便之后再出了一个上官仪,可因为能力不行而被武后给杀了?二是因为没有人阻止武后,让武后可以肆无忌惮的一步一步的蚕食高宗手里的权利,之前的李弘不行。现在可不一样,李弘得到了高宗的信任,他有资本跟武后对持,阻止武后蚕食高宗的权利,这样就阻止了武后的发展,至少减缓了武后在权利方面的蚕食,而李弘也可以借此发展自己的实力。
因此在李弘看来他跟武后始终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他比武后有优势,就是名正言顺。
际遇综合方面的考虑,李弘笑了,因为他发现虽然在薛仁贵一事上他落了下风,被武后占了先机,可是在整体实力上分析,他要优于武后……
既然是这样,自己又何必为此发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