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 矛盾

闪烁 / 著投票加入书签

风雨小说网 www.44pq.org,最快更新帝国风云最新章节!

    显然,在一九四五年的上半年,瓜分英国是同盟国集团最重要的事情。

    事实上,如何处置英国,准确的说是谁充当占领军的主角,还关系到了同盟国集团能否继续存在下去。

    表面上,矛盾主体是德意志第二帝国与意大利。

    关键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曾经承诺让意大利参与攻占英国的作战行动,并且答应在战后与意大利共同管理英国。问题是,在英国突然宣布投降之后,意大利舰队的重要性大幅度降低,而德意志第二帝国则想利用这一点,压制住意大利,让意大利无法在战后的欧洲充当主角。

    结果就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反悔了。

    当时,德意志第二帝国给出的理由是,英国是在本土没有遭到直接攻击的情况下向同盟国集团投降的,因此德意联军并没有攻打英国本土,德意志第二帝国也就没有必要兑现之前做出的承诺。

    显然,这个理由极为牵强。

    不可否认,英国确实是在本土遭到攻击之前投降的,但是导致英国投降的直接原因是制海权落入了德意联合舰队手里,使英国丧失了保卫本土的基础,因此本土遭到攻击也就无法避免。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没有意大利舰队,就不可能夺取北海的制海权,哪怕意大利舰队没有参加多佛海战,也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甚至是导致本土舰队出港作战、并且进入多佛海峡的主要原因。更重要的是,如果没有意大利舰队,就算公海舰队在多佛海战中打了大胜仗,德军也未必能够攻打英国本土。

    显然,在迫使英国投降的关键性因素中,就包括了意大利舰队。

    这样一来,意大利就为迫使英国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就有理由要求在英国获得利益,即获得占领区。

    问题是,意大利有能力与德意志第二帝国对抗吗?

    不可否认,在这场大战中,意大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从重要性上讲,意大利并不是集团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同盟国集团中,必不可少的只有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

    也就是说,意大利在同盟国集团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地位,特别是到了大战后期,当胜利在望的时候,意大利的地位就更低了。

    事实上,在大战期间,意大利军队的表现也算不上出色。

    比如,在北非战场上,意大利军队就被英军打得落花流水,等到德军出马,才算稳住了阵脚,并且取得了随后的重大胜利。在其他战场上,意大利几乎没有做出贡献,只是在德俄战场上投入了大约三十万兵力。

    显然,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高层看来,即便没有意大利,他们也能取胜。

    这样一来,德意志第二帝国自然会处处排挤意大利。

    至于战后的欧洲格局,意大利的影响力就更加有限了。

    大战已经证明,战后的国际秩序由国家的综合实力决定,而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相比,意大利简直是微不足道。

    到大战结束的时候,意大利的综合国力连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四分之一都不到。

    根据双方政府的统计数据,在大战结束后的第一年,意大利的工业规模仅相当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五分之一,工业产值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六分之一,农业生产规模也只有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三分之一。此外,在技术领域,意大利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差距更大。在看不见的软实力方面,比如政治影响力,外交关系等方面,意大利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差距有如云泥。

    显然,德意志第二帝国根本就不会把意大利放在眼里。

    根据后来披露的资料,在一九四四年底,德意志第二帝国就针对战后的欧洲秩序制订了一份极为宏伟的计划。这其中,关键就是打压意大利,不让意大利成为欧洲强国,只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同盟集团内的一个重要盟友。

    为此,德意志第二帝国自然要阻止意大利在获取红利阶段坐大。

    问题是,德意志第二帝国并不甘心成为欧洲的霸主,甚至不甘心成为西方的霸主。

    当时,在德意志第二帝国高层,有一种共通思想。这就是,在经历了两次规模浩大的世界大战、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代价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理应取代英国与美国,成为唯一的世界霸主。

    这下,问题来了。

    事实上,在英国投降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就已经沦落为同盟国集团中的老二,头号强国的位置已经被中国夺去了。

    根据战后公布的数据,从一九四二年开始,中国就成为了同盟国集团中的纯输出国,即中国输出的战争资源超过了从集团中获取的资源,而这主要就集中在中德军事贸易中,即中国提供给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军事物资要比获取的多得多,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转变成为纯输入国。

    这一点,在战后就反映了出来。

    在战后的大结算中,德意志第二帝国总共欠下了六十亿帝国金马克的战争债务,其中欠中国的就有五十二亿。

    这是个什么概念?

