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万事俱备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乱世英雄最新章节!

    虽然美国对台湾与北京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端表示欢迎与支持,但是在进军京津地区的问题上,美国仍然做好了两手准备,并且以军事手段为主。

    表明外交态度之后,美国就设法向北京当局传达了进行停火谈判的意图。

    当时,在罗耀武的建议下,刘诚志批准了与美日联军交换战俘的提议,并且率先交还了几名美军高级军官。作为回应,美军也在前线交还了几名中**队的高级军官。正是通过这个途径,美国当局向北京表达了停火谈判的意图,并且表示,只要北京当局答应,美日联军将暂缓进攻。

    问题是,美国当局伸出的橄榄枝并没被北京当局接受。

    原因也很简单,刘诚志的胆子再大,也不敢代表中国与敌人进行谈判。不管怎么说,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只是地方权力机构,而不是中央政府,停火谈判属于国家权力,只能由中央政府进行。

    事实上,在美国采取这一行动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质疑。

    当时,日本当局就明确表示,北京当局无权代表中国,即便同意进行停火谈判,也不具备法律效力。

    虽然从根本上讲,日本当局此举是要推进战争,鼓动美日联军攻打北京,但是提出的理由也很充足。可以说,即便刘诚志接受了美国当局的提议,日本当局也会想方设法的破坏停火谈判。

    受此影响,在积极争取停火谈判的同时,美日联军也在积极备战。

    到十一月十五日,帕特里奇已经将南方战场上的六个美军主力师与八个国民警卫队师调入北方战场,而且八个国民警卫队师将在沈阳与锦州进行整编,按照同样的标准,改编成六个主力师。如此一来,即便第十山地师仍然没能完成重建工作,美军在北方战场上的主力部队也增加到了十九个师。

    与美军一样,日军也在积极备战。

    日军的编制调整在九月底就全部完成了,总共组建了二十四个主力师团,另外还对三十八个二线师团进行了整编,增强了主战力量。到十一月中期,日军侵华部队的总兵力超过了一百二十万,其中主力师团的规模达到四十万。

    唯一的变数,就是台军没有按照计划出兵北方战场。

    虽然在第三次南京会战期间,台湾当局为了取得美国的全力支持,一再承诺将在占领南京之后出兵北方战场,担负起保卫后勤保障线的任务,但是到了十一月初,特别是在《权利宣言》发表之后,台湾当局就以兵力不足、调动不力、南方战事频繁等等理由,拒绝出兵北方战场。

    很明显,台湾当局已经意识到,《权利宣言》整在将整个中国团结到一起,而且该宣言直接指向以美日联军为首的侵略者,其中又格外强调了日本的侵略行径,如果台湾当局在这个时候出兵北方战场,帮助美日联军作战,肯定会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敌人,最终被大陆民众唾弃。

    事实上,这个影响已经显现了出来。

    《权利宣言》发表之后,台占区内的抗战活动更加频繁,之前几乎被台军歼灭的敌后游击队死灰复燃,还有不少民众偷偷穿过军事封锁线,进入大陆控制区,其中不少就是为了前往北京,参加北京保卫战。

    可以说,如果台湾当局仍然对北方战场上的战斗含糊其词的话,迟早会失去民心。

    也正是如此,台湾当局才会如此积极的向北京当局伸出橄榄枝。只不过,台湾当局仍然显得不够诚意,至少没有对日军侵华做出重点说明。

    真正感到尴尬的,还有联军总司令帕特里奇。

    如果让帕特里奇选的话,他肯定会支持停火谈判。虽然在打下南京之后,美军能够将部署在南方战场上的主力部队抽调过来,而且能够将原先计划增补给南方战场的作战物资与武器装备用在北方战场上,还能集中大部分空中力量,可以说美日联军的优势更加明显,但是等到美军完成了兵力调动之后,北方已经进入冬天了,而且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加上中**队在京津地区的防御部署更加严密,就算美军更加强大、日军也脱胎换骨,帕特里奇也没有信心在严冬到来之前占领北京。

    如果在冬季攻打北京,美日联军肯定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第三次南京会战,美军阵亡将士四万多人。按照帕特里奇的估计,真要强攻北京,美军的伤亡数字只会更大,不可能更小。当时,甚至有人认为,美军将在北京付出十万名官兵的巨大代价。

