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不为良相即为名将

沧海一花蛤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红楼之补苍天最新章节!

    众人见他嘻嘻地笑得开心,也都忍俊不禁。只有林如海,仍觉得心中满是遗憾。

    “再抓一次!”乳母不用吩咐,主动承担了“恶人”的角色。

    林子美手里的物品又被夺走,必定再是嚎啕了一会儿。乳母哄好了他,再接连低声提示,甚至用手指着书、笔等物,做着明确的指引。

    林家人的性格,应该多有倔强。即如林如海与林黛玉,也属于明显的外柔内刚类型。

    林子美知道乳母提示,也还是凭借着坚韧的毅力,费劲地先爬到小木刀的旁边抓起它,再去另一边拿到小木剑。

    众人见他执拗,都担心林如海急恼而不敢做声。

    贾璘率先开口,笑着说道:“子美将来必为良相名将!”

    他这样说,连带贾敏在内都是松了口气。

    林如海虽然觉得无奈,总还是有贾璘说了句解围的话——的确,如果刀暗示武功,那么剑,仍然可以代表风流与权力。两者叠加的话,倒也真的不能小觑呢。

    这场抓周结束,性情温和儒雅的林如海,更不会直接扫了众人和自己的兴致,微笑着走去书房。

    众人立刻簇拥着林子美,对他说笑逗弄。贾璘随后也退了出来,走去书房。

    见到林如海若有所思地坐在那里,他近前施礼后问道:“老爷可是已经做好了打算?”

    林如海看看他,摆手示意他坐在自己身边。

    近几个月以来,林如海的确在运作亲自前往乱局之地的事。乱民在金陵省与闽粤等地的交界处,仍是此起彼伏地闹事。

    官府派出大军剿抚,乱局或者平息,或者乱民窜入山野中隐匿。大军因为耗费钱粮过多而撤走,乱民接着再次流窜闹事。

    反复几次之后,各级官府都对这样的局面,感到很是头痛。

    林如海先是沟通了应天府知府贾雨村、两广节度使姜瑜德,得到他们的暗示支持。

    又在贾璘的建议下,他再鼓足勇气向朝廷申明了自己将要组建一支私人性质的武装,前去镇抚乱局、恢复盐政的决心。

    他的任职问题,还真是先被贾政帮着运作,要被调回长安使用呢。

    大成的最高权力者,目前是皇帝、太上皇。他们两人协调(多以太上皇为主)之后,再由内阁——取消了实际宰相的一众重要官员组成,进行上传下达的工作。

    去掉宰相,是因为大成太祖要集中皇权。但毕竟一人的精力有限,他再设立了内阁,进行参政辅政。又担心内阁的权利过大,他进而让一班得力的太监,组成了司礼监,进行权利的内外平衡。

    当然政务主要处理的途径,还是皇帝和内阁的事。

    林如海的请奏递到内阁,受到了皇帝和一众大学士的重视。

    以大成目前的盐政税收来说,按照比例的话,已经远远落后于往日的宋朝。

    江南盐政若是再不振作,皇帝用什么来恩赐无数的文武官将,以及安抚边疆的无数兵将呢?大成边界线太过复杂,军费开支巨大可知。

    更何况,近些年来多有水旱灾荒,使得粮食的产量大为降低,灾民也是众多,需要用银粮安抚。

    至于林如海过去只是一介不太起眼的文官,皇帝和内阁虽然有疑虑,但见他的奏折中,除了言辞振作之外,也还有明确的剿抚办法,还特意提到了“鸳鸯阵”的组建和对敌办法。

    之前金陵附近剿杀了十几个倭寇,朝廷对此也早已知晓。虽说倭寇的数量不多,可的确牵动了数万之众的沿岸兵将,甚至还徒劳无功呢。

    正是因为林如海及其远房侄子,解元贾璘的合力之下,由一些普通士兵组成的“鸳鸯阵”,才把那些可恶的流窜倭寇一举剿杀的。

    皇帝思虑许久,决定可以大胆一试。林如海提及的组建私人武装的事,在大成也并不是什么新闻。

    这样的武装由某处富豪、官将组建,借以安定一方。朝廷对此也会慎重对待,比如限制这些武装的兵员数量,再就是经费由朝廷和组建人各承担一部分——主要由后者承担,用以牵涉这种武装。

    再就是这种私人武装不能随意游动,而是需要朝廷或者是当地官员指示、协调,去往某处戡乱。

    皇帝已经认可,内阁的众多学士们争吵过后,对此进行了附议。

    这件事再报给太上皇,得到了他的同意。皇帝确认给内阁,内阁再和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协调之后,再把认同的诏书传递了下来。

    接到诏书,按说林如海就要立刻赶赴江南从事。可他毕竟没有实际战斗经验,心里也是发虚。

    贾璘大致可以猜知他的心思,当即请命,要和他一起渡江南下。

    林如海的心中当然欢喜,嘴上却说道:“璘哥儿既是年幼,又要准备明年的会试,我担心,”

    “请老爷不必担忧!”早有准备的贾璘立刻答道,“圣上对此事不安,您必会挟带泰山压顶之势,迅速荡平江南乱局!”

    贾璘的文武全才,林如海早在两年前就已经“领教”。此时见他慷慨陪同,自己随即大为宽心。

    暗呼口气,他对贾璘点了点头。

    沉默了一会儿,贾璘笑着说道:“子美抓周,看起来很吉利呢。”

    想起小儿的执着神态,林如海此时也是笑了。

    “终究还是读书为上。”他嘴上这样说,神情已是很轻松。

    “您此次前去江南,我倒觉得必会以文武才气,名震一方。”贾璘认真地说道。

    林如海被他的气势感染,自己也生出无限胆气,随即与各方联系,做着前往江南的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深明此理的贾璘,不想让林如海带着柔弱的文官形象,出现在江南的众人眼前。

    做了建议之后,他随即被邀请至扬州的军营卫所。

    官场是办事人员的聚集场所,更可能是一个相互掣肘,看谁能把谁拉下马的所在。

    林如海大胆请命,明里受到同僚的敬重,暗地里却被同僚讥讽,认为他这是异想天开。

    但林如海有皇帝任命,是“江南镇抚使”,总要给他配备一些人马。

    于是扬州卫所指挥使,就派给了他二百名士兵,并说“这边防务甚重,江南那边也会有当地补给”云云。

    林如海只得遵命,再由贾璘出面,对这些士兵进行指导、训练。

    这些士兵的数量肯定不够,可贾璘还是要进行精选,并加以特别的警告:若是临阵不从命者,将会被立即斩首!

    贾璘没有官阶身份,但却被林如海极为倚重。士兵们见状,对他的实际地位并不质疑。

    士兵们各自缩了缩脖子,都为这个苦差事暗自埋怨不迭。可既有命令下达,他们也只有听从指挥。

    贾璘随即对他们进行多重的教导:首先,这些士兵的月俸并不多,只有一两银子。作战死亡后,会按月给其家属大米;作战残疾后,供养十年……。

    这些看起来尚可的条件,却有可能被主官克扣。比如大米是一两银子一石,主官却只给付半两银子。

    贾璘明确说出实付银两,并约定剿杀敌人之后,会有另外的奖赏。

    士兵们虽然听得开心,但想到临敌的你死我活,心里还是恐惧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