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前进的动力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攻占瓦胡岛之后,中**队没有驻足不前。

    接下来,中**队又攻打了毛伊岛与考爱岛,但是没有攻打夏威夷岛,直到一九四六年中期,夏威夷岛上的美军才主动投降。

    当然,攻打其他岛屿,花了一些时间。

    事实上,顾祝同并不赞成攻打毛伊岛与考爱岛,毕竟瓦胡岛已经足够大了,可以部署数十万部队,美军修建的六座机场能够部署上千架作战飞机,而珍珠港则完全能够容下整个第三舰队。

    只是,海军司令部的参谋,或者说冯承乾认为有这个必要。

    主要就是,瓦胡岛离中**队占领的其他岛屿太远了,难以相互掩护,也就有必要攻占另外一座岛屿。

    最理想的选择,就是攻占毛伊岛。

    别忘了,在攻打瓦胡岛之前,中国舰队已经轰炸了毛伊岛,因此攻打毛伊岛的难度并不大。此外,毛伊岛上的美军损失惨重,士气与斗志都极为低落,也就不可能积极应付登陆的中**队。

    只是,毛伊岛在瓦胡岛东面。

    也就是说,即便占领了毛伊岛,也无法与群岛西部的岛屿连接起来,至少需要在瓦胡岛西面攻占一座岛屿。

    相对而言,尼华岛是更好的选择。

    只是,尼华岛太小了,对接下来的作战行动没有太大的帮助。

    这样一来,海军司令部就选择了考爱岛。

    攻打毛伊岛没有遇到多大的麻烦,直花了四天,陆战队就迫使守卫毛伊岛的军队放下了武器。

    在考爱岛,战斗打得就没有这么顺利了。

    大规模地面战斗持续了十二天,随后残存的美军又坚持了半个多月,直到九月中旬,最后一股美军才被歼灭。

    在这座岛屿上,中国陆战队付出了两千多名官兵阵亡的惨重代价。

    要知道,这是一九四五年里,中国陆战队在岛屿登陆作战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也是太平洋上最后一次大规模岛屿争夺战。

    此战之后,美军彻底的退出了太平洋。

    准确的说,是美军撤退到了本土西海岸地区,再也没有能力深入太平洋了。

    只是,中**队依然在前进。

    当然,不是向东推进,而是向南挺进。

    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国海军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扫荡太平洋上残存的美军,而主要就是在夏威夷群岛南面的群岛上。

    当然,这只是扫荡性质的作战行动。

    除了在极个别的岛屿上遇到了顽强抵抗之外,绝大部分战斗都是以美军主动投降的方式宣告结束。

    只是,被美军控制的岛屿实在是太多了。

    要知道,在攻占夏威夷群岛的时候,中**队只把战线推进到了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图瓦卢群岛与斐济群岛一线,再往西,就是由美军控制的岛屿了,因此美军的实际控制区域大约相当于太平洋的三分之二。

    更重要的是,在中**队实际控制线以东,岛屿分布的极为稀疏。

    显然,这也是最大的问题。

    要知道,中国海军最为欠缺的就是运输力量,即后勤保障是中国海军最大的确信,而向东推进,考验的就是中国海军的保障能力。

    可以说,如果美军能够顽强一点,中国海军肯定会遇到大麻烦。

    别的不说,把一个陆战师送到一万多公里的地方作战,为其提供后勤保障的人员就超过了全师总兵力。

    相对而言,人员还是次要问题。

    不管怎么说,中国不缺乏人力资源,中**队也从不缺少官兵。

    最大的问题,还是运输力量。

    直到一九四五年底,中国海军拥有的运输船只还不到五千艘,而且其中只有大约两千艘是远洋货轮。

    显然,这支运输力量太单薄了。

    要知道,当时美军的运输船只超过了一万艘,其中仅按照标准模板建造的万吨级货轮就超过了六千艘。

    按照中国海军的估计,要向跨过太平洋攻打美国本土,即便以夏威夷群岛为跳板,也至少需要一万艘运输船,而且其中至少得有一半是具备跨大洋航行的远航货轮,且运载量不能低于一万吨。

    这是个什么概念?