    果真如此的话,恐怕在打下北京之前,美军就全面崩溃了。

    由此可见,帕特里奇肯定希望用谈判来解决问题。如果能够让北京当局放弃抵抗,就算不能占领北京,美国也能体面撤军。

    只不过,从一开始,帕特里奇就对谈判不抱多大希望。

    要知道,在北京支持事务的是几个军人,而且最主要的三名将军都是他的老熟人了。

    以帕特里奇对刘诚志、陈必时与罗耀武的了解,就算刘诚志较为软弱,只要陈必时与罗耀武还能发挥影响力,东北军就不会与美日联军进行任何性质的谈判,哪怕是战前谈判,双方只能用血与火来决出高下。

    打,成了唯一的选择。

    从军事上讲,帕特里奇更愿意把攻打北京的作战行动延迟到二零一五年的春天。

    问题是,到底什么时候打,不由他决定。

    美国的外交表态有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只要北京当局没有做出回应,美国就将在外交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

    外交失去转圜余地的直接结果就是让美国当局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军事行动上。

    可以说,这是必然发展趋势。

    十一月十五日,在刘诚志公开表示北京军事管制委员会仅是中国中央政权下属的地方权力机构之后,美国当局就没有别的选择了。

    当然,美国当局的这一决定,也与日本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

    虽然在重大问题上,日本一直以美国马首是瞻,很少有自己的主见,但是随着日本逐渐增加兵力投入,成为了北方战场上的主要力量,特别是日军的规模相当于美军的两倍,美国也不能忽视日本的意愿。

    再说了,如果美国打算顺利从中国撤军,就得倚重日本,而不能得罪日本。

    加上台湾当局在北方战场上的暧昧态度,使得美国别无选择,在日本一再坚持打下北京再与中国当局谈判之后,只能选择发起地面进攻。

    这样一来,攻打北京成为唯一选择。

    受此影响,帕特里奇只能按照白宫与五角大楼的授意,积极部署与策划攻打北京的作战行动。

    当然,美军的部署已经到位了。

    虽然抽调到北方战场的八个国民警卫队师还在进行整编,但是帕特里奇手里有足够多的主力部队,算上日军的二十四个主力师团,美日联军主力部队的总规模将近七十万,还有大约一百万二线部队。

    可以说,美日联军在北方战场上的兵力达到了最大限度。

    事实上,美日联军部署在华北地区的主力部队还不到四十万,其余相当于十五个主力师的三十万主力部队全部部署在关外。原因很简单,华北战场就那么大个地方,美日联军仅仅控制了从承德到唐山以东地区,没能突破中**队的京津战略防线,甚至没有对张家口构成威胁。在战场范围有限的情况下,肯定无法部署太多的主力部队。

    从作战来看,另外三十万主力部队是攻打京津地区的预备队。

    因为在此之前,美日联军已经轰炸了京津地区数个月,即便在第三次南京会战期间,美日联军的轰炸行动都没停止,只是规模缩小了一些,所以到十一月中旬,在美国当局做出了强攻北京的战略决策之后,美日联军随时可以发起地面进攻。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后勤保障。

    虽然在中国空军恢复战斗力之后,美军不得不让舰队离开黄海北部海域,同时终止了渤海湾的海运作业,所有船只都改道前往东港与丹东港,使得后勤保障负担再次增大,但是随着日军再次增兵,加上日军的编制调整基本完成,后勤保障线有了足够的安全保证。几个月下来,美日联军已经在前线囤积了数百万吨作战物资,而且每天还能运送十多万吨物资,足以保证百万大军战斗数个月。

    这下,就只剩下了作战计划。

    毫无疑问,帕特里奇手里有好几套作战计划,甚至早就准备好了在冬季攻打京津地区的作战方案。不管怎么说,在过去的几个月里,美日联军前线司令部没有闲着,有足够的时间拟定作战计划。

    可以说,到了十一月中旬,已经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而这个“东风”,就是美国当局下达的进攻命令。

    十一月十五日当晚,在白宫与五角大楼发出进攻命令之后,美日联军就开始了进攻前的火力准备。

    因为之前耽搁了几个月,加上东北军经常变换防御部署,所以美日联军的前期火力准备长达二十四小时。

    如此猛烈的火力准备,预示着即将打响的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决战!(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