    整个大战期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支出为五百四十八亿帝国金马克。

    也就是说,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争支出中,有百分之十来自中国提供的战争借助。

    当然,中国提供的帮助,实际上不止这么点。要知道,这只是双方正规军事贸易,没有包括中国提供的无偿援助。

    根据中国官方的资料,在整个大战期间,中国为盟友提供的无偿援助超过了一百亿帝国金马克。这其中,三分之二都提供给了德意志第二帝国。把这一部分算上的话,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大战期间支出的费用,有将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如果把其他借贷算上,则有三分之一来自其他国家。

    事实上,正是金融上的关系,决定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这也直观的反映出,在这场大战中,中国才是最大的赢家,而且中国必然成为战后的世界头号强国。

    这样一来,中国高层自然会谋求成为战后唯一的世界霸主。

    为此,中国就得采取相应的行动。

    这一点,在一九四三年就反映了出来,即在没有取得太平洋战场的决定性胜利时,中国就出兵印度洋,开辟了印度洋战场与中东战场。到一九四五年初,中国已经在这两个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到英国正式投降的时候,除了叙利亚与伊朗的大部分地区之外,中东与海湾地区都在中**队控制之中。为了获得苏伊士运河的通行权,中**队甚至在二月初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空降行动,赶在德军之前占领了苏伊士运河东面的西奈半岛,并且及时出兵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

    显然,中国的总体战略,就是把德意志第二帝国限制在欧洲与北大西洋上。

    说白了,中国要想成为战后唯一的世界霸主,就得压制德意志第二帝国,不能让德意志第二帝国扩大影响力。

    这样一来,意大利的价值就不小了。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在一九四五年一月份,中国与意大利就达成了秘密协议,中国支持意大利出兵英国,而意大利则支持中国在北非西部地区的军事行动,并且为中国在大西洋中部地区的扩张行动提供帮助。

    也正是在中国的支持下,意大利舰队才敢于抢在德军之前进驻斯卡帕湾,并且随后与德军一同进入朴茨茅斯港。同样的,中国海军表现得较为克制,只是应意大利的要求,出动空降兵占领了几座机场。

    由此可见,在德意矛盾背后,实际上是中德矛盾。

    说白了,中国扶持意大利,就是不想让德意志第二帝国在欧洲坐大,然后通过意大利来限制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扩张。同样的道理,德意志第二帝国压制意大利,也是为了迅速成为欧洲独一无二的霸主,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然后才能在全球范围内与中国竞争,成为世界霸主。

    显然,意大利只是夹在两个超级大国之间,被双方利用的工具而已。

    由此也看得出来,在英国投降之后,局势是相当混乱的。

    这导致了一个严重后果,即占领英国本土的行动花了太多的时间,并且消耗了同盟国集团的实力。

    这场占领行动一直持续到一九四五年底。

    虽然在此期间,中德意三国的军队都表现得比较克制,没有发生直接冲突,但是在局部地区,仍然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比如,在确定伦敦的占领区的时候,三**队就差点火并。

    所幸的是,这一局面没有维持太久。

    原因很简单,美国还没有战败,如果同盟国集团在英国问题上决裂,那么笑到最后的就是美国了。

    更重要的是,谁也承担不起破坏同盟国集团团结的罪名。

    这样一来,就只能通过谈判协商来解决问题了。

    一九四五年三月底,在瓜分英国的军事行动即将宣告结束的时候,中德意三国终于开始就划分占领区的问题进行谈判。(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