    即便中国海军停止所有战舰的建造工作,全力建造运输船,而且建造效率达到美军建造万吨轮的水准,也要花上两年才能建造出足够多的运输船只。

    这一点,在中国海军扫荡中太平洋与南太平洋的时候就暴露了出来。

    要知道,这场扫荡战,一直持续到一九四六年中期,最后一座由美军控制的岛屿才被中**队占领。

    所幸的是,到一九四五年底,运输力量不足的问题已经有所解决。

    一九四五年十二月,中德意三国就占领英国的问题达成了最后的协议,中国放弃了在英国的占领区,但是获得了两样东西。一是与德意分享斯卡帕湾的驻扎权、与意大利分享朴茨茅斯港、以及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分享英国南部地区的空军基地。当然,中国不是正式派兵驻扎在这些地方,而是安排勤务人员,从而在必要的时候,能让中国舰队与航空兵能够依靠这些基地作战。二是获得了英国剩下的所有非军用船只,即所有在英国港口内、属于英国的运输船都将交付给中国海军,而英国皇家海军残余的战舰、包括那些没有建成的,将由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瓜分。

    这下,中国海军获得了近千艘万吨级运输船。

    要知道,这可是一笔无价之宝。

    有趣的是,这些运输船,几乎都是由美国建造的,而且是在战争期间以无偿援助的方式交付给了英国。

    英国战败之前,或者说是同盟国集团接受英国投降,就是要英国当局封锁所有港口,禁止一切舰船出海,然后在正式投降之后,把这些舰船全部移交给同盟国集团,而同盟国集团将以此抵偿部分战争赔款。

    英国人没有选择,只能照做。

    当时,美军收到消息的时候,英国人已经开始行动。在最后关头,美军只来得及把派遣到皇家海军本土舰队里的几艘大型战舰撤走,其他滞留在英国的舰船全部被扣留,最后都移交给了同盟国集团。

    也就是说,当时英国移交给中国的运输船只中,有一部分属于美国所有。

    显然,很多美国人都没想到,他们花大力气建造的万吨轮会落到中**队手里,而且成为中**队攻打美国本土的主要力量。

    要知道,美国建造的万吨轮,也就是“自由轮”与“胜利轮”是大战期间性能最好的远洋货轮。

    事实上,直到大战结束,中国海军也没能建造出能与之媲美的远洋货轮。

    准确的说,是没有达到那么大的建造规模。

    早在一九四一年,美国就开始建造第一批“自由轮”与“胜利轮”,虽然随后进行过多次改进,但是基本设计一直没有变。正是如此,“自由轮”与“胜利轮”的建造工作很快就形成了产线化。在一九四四年底,美国有近三十家造船厂参与了建造工作,“自由轮”的平均船台周期不到半个月,“胜利轮”也只有半个月出头,而舾装周期更短,总体建造周期在一个月以内。

    显然,这是非常惊人的建造能力。

    在巅峰时期,美国每个月能建造差不多三百五十艘“自由轮”与“万吨轮”。

    到大战结束的时候,这两种货轮的建造总量超过了一万艘,而且到最后还有大约三千艘在航。

    如果以标准排水量为准,这两种货轮的总排水量超过了大战期间全世界建造的其他所有舰船的总和!

    关键是,在保持如此大的建造规模的前提下,这两种货轮的性能还非常突出。

    要知道,“自由轮”与“胜利轮”都是标准的快速货轮,在执行跨大西洋运输任务的时候能够全程以二十节的速度航行,且不需要中途停留加油。即便在执行跨太平洋的运输任务时,也能全程保持十四节的航行速度。

    要到一九四六年,中国才建造出了性能相当的快速货轮。

    在不得不佩服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的时候,也必须承认,这也是逼出来的结果。

    原因很简单,美英在大西洋航线上的损失太惨重了,如果美国不花大力气建造运输船只的话,英国在一九四三年就会战败。也正是如此,战后很多人都认为,打败美国的不是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而是英国。要知道,如果把建造万吨轮的力量花一半去建造快速舰队航母等战舰,美国就不会输掉这场战争。

    当然,这也仅仅是战后的评价。

    同样的,这也等于提高了德意志第二帝国在这场战争中的重要性,特别是那些在大西洋上神出鬼没的德军潜艇。

    说白了,如果没有德军的破交作战,美国也没有必要大量建造运输船只。

    这样一来,美军建造的将是足以扭转太平洋战局的战舰。

    当然,如果英国在一九四三年战败,美国同样也没有多大的可能打赢这场战争,最多只能迫使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坐下来谈判。也许,这算不上好事,因为这意味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不可避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